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幼教思想

孟子幼教思想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寻求善良的本心,保存和发扬人性的光辉。孟子认为在夏商周时期具有共同教育目标,就是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孟子指出教育的弊病在于过于急躁,要把握幼儿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强调自主发展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5.孟子的慈幼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符合现今重视幼儿福利的幼教理念。以仁爱保育幼儿乃是古今幼儿教育的共同准则。

三 孟子幼教思想

孟子(前372—289年)名柯,邹国人(今山东邹县),生于战国时代,有鉴于当时伦常荒废,社会纷乱,曾提出仁政思想,发扬孔子的仁爱精神,是继孔子之后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孟子的幼教主张

孟子思想中有关幼教思想可概括如下几点:

性善论。《孟子·尽心上》指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可见人生具有良知良能和仁爱之心。《孟子·公孙丑上》说: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其中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是孟子所谓仁、义、礼、智的四端论。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寻求善良的本心,保存和发扬人性的光辉。因此,他在《孟子·告子上》强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教育之道在于由内向外开展善良的天性,达于至善。

教育目标重在明人伦。孟子的明人伦是由性善论衍生而来。他在《孟子·滕文公上》论述:“夏日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认为在夏商周时期具有共同教育目标,就是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当时人伦教育的内容是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在《孟子·滕文公上》提出: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育部长),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强调幼年时期教育重点在于人伦道德的培养。

教育之道重在顺乎天性。孟子反对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孟子·公孙丑上》指出:“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指出教育的弊病在于过于急躁,要把握幼儿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强调自主发展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易子而教。易子而教是孟子的教育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维持家庭气氛的祥和。在《孟子·离上》提出:“教者必以正,以己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详莫大焉。”孟子在这里强调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教者必以正,父子不责善等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注重环境教育。孟母三迁给予孟子对环境教育重要性具有深刻的体会。他在《孟子·告子上》指出:富岁子弟多赖(懒惰),凶岁子弟多暴。如在《孟子·膳文公下》指出: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传之,众楚人咻之,虽曰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孟子提出家庭环境教育对幼儿成长及个性发展,尤其是语言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因材施教。在《孟子·尽心上》提出: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之化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这里指出孟子对资质优异、品德良好、有特殊才艺、悟力不高、仰慕贤者等不同特质的学生,应提倡因材施教。

慈幼思想。《孟子·梁惠王上》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慈幼思想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仁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幼儿教育带给人们的启示

1.孟子性善论的观点,提醒人们幼儿天性美好,是国家未来可造之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以幼教为己任,努力开发、拓展幼儿潜能。幼儿天性善良,教育之道只在于顺其自然天性,要循序诱导、因材施教、注重环境熏陶。

2.孟子推崇夏商周时期的人伦教育。可见他和孔子相同,皆为倡导道德礼仪的伟大儒家

对今日幼儿教育的效度

1.孟子的性善论中所谓的良知、良能,其论调颇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他与德国幼教学者福禄贝尔一样,皆主张人性本善,教育的作用仅在于内部自然的开发。不过,他倡导的仁义礼智四端皆为先天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先天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论点。然而,他的有关道德发展的主张,倾向于皮亚杰(Piaget)、郭耳保(Kohlberg)等人的儿童道德发展论,即道德概念的发展,有其阶段性的演变,由无律、他律再进而自律。因此,孟子唯心主义的道德先天论,似乎倾向于将幼儿视同小大人(即成人之缩影),与现今幼儿道德发展原理不符。

2.孟子强调幼儿循序渐进的发展,反对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颇与西方成熟主义的幼教观点相吻合。孟子主张因材施教,西文时下发展的幼教模式(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Eariy Childhood Education)(由美国幼教学会NAEYC所极力倡导)主张发展适宜的教学(或所适性教学)(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Teaching)有相似的内涵。孟子先于公元前三百年提出的幼儿教育揠苗助长,可谓幼教之先,反观今日,仍有众多家长执迷于揠苗助长的观念,视科学教育反其道而行之,实为幼儿教育一大憾事。

3.孟子易子而教观点,从幼教心理学观点而言,似乎言之成理。然而,现代幼儿教育强调父母必须扮演多元化角色,亦师亦友,亲子共同学习、成长。易子而教如果真正实施起来,可能也有其困难和限制。例如教师角色和父母角色无法完全相同,为人师者在管教别人所生的小孩时,往往顾虑甚多,不敢放手去做,因而有时做起来效果比父母差。

4.孟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与现今重视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教育(例如,班杜拉Bandura)见解相同,同时也符合现今幼教生态学的观点。此外,孟子强调语言学习的自然环境,与时下幼儿语言学习理论的观点吻合。

5.孟子的慈幼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符合现今重视幼儿福利的幼教理念。以仁爱保育幼儿乃是古今幼儿教育的共同准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