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

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持理想体重,预防肥胖,是预防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目标。高脂血症者要调整饮食结构,少吃上述含热量高的食物。高脂血症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5%左右。低脂肪饮食才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办法。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体内胆固醇合成,具有显著升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膳食因素。

(一)控制热量,维持正常体重

人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从事劳动,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热量,以满足机体需要。即使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心率、呼吸、体温等重要生理功能,也需要热量。饮食营养上,热量是需要先考虑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体内各种营养素也很难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每天摄入多少能量就消耗多少能量,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维持着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摄入的能量少于消耗的能量时,身体将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来补充不足的能量,故脂肪会被逐渐消耗,人就会消瘦(体重下降);反之,如果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过剩的能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人就会发胖(体重增加)。因此,高脂血症者观察体重的变化可知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是否平衡,通过控制进食量和活动量来管理体重,使体重维持在适宜的范围。

在日常食物中,含能量比较高的食物种类有:①面包、饼干、快餐面等谷类加工制品;②食用油和各种油炸食品、油腻食物;③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④饮料、甜食、零食、点心等;⑤坚果类;⑥酒类,尤其是啤酒。多吃这些食物不利于控制体重。

维持理想体重,预防肥胖,是预防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目标。饮食摄入热能过多,可引起单纯性肥胖。高脂血症者要调整饮食结构,少吃上述含热量高的食物。比较而言,蔬菜、水果、全麦、粗杂粮、豆制品等含能量较低,应适当多吃一些,有助于减少能量的摄入,并控制体重。多吃焯、清蒸、煮、拌的食物,并且长期坚持。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过饱,最好少量多餐,每天4~5餐。

(二)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其是构成和修补组织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不但构成我们的身体,还以激素、酶、抗体、血红蛋白、脂蛋白等活性形式参与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和调控,具有不可替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此外,蛋白质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每1克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4kcal)的能量。因此可以说,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

高脂血症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5%左右。应该强调的是,高脂血症患者应该保证优质蛋白质(来自鱼肉蛋奶和大豆制品)的摄入量,完全吃素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长期吃素可能导致人体缺乏营养素,导致免疫力低下。低脂肪饮食才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办法。低脂肪并不是“无脂肪”,不需要禁忌含脂肪较少的肉类和动物性食物。此外,完全吃素势必导致糖类摄入增加,而糖类摄入增加同样容易导致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等。

(三)低脂饮食

高脂血症患者必须减少脂肪的摄入,即低脂肪饮食。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健康人每天摄入脂肪的合理数量是:脂肪提供的能量(供能比)占总能量的20%~30%。在理论上,高脂血症患者的低脂肪饮食要求脂肪供能比应该比健康人低一些。脂肪主要来源于3类食物:一是鱼、肉、蛋、奶和大豆制品等高脂肪的天然食物;二是烹调油,如豆油、花生油色拉油等;三是来自那些添加了较多油脂的加工食品,如油炸食品、饼干、面包、方便面汉堡、零食等。鱼、肉、蛋、奶和大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来源,血压患者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就必须保证这些食物的摄入。为了避免因吃这类食物而摄入过多的脂肪,要选择“瘦”(脂肪含量相对少)的肉类,如牛瘦肉、猪瘦肉、羊瘦肉、鱼虾、海鲜、鸡肉等,尽量少选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如肥肉、五花肉、牛肥肉、羊肥肉、猪排、牛排。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

(四)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食物中的脂肪(三酰甘油)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组成的。进入消化道后,将被分解为分子量更小的单酰甘油(甘油和1分子脂肪酸结合组成)、游离的脂肪酸和甘油后,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吸收入血液后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转运、处理,最后被有关的组织摄取利用。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甘油的营养意义和健康价值不大,脂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脂肪酸来实现的。

在天然脂肪中,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在食物中比较常见的有七八种,如棕榈酸、硬脂酸、油酸、α-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其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属于饱和脂肪酸,其余脂肪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是指分子结构中碳链上没有双键的脂肪酸,最常见的是棕榈酸(又称软脂酸)和硬脂酸,它们主要来自禽畜肉类、内脏、蛋类、奶类等动物性食物以及猪肉、牛油、奶油等动物性油。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通常较低(15%左右),但广泛用于加工食品(如方便面、饼干等)的棕榈油含有较高比例(41.5%)的饱和脂肪酸,椰子油中饱和脂肪酸比例也很高。

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体内胆固醇合成,具有显著升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膳食因素。高脂血症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根据《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的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摄入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应小于总能量的7%。实际上,健康人也应该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要想控制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摄入,应该注意:①选择瘦的、脂肪含量少的肉类,如瘦肉、鱼类和海鲜、鸡肉等;②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③减少烹调油的用量,不要用动物油;④少吃添加了很多脂肪的食品,如油炸食品、方便面、饼干、汉堡、油条等。

(五)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平衡

1.控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分子结构中碳链上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常见的是亚油酸和α-亚麻酸。它们广泛存在于日常油脂(如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色拉油、葵花子油、南瓜子油、米糠油等)和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花生、大豆、葵花子、南瓜子等)中。这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摄入,一旦膳食中缺乏它们,就会出现相应的缺乏病,所以又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根据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不饱和双键的位置又分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类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植物油如玉米油、葵花子油、大豆油等富含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尤其是ω-3脂肪酸不仅能降低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也能降低三酰甘油,且并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和促使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故ω-3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栓、降血压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但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也有副作用。《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8%~10%。

2.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单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分子结构中碳链上只有1个双键的脂肪酸,最多见的是亚油酸。亚油酸在橄榄油、茶油、葵花子油(高油酸型)中含量较高,其他常见油脂(如大豆油、色拉油等)含量较低,花生油中亚油酸含量略高。

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与此同时,却不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可以防治动脉硬化的发生,对心脑血管健康的保护作用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佳。《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建议高脂血症患者应该在控制脂肪总量的前提下,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达到总能量的12%~14%。

3.增加DHA和EPA的摄入 DHA和EPA是两种特殊的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的碳原子个数、双键更多,降低血脂和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更强。在食物中DHA和EPA主要来自鱼类和海鲜的脂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指出,每周吃鱼4次以上与吃鱼最少的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减少28%。吃鱼(和海鲜)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是公认的,并且很可能与其富含的DHA和EPA有关。为此,建议高脂血症患者要经常吃鱼和海鲜(每天100g左右),并根据情况服用鱼油类保健品

(六)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指按分子空间结构,氢(H)在双键两侧的脂肪酸。与之相对的则是“顺式脂肪酸”,即氢(H)在双键同侧的脂肪酸。在天然食物中,绝大部分脂肪酸都是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很少。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一类经特殊加工的油脂(氢化植物油),如起酥油、油炸专用油、人造黄油(奶油)等。所谓“特殊加工的油脂”是指氢化油,“氢化”就是把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的双键打开并加上氢原子,使双键成为单键,使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用这种氢化技术制成的油脂则称为“氢化油”或“氢化植物油”。与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价格便宜等优点而受到餐饮业的青睐。含反式脂肪的食物有:①烘烤起酥食品,如烘烤的各类点心、面包、酥饼、酥糖;②油炸快餐食品:③炸薯条、炸鱼、洋葱圈、炸鸡块等快餐食品;④巧克力、沙拉酱、咖啡伴侣、膨化食品等。

此类油脂目前在食品加工业中广泛应用,但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和快餐食品(如肯德基、麦当劳或比萨饼等的油炸食品)易增加患脂肪性肝病和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降低HDL。一个人每天摄入5g反式脂肪,其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5%。美国纽约从2008年7月1日开始“禁止使用反式脂肪制作食品”。消费者如看到食物成分表中有“起酥油”“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色拉油”等成分,那么该食品就含有反式脂肪酸,应尽量避免购买。

(七)限制胆固醇的摄入

胆固醇的来源有蛋类(主要是蛋黄)、动物内脏(肝、肾、肚、脑等)、鱼子、海产食品(鱿鱼、墨鱼、干贝、蟹黄)等。粮食、豆类、蔬菜和水果中不含胆固醇。胆固醇饮食可升高血LDL-C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的胆固醇不应超过300mg(相当于1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摄取的胆固醇应减少至200mg。因此,高脂血症患者应该严格限制蛋类、动物内脏、鱿鱼、肥肉等食物的摄入量。

(八)摄入充足的卵磷脂

卵磷脂是重要的类脂之一,参与细胞膜的构成和脂肪及胆固醇的代谢。含卵磷脂比较丰富的食物有蛋黄、瘦肉、肝、脑、肾等动物内脏和大豆。由于蛋黄、肝、脑、肾等动物内脏并不适合高脂血症患者食用,所以建议高脂血症患者选用瘦肉、大豆等补充卵磷脂,尤其是大豆制品。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含量达1.5%~3%。研究表明,大豆卵磷脂在降血脂、防治脂肪肝、保护细胞膜和延缓衰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九)限制糖类的摄入

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是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也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在体内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供给能量。富含糖类的食物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淀粉(复杂糖类)为主,如粮食、杂豆和薯类等;另一类是以各种甜味的糖(简单糖类)为主,如白糖、糖果、甜食、饮料和水果等。

进食大量糖类使糖代谢增强,促使脂肪合成,可使血液三酰甘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尤其是三酰甘油升高较为明显。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糖类含量较高,所以人群中高三酰甘油血症较为常见。高脂血症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的糖类,每日摄入糖类应占总能量的55%~65%。

(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能够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出体外,还有促进铁吸收、预防缺铁性贫血、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RNI)为每天100mg。这一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从多吃蔬菜、水果中来获得。为了充分发挥维生素C促使胆固醇转化、排泄的作用,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应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也可以通过补充剂每天补充维生素C 200~400mg。目前服用营养补充剂补充维生素C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只要在1 000mg以下就是安全的。

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酚,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具有抗氧化、影响脂类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各种植物性食物(如油料作物的种子、谷类、坚果和绿叶蔬菜)中。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维生素E摄入量为每天14mg。这一剂量的维生素E很容易通过日常食物得以满足。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可以延缓衰老、抗氧化、预防动脉硬化等。建议高脂血症患者通过补充剂每日补充维生素E 100~400mg。维生素E的最高可耐受摄入量(UL)为每天800mg。在抗氧化等功能方面,维生素C与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所以当两者同时补充时,效果更佳。

维生素B6与亚油酸同时应用,能降低血脂,因维生素B6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

饮食中钙的含量增加,可预防高胆固醇血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钙的适宜摄入量为每天800mg。钙的最好来源是牛奶,每1毫升牛奶大概含有1mg钙,且其吸收率较高。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每天摄入300 ml牛奶。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皮等)也是钙的良好来源,宜每天食用。当每天饮食中摄入的钙不足800mg时,可通过钙剂进行补充。

镁元素可以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稳定血小板,防止血小板聚集。含镁丰富的食物有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品、枸杞子、桂圆等。

碘元素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木耳等,其中海带还可以降血压。铬能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含铬丰富的食物有酵母、牛肉、全谷类、干酪、红糖等。硒元素能抗动脉硬化,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减少心肌损伤程度。含硒丰富的食物有牡蛎、鲜贝、虾皮、鲅鱼、黄鱼等。

高脂血症患者应该限制食盐的摄入,低盐饮食主要是为了预防高血压,每天摄入食盐3~5g,并避免摄入酱油、咸菜、大酱、腌制蔬菜等隐性食盐。

(十一)多摄入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一大类来自植物性食物的、无法被小肠消化吸收但可以被大肠细菌部分发酵利用的“残渣”,较常见的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树胶、海藻多糖等数种。“膳食纤维”一词在1970年以前的营养学中尚未出现,当时只有“粗纤维”之说,用以描述不能被消化的、吸收的食物残渣。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认识到膳食纤维具有重要的健康作用。

膳食纤维具有明确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当饮食中膳食纤维和胆固醇一起摄入胃肠道时,膳食纤维可直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②膳食纤维在小肠内具有阻止胆酸及其代谢产物重吸收的作用,所以当摄入膳食纤维较多时,粪便中将有更多的胆酸及其代谢产物被排泄,即相当于有更多的胆固醇被排泄。③膳食纤维在大肠内被大肠内微生物发酵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丙酸被认为具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大类。前者包括果胶、树胶、其他一些胶类、葡聚糖和海藻多糖等;后者主要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一般认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调节血糖、血脂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则主要是通便。因此,对高脂血症患者而言,更应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天摄入5~10g可溶性膳食纤维。

(十二)多饮水

水是体内重要的溶剂,各种营养素的吸收都离不开水。水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水调节人体体温;在关节、胸腔、腹腔和胃肠道等部位存在的水可以起到缓冲、润滑和保护的作用。多饮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还可以净化体内环境、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建议普通健康成年人每天至少饮1 200ml(6杯)水。高脂血症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超过这一推荐值,每天饮水2 000ml或更多。

(十三)限制饮酒

乙醇(酒精)一方面可促使脂肪酸释放到血液中,促进三酰甘油的合成,另一方面可抑制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诱发血脂增高。但同时,适量饮酒可以促进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适度饮酒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但长期大量饮酒可损害肝功能,反而会造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因此,专家不建议采用饮酒的方法来预防冠心病。从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健康出发,高脂血症患者宜限制饮酒。如果饮酒,每日饮酒量应为少量。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少量饮酒是指男性每日乙醇不超过30g,即葡萄酒100~150ml(2~3两),或啤酒250~500ml(0.25~0.5kg),或白酒25~50ml(0.5~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十四)戒烟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吸烟人数高达3.5亿,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每天有5.4亿人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我国约有1.8亿儿童生活在二手烟的环境中,40%~80%的儿童在家里也受到二手烟的伤害。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与冠心病、高血压、猝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高度相关,吸烟促使血液形成高凝状态,促发血管栓塞事件。一支卷烟的烟雾中含焦油40mg,尼古丁3mg,一氧化碳(CO)30mg,这3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它们被吸收入血后,通过血液循环,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这些血管活性物质还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尼古丁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以致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加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高250倍,且一旦结合不易解离,使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失去带氧能力。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时,可使血氧浓度下降,组织供氧不足。

吸烟可诱发脑卒中,其发生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如果高血压患者吸烟,卒中的危险性升高近20倍。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直接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吸烟显著增加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

此外,吸烟还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口腔系统疾病等,并可加速机体衰老进程,促发老年脏器功能衰退和死亡

因此,不论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讲,还是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来讲,高脂血症患者都应该戒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