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概念

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概念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双语教育的界定这一基础性问题,研究者分别从多种角度对双语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因此,在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双语教育环境的少数地方,推行幼儿双语教育是可行的,但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和推行幼儿双语教育则不见得适宜。学前双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双语教育,激发幼

一、学前双语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一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族语或母语,指的是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正常的社会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的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

“第二语言”通常是指国内的另外一种语言,与第一语言相对,一般是在掌握母语之后通过学习或者习得而掌握的一种语言,例如我国的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聚居地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本族语之外的汉语,加拿大的法语民族聚居地所使用的法语之外的英语[1]。第二语言往往具有官方地位,是所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第二语言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学得或者习得。“外语”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本族语以外的语言,并不是在国内用于交际的语言。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与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往。

(二)双语和双语教育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简单地说,双语就是两种语言,以及对这两种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亦称双语教学,是一种旨在培养和造就双语人才的教育模式。双语教育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2]。早在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就明确提出了“双语教育”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西方移民人数的大量增加,北美一些移民国家为了使外来移民能够更快地融入当地社会,采取了一种以当地主流语言结合移民的母语进行教学的双语教育制度。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双语教育问题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于双语教育的界定这一基础性问题,研究者分别从多种角度对双语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探讨。麦凯和西格恩(1989)认为,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卡明斯(1997)则进一步提出,双语教育通常是指“在学生教育生涯的某一阶段使用两种(或者更多)教学媒介语。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我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双语教育是“使用两种语言,其中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本族语言,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工具”(严学,1990);“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母语,另一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二语)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张正东,2002);“在学校中全部地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3](王斌华,2003)。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研究者们对于双语教育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核心是一致的,即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双语目的的教育活动。

(三)学前双语教育

“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儿童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双语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运用发展幼儿母语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4]。它不同于在幼儿园进行的以英语知识学习为主的英语学科教学,“也不同于有些国家或地区两种以上官方语言的情况下,进行的两种语言分开并重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质是语言教育,它的实施应是全领域教育,它的目标应是全人教育。

教师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前双语教育,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在双语教育中,语言本身的地位是双重的,它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教育的手段。双语教育通过将语言渗透于不同学科,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双语能力,理解人类的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语教育不同于单纯以语言学习为内容的语言课程,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语教学,即将外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来教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2.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前儿童双语能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能损害“母语教育”,不能以牺牲母语为代价。母语教育是提供优质教育和实现基本教育需要的先决条件,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文化归属意识”乃至世界观的建构,并且母语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单纯的自然习得就能够成就的(钟启泉,2003)。因此,双语教育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都使用外语,而将母语排斥在外。

3.学前双语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前双语教育应尽量遵循自然习得的原则,按照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一种积极的双语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既包括教师在集中活动时有目的地运用双语组织,也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用双语对儿童进行启发和用双语与他们交流,还包括多种活动中(如音乐、游戏、表演等)的双语渗透,等等。其目的是让儿童在早期,在他们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就能接触到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第二语言——英语的兴趣,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让幼儿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生活用语,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积极学说、大胆开口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思维的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学前双语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代,由于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英语来进行,英语已经逐步成为人类大多数成员在母语之外的另一种基本语言。在我国一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英语在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这些城市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双语教育的自然环境。实际上,自从人类历史上出现双语教育以来,完全意义上的双语环境始终是局限在某些地区的。例如,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提倡的双语教育主要是针对罗马帝国高度发达地区的,要在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地区都进行双语教育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双语教育环境的少数地方,推行幼儿双语教育是可行的,但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和推行幼儿双语教育则不见得适宜。

必须提出的是,本书中所提到的学前双语教育是指以汉语普通话(母语)为第一语言,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实施教育,幼儿在幼儿园中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并通过两种语言的学习,建构多种经验。学前双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双语教育,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感受外来多元文化;初步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