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及保护研究

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及保护研究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经洞被洗劫一空,藏经洞出土文物纷流域外,国内仅存八千余件。随着藏经洞的发现,敦煌及莫高窟这个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四百多年的边远小镇,再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20世纪的20至30年代,掀起了敦煌学研究热潮,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新学科——敦煌学。

【第三章】 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及保护研究

20世纪初,在西北边陲的敦煌发生了一件令世界震惊的大事件,居住在莫高窟下寺的道教住持王圆箓,偶然发现了隐藏在洞窟甬道北壁壁画墙内的一间高3米、近似方形的小密室,以后称为藏经洞(现编号第17窟),又称鸣沙石室、敦煌石室。其中出土文物包括公元5—11世纪的古写本文献和少量的印本文献、佛画美术品、法器等。其中出土写本文献约5万多件,写本形制包括写卷、册子本、刻本和拓本,且90%以上为佛教典籍,10%为非佛教文献,即官府文书、四部书、道教典籍、摩尼教典籍、景教典籍、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儿童启蒙读物、算数、医学等科技文献。除了汉文写本外,还有藏文、于阗文、梵文、回鹘文、粟特文、突厥文、龟兹文等少数民族语文献。这些少数民族语写本文献,真实地记录了本民族的历史事实,反映了敦煌当地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交流关系。另外,还有许多铜器、法器、幡、幢、绢纸画、壁画小样和画具等佛教美术作品和实物。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为研究中古时期的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政治、经济、民族文化、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提供了极为珍贵、丰富的实物和形象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古代学术海洋”。

藏经洞的发现,同时也给敦煌带来了一场灾难,英、法、俄、日等一些所谓的探险家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蜂拥而至,进入莫高窟,采取各种手段从王圆箓手中盗取、骗买了大批藏经洞出土写本、佛画艺术品。藏经洞被洗劫一空,藏经洞出土文物纷流域外,国内仅存八千余件。敦煌文化由此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成为中国人民永远的悲愤和遗憾。

随着藏经洞的发现,敦煌及莫高窟这个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四百多年的边远小镇,再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中外很多相关的学者,对藏经洞出土文献、佛教艺术品,积极从事研究工作。20世纪的20至30年代,掀起了敦煌学研究热潮,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新学科——敦煌学。自30至50年代,我国一些从事历史、考古、美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敦煌实地考察,特别是以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驻守敦煌莫高窟,不仅临摹壁画,还将敦煌学研究范围扩大到敦煌石窟载体建筑、雕塑、壁画等方面,经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大大提高了敦煌莫高窟在中国文化界的知名度,推动了我国敦煌学的研究步伐。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发掘出新的材料,拓展了敦煌学研究领域,使敦煌学研究蒸蒸日上,成绩斐然。同时,敦煌研究院还开展了对敦煌石窟的科学保护研究工作,并与日、美等国合作,加强了敦煌石窟、壁画、塑像病害等的防治保护,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