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园课程实施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课程变革的需要主要指的是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管理人员对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支持和监督等责任,他们可以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其他各种管理与运行机制。促进幼儿园课程成功的实施。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提出的。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具体化的过程。

课程实施是课程研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是一个行动过程。一个课程方案完成之后,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这些计划中的课程方案具体实践,才能将理想的课程转化成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因此,课程实施是将预期课程付诸实践的手段。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课程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对课程实施起促进作用,又有消极方面的影响,对课程实施起阻碍作用。

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 (包括幼儿园课程变革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等)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课程与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幼儿园课程变革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而进行,社会、文化的价值观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例如,多少年以来,我国文化一直是较为关注 “结果”的文化,因此,“过程”取向的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制约。

(二)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和支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导向可以通过对课程的审定、推行、监督和评估等措施及途径得以实现,会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起到重大影响。政府行政部门对幼儿园课程之所以会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因为行政部门可以运用其行政的合法性以及行政资源,推动和支持行政人员认定的课程和课程实施取向。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高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是否准确无误,是否合时合理,是十分重要的。

(三)幼儿园课程变革的需要

幼儿园课程变革的需要主要指的是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实施者的需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机构对课程变革的接受度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实施课程计划的园长和教师对课程变革的需要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四)幼儿园课程计划本身的状况

编制新的幼儿园课程,为的是变革和替代原有的课程,改变原课程中的不足之处。课程实施若要将变革引入教育实践,那么这个引入过程的成败与新课程计划本身的状况是有密切关联的。具体地讲,若新编的幼儿园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具有可传播性、可操作性,与现实需求和公众认识相吻合,那么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就会增加。

(五)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管理人员对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支持和监督等责任,他们可以通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其他各种管理与运行机制。促进幼儿园课程成功的实施。

(六)幼儿园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沟通

幼儿园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沟通对于课程实施能否得以成功往往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沟通是复杂的,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就事实、观点、价值观、感受和态度等所作的双向传递,包括交流、协商、合作和分享等。幼儿园课程编制者能与课程实施者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让课程实施者真正理解幼儿园课程变革或教育活动实施的要义,并通过协商和合作,相互适应和妥协,使课程的实施更加顺利。

(七)幼儿园课程实施者本身的水平和能力

幼儿园课程实施者——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体地说,课程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再先进,课程编制者的课程计划再完美,如果幼儿园课程实施者的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仍然不可能达成课程实施的良好状态。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提出的。它旨在指导教师的 “教”,指导幼儿的 “学”,是贯穿于幼儿园课程实施全过程的基本要求。

(一)目标性原则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具体化的过程。要想达到课程方案的理想效果,课程实施过程必须围绕课程目标,选择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课程实施方法展开,而不能脱离课程目标,随心所欲地凭着个人的兴趣、感觉组织实施。遵循目标性原则是为了避免课程方案与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偏离课程目标的方向,使得课程实施具有规划性和目的性。

(二)生活化原则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生活化原则,首先是 “教育的生活化”。课程实施应当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学习内容,创设接近生活的教育环境。生活化的环境能够带给幼儿亲切、温馨的感觉,也能够促使幼儿产生生活经验的迁移,进而帮助幼儿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发展。

(三)活动化原则

幼儿的思维具有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思维发展的特点,他们的智力发展早期是通过外部实践活动来推动的。因此,课程实施要激发儿童的心智活动。课程实施的活动化并不等同于具体的活动,而是要通过外部的活动调动积极的心理活动,如参与的热情、活跃的思维、充分的想象、好奇心与求知欲、主动探索的动机、创造性的表现等。可以说,这是一种由情绪、态度参与知识结构化的综合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真正的儿童活动既有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有主动参与的认知、态度、意志等与活动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说,课程实施的活动化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幼儿积极地使用语言

幼儿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说明幼儿的思维保持在所组织的活动中,教师应当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态度,启发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切忌教师一个人说得天昏地暗,而幼儿说话的机会却非常少。

2.提供新奇、丰富的活动材料和资源,以丰富幼儿的经验

活动材料和资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但注意不要过于花哨,过于繁杂的材料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3.让儿童的各种感官得到活动

感觉器官是接受外界信息的第一道门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感知能力是个体综合分析、解释和判断问题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儿童感知功能的发展,多提供机会让儿童看、听、嗅、摸等,让儿童的感知能力充分发展起来。

4.注意活动的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过程中,知识与生活是相融合的,教师要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充满游戏的乐趣。强调游戏的乐趣就是要充分利用游戏 “自发探索”“自发练习”的机制,使课程能更多地在游戏的自然活动中进行,使外在的要求尽可能地转化为儿童的需要,使幼儿积极地参与、自由地选择,以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需要,以游戏活动实现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四)主体性原则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方法及活动的材料都要围绕幼儿展开。课程实施过程要发挥幼儿主体性,首先,要避免教师的 “一言堂”,灌输给幼儿大量的既定知识;其次,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积极性,也就是古人说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让幼儿学会思维和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教授一些结论。

(五)生成性原则

课程不仅仅是 “课”,课程的 “程”意味着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像 “罐头式”“木乃伊式”一样是封闭的,其既有因果性、预成性和可控性,也具有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应当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不要抱着预设的课程计划不放,而要关注到幼儿在与教师、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课程实施方法。同时,对于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将其看作一种教育资源,正确地加以利用,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反应要积极地给予回应,充分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大致分为教学活动、游戏和生活活动三大块。传统的课程观认为,集体教育活动是课程实施的唯一途径,但实际上这三大块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活动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全班幼儿参加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传统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

集体教学活动最初源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活动的优点是:①集体教学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课时数对全班进行集体授课,注重集体化、社会化、同步化、标准化,因而能使幼儿同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集体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保证让全班幼儿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③有利于发挥全班集体教学作用。同班幼儿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便于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班级集体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幼儿可以从中受到很多方面的教育。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缺点是:①集体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且难以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②集体教学的方法通常比较单一,与幼儿的学习特点不符,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③在集体教学中,幼儿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充分发展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特长。

2.小组活动

幼儿园的小组活动可以是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也可以是教师组织引导的活动,还可以是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是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教师谈论或交流,并可以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的事。在小组活动中,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观察了解幼儿,并给予适当和必要的引导及帮助。

小组活动的优点是: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幼儿之间更多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民主态度和自律意识等。

真题再现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最能为幼儿提供交谈机会的组织形式是 ( )

(河南省2015年)

A.小组活动 B.班集体活动 C.全园活动 D.个别活动

【育萃专家解析】A。小组活动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操作机会,使其减少等待时间。

3.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的自发、自由活动。教师的指导一般在幼儿自选活动时间进行,教师作为同伴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个别幼儿互动,或是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进行专门辅导。

个别活动的优点是:可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使幼儿充分展现个性,学习自我管理,教师便于因材施教。这种组织形式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易出现偏爱、溺爱个别幼儿的现象。教师应注意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幼儿。

真题再现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不包括 ( )

(安徽省2015年)

A.个别活动 B.小组活动 C.集体活动 D.上课

【育萃专家解析】D。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上课不属于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幼儿园课程强调 “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二)游 戏

游戏是实施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将游戏活动与课程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活动材料,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自主决定游戏的主题和游戏方式,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应有的发展。

(三)生活活动

幼儿的学习无处不在,非常灵活随机,但是要注意各类活动之间在目标和内容方面的呼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可以说占了最大的时间比重,生活活动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和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应该被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 “一日活动皆课程”观点,这意味着课程不仅仅是教师有计划地为幼儿专门组织的学习活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同样都属于课程。幼儿的经验积累在教育过程中应当获得连续性,也就是说,幼儿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应该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并获得经历。幼儿建构知识的意义,其实就是在幼儿生活中与人交往和沟通的社会过程。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与一日生活的其他活动整合,其中可以渗透课程的教育理念,可以渗透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无论是何种课程实施途径,教师都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发现学习的环境,善于观察并发现幼儿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指导的方式应当从直接指导转变为间接的指导,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