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乡土课程资源的特征
课程资源通常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动态性等多种特征,而乡土课程资源除了具备一般课程资源特征外,还具有“情境性”“可触性”“乡土性”三个个性特征。
(一)乡土性
乡土课程资源是带着“乡土味”的资源,它具有本土性特征。每个地区的资源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经济与人文特性。如某地域千百年以来,人们一直在这块热土上辛勤地垦殖耕耘,在长期的劳动中观天察地,在共同的生活中交流探索,并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述和总结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感悟,创作了许多恢谐、幽默的民间俚语和富有哲理的农时谚语、气象谚语、生活谚语和歇后语。
(二)可触性
乡土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是摸得着、看得见、闻得到的资源。如崇明乡土历史,看似无形无踪,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不难发现除了编写的乡土历史教科书为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外,通俗历史读物、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以及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等都属于可触摸的乡土课程资源。火热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与社会变化发展更是如此。
(三)情境性
很多乡土课程资源是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的,这种真实的、多因多果的、复杂的情境课程资源,是有别于文本性课程资源的。这种情境性乡土课程资源为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方式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总之,乡土资源无处不在,无奇不有,我们只要因地制宜,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如山川河流、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民居农舍等这些乡土资源都可以开发成有教育教学价值意义的乡土课程。万事万物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资源在不断生成,这更为乡土课程开发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生资源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