首页 理论教育 “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障碍分析

“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障碍分析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90后”农民工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冲突是导致无法参加培训的首要原因,而经济上的原因并不是影响学员参与培训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在各种培训方式中最受“90后”农民工青睐的是企业提供的培训。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转型期一类特殊群体,其数量庞大,这个群体中的绝大部分都希望成为城市的一员,尤其是年轻的“90后”农民工。

哪些因素对“90后”农民工参加相关培训形成了障碍

直观而言,影响农民工培训意愿的因素众多,农民工作为培训的投资主体之一,其个人特征应该对其培训意愿起到重要影响;另外,外界客观环境的约束,对其意愿的达成也成为影响培训意愿的重要因素。

分析发现,从“90后”农民工个人因素上来看,参加培训的主要障碍最大的因素是没时间,其次是没有信息和机会,再次是培训效果差、学习不到东西。没钱这个因素并没有放到首位。由此可见,“90后”农民工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冲突是导致无法参加培训的首要原因,而经济上的原因并不是影响学员参与培训的主要原因。

从主客观两方面综合看来,“90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障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思想认识不足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理应有市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但大部分农民工尤其是“90后”农民工在技能学习认识上存在偏差。首先,在国家城乡二元体制存在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各项保障,缺乏归属感;其次,部分农民工尤其是“90后”农民工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培训的潜在价值。最后,农民工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接受再教育的动机较低,这些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

2.学习毅力不够

“90后”农民工在对务工期间喜欢的业余生活进行选择时,选择“学习业务知识”和“读书看报”的远高于“上网”“玩扑克下象棋打麻将”“聊天”等选项,这说明“90后”农民工具有渴望学习、自我发展意愿强烈的群体特征。因此他们在业余文化生活中具有学习愿望,并且有一定的学习习惯。但是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不强,缺乏规划,不能持之以恒。 “经常主动学习,有计划地持续进行”的比例远小于“偶尔主动学习,但没有计划性,不能坚持”“有学习的念头或打算,但没有实施”“有工作需要的时候才会针对需要学习” “很少有学习念头”。这说明“90后”农民工平时多是偶尔主动学习,或是有需要时会进行主动学习,但这种学习缺乏规划,并不能很好地坚持。

3.学习能力有限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基础知识,“90后”农民工虽然比老一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是社会阅历、打工经历、工作技能等仍然缺乏,对很多知识缺乏系统学习,职业技能大多由师傅教授。“90后”农民工维权意识与上代比有进步,但法律意识淡薄,不会积极主动学习法规。

4.支付能力有限

近几年,虽然政府加大了农民工培训的支持力度,推出了不少针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项目,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参与人数有限。另外,许多专门的培训机构大都以营利为目的,培训费用普遍较高。农民工自身的支付能力有限,在培训效果难以保证的情况下,许多“90后”农民工认为,与其花那么多钱参与培训,还不如趁机找点活干,挣点钱算了,令他们对培训望而却步。

5.培训信息宣传不力

首先,政府对有关教育培训政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许多农民工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甚至连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的免费培训机会也错过了。其次,农民工对培训机构普遍不太信任,在他们心目中培训机构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有限,参加这样的培训很难学到有用的技能,对以后的就业质量改善、工资提高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所以对是否参加相关培训学习还有些迷茫。

6.培训项目与需求脱节

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90后”农民工把就业目光投向工作环境更好、待遇更高、职业发展空间更大的行业。为了实现职业梦想,他们在培训需求方面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但是一些专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无视“90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只是简单地根据以往经验开设一些传统的培训项目,对“90后”农民工渴望的技术含量高的培训项目开设得却不多,导致其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减弱。

7.培训方式方法不当

“90后”农民工希望通过培训能学到实用的东西,所学的东西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但是受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培训机构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理论课偏多、实践环节偏少的情况。培训方法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致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无法学以致用。同时,这种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培训方法,很难激发“90后”农民工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挫伤了“90后”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8.培训管理缺乏灵活性

许多培训机构为了方便教学管理、降低培训成本,往往对上课时间、出勤情况等有严格的规定。加强教学管理虽然对提升培训效果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许多“90后”农民工大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因此希望培训时间等能灵活一些,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培训进度。培训机构这么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把一批本想参加教育培训却苦于培训时间没法保证的“90后”农民工挡在了门外。

9.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总体来说,在各种培训方式中最受“90后”农民工青睐的是企业提供的培训。企业往往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培训,针对性更强,且这类培训是边干边学,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对“90后”农民工来说机会成本最低。但农民工大多在中小私营企业打工,这些企业以利润为根本导向,基本不会安排培训。且“90后”农民工的流动性较高,培训了也不一定能留住,致使企业对“90后”农民工的培训热情始终不高。据“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合问题研究”显示,有53.8%的“90后”农民工从来没有接受过企业提供的任何形式培训。

以上几个障碍因素如果能得到妥善处理,必将大大提高“90后”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

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转型期一类特殊群体,其数量庞大,这个群体中的绝大部分都希望成为城市的一员,尤其是年轻的“90后”农民工。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绝大多数事实上已经成为城市的新移民,却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一部分甚至还以农村特有的血缘、亲缘或区域关系构建其在城市的生活网络,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而农民工培训就是加快这一进程的催化剂。因此,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接受培训的困难,是相当迫切的一项重要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