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效作业促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

有效作业促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只有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关注“量的把控”和“质的提升”,做到课中课后扎实训练,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终极目标。若每次语言训练都配合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从口头表达再转变为书面语言,学生的言语能力怎么会提不高呢?落实单元核心知识点,设计合理有效的作业与学生言语能力提高关系密切,有效作业在促进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大作用。

天一小学 吴珏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单元核心知识点,设计合理有效的作业,与学生言语能力提高关系密切。要追求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务必要准确地解读文本,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在日常作业设计与落实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三点,即“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教材本身所附带的作业”“用专业的眼光去发掘课文中所隐含的作业”“用细致的课堂教学指导去化解难点作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最终目标。

一、研究背景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学生尤其不喜欢语文作业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以往的语文作业,教师偏重于抄写词语,背默课文以及巩固理解等方面,机械操练的味道较浓,更多的是偏向于积累型的作业布置。但是身为教师,我们心中十分清楚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应用的平台。若是语文作业仅仅停留在抄、背、默的层面,而忽视语言的运用和迁移,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所积累的语言并不会及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准确表情达意的言语能力。因此,要追求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依托文本,立足课堂,用心设计有效作业。所谓有效作业,必须是经过科学、理性思考的,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所设计出的作业。教师只有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关注“量的把控”和“质的提升”,做到课中课后扎实训练,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终极目标

二、问题提出

一次听同年级组某老师上研究课,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39课《狼和鹿》。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以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为切入口,启发学生关注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然后质疑——是什么原因造成凯巴伯森林的变化?最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由于人们过度保护鹿,大量扑杀狼,导致生态失衡,活泼而美丽的“鹿”成了森林的“祸害”。听完之后,笔者总觉得这堂课的语文味儿不够浓厚,教师更多地是关注课文情节,让学生明白道理。

在听课之后,再次研读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隶属于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中的第八单元,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我们要通过品味词句细细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并积累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这篇课文在课后阅读新体验的第3题中也出现这样一道题:比较下面的句子。你觉得课文原句的写法好在哪里?学习这种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原句: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改句:疾病在鹿群中流行。(1)发令枪响了,他像_________飞快地冲出起跑线。(2)孩子昏迷了一天一夜,妈妈急得像_______。从教材作业设计所传递的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篇课文语言训练的重点应落在“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果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之后,除了能够完成课后补充句子的练习,肯定还会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写一写“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从而达到阅读促写作的目的。可惜,在这堂课中忽视了对核心知识点的指导。这堂课引发笔者深入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作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众所周知,教材上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后才形成学生学习的材料的。作者选择材料、布局谋篇、语言使用,都是在一定法则的规范、调控下完成的。作为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语言使用的一些法则,通过训练,形成技能。假设在教师准确解读文本的前提下,每堂语文课紧紧扣住一个语言训练点,进行有效训练,一周6课时,就训练了6次,一个月就能累计训练24次,一学期以4个月计算,学生的语言训练就能达到96次。若每次语言训练都配合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从口头表达再转变为书面语言,学生的言语能力怎么会提不高呢?

三、策略思考

落实单元核心知识点,设计合理有效的作业与学生言语能力提高关系密切,有效作业在促进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大作用。具体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教材本身所附带的作业

与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更多地训练学生写长句、复句相比,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中开始逐步出现写段的要求,语言训练的“点”各有侧重,而且下半学期,写段的比重大大增加了,罗列如下:

(续表)

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关注课文后面的作业,充分利用手中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写段,那么,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以第33课《苏武牧羊》为例:这份作业的语言训练点在于围绕一个中心把内容写具体。例句如下:“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段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作者从三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苏武是如何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的。每一个方面之间都应用“分号”隔开;二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了”表达方式练习写段,这应该属于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体验,学生在以往的练习中可能没有这样刻意使用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次作业,要求学生使用新的方式表达。我班学生在练习中就有上佳表现:“家里要来客人,全家人里里外外忙碌开了。地板脏了,爸爸负责拖地;屋子乱了,妈妈立刻整理;饮料喝完了,我赶快上超市买。”如果教师不强调本次写段的具体要求,也有的学生会写成:“家里要来客人,全家人里里外外忙碌开了。爸爸见地板脏了,负责拖地;妈妈觉得屋子乱了就立刻整理;我被分配去买饮料。”尽管这位学生也是围绕一个中心从三方面把“全家人里里外外忙碌开了”写具体了,但这样类似的语言实践在以往的作业中已经有过了,何必再重复操练呢?

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教材所附的作业,课前,认真研读,把握训练的“质”和“量”,课中,将语言训练有机地穿插在课文解读过程中,课后,再将与之相匹配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一定会从作业中有所收获。

(二)用专业的眼光去发掘课文中所隐含的作业

除了第一点中笔者所提到的尊重教材所附的作业,严谨待之以外,笔者在备课过程中,也尝试发掘教材中隐含的信息和教学价值,并落实到课中的作业设计中。例如,第23课《我们家的男子汉》,学到“对父母”这个片段,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提示:有一次因为他叙述的情况不属实,酿成一桩冤案,父子两人一起站在外婆面前对证,才算了结此案。教师要求学生品读:什么是“冤案”。什么叫“对证”。你能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这个作业设计就是笔者发掘的。课文在这个小标题下的内容着墨并不多,但是语言表达很富有表现力,“酿成一桩冤案”“对证”“了解此案”这些词语的运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弟弟好比是原告,爸爸好比是被告,外婆好比是法官。弟弟为了维护母亲,不惜把父亲告上“法庭”,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呢?这就值得学生揣摩了,他们如果能够联系上下文,抓住上文所提到的“玩笑的拌嘴”“站在妈妈的一边攻击爸爸”展开合理的联想,那么他们在作业中所想象的情境一定合情合理。卢雷老师不也曾经说过,要学会把薄的书读厚吗?

诸如此类的发掘还有很多,如:第21课《父亲的谜语》:“我”遇到了什么烦恼,父亲是怎样为我排忧解难的;第22课《看不见的爱》:创编第21节;第36课《尊严》:“思量”是什么意思,杰克逊大叔在思量些什么?第38课《中彩那天》:那K字用橡皮擦过,还留有淡淡的痕迹。父亲攥着这两张彩票犹豫不决,________这些作业的设计均依托文本,立足课堂,其目的无非是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享有更多语言表达的锻炼机会,以期学生在有效作业训练中,提高自身言语能力。

(三)用细致的课堂教学指导去化解难点作业

解读文本,设计有效作业固然重要,但最终接受训练,落笔成文的主体还是学生。学生的学力水平有高有低,对于文本的体悟有深有浅,语言表达能力有强有弱,怎样最终将口头表达落实到作业本上,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光说不练空把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练说是一回事,课后落笔独立完成书面作业又是另一回事。教师在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中应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用适度的点拨纠正学生口头语言表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用细致的指导去化解学生作业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训练中有所提高。以第37课《共同的秘密》课后写段作业指导为例:

课堂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教师都在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学生七嘴八舌,说了许多话的情况下,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梳理,什么话该先说,什么话可以后说,这个话题应该以队长为核心,队员应该是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有商有量,逐步讨论得出最终帮助嫂子的方案,从而表现这12位矿工金灿灿的爱心。与此同时,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对人物对话的提示语应有要求:人物的动作、神态都可以适当地出现在提示语中。这样一来,这份作业的达成目标已经有两个了,对使用对话的四种不同的形势就不再有硬性规定,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这样的作业分层更符合实际。

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关注到课前作业设计所预设的两点,即: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的撰写可以多样,也关注到人物对话的语言设计必须符合课文情境。学生的书面作业历经了课堂口头交流——教师当堂点拨——第一次成文——教师第一次批改——学生订正——教师第二次批改等六步,才最终定稿。这样的一份作业设计,与作业指导有机结合,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化解作业中的重点与难点之后,再让学生落笔,真正体现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有效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有效作业”作为学习的巩固与延伸,这一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做到依托文本,立足课堂,用心设计有效作业,课中课后扎实训练,那么学生的言语能力就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