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中学英语的立体教学

试论中学英语的立体教学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期间始终把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是掌握知识作为根本目的。其教学要求是为了打基础,解决达纲问题,即达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课堂教学结构也是立体式的,其教学方法应与之相适应。课堂教学结构是由语篇、人物和环境三维构成的立体结构。

试论中学英语的立体教学

载1997.1《无锡教育》

【关键词】中学英语 立体教学

长期以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把传授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作为教学目的,与此相关的各个阶段的各类教材,以及各种规模、形式的考试,也是把语言知识掌握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外语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准。

这是一种误导,它直接违背了语言学习的目的,也违背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其结果,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一针见血地指出的:我国在各阶段的英语教学……“开课很早、课时不少……很多学生经过了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仍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就是现状。

国际上起始于60年代,如今已独树一帜、飞跃发展的应用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目的提出了三个明确的基本观点:

1.语言是活的有机体,它不能被切割为一条条、一块块地去“学”,即使掌握了一条条、一块块的总和,也绝不等于掌握了语言的整体。

2.语音、语法和词组只属于语言结构体系,是语言运用的准备,而不是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指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环境中的使用。

3.能在实际交际环境中,为实现交际目的而运用语言知识,才算真正学会了语言,这也才是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两种有本质差异的语言教学目的,导致产生了迥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从翻译教学法到以直接法和句型法为主的语法教学法又到结构教学法的一系列演变,始终跳不出语言知识的经院式学习这个框框。

以语言运用为目的,则要求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以往的种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取其合理、有效的部分,设计出科学、合乎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四要素:

1.语言教学的对象为学生,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2.语言教学的设计、组织和指导者不是别人,只能是教师,应确立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

3.语言运用是由主体和客体二者组成的双向或多边行为,相互间交换认知信息或带有某种目的的请求,不能只接受不输出、只要理解不要表达,应体现交际性原则。

4.为达到语言运用终极目的的语言教学全过程,从宏观来说,要有教师、学生和语言交流环境在时间、空间上的整体协同、配合;从课堂教学的微观来说,其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参与人物都是纵横交错,牵涉到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因此应自始至终贯彻一种立体式教学思想。

立体式教学思想应反映在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结构上,也应体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作为评价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考试,自然也应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立体式综合考查。

这里笔者想着重谈谈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方法)之间的立体关系问题。

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受传统教材和教法的困扰、束缚,循着固定的目标在教学,另一方面也在苦苦地思考、探索着革新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随着形势的发展,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以及教材、设施、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在经过难熬的阵痛之后,首先在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的大胆实践。考虑到语言教学的特点,开设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环境课程。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是大范围内的立体教学概念。主要内涵为:

必修课程严格按国家教委下达的周课时教学计划实施中学英语教材(新版)的教学。期间始终把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是掌握知识作为根本目的。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着眼于把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最终发展成为运用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教学要求是为了打基础,解决达纲问题,即达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选修课程的开设内容为英语语音、会话听力、视听阅读、写作指导、竞赛辅导。由学校确定授课时间和地点以及任课教师。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一种爱好,学会一门技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其潜能优势。

环境是指教室、宿舍、食堂以及所有学生活动场所的校园文化环境。从学生的英文名字、班级的英文板报、选用的英语格言到凡是可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布置的环境,一律用双语表示。

环境活动课程包括开设英语角、举办英语俱乐部、自编学校闭路电视英语新闻节目、午间英语广播、英语活动周、英语文娱会演、外籍专家讲学、校际交流及向英语报刊杂志投稿等。

上述环境活动课程的开设事先有周密计划。其目的:一是为了创设外语学习氛围,形成学习兴趣及语言交流的环境;二是为了丰富学生知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在解决全体学生参与性的同时,注意活动的广泛性和自由性。

课程的改革带动了教材的改革。

主要反映在教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必修课程以国家统编课本为主要教材。选修课程的教材根据开课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如英语语音和写作指导,可自编。在供学生使用的Weekly English中,选编了greetings、introduction、shopping、asking the way、medical care、weather、posting、making aphone call、hotel、asking for help等二十余种不同内容的材料。每周一篇反复操练,练熟为止。通过逐年积累,经修改整理后,自成系列,别具学校特色。

听力、阅读教材中,增设New Concept English,Turning in the U.S.A以及上外版的Look Ahead、Classroom Course、Short Stories for Comprehension等。

当然,教材的选择应慎重,一经确定后又应主次分明,要求明确,不能喧宾夺主,而应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到了这一步,教材的改革,又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结构的进一步改革。

课堂教学结构也是立体式的,其教学方法应与之相适应。课堂教学结构是由语篇、人物和环境三维构成的立体结构。所谓语篇,指的是语言项目在语境中的意义,即话语的行为意义。语篇与人物、环境(或称语境)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先说语篇教学,它是立体化的。语篇单位教学要立足于上下文、交际背景和文化背景这三维之上。

次说人物参与,也是立体化的。现在的课堂教学已打破了传统的师生线性平面关系,形成了学生、教师和篇章中的人物相结合的三维关系。不仅要完成传统的师生双边活动,还要通过角色表演或声光录像等形式使篇章中的人物也活动起来。在参与人数上也要体现学生个体、小组和集体三者之间的协调和谐作用。

再说语言的交际环境,当然也是立体化的。这是指借助声光、电教等媒体,使课堂成为超越课堂的时间、空间和背景的立体化交际活动环境。

为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仅以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第一册Unit 3为例。本单元以American English为题,通过对话和阅读,了解到美、英英语之间在form,spelling和pronunciation上均有区别。为此应首先向学生介绍英语的历史演变过程,介绍两国语言区别的社会历史原因,并适当插入双方人文差异,如fall和autumn变迁的小典故,以增加学习兴趣。为深化课堂讨论,可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美英两国的学生,组织若干How do you say...?How do you pronounce...?How do you spell...?的问答句。教师可扮演某一方的长者或其他什么角色,不时提些问题,使对话双方有话可讲。利用照片、录像、幻灯片或多媒体设施,展示美英两国的社会、文化、习惯以及口音的不同,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校96届高中毕业生,共有6个班级,计312位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其年级整体英语学习成绩略低于锡山市同类学校水平。他们的必修课程使用的是原高中部版教材,尚未启用新教材。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从1993年起,实施了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实践表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很快,在同类学校中明显占优势。当年文、理、外三类考生高考时,英语均分成绩为锡山市第一。其中外语类考生钱明丹以总分617、英语学科成绩140的好成绩,获无锡市第一名。全校34位外语类考生中,英语口试优秀率达58.8%,其余均为良好,外语类考生高校录取率达94.1%,均为无锡大市之冠。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统编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还原了语言的本来面目,突出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就是要因势利导、由表及里、深挖内涵,尽可能使教材编者的匠心、课文作者的本意和语篇角色的心理得到彻底的挖掘释放,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作为立体教学的重要一环——考查测试理应包括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考查,但由于实施条件的限制,听和说的考试迄今尚未列入国家级NMET的正式试卷中。可以预见,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普遍推广使用,以及国家、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迫切要求,听和说的考试,只是实施时间的早晚问题而已。否则,立体式中学英语教学将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充分体现立体式英语教学思想。其所带来的几十年的负面影响,难道还允许继续下去吗?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学英语的立体教学思想应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做有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坚持下去,必将为中学英语的教学开创全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学法发展的新趋势[J].中小学英语,1996(12)

[2]高考能力要点释析及样题(英语篇)[R].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