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

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外遗传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遗传不仅体现在身体相貌的外在,引发智力迟滞、精神分裂、躁狂抑郁、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因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春期由于性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心境变化频繁,对外部的刺激反应迅速而敏感,在一些生活事件的刺激下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强迫症、歇斯底里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等。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愈严重。

一、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一)生物学原因

1.遗传因素

国内外遗传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遗传不仅体现在身体相貌的外在,引发智力迟滞、精神分裂、躁狂抑郁、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因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2.性别因素

对女性而言,由于性腺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如月经、妊娠、分娩、停经等,都容易出现情感冲动、多变、不稳、兴奋、抑郁等症状。对男性而言,对酒精和药物的依赖可能导致失眠、孤独、神经衰弱、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

3.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对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儿童期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对各种因素过于敏感,易出现情感和行为障碍。青春期由于性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心境变化频繁,对外部的刺激反应迅速而敏感,在一些生活事件的刺激下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强迫症、歇斯底里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等。

4.器质性因素

人的精神障碍与感染、脑损伤、躯体疾病及某些精神活性物质有一定关系。细菌、病菌、螺旋体及其他感染引起的高热、维生素缺乏、血管病变等均可引发器质性病变,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同时,有些躯体疾病也会伴发一些精神症状。此外,颅脑损伤、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体外毒性物质的侵入,同样会伴发一些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

(二)心因性因素

1.心理冲突

表现为一个人面临两种或多种互不相容的目标时感到左右为难的一种心理体验,是常见的心理现象,受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当心理冲突得不到合理解决时,就会使个体焦虑、失望、烦躁,痛苦不堪,甚至成为精神症问题的直接原因。

2.挫折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或干扰,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当个体遭遇到客观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是主观原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人格因素),往往就会出现一些消极反应,如攻击、不安、固执、冷漠、退化、逆反等,从而引发心理障碍。

3.心理应激

应激又称“紧张状态”,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心理应激是由“紧张性刺激物”引起的,导致个体心理应激的“刺激性刺激物”有来自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情景和事件。如考试、升学、失恋、亲人亡故等都是导致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

心理应激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既与引发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有关,更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个人经历、适应能力、受挫能力、情绪状态及个体倾向性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应激是帮助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维持人的正常功能活动。但是应激的状态不能持续太久,否则,就会过多地消耗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从而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

4.人格特征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包括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在古今中外名著或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人们的人格差异。有的人温柔善良,有的人嚣张跋扈;有的热情奔放,有的人冷漠孤僻;有的人聪慧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有的人顽强果敢,有的人优柔寡断……不同的认知方式、气质、性格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别的原因。而某些特殊人格会成为一些神经症的发病基础。例如,拘谨呆板、谨小慎微、追求完美的人容易患强迫性神经症,敏感多疑、情绪多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易患歇斯底里症。

(三)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传递社会文化的媒介,对个性心理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条件,父母的性格特点,教养、教育模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气氛,都会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方向及水平。

(1)亲子关系因素。中国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了人们早期的童年经验对个性心理形成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疼爱与照顾,得不到父母的信任、鼓励与支持,就很容易造成智力发育受阻,还会在性格方面造成孤僻、退缩、不信任的负性特点,最终出现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研究表明,这一特征在双亲不健全的家庭关系中会表现得更明显。

(2)父母因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个性健康的父母能努力创造出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文化素养高的父母会通过言传身教做好子女的榜样。同时,父母人格特质中消极的个性品质也会给子女带来负面的影响。若是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提出的要求超出了子女的承受范围,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失衡,出现社会适应障碍。研究表明,民主、开放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形成开朗、热情、敏捷等良好个性特征有积极的影响,而父母对子女过分支配和控制,时刻彰显权威,就会使他们形成依赖、被动、孤僻、懦弱的性格。还有些父母实施放纵宠溺的教养方式,事事让其随心所欲,势必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性格,继而导致反社会人格特点。

2.学校环境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学校环境对个人心理健康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个体在集体中所处的角色。如果个体在集体中担任一定的职务,或是因为发挥组织才能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很有帮助。反之,个体在集体中默默无闻,没有存在感,就可能丧失自我认同。

(2)教师对个体的影响。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形式上的管理者,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学方法和能力都在与高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影响到他们。教师给出的正面评价能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负面的评价则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严重的会出现青春期焦虑症等神经症。

(3)学校的整体氛围。学校的整体氛围对其中的高职学生个体自然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学校整体有着振奋的精神面貌,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有可能感染到每一个同学为跟上群体的步伐而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又共同形成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的良性循环中。相反,萎靡不振、毫无生气的校园气氛将使人没有参与感,没有积极向上的斗志。

3.社会环境因素

人的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当时社会特征的影响,在人格形成中充满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痕迹。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社会阅历、社会竞争等。其中,社会竞争的影响最为突出。高职学生在参与竞争中,培养了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和创造力,为个体适应社会有积极影响。如果让个人只体验到消极的心理因素,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神经症

1.青春期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青春期是焦虑症的易发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发育加快,接近人生高峰值,身心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点。随着第二性别特征的出现,个体对自己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神秘变化会感到不知所措。

比如,女孩会由于乳房发育而不好意思挺胸走路,月经初潮时紧张不安;男孩出现性冲动、性幻想、遗精、手淫后的埋怨自责等。以上的现象将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及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生理知识和恰当的引导,而出现恐惧、紧张、羞涩、孤独、自卑和烦恼,还可能伴发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口干厌食、心慌气促、体重下降、神经过敏、情绪烦躁和焦虑不安等症状。具有这类病症表现可以初步推断为青春期焦虑症,分为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前者表现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恐慌、精神紧张,后者表现为通过检查没有明确成因的各种身体不适感、心慌、手抖、多汗、口干、胸闷、尿频等多种植物性神经失调的症状。

治疗建议: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青春期焦虑症一般是以心理治疗为主。

(1)自信是治愈青春期焦虑症的必要前提。患者应暗示自己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我,相信自己有处理突发事件和完成各种工作的能力,坚信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控制、消除焦虑。通过暗示,患者每多一点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些,同时反过来又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学会自我深度松弛。在让自己的身体彻底放松不受某些朦胧意识控制的深度松弛状态下,去想象紧张情境。首先出现刺激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境或整个事件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焦虑。

(3)寻求心理咨询。有些焦虑是由于患者将经历过的情绪体验和欲望压抑到潜意识当中的结果。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体验并未在头脑中消失,仍潜伏在无意识中导致焦虑。通过心理咨询,能帮助把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影子”给找出来,通过发泄和认知疗法,可缓解焦虑的症状。

2.神经衰弱症

美国的比尔德在1868年提出,神经衰弱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他认为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身心过度疲劳,引起了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性衰弱,表现为十分敏感,容易疲乏。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不少青少年因为对工作学习感到的压力、亲人死亡、生活挫折、人际矛盾等不能正确对待、认识,长期心理冲突导致的压抑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神经衰弱,多发生在青少年求学和就业时期。

学业、工作、前途、名誉、地位、婚恋等问题都可以成为困扰青少年的问题,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失眠、乏力、郁郁寡欢,有时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重要的事物会茫然无所知觉,对声音极度敏感,即使轻微的响动也会使其惊恐不安,心跳加速,汗液分泌加剧,睡眠出现明显障碍。患者极易疲劳,感到整天都浑浑噩噩,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或工作,记忆力下降,效率很低,情绪易怒,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生强烈情绪反应。他们容易背上“病”的包袱,总是喜欢对人陈述自己的病痛之苦。当别人劝其摆脱精神压力时,也只是觉得别人不理解他,为自己感到委屈,进而责备身边的人冷漠无情。

治疗建议:

(1)药物治疗。在医嘱的情况下,可服用一定的抗焦虑剂和协调兴奋抑制平衡的药物。

(2)深度呼吸练习。患者感到的疲乏、头痛、头晕实际上是由紧张而导致的。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呼吸练习可有效地减轻上述症状,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最简单的操作程序就是先深吸一口气,将气流送到腹底,然后屏住气息,感到胸腔憋闷时再缓缓吐出。吸气和呼气都请尽可能彻底。如此循环20次左右,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平缓原本紧张的情绪。

(3)肌肉放松训练。情绪状态与肌肉活动之间,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情绪紧张的同时会伴随肌肉的紧绷,而绷紧的肌肉会通过神经作用再刺激紧张的情绪。所以,主动放松肌肉,可以缓解紧张情绪。首先,需要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想象一幅记忆清晰的令人愉快的自然风景,接着自我控制从头部依次向下逐步放松全身的每一块肌肉。放松的要领是先收紧某一部位的肌肉,如紧握拳头,体会紧张的感觉,持续10秒钟左右,然后松开双手,并体会放松的感觉。如果对比不明显,一个部位可以重复多做几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全身放松状态了。

3.恐怖症

强迫症是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强迫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2倍,性格中具有谨慎、犹豫不决、追求十全十美、与人交往严肃古板缺乏灵活性等特点,一般在用脑过度、心情焦虑烦恼时症状加重,在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和剧烈体力劳动时症状较轻。

在高职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为典型。患者会明显地体验到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带来的焦虑和痛苦。所体验到的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不是外力所强加,虽违反自己意愿,即使极力抵抗,也无法控制。往往患者对自己在人群中的退缩表现是充满排斥甚至厌恶的,但苦于无法摆脱,眼看社会功能受损而无力阻止。

治疗建议:

(1)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逐步改变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提高自己的信心。

(2)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可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列举10个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再按照这个排序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要相信,人的大多数能力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尤为如此。

(3)镜子技巧。每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4.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由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以持久的抑郁情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症。常常表现为悲观、孤独、哀伤和自我贬低,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很少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常伴有焦虑、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无明显的思维混乱、行为怪异等精神病症状,日常生活能力没有受到显著影响。抑郁症多发于紧张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的分离和病故、离婚、突发灾害、遭遇挫折、慢性疾病等,多起病于青少年期,女性多于男性,性格中常有敏感、胆小怕事、软弱、依赖性强等特点。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不好、容易哭泣、丧失对外界人际关系的兴趣、常感到不如意、自责等。

治疗建议:

(1)心理疗法。又称支持疗法,是指在正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合理地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证等方法,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疾病早日康复。

(2)音乐疗法。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莫过于音乐疗法。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而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3)体育疗法。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最好方法。一项最新研究表示,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有助于消除轻微抑郁症。患者在进行适度的体能消耗时,从锻炼中得到的毅力感受能使其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

5.躁狂症

抑郁发作临床上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躁狂和抑郁的表现恰恰相反,是以情感的病理性高涨为特征的一种心理疾病。当事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过高,表现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可出现夸大观念,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能力是最强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有时也会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继发于情感高涨,且一般持续时间不长。自觉思维非常敏捷,但讲话的内容却肤浅凌乱,常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治疗建议:

(1)药物治疗。

(2)提高个人修养。躁狂症的发病通常是不受本人控制的,这跟他们平时的一些品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患者大多数是一些脾气暴躁、霸道、易冲动的人。所以,该病症治疗就要从提高自身个性修养开始,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心性和品质,戒骄戒躁,让情绪总是处于一种稳定、安静的状态。

(3)凡事往好处想。对于躁狂症患者来说,他们的心胸一般是非常狭隘的。他们表面上似乎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事实上却是一旦遇到了一点儿小的不如意,马上就大发雷霆、怒火中烧。因此,该病症的治疗要让患者学做一个豁达的人,凡事多往好处想想,多想一些积极的方面,自然就不会有躁狂病症了。

(4)10秒钟法。头脑冷静的时候,语言表达会更加清晰。所以躁狂症患者在意识到自己情绪即将爆发时,开口之前不妨先数10秒,给情绪一个缓冲段,事情会大有改观。如果觉得心情异常激动,可以将时间扩展到100秒。

(二)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会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患者虽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终生,仅少数患者成年后在程度上有所改善。

1.攻击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又称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患者会因为情绪控制能力低下,极易产生兴奋的冲动,缺乏自制、自控能力,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又因为往往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受人教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做出莽撞、攻击和破坏的行为。

治疗建议:通过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有攻击型人格障碍的人能正确对待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还要鼓励他们经常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成才上去。另外,通过在情绪宣泄室合理释放体能,也能为该类患者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是人格障碍各种类型中最受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重视的一类。此种人格与攻击型人格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社会破坏力要严重得多,通常都涉及违反社会规范的违法犯罪行为。表现为情绪的暴发,行为的冲动,病态的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对自己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的言行没有羞愧悔改之心。

治疗建议:国外的研究表明,对反社会型人格目前缺乏彻底有效的治理措施,医学上的各种治疗方法都难以使其根本改变。精神药物可以减轻继发性焦虑抑郁症状,减少其冲动行为的严重程度,用行为治疗的方法可以对其反社会人格的恶化加以控制。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入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这种人的犯罪行为在法律上仍需负完全责任。

3.强迫型人格障碍

在每个正常人身上,都会多多少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强迫行为或思维,这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当我们总是被上述的心理现象纠缠、操纵着,就可能演变成为强迫性人格障碍,甚至强迫性神经症。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对自己要求苛刻,做某一件或任何事情都要求按部就班,严格地执行自我设定的“程序”,不能有一丝差错。在需要作出决定时会表现出犹豫不决,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周全,唯恐疏忽,有所遗漏。

案例:小君,女,21岁。因父母外出务工,从小寄住在叔叔家。从记事起,不君就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住房间的卫生十分注意。在叔叔家做任何事情都以婶婶的满意度为标准,不允许自己有一点儿差错,担心引发家庭矛盾。即使是炒菜,也要先尝几次来确定味道咸淡。成年工作后,表现出的症状是:做事犹豫不决,拘泥于细节,常因反复核对检查耽误时间,导致所在团队工作效率低下。

分析:小君现在的困扰是由幼时无意识自我保护中形成的强迫行为所造成,因担心不符合他人要求而无法自我行为确认的人格障碍。

治疗建议: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调试可以采用心理调试法,用鼓励、安慰、暗示、注意力转移等方法,配合松弛训练,逐渐进行调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任何事情顺其自然。同时,行为上也要努力纠正强迫行为和阻止强迫思维。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辅助使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

4.分裂型人格障碍

有分裂人格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经常遭受挫折、失败、屈辱,长期不被尊重,因而使自卑、怯懦、胆小等特点逐渐突显、强化和巩固下来,成为身上稳定的人格特征。沉默寡言、不爱交际、对别人漠不关心,会表现出怪僻的行为。这种人尽管没有丧失对现实的认知能力,甚至其中有些人因为突出的智力能在各科领域中获得杰出成就,但是知觉扭曲与思维紊乱仍然会造成适应现实生活的困难。

治疗建议:对分裂型人格障碍来说治疗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兴趣培养和社交训练来纠正其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兴趣培养主要是让患者培养起对一些事物的兴趣和情感,慢慢改变其情感淡漠的人格。让其认识到不合群的危害,制定从易到难的适宜社交训练,也可以在集体活动中慢慢适应下来。

5.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众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在童年时期受到过多的关注和无原则的赞赏,同时又很少承担责任,很少受到批评与挫折,所以即使在成年后也只过分看重自己,对权力与理想式的爱情有非分的幻想。他们渴望引人注目,对批评极为敏感,强烈的会表现出对对方的愤怒。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人很难表现出同情心,喜欢指使他人,享受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愉悦感。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词,渴望受到他人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治疗建议: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矫正通常需要长期的干预。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师的长期努力,同患者慢慢建立起一个较稳定,更有现实能力的自体结构,解除自我中心观,能够认清现实。还可以请一位亲近的人作为监督者,一旦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其及时改正。

6.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幼稚的,与真实的情感无关。他们缺乏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性,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无意识地拿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逐渐放弃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当依赖的亲密关系中止时会感到无助或崩溃,无法适应独处时的无助感,为了换取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甘愿放弃自己的原则做不愿做的事。虽能换得一时的心理安慰,但这种委曲求全也会使患者在内心产生越来越压抑的不悦。

治疗建议:首先必须破除依赖的不良习惯。让患者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的事情,并按依赖的强弱程度进行划分,着手从其中自主意识较强的事件开始自我训练,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完成,并不对结果作出明确要求,鼓励自己独立进行即可。并逐步开始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如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患者的勇气,改变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7.回避型人格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多安分守己,从不做冒险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外,很少去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受到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但通常不会为此作出反应。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人讥笑讽刺,因而,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也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决心,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治疗建议: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可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

8.表演型人格障碍

又称戏剧型人格障碍或癔症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通过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去获取注意力的人格障碍。这类人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影响,希望在别人的赞扬中出尽风头,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和意志,没有固定的交友模式,很难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时,也常以外貌和言行的夸张来引人注意,过度反应,“大惊小怪”。表演型的人格通常更多体现在女性身上。

治疗建议: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障碍。即使在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临床治疗效果也很不乐观。这种心理障碍呈现出高自杀率,在国外经常采用住院治疗。心理疗法方面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对其成长史进行涉入分析,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提高认识。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表演型人格患者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让他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在表演中得到升华。(三)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多数患者患病期间出现自知力障碍,伴有精神活动异常,对自己的异常心理表现完全丧失自我辨别能力,不承认自己有病,更不愿意主动求医,需要强制接受治疗。一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心理治疗为辅。

接下来,介绍几种典型精神疾病的症状,以便同学们增加自身的精神卫生知识。

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扮鬼脸,傻笑。行为幼稚、愚蠢、零乱,精神症状丰富易变。此型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发缓解,但维持不久,易复发。

2.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较为少见。起病隐袭,发展缓慢,多在青少年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等情形日益加重,并日益脱离现实生活。临床症状: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一般无幻觉和妄想,如有则多为片段或一过性。此型患者在发病早期常不被人注意,往往经过数年,病情发展到较严重时才被发现。

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是以妄想为主的精神疾病的总称,是最为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起病年龄较其他各型为晚,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有时可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多疑、多惧,甚至出现自伤及伤人行为。

4.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起病较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主要表现为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最主要表现是紧张性木僵,患者不吃、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清醒。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状态,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回复进入木僵状态,严重时会昼夜不停。

三、小结

以上常见的各类心理疾病如果在同学自身或亲友身上出现,首先不要惊慌,及时安排接受专业治疗,是极有可能治愈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的。即使暂时和健康心理状态存有差距,也不要丧失信心,自身的努力才是我们能愉快生活的重要前提。

延伸阅读

感情和理智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毕淑敏

感情是驱动理智决定的汽油,没有汽油就没有行动。但汽油本身应该在司机的控制之下,如果任由它四下奔流,那就不是动力,而是火灾和爆炸了。

关于感情和理智,到底谁更重要的问题,人们的内心里,总是吵个不停。其实,感情和理智,都是人们的宝贵财富。要说历史,我想,感情的历史可能更长久一些,凡是长久存在的东西,必有其坚定不移的道理。

人类需要情感,没有情感的男人,你敢嫁吗?没有情感的上司,你愿意在他手下工作吗?没有情感的演员,能塑造动人的角色吗?没有情感的政治家,能流芳百世泽被万民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另一方面,毫无疑问,人也不能没有理智。理智把我们提升到一个思索的层面,让我们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一己暂时的快意和利益,让我们享有更宽广阔大的胸怀和眼光。

这是一只雄鹰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一个过于理智的人,肯定是不可取的,他几乎变成了一架机器,没有温度。一个感情四处流淌的人,也有很大的欠缺。听凭感情的驱动,我们很可能做出过激的举措。但两者结合好了,你这只鹰就能穿云破雾。

(摘自《心灵密码》毕淑敏.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5.1)

练习与思考

1.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其理论要点有什么?

2.小练习——冥想放松法

坐在(或躺在)一个舒适的、不被打扰的地方,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并放松,想象自己来到一个喜欢的地方,或海边,或草原。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你,太阳暖洋洋的,温暖地照耀在你身上,你感到非常的舒适,非常的舒服。你的呼吸越来越平稳,越来越缓慢。你感到身体很放松,很舒适,你体会到轻柔的微风,温暖的阳光。你感觉心里非常的宁静,非常放松。那些疲劳、那些不愉快也被微风轻轻地吹走了,渐渐地远离了你。你真的很放松,很开心。

你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进行练习,体会到放松舒适感即可,关键是要坚持。这样你就越来越能掌握自己,越来越能很好地调整自己。

心理测试

抑郁症倾向

你的心理健康状况到底怎样,是否有抑郁症倾向,不妨为自己测评一下,下面这些症状,“无”为1分;“有时”为2分;“经常”为3分;“持续”为4分。

1.我感到情绪沮丧、郁闷;

2.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

3.我要哭或想哭;

4.我夜间睡眠不好;

5.我吃饭像平时一样多;

6.我的性功能正常;

7.我感到体重减轻;

8.我为便秘烦恼;

9.我的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故感到疲劳;

11.我的头脑像往常一样清楚;

12.我做事情像平时一样不感到困难;

13.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14.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

15.我比平时更容易激怒;

16.我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

17.我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人;

18.我的生活很有意义;

19.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

20.我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评分和解释

指数=(总分÷80)×100%。指数在50%以下,属正常范围;指数在50%至59%,为轻度抑郁;指数在60%至69%,为中度抑郁;指数在70%及以上为重度至严重抑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