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

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一现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均衡小康”。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三、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

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衡量,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一个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经济学中称之为“恩格尔系数”。另一个是以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的标准。按照恩格尔系数的标准,居民的食物性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高于60%,就属于绝对贫困;在60%到50%之间属于温饱;50%到40%就是小康;30%到20%就是富裕。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到2000年年底,我国GDP超过10000亿美元,即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降到了49.1%,2001年又降到47.7%;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001年是37.9%。

但是,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人均收入还不高,只有800——1000美元,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们才刚刚摘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进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即使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全面达到。2000年农村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2002年减为2800多万。一些已经脱贫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很脆弱,容易返贫。城镇有将近2000万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还有更多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另一层是指人们所享受的小康生活不全面。现在总的情况是,人们的衣食问题解决了,但住、行还不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差距更大,人民对治安状况、对民主进程等问题还不满意。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总体上说,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比重小;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因此,“总体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根据这一现实,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均衡小康”。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这个规划,十六大把六个“更加”的总体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从而给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是一个量变中质的升华。这样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新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必将在实践中起到动员人民、鼓舞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