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并于2007年9月向有关部门进行了申报。我们根据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设计了以了解学校高中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现状为目的的调查问卷,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课题研究。则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隶属度为各评价分值的总和,即25+20+16+9+12=82分,表明该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水平为“较有效”。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认识是积极的,抱消极态度的较少。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问卷调查分析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王万波

一、课题研究背景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展开,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创新,对学校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首先进入学校教育的新理念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这是一个需要合作、需要创新的时代,深入研究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据此,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并于2007年9月向有关部门进行了申报。该课题2007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批准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通过本课题对合作学习实践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建立合理的学生合作学习结构、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在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的发挥,塑造和构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新课程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教学一线实践经验和参考资料。“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存在于一系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与学活动中,对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而言,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合作学习的活动,如课内外兴趣小组、社区互助学习小组等。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设想和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益,即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掘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根据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设计了以了解学校高中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现状为目的的调查问卷,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课题研究。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的调查对象是(自治区示范重点高中)高二年级八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共432人。问卷采用无记名抽样调查的方法,共计发放问卷430份,收回有效问卷425份。

三、问卷设计

在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学科能力理论和数学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了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现状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设计编制了《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现状问卷》。问卷共15道选择题,主要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等方面,调查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现状;在设计问卷时,为了不使学生在作答时受先后顺序等因素的影响,将调查不同方面的题目分散开,以提高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期望能找出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所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建构更有效的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进行有益的尝试。题目的设计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2.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

3.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4.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5.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并设法提高其有效性。每一方面有3个小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都有3个选项(A、B、C),以答卷卡的形式要求学生打“√”作答。(下面是B层班的一名高二男生的《问卷》答卷卡)

img61

img62

(注:如上表②中,2题和12题都选B得2+2=4,7题C得1,没有选A,则表②中“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得0+4+1=5分,定性评价为B中)

四、计算方法

我们采用“专家排序法”,征求了本市教研室及本校16名高级教师的意见,确立了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在评价计分时,采用定性——分等——评分的二次量化方法:先对照确立了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5个方面的指标内容,根据每个方面的实际达成状况,评出具有模糊性定性等级,采用A、B、C标号表示好、中、差。然后按评定等级相应数量标度折算成的分值,由定性转为定量。等级数量标度是按百分制赋值,经过指标加权、等级加权的二次加权而得到的评价分值。我们分别定A.B.C的加权数按100%、80%、60%计算。指标分值相加后得到总评分值。并将总分值,用隶属度分段方法,转化为有效性水平等级,分别是:A,100~85分(很有效);B,84~75分(较有效);C,74~60分(一般);D,60分以下(无效),并做出相应判断。

表1 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水平评价表

img63

上表是B层班的一名高二男生的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水平评价表,从答卷卡中计算出第2个因素“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得5分,定性评价为中,则评价分值为20,即1000.2580%=20。则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隶属度为各评价分值的总和,即25+20+16+9+12=82分,表明该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水平为“较有效”。

五、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调查样本点数:425。问卷有效性的水平分段各项人数所占百分比如表2。

表2 问卷隶属分段各项人数所占百分比

img64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方面,有27%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好,有68%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中,只有5%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差。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认识是积极的,抱消极态度的较少。

在“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方面,有24%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好,有59%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中,还有17%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差。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的认识是积极的,但是该项指标抱消极态度的也不少。

在“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方面,有28%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好,有65%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中,只有7%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差。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合作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是肯定的,抱消极态度的极少。

在“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方面,有22%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好,有66%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中,只有12%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差。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该项合作学习的作用是认同的,但也有不少学生抱消极态度。

在“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并设法提高其有效性”方面,有18%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好,有62%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中,只有20%的学生该项合作学习有效指标为差。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方面有一定的积极认识,同时也有很多的学生对设法提高其有效性方面态度消极。教师应在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合作学习活动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其有效性。

各段隶属度人数及所占百分比如表3。

表3 各有效性的水平人数及所占百分比

img65

从表3中可以看出,就高中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水平整体而言,有77%的学生处于B(较有效)等级以上水平,有23%的学生处于C(一般)等级以下水平。说明大部分高中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认识是积极的、乐观的,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愿望,有一部分高中学生还比较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认识态度消极。因此,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六、对合作学习的反思和建议

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也是实施新课程的创新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走进课堂,学生“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虽然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才能完成,也并非所有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达到。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合作”。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而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自觉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沟通,对个人形成的成果进行小组集体加工完善。在这里,合作的动机是学习,是一种有实际意义创新学习方式。

在实施“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要注重探寻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灵活组建合作小组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故合作小组应该灵活组建,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创新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分组的方式比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静态合作小组和动态合作小组。

(二)明确提出合作目标

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时我们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来说课堂上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帮助作用,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会变得十分盲目,并呈现散漫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系统的认知结构建立与学习能力的形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不能定得过多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二者都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益。

(三)敏锐捕捉合作时机

课堂上合作要抓住时机,不能单凭教师个人的愿望,不痛不痒地为环节而环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这时的分组合作,才有效益,才能调动小群体集体的智慧,才能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