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土课程资源的含义

乡土课程资源的含义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土课程资源作为教育学上的概念被独立分出并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其核心和特色落在“乡土”二字之上。考察一下“乡土课程资源”这个概念,我们不难发现,乡土课程资源所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地区的风物人情。当在《生态崇明》乡土课程开发中挖掘了它的教育属性,作为课程活动内容时,它就是一种乡土课程资源。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含义

(一)课程资源

学者对“课程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述:

1.从概念的范围来界定:吴刚平先生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校本课程资源,也就是形成校本课程资源的因素来源和直接的实施条件。

2.从概念的指向性来界定:范兆雄先生认为:“课程资源是指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等,它是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外部系统”。

3.从概念的组成结构来界定: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综合各家的观点,“课程资源”包含两个核心关键词,这就是“教育内容”和“课程活动”。也就是说,“课程资源”是在课程活动中所使用到的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二)乡土课程资源

乡土课程资源作为教育学上的概念被独立分出并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其核心和特色落在“乡土”二字之上。台北师范学院吴明清教授认为:“乡土是以自我为圆心,以情感为半径,画一片有家有生活的土地:生活中有人有事,土地上有景有物,交织成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据此,如果要给“乡土课程资源”下一个通俗易懂和实践操作性强的定义,那就是在课程活动中所使用到的一系列取自于“乡土”的、有教育潜在价值的内容。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考察一下“乡土课程资源”这个概念,我们不难发现,乡土课程资源所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地区的风物人情。

为了能更清晰地理解“乡土资源”“乡土教育资源”与“乡土课程资源”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们通过下面两个例子加以详细说明。

崇明地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崇明人称“老毛蟹”)每年秋冬季都要顺河而下,洄游至长江口产卵,次年的春季,幼蟹又会溯河而上。这是崇明岛的一种乡土资源。这种资源有多种属性,如“美味”的食物属性,也有“张牙舞爪”的观赏属性,但它也有潜在的教育属性。它可以被当作生物学科甲壳动物中的代表动物,学生也可以通过“老毛蟹”来学习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再如中国古代有句名言“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就是用蟹的行为来告诫人们有了先天的优势条件,还必须要专心做事才能成就大业。所以,它是一种潜在的乡土教育资源。当在《生态崇明》乡土课程开发中挖掘了它的教育属性,作为课程活动内容时,它就是一种乡土课程资源。

自然资源如此,作为人文类资源也如此。比如,崇明岛相对封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崇明方言。“崇明话”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乡土资源。当它作为交流用语时,这是一种语言工具资源。但崇明话承载着历代崇明人的思维方式、人际情感、道德价值,有着很高的乡情温度,具有对崇明孩子乡情教育的潜在价值,是一种很好的乡土教育资源。当在《生态崇明》乡土课程开发中挖掘了它的教育属性,作为课程活动内容时,它就是一种乡土课程资源。

“老毛蟹”“崇明话”都是崇明典型的乡土资源,都是潜在的教育资源,但只有在被课程活动作为所选内容时,才是乡土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对这三个相关概念描述为下述关系图。

img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