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老少共融”的隔代养育模式

构建“老少共融”的隔代养育模式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祖辈养育的是独生子女这样一个依然特殊的群体。可以认为,这一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传宗接代影响的体现,说明祖父母比外祖父母承担更重的隔代养育的责任(见表5)。这为隔代养育提供了“天然”的养育模式。祖辈的主动性是隔代养育的一个分水岭。

4 构建“老少共融”的隔代养育模式[7]——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家庭隔代养育干预研究的课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一)课题背景与假设

据媒体报道,目前0~6岁的孩子由祖辈养育的,在上海占50%~60%;在北京占70%;在广州占50%;在全国平均占到55%~65%。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人口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掌握在老人或年轻老人手中,这对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必要的追踪研究和分析预测。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孩子养育的方式。这突出表现在:

一是家庭结构的改变使核心家庭成为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家庭模式,由于年轻父母处于竞争激烈的工作状态,核心家庭已经很难完全承担起亲子养育的功能。二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使孩子养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在隔代养育中可能进一步强化。

我们对于已经变化、或正在发生变化的孩子养育方式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去认识隔代养育对未来的人口质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比如,在当今孩子养育的特殊“环境”中,儿童的成长存在哪些困惑与挑战?政府为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出台什么样的“特殊”政策?社会应该如何通过家庭渠道为提高未来人口的质量提供支持?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科学的分析和回答。

从文献检索来看,已经发表的隔代养育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与亲子养育的利弊做比较的,研究结果在总体上对隔代养育持否定的态度。本项研究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立足于把隔代养育的客观状况调查清楚,然后对事实做价值判断和评析,而不是把亲子教育作为隔代养育研究的参照系。

(二)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基础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0~3岁婴幼儿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祖辈的基本情况;祖辈在养育孙辈中的观念、态度、做法及期望。问卷包括49个问题,56个指标,2 570多个数据。调查对象主要是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不包括父母,但有个别是孩子的亲属或保姆

调查在上海城区和郊区进行。调查覆盖全市的18个区(包括原南汇区)、1个县,共计28个街道和城镇。

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底,28个街道和城镇0~3岁婴幼儿共有23 231名,其中:城区(街道)有15 320名,占65.95%;郊区(城镇)有7 911名,占34.05%。

我们根据28个街道和城镇中0~3岁婴幼儿的总数,按6.5%的比例抽取样本,确定本调查的样本总量为1 510个。考虑到调查覆盖全市的要求,我们最终发放问卷1 540份,抽取比例为6.6%;并且根据28个街道和城镇中0~3岁婴幼儿的分布情况,在城区实际发放问卷1 045份,抽取比例为6.8%,在郊区发放问卷495份,抽取比例为6.3%。两者的比例与抽取样本的要求分别相差0.2~0.3个百分点,基本相当。需要说明的是,28个街道和城镇0~3岁婴幼儿接受早教指导中心指导的共有12 302名,占28个街道和城镇0~3岁婴幼儿总数的52.96%,其中:城区(街道)有9 906名,占28个街道和城镇接受早教指导中心指导的0~3岁婴幼儿的80.52%;郊区(城镇)有2 396名,占19.48%。

img79

图1 上海城区和郊区0~3岁婴幼儿及其接受早教指导状况

孩子的户籍和祖辈的户籍均以上海户籍为主,分别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6.70%和88.70%。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 540份,回收1 443份,有效问卷1 443份,有效回收率93.70%。

img80

图2 上海城区和郊区隔代养育调查问卷分布状况

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列联表相关显著性采用χ2检验。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

(一)有关0~3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基本情况的结果

1.0~3岁的婴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或头生孩子(见表1)

表1 孩子是独生子女的状况

img81

独生子女的比例高达95.7%,虽然按照独生子女的相关政策,其中部分孩子今后可能成为哥哥或姐姐,但我们在现阶段的研究上仍把头生孩子视为独生子女的范畴。所以,祖辈养育的是独生子女这样一个依然特殊的群体。

2.孩子的父母(包括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占绝大多数(见表2)

表2 孩子父母是否独生子女

img82

孩子的父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占39.1%,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占37.4%。这一数据告诉我们,至少50%以上的祖辈有养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他们养育独生子女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3.“健康宝宝”是祖辈对孩子充满信心的评价(见表3)

表3 目前孩子健康状况

img83

同优生优育的生育政策一样,0~3岁婴幼儿的养育同样是“健康宝宝”的幸福之源。调查显示,孩子的身体是健康的,祖辈对此非常自信:“健康,很少生病”占78.8%,“偶有感冒等小病”占19.8%,两者比例高达98.6%。

(二)有关祖辈的基本情况的结果

1.隔代养育中,祖父母比外祖父母的比例大(见表4)

表4 祖辈与孩子的关系

img84

续 表

img85

调查显示,0~3岁的婴幼儿男比女多5.8%,而祖父母比外祖父母带孩子的要高出21.0%。可以认为,这一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传宗接代影响的体现,说明祖父母比外祖父母承担更重的隔代养育的责任(见表5)。

表5 孩子的性别分布

img86

2.退休前后,隔代养育“年富力强”的年龄(见表6)

表6 祖辈年龄分布

img87

调查显示,51~60岁的祖辈占了64.0%,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祖辈刚刚退休;如果再加上25.3%的61~70岁的祖辈,他们中的祖父、外祖父也处于刚退休的年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隔代养育,是他们发挥“余热”的最佳时机。

3.隔代养育是“普通家庭”的共同选择(见表7)

表7 祖辈职业状况分析

img88

表8 祖辈文化程度状况

img89

祖辈的职业或身份背景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分子包括各类业务、管理人员、文体工作者(35.7%);工农群众包括服务业和无业人员(52.6%),以及个体业主、私企经营者(2.8%)。他们的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占了89.6%,加上孩子父母收入等因素,隔代养育是普通家庭的必然选择。

4.“三代同堂”成为隔代养育“天然”方式(见表9)

表9 目前孩子养育环境的状况

img90

在上海,每个家庭平均人数为2.89人,其中一代户为35.18%,两代户占49.33%,剔除丁克家庭、单身家庭等,核心家庭无疑成为上海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唐灿,2002)。但从表9可见,“三代同住”的家庭占到66.4%,其他各种居住形式占33.6%,说明上海的核心家庭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以传统的居住模式为主。这为隔代养育提供了“天然”的养育模式。

5.大多数老人怀有隔代养育的责任和乐趣(见表10)

表10 祖辈养育孙辈的感受

img91

祖辈的主动性是隔代养育的一个分水岭。主动性强的祖辈会认为,孩子父母工作忙,养育孙辈的事自己完全可以承担;养育孙辈能让自己不再感到孤独,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还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孙辈;等等。主动性强的祖辈在我们的调查中占53.5%。但还有相当比例的祖辈是被动的,他们认为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自己在平时只能去帮帮忙而已。

(三)有关祖辈养育孙辈情况的结果

涉及养育孙辈的观念、态度、做法及期望上,调查获得的数据显示了祖辈积极的、正面的倾向,而消极的、负面的现象并非隔代养育的主流。

1.祖辈普遍认为养育孩子要有新的知识和观念

表11 对孩子早教的最佳年龄认识

img92

在接受调查的祖辈中间,有78.3%的人认为,对孩子早教的最佳年龄是“0~3岁”;70.8%的人认为,孩子3岁前去社区早教中心“很有必要”;83.5%的人希望,孩子每星期至少去一次早教中心;85.2%的人选择,老师给同龄孩子一起上课的早教方式。

表12 对3岁前孩子去社区早教中心的态度

img93

表13 对孩子去早教中心频率的期望

img94

续 表

img95

表14 希望孩子得到的早教方式

img96

对0~3岁婴幼儿进行早教,祖辈不仅能够接受而且身体力行。他们中间70.8%的人认为,自己养育孙辈需要“经验和新知识结合”。在社区举办育儿讲座时,82.3%人都会去参加,除非没有时间。在回答“您希望育儿知识的来源”时,在“医师指导、书报杂志、媒体网络、社区咨询、健康讲座、家庭经验、亲朋好友、其他”诸选项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健康讲座”。

表15 祖辈养育0~3岁孩子所需知识

img97

表16 祖辈参加社区育儿讲座的情况

img98

续 表

img99

img100

图3 目前祖辈育儿知识主要来源与希望的育儿知识来源

“白白胖胖”是传统意义上孩子健康的标准,这次调查数据颠覆了这一观念。只有5.4%的老人还认为是“吃得多长得胖”,而认为这太片面并且特别强调“身心健康”的占了76.8%。在喂养孩子的方式上,54.7%的老人注意“培养孩子学习进食”,这种意识是很超前的(见表17、表18)。

表17 健康孩子的标准

img101

表18 祖辈喂养孩子的方式

img102

2.大多数老人对孩子能做到有耐心、讲道理

我们从生活中常见的几个环节来设计调查指标。比如,孩子乱发脾气时大多数老人不会简单化地处理,而是坚持“耐心说道理”。

表19 祖辈在孩子发脾气时的态度

img103

再比如,孩子喜欢听故事,大多数老人不会敷衍了事,而“不怕烦不怕累”地满足他们。

表20 祖辈面对孩子讲故事要求的态度

img104

55.2%的老人能对孩子“循循善诱”,72.7%的老人经常陪孩子“玩游戏和玩具”,68.7%的老人注意带孩子到“户外散步”等。这些数据非常能够反映祖辈带养孙辈的态度。

3.祖辈带养孩子很少采取“家长”作风和做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祖辈的民主意识也在增强。调查中,有许多指标体现了这一点。比如,今天带养孩子“倚老卖老”的做法在他们身上已经并不突出,当养育孩子有不同意见时,近60%的老人选择了“与父母协商统一”,而“听祖辈的”只占4.5%。另外,孩子有自己想法时,97.8%的老人“允许孩子表达不同想法”;88.7%的老人批评孩子时晓之以理、“点到为止”,而训斥、打骂、罚站以及逼其认错各个选项加起来不超过10%。

表21 批评孩子时祖辈经常采用的做法

img105

表22 养育孩子有不同意见时祖辈的做法

img106

表23 孩子有自己想法时祖辈的做法

img107

在培养和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面,36.0%的老人已经让孩子接触过或玩过电脑,虽然比例不高,但对仅0~3岁的孩子这样做,我们对隔代养育中折射出的科学之光,感到由衷的欣慰。

4.祖辈对孙辈未来的期望客观而实在

在孩子培养的目标上,调查是从道德、品格、教育、职业等方面展开的。

祖辈把培养孩子的“勇敢坚强”和“活泼”放在第一和第二位;把“孝敬长辈”和“理想”、“有个人追求”和“做人规矩”放在第一、二、三位;对孩子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并未体现出强烈的“望子成龙”的指向,而是选择了“没有想过”或“顺其自然”。

img108

图4 培养孩子个性特征的评价

本次调查中,隔代养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培养目标上,重好人、轻公民素质的培养;二是在养育内容上,重智力、轻动手能力的教育。

如上所述,祖辈培养孩子的目标客观而实在,但也存在一个忽视现代人所必需的素质。我们要做好人,但要做个合格公民那样的好人。前者更多体现的是个人修身养性,后者既体现修身养性又具有权利义务意识。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素质,包括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爱护公物等未被祖辈重视,这会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灵魂发育”的欠缺。

img109

图5 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评价

我们不怀疑祖辈在孩子智力开发以及开始重视心理发展所做的努力,但他们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依然不足。我们向祖辈提问:您对“对孩子不轻易说‘不’”的看法如何?结果82.0%的老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对“生活中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56.3%的老人也持否定的态度。换言之,在许多老人眼里孩子绝对不能“乱说乱动”。于是除了“玩拼图、搭积木”较普遍地被祖辈“开恩”外,画画、涂鸦、折纸、剪纸、动手制作“小玩意儿”等都受到祖辈相当程度的“禁止”(剪纸有危险因素另当别论)。

img110

图6 用怎样的方法锻炼孩子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我们把“祖辈文化程度”、“祖辈职业状况”、“带养孩子时祖辈感受”、“养育环境”等与所有调查结果做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论如下:

(一)祖辈的文化程度是提高隔代养育整体水平的基础

1.祖辈文化程度越高,越“培养孩子学习进食”,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多吃”或“想吃多少就喂多少”

表24 文化程度:您喂养孩子采取的方式

img111

续 表

img112

χ2=10.901,P=0.004。

2.祖辈文化程度越高,越会“不怕烦不怕累认真讲故事”,而不是采取“请其他人代讲故事”、或“等会儿讲故事”来敷衍、“用三言两语的小故事对付过去”

表25 文化程度:您给孩子讲故事时态度

img113

χ2=20.812,P=0.000。

3.祖辈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耐心说道理”,而不是“哄孩子”、“不理睬”或者“体罚

表26 文化程度:孩子乱发脾气时您的反应

img114

续 表

img115

χ2=10.430,P=0.034。

4.在养育孩子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祖辈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求助专家”或“祖辈与父辈协商一致”,而不是单纯选择“听祖辈的”或“听父辈的”

表27 文化程度:在养育孩子有不同意见时做法

img116

χ2=19.395,P=0.001。

5.对早教概念的认知上,祖辈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不同意“早教仅仅就是识字、数数、背古诗”

表28 文化程度:早教概念认知

img117

续 表

img118

χ2=34.690,P=0.000。

6.祖辈文化程度越高,就会在孩子稍大些时更自觉、主动地培养孩子玩电脑的兴趣

表29 文化程度:孩子稍大些,您打算选何种途径培养孩子玩电脑的兴趣

img119

χ2=18.829,P=0.001。

而祖辈文化程度与“对孩子要求满足”、“家教职能”、“养育0~3岁孩子知识是否足够”、“职业期望”、“培养兴趣爱好”等指标的相关程度上未见显著差异。

与各项指标相关性的检验方面,祖辈的职业(或退休前的职业)同祖辈的文化程度的结论基本一致。祖辈的职业状况已无法改变,但其文化水平的提高还有空间。

(二)带养孩子时祖辈的感受是影响隔代养育质量的关键

1.带养孩子感到“有生活乐趣”,以及“要把知识传给孩子”的祖辈,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责任

表30 在孙辈养育中您的感受:对孩子讲故事的态度

img120

χ2=31.244,P=0.000。

2.带养孩子感到“有生活乐趣”,以及“要把知识传给孩子”的祖辈,当“孩子乱发脾气”时,表现出更多的耐心

表31 在孙辈养育中您的感受:孩子乱发脾气时祖辈的态度

img121

续 表

img122

χ2=26.817,P=0.008。

3.带养孩子感到“有生活乐趣”,以及“要把知识传给孩子”的祖辈,在“满足孩子要求”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理性

表32 在孙辈养育中您的感受:孩子要求祖辈满足程度

img123

χ2=21.237,P=0.002。

4.带养孩子感到“有生活乐趣”,以及“要把知识传给孩子”的祖辈,面对“养育孩子出现不同意见”,采取更加宽容和协商的方式

表33 在孙辈养育中您的感受:养育孩子有不同意见时的处理方式

img124

χ2=38.231,P=0.000。

5.“带养孩子有责任感”的祖辈,在“早教的概念”上会有更多的思考

表34 在孙辈养育中您的感受:对早教概念的认知

img125

续 表

img126

χ2=12.772,P=0.047。

6.“带养孩子有责任感”和“幸福感”的祖辈,更倾向于“要将祖辈经验和新知识相结合”,而不是“全部按照新知识养育孩子”

表35 在孙辈养育中您的感受:养育0~3岁孩子所需经验认知

img127

χ2=20.095,P=0.003。

带养孩子时祖辈的感受,与“早教第一职能的看法”、“期望职业的看法”未见差异。

(三)祖辈年龄和养育环境在隔代养育中有影响但不大

1.祖辈年龄越大,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对早教含义的认识,以及对养育孩子有不同意见时处理方式的考虑越少,这与其年龄老去、精力日益递减有密切关系

表36 祖辈年龄: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

img128

χ2=13.202,P=0.040。

表37 祖辈年龄:对早教概念的认知

img129

χ2=10.933,P=0.004。

2.养育孩子产生不同意见时,“三代同住”的养育环境更倾向于“祖辈与父母协商解决”,而非三代同住的家庭会采取不同方式

表38 目前孩子的养育环境:在养育孩子有不同意见时

img130

χ2=26.909,P=0.043。

3.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方面,“三代同住”的养育环境往往培养孩子传统的兴趣和爱好(如唱歌、跳舞)。在“培养孩子个性特征”的选择中,“活泼”排在8个性格特征的第二位,而唱歌、跳舞正是“活泼”孩子的体现,这也印证了老人影响的存在

表39 目前孩子的养育环境:您打算今后培养孩子哪方面的兴趣爱好

img131

续 表

img132

χ2=44.422,P=0.007。

经检验和分析,养育环境模式与培养孩子兴趣、职业期望、批评孩子采取的方法、养育0~3岁所需要的知识、早教的概念、选何种途径培养孩子玩电脑的兴趣、家教的第一位职能、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孩子讲故事的态度、孩子乱发脾气时家长的态度、喂养孩子的方式等,均未看出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四、几点思考

(一)客观评价隔代养育的正负效应

提及隔代教育,许多父母的反应先是无奈,因为父母都要上班,对保姆的责任心又不能放心;同时不少人还会摇摇头,认为祖辈带出来的孩子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隔代亲”,溺爱有加而管教不足。而在祖辈一方,也多有“吃力不讨好”的埋怨:“连你也是我带大的,没见有多坏。”

隔代养育在当今社会确实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对隔代养育意义及其利弊做出正确的评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即我们如何认识这种家庭教育模式所受到的空前质疑。我们的这项研究就是试图做出努力来回答这个问题。限于经费等方面的因素,我们调查设计的指标,无法做到尽可能的全面。但至少我们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隔代养育积极的、正面的趋向。我们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的,希望这样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其实,孩子由祖辈养育究竟好与不好,不是仅通过现象的描述就能找到答案的,这需要有数据来说明问题。

应该说,随着多年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祖辈也在总结对孩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在我们的调查中,至少50%以上的祖辈人士有养育独生子女的经验,当然也有教训,包括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在社会适应等诸多问题。但他们在养育独生子女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加以总结和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祖辈在养育孙辈过程中,如何保持并加以拓展这些经验,同时研讨如何有效地剔除和防止教训及不足。作为独生子女成长的“旁观者”,祖辈对独生子女教育的认识现在是比较清醒的;而对于第一代独生子女来说,他们有自己成长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未必能直接转化为养育孩子的经验,即养育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经验,这是我们的调查结果为什么会支持祖辈养育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总体上肯定隔代养育模式的时候,对于祖辈带养孩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并非视而不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理所当然地是我们评价隔代养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祖辈在带养孩子的过程中,是否“越位”、有哪些“缺位”,我们的研究要帮助他们给予适当的“定位”,然后才能保证“到位”。谁说祖辈不会带孩子?只要教育方式得当,或许祖辈带出来的孩子反而更出色!

(二)把亲子教育和隔代养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隔代养育”是当代中国的特色之一。这座隔代之“墙”,需要推倒吗?

我们知道,亲子教育是20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提出来的。它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它是在千百年来人类在家庭教育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亲子教育的理念,与隔代教(养)育等其他各种教育思想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应相互排斥。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是,如何把亲子教育和隔代养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诚如王极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8)指出的那样,对隔代教育出现“讨伐”的声音,是由于在今天人们对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人们发现祖辈的素质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据他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父母、100%的祖辈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

然而,隔代养育在当今中国不可避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青年人,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打拼,限于各种客观的条件,比如社会化服务、自身经济实力、居住空间制约等等,当年轻父母对孩子不堪养育重负时,孩子就只能请祖辈“出山”相助了。所以有社会学家认为,中国未来20年内的小康建设,除了要解决好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外,还要帮助老年人切实承担起推卸不掉的隔代养育的艰巨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在理论、实践和舆论上,要把亲子教育和隔代养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三)通过隔代养育促进代际和家庭和谐

隔代养育引发了父辈和祖辈之间在孩子教养方面的一些矛盾。本研究发现祖辈带养确实有值得改善之处,例如对科学喂养的认识、启蒙时间的早晚等。这些教养的侧面并不是顽疾,是可以通过科学育儿的指导加以影响和改进的,当然,这需要政府、社区的共同努力。在0~3岁婴幼儿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长往往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孩子的诞生也促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联系不断强化,使家庭能更快地融入社区环境。我们期待未来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婴幼儿家庭“老少共融”的局面得以凸显,社会和谐的面貌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