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的含义

课程的含义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的“课程”主要指“功课及其进程”,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课程”的意义已极为相近。第二种定义认为课程是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蓝图,包括教学的范围、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内容。第三种定义认为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目标。课程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目标,事先制定好一套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第五种是除上述四种以外的其他课程定义。出现对课程概念的多种理解的现象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一、课程的含义

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据考,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孔颖达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及其喻义“伟业”。既指“伟业”,其含义必然十分宽泛,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朱熹的“课程”主要指“功课及其进程”,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课程”的意义已极为相近。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但这种解释在当今的课程文献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对课程的拉丁文词源有了新的理解。“currere”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而“currere”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不同的学者,对“课程”概念的界定是各不相同的,“课程”的不同定义反映着各家各派不同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而且,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这也会在他们各自的课程定义上打下某种印记。所以,要提出一个各家各派都感到满意的、能够得到各方面普遍承认和接受并且永远不变的课程定义是不可能的。

由于研究者的教育观念和研究视角不同,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和定义也多有不同。现有的课程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种:第一种定义认为课程是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课程既可以指单独一门学科,如物理课程、地理课程,也可以指所有学科,如初中课程。课程还指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本身和教学辅助材料等。第二种定义认为课程是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蓝图,包括教学的范围、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内容。计划不只是具体的和书面的,还包括存在于教育者头脑中的计划和设想。第三种定义认为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目标。课程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目标,事先制定好一套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第四种定义认为课程是学习经验,即学生在学校所体验、所获得的一切。这种定义包含的范围较广,既涉及正规课程,也涉及隐性课程;既有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经验,也指在课外活动中获得的经验。第五种是除上述四种以外的其他课程定义。例如,有学者认为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还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是社会改造等。

出现对课程概念的多种理解的现象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由于人们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不同,以及每个人所从事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经验和层次的不同,所以在考虑课程的概念时,有的着眼于课程的结果上,有的着眼于课程活动的过程或程序上,有的在课程计划的层次上研究问题,有的则在课程实施的水平上进行探讨,因而,给课程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是很困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