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高等学校中的师生关系,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体现在大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高校师生间的工作关系是高校师生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形成的一种自然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情景中,互动双方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对各自的角色规范有明确的共识与认同。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高校师生关系则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师生间的人际沟通才能实现。高等学校中的师生关系,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体现在大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我们把师生关系定义为:“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通过交往和互相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一、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工作关系

高校师生间的工作关系是高校师生在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形成的一种自然关系。关于师生间的工作关系,中外教育学者曾多有论述,如美国的亨利·罗索夫斯基认为,大学是学生从教师身上寻求知识的学校,一般而言,大学各主要群体(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应当是等级关系。而中国学者认为,师生间工作关系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先赋性、法定性、稳定性等特点。

(二)情感关系

与工作关系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是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情景中,互动双方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作为大学教师,要让学生喜欢我们,学生才可能真正喜欢我们所讲授的课程。因此,首先要做到情感上的融洽。

1.教师对学生积极情感,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能

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可以激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使教师无限忠诚于教育事业,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等),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例如,如遇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提醒或暗示,能或多或少地对其行为施加影响。当然,教师对学生不宜轻易产生厌恶的情感,而应以鼓励为主。

2.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在教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与他们所喜爱的教师相处,有助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准备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与其所喜爱的教师相处易产生一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将会使教师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每当听到“老师,我心情不太好,想和您谈一谈,可以吗?”这类询问时,笔者都会感到非常激动。因为,对教师来讲,为学生所信赖,这是极大的幸福和动力源泉。

(三)道德伦理关系

这种道德伦理关系是靠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的,是一定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自愿、平等、宽容、激励等前提下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在由这种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民主、平等、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师生共同研讨、探讨问题,教学相长,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就必须充分把握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在师生工作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大学生因其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或已基本成熟,能够把社会或学校的任务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这时,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还主动权给学生,对其因势利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敢于信任学生,而不能完全剥夺学生的自主权。

2.高校师生情感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

高校活跃的学术氛围和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决定了学生不再是被教师“绝对领导”的对象,大学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平等对话”。当然,还要注意,不仅要引导学生之间学会欣赏对方的优点,正确看待各自的缺点,而且大学教师也一定要率先垂范,努力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实践表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介绍:

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双方对各自的角色规范有明确的共识与认同。由于高校活动的特点,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目前高校师生缺少交流,关系趋于表面化,各自的角色规范没有达到明确的共识与认同。师生之间缺乏朋友情,常吟“生意经”,感情淡漠,交往不多。这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上,也反映在课后活动上,为了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教师应当有主动精神,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主动延长交往时间,主动增加交往频率,同时,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表扬,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尽管高校教师实行的是不坐班制度,可以上课来下课走,但是,高校教师不应有忽视的观点,不应忽视学生渴求与教师交流的愿望。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

A.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B.教书育人

C.从事科研工作

D.为社会服务

2.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要素是(  )。

A.教师和家长

B.校长和教师

C.校长和学生

D.教师和学生

3.(  )年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转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明确了各级教师的职责。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二、多项选择题

1.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A.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B.教书育人

C.从事科研工作

D.为社会服务

2.大学教师工作的特点是(  )。

A.独立性和协作性  

B.长效性

C.创造性

D.高度复杂性

3.大学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因而大学教师的应具备(  )素质。

A.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

B.要热爱学生,要团结协作

C.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D.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问答题

1.结合实际谈谈大学教师的工作特点与职责。

2.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3.怎样才能处理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注释】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