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家校共管功效,提高学生管理质量

发挥家校共管功效,提高学生管理质量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单亲家庭、家长外出打工以及部分家长素质偏低等现象,是导致家校共管学生环境有缺陷的主要原因。以上两种问题家庭给家校共管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理缺乏动力,更缺乏责任感。

发挥家校共管功效,提高学生管理质量

何恒建

摘要:基于中职学生的现状特点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中职学生的管理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单方面依靠学校的教育管理往往变得难以奏效。如果学校和家庭(尤其问题家庭)都能充分认识到共管学生的必要性,健全家校共管学生的网络平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则中职学生管理的质量将会显著提高。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生管理 家校共管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特点

中等职校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展的“叛逆期”,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表现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同龄人中往往喜欢表现自己,只要是自己有机会参加活动,总是积极争取展示自己,尤其在异性面前,哪怕能力欠缺也无所谓,目的是想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另外他们往往也努力创新出一些新点子来。

由于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而出现偏激行为。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职校生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的管教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与父母及其他成年人的“代沟”冲突频繁剧烈。有时他们“结集在一起,常常会做出令成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来,如无视规章制度、热衷于反社会活动,试图创立一个满足自身需要同时又与他人需要相对立的世界等”。另外,他们从小就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管不得,惹不起,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炼。往往凭感情办事,自我约束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绪波动大,容易形成任性和逆反心理,行为有时会背道而驰。

二、影响学生管理的因素呈现复杂化

由于学生自身现状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影响中职学生管理的因素日益变得复杂化,总的来说包括两大类因素:一是外在客观因素。①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即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或骄纵、或失控、或棍棒教育;家庭结构不健全,造成精神受挫、心理不良等。②学校教育环境不良的影响。即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与教学相脱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离;校园不良风气的传染等。③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即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良青年人的教唆、引诱;不健康出版物(刊物、音像等)的影响;结交坏朋友,陷入落后团伙不能自拔等。这些影响中最大的是家庭影响,其次是学校方面的不良影响,最后是社会方面的不良影响。二是内在主观因素。①中职生思想、学业素质偏低,追求狭隘,理想浅近,人生标准较低。故而自我要求不严,学生把物质和生理上的刺激作为主要追求对象,这样就易于产生各种不道德的行为。②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以错为对,而造成一错再错。③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时期,他们貌似大人,内心却很幼稚,生理与心理发展很不平衡,致使他们易于动感情,行为冲动,易于受坏人教唆、“朋友”引诱;在黄色出版物的刺激下不能控制自己而产生坏念头;在打击和挫折面前易于失望和消沉等。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程度已有所提高

由于中职学生现状的特点,学校已深深感到在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发现光凭学校教育难以达成目标,尤其针对问题学生的管理一直困扰着学校管理人员。这些问题学生的管理,往往不仅在校内让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觉得有些头疼,而且在校外有时也会惹是生非,而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跟家庭教育有关。因此中职学校已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的管理跟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并已初步建立了一定的机制。除班主任跟家长正常电话联系、家访外,另外还建立家校通网络联系平台、学生放假和返校通知单、定期召开的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机制等,使学校和家庭共享学生在校内、校外的信息,从而及时发现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四、家校共管学生上存在盲区

尽管中职学校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职业教育,关爱中职学生的成长,以共同营造教育和管理中职学生的大环境,但在学生管理环境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表现在家校共管学生方面,而这主要是由部分家庭或家长的问题造成的。其中单亲家庭、家长外出打工以及部分家长素质偏低等现象,是导致家校共管学生环境有缺陷的主要原因。

1.父母亲外出务工而使子女成了“留守儿童”

这种类型的父母外出务工除了想赚点钱外,还很可能对上职中的孩子不抱什么期望了,很少过问孩子在校的表现。父母亲外出前将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责任交给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朋托管,然而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却是溺爱有余而管理不足和教育乏力,亲朋对托管对象也只能是管吃、管住;也因此这些家庭的“留守儿童”实际上处于一种少教无管的状态,在校外无人实行严格有力的监护。如厌学、早恋、偷盗、离家出走、昼夜上网、群殴等事件在他们身上频频发生,这样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其父母或为求心安、或无可奈何才将子女送进中职学校再“托管”两年,往往有不良循环现象产生。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渠道往往不畅通,一旦发现学生产生问题只能由学校单方面处理。

2.单亲家庭使学生成了“缺失儿童”

单亲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另一类是父母一方因病或因灾祸去世而造成的单亲家庭。由于学生单亲家庭的存在,导致有的学生成了“缺失儿童”。他们往往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在人格上容易形成孤僻、冷酷,家教环境不完整。加之家庭经济可能不支持,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不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造成习惯不良,要么是不爱学习。家长在无奈或求得心理安慰的情形下才送孩子上中职。而两位家长在子女抚养、教育上存在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的现象,与学校很少沟通,在与学校共管学生方面配合不顺利。

以上两种问题家庭给家校共管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在调查中发现,有85.6%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一般为祖辈或代养亲戚,由于祖辈与孙辈所处的大环境有很多差异,祖辈的教育理念显得有些落后,不合时宜。在留守家庭中,祖辈作为监护人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通过调研,有76.8%的老人认为留守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认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在他们看来,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让子孙早打工早挣钱更现实些。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理缺乏动力,更缺乏责任感。还有60%以上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理解存在盲点和误区,视学校教育为子女教育的唯一途径,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所有问题自然应该由教师负责解决,他们基本上和学校没有任何联系。一旦学校发现这些学生出现了问题,需与其家长沟通时,这些家长常常在外打工,需要家长来校配合教育处理问题时,也是学生的祖父母或亲戚到场。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中职学生管理的质量。

3.部分职中学生家长自身素质有问题

这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一般不高。我们调查发现,高中以上文化的家长很少,初中文化的大约占一半,甚至有的家长是小学以下文化甚至相当部分是文盲,家长的素质总体上较低。其中一种家长人格原来有缺陷,如孩子犯了打架、闹事方面的错误,家长闻讯后不闻不问,偏听孩子单方面的告状,不听关于其子女犯错误情况的解释,认为子女在学校出了事,责任应完全由学校承担,对校方态度蛮横,错误地袒护自己孩子。更有甚者,帮孩子或亲自在外面找人报复或直接威胁与自己孩子发生纠纷的另一方;另一种家长管教方式不当,单一、粗暴,长期以来一味责怪孩子犯错误或成绩不好,不给父母面子争光,而孩子回到家,家长出口就骂,动手就打。这类行为,进一步毁灭的是子女的自信、自尊、自爱,催生的是自卑、自私、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和行为上的胆小怕事或粗野、蛮横、残暴、自由散漫,收获的是失望。而失望至极的家长对子女越来越粗暴,这种环境是产生不良行为的温床,不少问题学生就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

以上这些问题家庭或问题家长的存在,增加了学校和家庭共管学生的难度,是学生管理上的一大缺陷。据不完全统计,在学校曾经受过处分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或家长在管教子女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总之,目前家校共管学生环境上存在一定的盲区。

五、家校共管在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1.家校共管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的老师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更承担着培养社会有用之才的重任。而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老师是主力,家长的配合也十分重要。而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自身所处的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处于被动的配合,由于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不多,与老师沟通不够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系统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教育的基础细胞,是学校、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

2.学生管理的问题现状亟待家校共管

目前中职学校的一些学生管理问题日益暴露并引起重视,如前所述,反映在家校共管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很明显而又严重的。中职学生作为目前在校同龄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相对于普通高中和高职学校学生,在认知和行为素养等方面存在着特点。中职学生学业负担相对其他类别要轻得多,课余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接触校外不良信息和人员的机会相对多些。在自身感知学业上落后于普高和高职学生而难以超越的情况下,部分中职学生会自暴自弃,寻求外界刺激,而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又给他们增大了可能。部分心理素质、自控能力较差的中职生容易偏离健康成长的轨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误入犯罪的轨道。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正确面对学生现状,认真剖析原因,采取措施,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尤其对于那些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的家庭和家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重视家校共管学生是提高中职生管理效果的必要性,能使家校双方根据学生的行为导向共同制定教育管理的计划并检查行动的落实,及时相互反馈和评估管理效果。

六、家校互动是家校共管学生的有效手段

目前使用的家校互动教育信息平台是一种全新家校共管学生的手段。中职学校可将其作为沟通家校联系的主要桥梁。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困惑、遇到问题时,只要发个短信告诉老师,老师就可以及时地帮助家长对症下药地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了家长若有事想向老师了解情况,苦于没有时间或因其他原因而放弃。尤其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更有必要!另外,家长随时可以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告诉老师,也便于老师进一步了解孩子校内的思想、学习上的情况,可以对症下药,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及时解决问题。而老师也常用于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也将学校的一些办学、收费、放假等方面的事宜及时告知家长。通过这种平台的密切沟通,能使老师和家长在针对孩子的教育上沟通更紧密了,联系更加“人性化”了。能及时调整教育方向、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当然传统的家访、电访、信访仍是教师联系家长不可或缺的桥梁。

另外还有其他途径是实现家校互动的有效手段,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是学校协助、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目前正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一种学生管理模式正在推广。通过这种途径,可以集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和教育管理学生的水平,规范管理的手段,从而吸收家长参与学生管理、思想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可在学生管理中实现学校和家庭间及时互通信息,家长间相互学习教育和管理经验,共同提高学生管理的水平,并形成制度化。要特别注意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管理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总之,在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我们德育工作者尤其班主任平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现状特点,从多方面来加强学生管理。而重视家校互动,发挥家校共管学生的功效,将有利于学生管理质量的真正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