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作业量大。在现实中,“不布置作业,想提高成绩没门”“要提高成绩,当然作业越多越好”的作业哲学成了不少教师的无意识。如今,“教师现场学习力”正在引起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学生也有“现场学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做作业是学生的一种现场学习。莫让作业变成“作孽”,这值得每一位教师警醒。提高作业的含金量,也应成为教师最实用的研究课题。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作业量大。在现实中,“不布置作业,想提高成绩没门”“要提高成绩,当然作业越多越好”的作业哲学成了不少教师的无意识。然而,如果每位教师都只顾自己的学科,想当然地多布置一些作业,那对学生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那么,多做作业是否真正有助于学生提高成绩呢?《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12期发表的《家庭作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实证研究》给出的答案恐怕要让很多教师纳闷了:家庭作业所花时间越长,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越消极,学习成绩越差。

布置过量作业的手段与提高学生成绩的目标并不匹配,反而会阻碍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过多的作业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后与功利目的(分数)也背道而驰。

这项研究是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徐建平博士等研究人员开展的。他们在对宁波市四所中小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作业时间量、家庭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这四个维度出发,通过科学的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

这个调查还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庭作业时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与“家庭作业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家庭作业设计和布置、批改和评价”呈正相关;“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批改和评价”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它们通过“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相关。

这个调查验证了“态度决定一切”的观点,“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很多学生是抱着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的态度在做作业的,这种应付心态使他们很难认识到作业对自己学习的积极意义,更别说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这也说明只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2014年8月3日,《武汉晚报》以“找代写用解题‘神器’,暑假作业偷懒高招大盘点”为题,对暑期学生抄作业、找人代写、求助解题“神器”等应对作业的方式进行聚焦。当学生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教师布置的暑假作业的时候,这样的作业究竟有何价值,就值得思考。

如今,“教师现场学习力”正在引起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学生也有“现场学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做作业是学生的一种现场学习。教师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能否从这个现场中获益。

宁波大学的这项研究还表明,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批改和评价越合理有效,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就越积极,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越好。

2014年4月,浙江首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报告出炉,证明学生做作业时间偏长,成绩会下滑。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缪水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查发现,三年级学生中,每天校内作业1小时左右的学生成绩最好,超过1小时后,学生学业成绩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逐步降低。而对于八年级学生,作业时间超过3小时后,学业成绩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可见,单纯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真的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布置作业真的是个技术活,包括作业的设计、作业量的控制、批改和讲评都是有技术含量的。教师若不顾作业的质量,只追求作业数量,这种“粗放型”作业很难激发学生对作业的热情。缺少了“积极态度”这个中间变量,就缺少了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生命在场,作业的实效性自然低下。

《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撰写的《呼唤有效作业》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陶西平先生提到,他曾经问过一位校长:“你了解过老师都留了什么作业?这些作业是不是都有必要?多数学生要用多长时间完成?作业的效果怎样?”结果那个校长很尴尬地说:“我没有认真调查研究过。”可见,对于作业这个让无数学生头大的事情,在很多校长和教师的眼中,还是一笔糊涂账。

的确,很少有教师对作业进行过认真研究。大家都适应了“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循环,很少有教师会考虑自己布置的作业究竟有没有用。现实中,学生做的不少作业都是无用功,一些教师还是乐此不疲地布置作业。这样的作业简直就成了“作孽”。有些教师由于布置作业过多,导致根本没有时间批改作业,这样,学生做了作业,却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与更正;而教师花过多的时间用于批改作业,导致认真备课和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缺乏,在教学上投入不够,最终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恶性循环。

“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评”是教师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也是教师要遵循的教学常规。教师应该把作业纳入备课环节,精心设计作业,作为精心备课的一环,并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反馈工作,让学生对作业形成积极的态度。这样的作业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精选、先做、全批并及时反馈”,这是浙江省教育厅在减负工作中对作业的要求。表面上,这样的做法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从让作业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成绩的作用方面考虑,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莫让作业变成“作孽”,这值得每一位教师警醒。如何提高自己布置的作业的含金量,这应该成为教师的每日一问。提高作业的含金量,也应成为教师最实用的研究课题。教师在布置作业上有所作为,其实是落实“以生为本”思想的最好体现,是教师真正意义上关爱学生的最好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