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实施的含义

课程实施的含义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此,对“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由此看来,对“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是在理解和评定课程变革的过程中兴起的。课程实施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践中实际发生的变革的程度及影响变革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课程实施本质观的不同,会导致课程实施的策略选择、课程实施取向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一)课程实施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课程文献中,很少有对“课程实施”的专门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进行的那场肇始于美国、影响波及全球的“学科结构运动”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到这场课程变革运动的后期,教育界内外怨声载道,人们纷纷谴责“学科结构运动”。但是,当人们深入研究、系统反思这场课程变革运动的时候,越来越感到评价课程变革计划不能只是根据最终的结果,因为许多被认为是失败的变革计划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实施过。那种认为“只要课程变革计划完善就可以自然地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的假设受到普遍质疑。“学科结构运动”的一个重大失策就是囿于课程变革计划和假设体系的制定,而对课程变革的具体实施过程关注甚少。自此,对“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由此看来,对“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是在理解和评定课程变革的过程中兴起的。因此,要了解何谓课程实施,首先需弄清楚什么是课程变革。

课程变革(curriculum change)、课程改革(curriculum reform)与课程革新(curriculum innovation)基本上是同义词,相对而言,课程变革这一概念最常用。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皆可称为课程变革。这既可指单科的变化(如物理学科的变化),也可指综合性的课程变化(如对某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进行的综合性的课程变革),还可指学校体制的变化和课程的全面修正。课程变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变革的计划,即课程计划,又包括变革的实施,即课程实施,还包括对课程变革过程及效果的评估,即课程评价。

课程计划(curriculum planning)是指制订课程变革的理想及实现这种理想的具体方案。课程实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是将某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是理想与现实、预期的结果与实现结果的过程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形成了课程实施的不同价值取向。

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还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课程采用”(curriculum adoption)。课程采用是指做出使用某项课程计划的决定的过程,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是否决定采用某项课程计划,这与课程实施是不同的。课程实施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践中实际发生的变革的程度及影响变革的因素。在不断的实施过程中,课程变革被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和常规化(routinization)。

课程变革的最后阶段是对变革总过程的评估,即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包括了课程变革的所有方面,其目的在于确定哪些因素与变革的研究和传播有关,怎样测定变革的实施程度,以及如何评估课程变革产生的预期或非预期的实际效果。

img21

图5-1 课程变革过程

由此看来,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过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环节,课程变革是这些环节之间动态的、复杂的交互作用过程,而非单向的由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线性运作过程,如图5-1所示。

因此,如果从课程变革的视角看,课程实施是将课程变革的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而从课程开发的视角看,课程实施是课程开发的一个环节,是推行课程计划的过程。[1]这是两种比较典型的对课程实施本质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课程实施本质观的不同,会导致课程实施的策略选择、课程实施取向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方式的不同。我们认为,最好从课程变革的视角看待课程实施,将其视为连续的、动态的创生过程,而不仅仅是对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

(二)课程实施的研究价值

从根本上讲,研究课程实施的意义在于深刻理解课程变革过程的实质,提高课程变革的成效。根据课程理论专家、“课程实施”问题研究的奠基者富兰和庞弗雷特(M.Fullan & A.Pomfret)的归纳,课程实施的研究意义可具体分解为如下四个方面。[2]

第一,为了了解课程变革的实际。一项课程变革方案付诸实施后究竟引起哪些课程实践的变化?这需要根据课程变革方案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直接测量和界定方能知晓。研究认为,大多数课程变革方案付诸实施后并不像方案设计者所预想的那样乐观。比如,国外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一项变革方案被采用后,研究者将方案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分解为12种具体的行为,然后用测量工具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观察测量,结果发现,方案实施量非常低,只有16%,也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只有16%符合方案所要求的行为模式。[3]

第二,为了理解教育变革失败的原因。为什么在课程史上有如此多的教育变革惨遭失败?这需要研究变革的最困难的方面是什么,以便克服困难,提高变革的成效。综观国际上关于教育变革的研究,尽管对阻碍变革的因素尚未取得一致见解,但是,对以下这点已经达成共识:要想比较成功地推行一项变革,必须自始至终深入研究变革方案的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修订方案,使之不断臻于完善。

第三,为了对学习结果以及影响学习结果的可能的决定因素作出解释。实施一项课程计划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意味着什么?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可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为了对此作出解释,有必要对一项革新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单独进行检验。人们往往将采用新课程方案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归于新课程方案本身,而对新方案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程度未作恰当的估计。采用一项新方案并不意味着实施方案的过程就如方案计划的那样。一项研究估计,学习结果的35%的差异可归因于实施过程的差异,也就是说,不同学校或班级的学生即使运用了同一方案,其成绩的差异也有可能达到35%,这是由实施过程的差异所导致的。[4]

第四,为了不至于将课程实施与课程变革过程的其他方面(如课程采用)相混淆。人们对课程变革认识的理性化水平的提高过程,就是将课程变革过程分解为不同方面,深入理解每一方面的本质和功能,进而把这些方面有机联系起来的过程。为了把课程实施与相关的其他环节区分开来,就需要把课程实施从课程变革过程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