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几个关系

试论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几个关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对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几个主要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的思路,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祖国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服务。不可否认,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身体,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

4 试论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几个关系

在新世纪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因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就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思路和方式方法,需要不断提高认识,采取有效的策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为此,对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几个主要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的思路,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祖国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服务。

1.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表明,体育知识、运动技术与方法、体育健身能力是三位一体的目标,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和方法的传授与对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今体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目前的实际教学状况是,大多数教师重视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诚然,没有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体育教学就失去了它真正的内涵,体育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但如果只注重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知识、技术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体育知识、技术是通过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具体体现出来的。所以,知识、技术与能力,三者互相依存,互为因果。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例如教蹲踞式起跑,当发出“各就各位”口令时,教师让学生把腿和手如何放好;当发出“预备”口令时,学生的身体应变成怎样的前倾姿势;当发出“跑”口令时,上下肢如何蹬摆配合等等。围绕起跑技术,学生一堂课得跑上几次30米左右的距离。试问,就这项田径教材而言,掌握起跑技术与发展奔跑能力,究竟哪个是教学重点?笔者认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进一步讲,即使学生对起跑掌握得正确,如果跑不快,甚至连国家规定的基本锻炼标准都达不到,那么这种技术又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田径教学),应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提高能力的同时,逐步地完善技术,只有提高了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技术。

2.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学生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在“体质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来评定教学效果的好坏。这种单纯的生物教学观,直到现在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还有较大的影响。不可否认,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身体,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把它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或唯一目标,那就背离了时代的要求。事实上,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除了学生的身体应得到发展外,他们的情感还有各种体验、意志经受着各种考验,心理品质也进行着锻炼。例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当跑到“极点”出现的时候,是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这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锻炼。在跳跃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部分学生不敢跳,其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差。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应当是同步进行的,我们不能只重视身体而忽视心理培养。特别是在人才竞争比较激烈的今天,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顽强的意志作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是新时代赋予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教与学是体育教学的诸矛盾、诸因素的关键点。教与学两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辨证统一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就教的过程来说,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但就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生肯学、善于学才是内因,教师教得好的外因只能通过学生学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体育教学的教与学,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产生体育教学的最大效益。否则,只强调教师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会削弱和降低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既要防止单方面的强调,而忽视另一面的作用发挥,要扭转体育教学中的被动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要强化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是我们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思路,才能真正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

讲与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体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就是以练为主。“精讲多练”既是各科教学的原则,也是处理体育教学中讲与练关系的准则。所谓“精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技术要领的讲解精练、概括、准确。“精讲”是多练的前提,只有精讲,才能保证多练。否则,如果教师把一个技术动作讲得精细入微,学生不仅抓不住要领,还白白浪费了许多练习时间。同时,精讲还为多练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练习中少走弯路,提高练习效率。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既提不高,技能技术也掌握不了,教师的讲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多练就是多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知识、技能与技术,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对于技术要领的讲解过于精细,往往把以练习为主的体育课变成了以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术,而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学生反复的身体练习才能实现。因此,提高体育教师讲的水平,多指导学生身体练习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基础。

5.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如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安全措施、服装穿着等方面,是完全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既讲统一性,又讲灵活性。否则,客观存在将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统一性与灵活性是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没有统一性,我们就无章可循,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其结果将会造成各行其是、一盘散沙;但如果只讲统一性而没有灵活性,学生又会被束缚得太死,体育课往往缺乏生动活泼的局面而显得机械呆板。笔者认为,在大的培养方向和目标要求上,应当坚持统一性。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应当坚持灵活性。两者相辅相成,不能顾此失彼。例如,同是准备与放松活动,为什么非让教师统一领着做不可呢?把它交给小组长或学生自己做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又如,在某一单元教学计划结束统一考试前,为什么不能对率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提前考核,让他们进行自选练习呢?再如,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交流、议论或品头论足呢?如此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当前体育教学中是过分强调了统一性,我们的任务则是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6.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关系

目前体育教学仍是班级集体授课制,执行着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来说,在课时和场地器材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学生中的个体差异,一些身体素质好而又灵敏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前完成教学任务而剩余很多时间,这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太容易,学习很轻松,因而他们感到“吃不饱”;而另一部分与此相反的学生,他们则感到教材难度大,学习很吃力,很难跟上统一的进度,他们又感受到“吃不了”。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笔者认为,承认差别,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在教材内容和进度上不搞“一刀切”,是处理这种两者关系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前者,当他们完成规定的教材内容情况下,剩余时间可以让他们学习高一年级的同类教材,或选学其他项目;对于后者,除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和要求之外,教师还应当多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消除这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赶上集体的步伐。“吃不饱”与“吃不了”是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以满腔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个同学。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应当多鼓励、多表扬,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差生或后进生,也要一视同仁,不能看不起他们,应使他们同样能感到集体的温暖。

7.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严格与宽松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以及顽强的思想作风,都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有严格要求而缺乏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甚至一切要求整齐划一,学生没有任何自由,这就在心理上违背了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部分学生厌学体育。

严与宽是体现在对学生要求上的两个不同方面,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统一意志,就会失去教学方向和目标;没有宽松和谐,就没有个人的心情舒畅,就会失去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所以,严与宽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两者缺一不可。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教学中努力把握好严与宽的尺度,使之严而适度,宽而得当,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例如,在队列和器械类练习中,应当对学生严格要求,态度上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但在游戏、球类等练习中,应尽量造成一种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体育教学中只有创造了这种氛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8.体育教学中应处理好辛苦与快乐的关系

我国学校体育学者毛振明博士曾说:“体育的最大魅力在于乐趣。”德国著名学者海格尔教授把“体育教学的笑声”作为评价一堂体育课的重要标志。由此不难看出,体育教学如果没有欢乐和笑声,就不能认为是一堂成功的体育课。所以,日本的“快乐体育”近些年来颇受我国推崇,它确实对我国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起到启发作用。辨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我们切不能忘记,运动中还包含着艰苦和磨难。一项调查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心肺功能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专家们大力疾呼,要尽快遏制住这种势头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提倡“快乐体育”同时,还必须向学生进行吃苦方面的教育。苦与乐是体育运动中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体验,它们互相依存,融为一体。只有苦才能有乐,没有苦也就没有乐,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先苦后乐,这是苦与乐的辨证法。那种认为,体育课中处处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想法实际是不存在的。在体育课中,夏天烈日当头,冬天寒风刺骨,一进操场首先就是对学生一种艰苦思想的锻炼,学生每跑一次中长跑就是一次苦与累的考验。但正是通过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艰苦(或痛苦)的磨炼后,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身体练棒了,意志顽强了,那时,学生才算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运动的魅力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