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早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早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每个儿童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为儿童一生的教育奠定好的基础。本文对早期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早期教育的对策。目前的早期教育的机构相对较少,导致幼儿入学率有一定的限制。据调查显示,早期教育的教师百分之八十不是专业的早期教育教师,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是短期培训后直接上岗的,没有专业的证书。因此早期教育需要完善的社会教育管理制度,以便保证早期教育能够很好地实施。

浅谈早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江市高桥中心幼儿园 詹雪梅 指导老师:左群英

摘 要:早期教育是从出生到入小学前的教育,巴甫洛夫曾说过:“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让每个儿童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为儿童一生的教育奠定好的基础。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早期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对早期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早期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现状;分析

早期教育行业是近些年来一个初露锋芒的新兴行业。随着大批“80后”父母的出现,早教中心、亲子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有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中国将是一个全民早教的时代,早期教育俨然已经成为“80后”父母的刚性需求。然而在这个全民早期教育的时代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去分析和解决的。

一、早期教育的意义和原则

(一)早期教育的意义

我国《3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在婴幼儿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中都有保健与教育两种任务。基于0~3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他们的教育必须与培养密切配合来进行,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即教养结合,这种教育的方式是在对婴幼儿的生活照料、护理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这种“保教并重,教养结合”的早期教育,其目的在于从小使婴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的大脑发育优于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的成熟水平。近代科学认为:3岁已经在人生道路上跨进了新的阶段,在体格、神经、心理和智能水平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人格是否健全在3岁左右就奠定了基础。在此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才可能获得最佳发展,甚至形成某些特殊的能力。人的成长发育取决于脑细胞刺激的程度,人脑的发展是婴幼儿接受教育的物质基础,也为婴幼儿心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早期教育的原则

尊重婴幼儿发展权利:首先,婴幼儿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对婴幼儿的教育必须遵循我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让每一位婴幼儿享受其应当的权利;其次,教育不是面对少数婴幼儿的“英才教育”,而是包括每一位婴幼儿(包括残障儿童)的全民素质教育;再次,早期教育应当是提高综合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人的智能应包括音乐、智力、运动、数学逻辑、语言、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方面,科学的教育必须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婴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情感体验为主体:婴幼儿的情绪就是生理需要的“显示器”。要密切关注情绪变化,使之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从而了解婴儿的心理需要。

保教并重:教育要与生活相融合,婴幼儿出生起就有一种积极的、能动的从环境中学习各种事物的能力,对婴幼儿的教育要蕴含在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品格和生活习惯是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身教重于言教”,根据婴幼儿的学习寓于行动、思维依赖形象、模仿能力极强和可塑性大等特点,教育者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婴幼儿个性发展:教育应把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切忌从预先设立的目标出发,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每个婴幼儿成熟的时间、顺序、气质等类型都有差异,多样性的教育就是要根据婴幼儿的发展要求来确定教育目标,根据每个人的兴趣来确定活动的内容。

二、早期教育的现状

(一)幼儿早期教育不完整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从以前的学前教育3~6岁延伸到现在的早期教育0~3岁。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前教育是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早期教育却是在家里面完成的,0~3岁幼儿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比率相对比较低,早期教育有一定的缺失,幼儿的早期教育存在不完整性。

(二)幼儿早期教育入学率低

目前的早期教育的机构相对较少,导致幼儿入学率有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一些家长认为把幼儿送到早教机构不能够很好地照顾幼儿的生活及健康,家长的教育理念导致了幼儿早期教育的入学率低。早期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收入低的家长因不能提供幼儿的早教资金,而放弃了早期教育。

(三)隔代教育问题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家庭由于孩子父母工作繁忙,孩子一出生就交由爷爷、奶奶照顾。这种隔代教育产生了很多问题。老人虽然有好的教育传统、高度的责任感、浓厚的爱、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时间,但由于受旧教育和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容易对孩子溺爱、放纵、言听计从,常用老规矩老方法对待孩子。另外由于年龄和体力的关系,老人喜欢限制孩子的跑、跳,教育方式相对比较封闭。实际上,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缺陷,父爱和母爱是世界上任何爱所不能完全代替的。

(四)早期教育师资不稳定

据调查显示,早期教育的教师百分之八十不是专业的早期教育教师,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是短期培训后直接上岗的,没有专业的证书。教师对早期教育了解得少,只是参照其他早期教育的教育成果进行盲目的教育,没有从实际出发制订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案和实施计划的能力。规模很小的一些早期教育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聘用了个别不具备任何教师资质的教师。据业内透露,在国内培训蒙氏课程只需半个月就可以获得证书,而在美国学完蒙氏课程,需要2~3年的时间。

(五)缺乏完善的制度

早期教育行业虽然不能说一片混乱,但行业规范、监管和规划发展尚未建立起来。由于缺乏全国或者地方部门的统一监管,早期教育机构的学费价格缺少统一的标准,课程收费标准也多由市场来调控,这不但造成了市场价格的混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昂贵的收费令家长望而却步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早期教育事业的普及。幼儿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或是幼儿园的事,同样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早期教育需要完善的社会教育管理制度,以便保证早期教育能够很好地实施。

三、早期教育对策分析

(一)家庭方面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

一方面,我国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和社会的发展脱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压力增多,人们(包括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家长们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信息等传媒了解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及时掌握现代育儿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优化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2.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能事先协商,形成合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具体方式,并且在执行过程中相互支持,做到要求一致、态度一致、方法一致,那么就会使孩子感到成人意见是坚决有力、必须服从的,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假如教育不一致,或相互矛盾,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迷惑不解,而且家长之间的影响互相抵消,正确的要求不能贯彻、实行,家长的威信也不能很好地树立,孩子的是非观念就难以形成。

(二)早期教育机构方面

发展幼儿早期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稳定而合格的早期教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早期教育机构应利用本园的教育资源对教师实行逐级管理和全面指导,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人是主要的资源,但目前大专院校一般都没有针对0~3岁早期教育的专业。早期教育企业的老师主要是幼师毕业的学生或者是有幼儿园经验的工作者,经公司培训后上岗。现在对早期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实行的是资格认证,包括早期教育指导师、育婴师等,但证书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教育部门没有参与。

(三)社会保障方面

1.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制定关于开展早期教育活动的相关规定,对早期教育的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来源、活动频率、玩具设备和档案资料等提出明确要求。建立长期有效的宣传机制,通过展板、演出、教育咨询、活动等形式,宣传学前教育条例、科学育儿知识等,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为幼儿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创设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

从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提出的目标来看,如果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良好教育机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展并加强早期教育机构、幼儿园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利用一切资源来发展早期教育事业,教育、卫生保健、财政、妇联、计划生育等部门都应齐心协力参与早期教育。

3.发挥媒体和新技术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儿童早期教育意义的宣传,早期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早期教育知识的普及应作为我国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等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在传播早期教育信息和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家长在早期教育中遇到困难时,首选的帮助途径就是新闻媒体和网络,比例高达72.9%;家长早期教育知识来源,居第二位的也是媒体,占54%;在家长获取早期教育知识的媒体渠道构成中,77.6%家长认为电视是主要渠道。运用这些传统媒体,针对不同群体,准确把握诉求点,迅速传播早期教育知识,将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晓霞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