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关系

试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关系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现代,由于高等教育任务的增加和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工作任务增加,导致了教学科研的矛盾冲突。为了解决矛盾,高等学校必须从观念和制度两个方面做出改变。吕克昂配备了大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实验室,以供科学研究之用。其时高等学府虽少,但是无一不坚持教学科研统一。在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同属于学术领域,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试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关系

陈朝平

(绵阳师范学院 教务处

摘 要:教学科研的关系自古就存在,在古代中外高等学府,教学科研大多相统一。到了现代,由于高等教育任务的增加和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师工作任务增加,导致了教学科研的矛盾冲突。为了解决矛盾,高等学校必须从观念和制度两个方面做出改变。

关键词:高校;教学;科研;关系

一、教学科研关系历史沿革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西方早在毕达哥拉斯时期,就把教学研究同时进行,后来西方三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无一不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柏拉图在他的阿科德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吕克昂(其实吕克昂是毕达哥拉斯最初创建),一边教授弟子,一边进行科学研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这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为吕克昂制定了章程。把为社会培养良好的、融洽的成员作为教育目标,并且把吕克昂装备成一个真正的研究机构。吕克昂配备了大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实验室,以供科学研究之用。亚里士多德在他老师柏拉图的基础上,把科学研究向前发展一步,认为要想进行正确的学科研究,不仅要对基本哲学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还要进行直接的实验。

中国远古时期就进行着教学研究。古时候中国“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学在官府,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接触到学校教育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以孔子为代表队一部分士人开始了民间办学,“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一边教学,一边和门人弟子一起,整理古典,编纂历史,进行研究。其余诸子百家,大都是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进行科学研究,只是这时研究大多是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着重探讨天地人的关系和诸侯之间征伐的一些知识。

到了中世纪,欧洲由于封建神学的禁锢思想,教学逐渐脱离了科研,变成了纯粹的神学传授,教学内容主要是《圣经》等基督教经典,教学地点大多在修道院内,僧侣和神父等人把持着教育,科学研究逐步脱离教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对欧洲回归古希腊、人性解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社会上新的精神与物质产品不断涌现,但是在大学内部,仍旧延续着中世纪教学传统,基督神学依然是大学最受欢迎的学科,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被排除在大学教学内容之外,大学一片死气沉沉,毫无活力。

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发明了科举制度,这项被一部分西方人视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被西方视为中国的弗拉明戈时代,就是中国的宋朝。自宋之后,科举制度逐渐僵化,对人才逐渐压制而不是提举。终于导致近代的闭关锁国和落后挨打。在这期间,中国的官学制度几经兴旺又归于衰落,民间书院同样如此。时而国泰民安、天下富足,于是大兴教育。时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于是教育衰敝。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期间,教学科研相互统一,很多有名的教育家又是思想家、理论家,比如两汉时代的郑玄、宋朝的程氏兄弟、朱熹明朝王阳明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传统儒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们又是那个时代的大教育家,朱熹主持过白鹿洞书院,其白鹿洞书院教规千古传颂。

欧洲大学终于改革,在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改革的基础上,洪堡领导了德国柏林大学的改革。其最著名的一点,是确立了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提出了学术自由的观点。其实我们可以认为,这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它使高等教育回归到了古希腊时代。改变了自中世纪基督神学在大学的中心地位,逐步将自然科学等的新成果引进了大学。洪堡的弟弟主持了洪堡大学地理学院,其本人也是一个著名的地理学家。希望源于失望、改革因为落后,洪堡大学的改革符合这一理念,其时正值德国多次被拿破仑击败,德国的国家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洪堡大学改革后,德国大学的水平迅速超越欧洲其他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大学的楷模。正是柏林大学,确立了大学的第二项任务——科学研究,与后来的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一起,明确了现代大学的基本任务。

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加上封建思想禁锢人心,“儒家理学开不出新天地”(梁漱溟语),没有能够在古代官学和民建书院基础之上,发展成现代大学。于是只好借鉴西方,改书院为学堂,创建高等学校,而这一切都是舶来品,来自于西方。原清华大学校长校长梅贻琦说:“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一事。就制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不见有形式相似之组织,就精神言,则文明人类之经验大致相同,而事有可通者。”其时高等学府虽少,但是无一不坚持教学科研统一。高校教师要么是留学归来的学生,要么是国内大儒,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人的名字,至今仍令人敬仰不已。那时高校在学术上的成就,已非常不错。胡适曾拟订十年国家学术计划,对于中国学术发展做了美好的憧憬,对于大学处在人才培养之外,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其实很多大学教师,已经取得了世界声誉,比如和泰戈尔一起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辜鸿铭任教于北京大学,比如林语堂等的文学作品曾经在美国畅销榜上保持了56周等。

二、现代教学科研的关系

在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同属于学术领域,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美国学者厄内斯特·鲍耶提出的“教学学术”的观念,指出教学是教之术与学之术。教学的功能是传授知识,科学研究的功能是发展知识和创新知识,两者统一于知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现代高等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研究能力,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国家和社会要求高等学校多出创新性成果,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两者统一于创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一切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论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或者是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几乎都是前人和当时的研究成果。所以说,科学研究是教学的“源头”,是教学的必要条件,没有研究则没有教学。但是,教学则是保存知识、继承知识、传授知识的重要方法,没有教学,则前人研究的成果无法保留,科学研究无以为继,现人无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上层楼,科学研究就只会低水平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科研的充分条件,没有教学也就没有科研,或者说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举一个例子,现代个别农民单枪匹马进行飞行试验和研究,制造飞机,他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人力物力,这是科研,他们研制的飞机虽然简陋,有的也能够飞翔,但是他们制造的飞机不可能与大型飞机公司制造的飞机相提并论,因为他们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在很低的基础上,建立在自己的一知半解和有限的知识上,与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飞机公司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高校教学科研均属脑力劳动的范畴,属于学术领域,都要长期地、不同程度地付出智能;学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能够静得下心,能够耐受寂寞,能够全身投入。教学科研均需如此,古时候,书院大多建立在风景秀美的地方,无论是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还是岳麓山的岳麓书院,以及其他书院大多在幽静之地,这一方面便于学子求学,另一方面可以远离喧嚣,静心沉思,开展研究。现代大学虽然一般建立在都市之中,但大多面积宏大,校内幽静,环境静谧,莘莘学子安静读书,教师学者潜心研究,能够不受外界打扰。

人类所有的活动不外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科研不能例外。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发现和总结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规律,促使人类的活动符合外部世界的规律,更好地为人类生活服务。教学则是将已经探索、发现和总结的规律向下传递,使人类在更高的起点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教学与科研关系矛盾及解决之道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两大任务,其统一于教师的工作之中,作为高校教师,既要从事于教学,又要开展科研,往往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时间矛盾。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高校师生比不断加大,教师教学工作量不断增大,教师教学任务加重。一是授课时间增加,从原来每周几节课增加到每周十多节;二是授课班级增加,每班学生人数增加,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加大;三是新专业增多(高校每年申报新专业,新专业带来新学生,带来新的收益),新课程不断涌现,部分教师被要求教授新课,备课工作量极大增加,同时有的专业又在消失,教师原有的知识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科研工作量也在增加,部分高校强制规定,教师根据职称不同,每年必须发表几篇学术级别不同的文章,以使高校的科学研究上台阶、上档次。有时间教学的教师不一定有时间科研,有的教师把精力投入科研,则教学应付了事。高校近年来不断强调教学质量,甚至开展教学水平评估,与一些学校科研冲淡教学不无相关。

要求矛盾。科研工作对于时间的要求通常是连续不间断的,过多的打断科研工作进程必然影响到科研成果的质量。科学研究需要心灵的沉思、灵感的闪现、知识的积累,科研成果是时间的函数,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而教学工作对于时间的要求则是有规律的、间断的,如果长期打破这种间隔规律,肯定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科研对于时间的不同要求,容易导致教师对于教学科研投入时间的不同,反映在教师的工作中,有的教师科研搞得好,有的教师教学很受学生欢迎。

激励矛盾。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在现代高校“研而优则仕”,“教学是工作,科研是事业”。只要科研搞得好,在行政化倾向明显的高等学校,很容易混个一官半职;而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者,大多默默无闻。外部(社会及行政当局)对科研成就的评价及认同程度远高于教学成就的评价与认同程度,这当然也因为教学成果难于测量,而科研成果易于评测(各种学术期刊都有官方认定的核心级别)。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使高校在经费和人员分配、教师升迁、职称评定和终身职位以及荣誉的获得等方面容易失去平衡,大多数教师的注意力也就会自然地、“约定俗成”地向科研倾斜,高等学校“火了实验室、冷了教研室”现象屡见不鲜,导致高校普遍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从理论上说,大学科研与教学不应该是一对矛盾,二者更像一对孪生兄弟,因为自古以来,有教学就有研究,有研究也就有教学。只是到了近代,由于科学分科日益加剧,学科门类日益增多,高等学校任务从教学逐渐发展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者统一,大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科研以及服务之中的分配不一,逐渐带来了矛盾。但是,大学教师参与科研,能从科学研究素养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亦能发现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科研的矛盾解决之道。

转变思想观念,促使高校教师正确认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为其根本任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重要任务。高校教师不可因为重视科学研究带来的名利而轻视甚至忽视教学,也不可因为时间紧张而放弃科研,而应该根据自己研究和教学的学科方向,大力搞好教学,利用课余和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能够加强教师对于学科的认识和知识积累,拓展自己的学科眼界,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学。教学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已有知识的认识,为科学研究做好准备。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属于科学的范畴,高校教师要特别加强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为国家和社会高效率地培养人才。

加强制度建设,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创造条件。当前应进一步强化的是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是当前评价高校及教师业绩的两大指标,然而两者却很难在价值评价上达到平衡。通常情况下,许多高校对于教学工作强调的是“数量”,看重的是高校教师完成了多少教学工作量,对于教学质量因为诸多因素而很难顾及;对于科研工作则既重数量,又重质量(很多时候以学术文章的核心级别量度),甚至质量重于数量。在现在影响高校教师待遇的职称晋升考核中,科研工作占据绝对优势。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措施,比如设立教学型职称等手段,促使教师把大量精力投入教学,研究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建立并全面实施一系列科学、规范、有效的教学和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双向积极性,增加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热情。

参考文献

魏宏聚. 厄内斯特·鲍耶提出“教学学术”的内涵和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0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