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电视台《大声说》

上海电视台《大声说》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声说》是由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于2009年推出的一档文化批评电视谈话节目,分日播和周播版。节目通过新锐与权威的对话、说服与对抗,真实呈现因时代变革而产生的观点分歧。图4—2《大声说》《大声说》节目开启了电视脱口秀节目的新形式——电视文化批评脱口秀节目。

《大声说》是由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于2009年推出的一档文化批评电视谈话节目,分日播和周播版。周播版节目一般邀请六位持不同立场和观点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等,分成正反两方就某一话题进行辩论,现场观众与嘉宾可以灵活互动并且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周播版时长48分钟,话题交流得更深入,辩论也更全面和激烈。日播版节目则会邀请三位嘉宾,就像聊天一样谈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认识,一般呈二比一的对阵方式,由于只有25分钟左右,对于文化现象的剖析也只是比较浅层次的,重在参与,重在讨论。节目没有固定的立场,因为话题都是具有争议性的。每一个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其社会现实的限制,所以辩论的最后是没有胜负的,选择权交给了观众,场上只是陈列了各种理由,最后的主动权掌握在观众手中。节目通过新锐与权威的对话、说服与对抗,真实呈现因时代变革而产生的观点分歧。该节目为这个时代的思考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传播的是他们的文化主张和成长轨迹,出售的是价值观,体现的是失衡之美。

图4—2《大声说》

《大声说》节目开启了电视脱口秀节目的新形式——电视文化批评脱口秀节目。虽然目前国内的脱口秀节目数量众多,但是作为文化批评类的脱口秀节目还是首档。《大声说》之所以受到上级部门和观众的好评,是因为它拓宽了脱口秀节目的道路,并且以一定的文化价值观作为评价的标准,定位和着眼点前卫又不失稳重,节目的一些创新之处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1.在选题方面,通过民意调查,对时事进行辩论

作为中国第一档文化批评脱口秀节目,《大声说》在选题上不同于以往节目选取广泛的社会话题或娱乐话题,而是针对当前热门的文化现象,通过民意调查,从大众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关注点中抽取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谈论话题,进行新锐与权威的对话。在双方辩论的过程中,主持人或嘉宾会对话题提出新的思考,充分显示了批评的作用。《网络炒作为哪般?》、《文学需要富豪榜吗?》、《三枪击倒张艺谋?》、《新三国改编你爱看吗?》、《杜拉拉升职记现实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唐僧肉吗?》、《伪娘是哗众取宠还是个性解放?》等话题都是围绕当前社会热议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专家和业内人士所进行的不同角度的解读,既能满足观众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又能使其在关注中学到新的知识,看问题的角度也随之得到拓展。

2.在形式方面,以网络为平台扩展谈话场

《大声说》模仿网络论坛的形式,现场分版主和意见相左的不同网友(网友覆盖各年龄段),并且形象地运用“顶”、“拍砖”等网络用语,使得整档节目像一场电视辩论赛,更像一个网络论坛。

节目规则大致是针对一个文化现象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每一方都是由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社会地位的学者、专家或媒体人组成,分三个回合进行辩论。每一回合进行完再邀请下一组的对阵双方上场,其间在场观众即后援团可以在每一回合进行完之后重新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三轮嘉宾逐个回合上场是一种新形式,可以使每回合的嘉宾都尽情发挥,避免了能说者说太多、不能说者说太少的情况,而且是有节奏地将辩论场逐步推向高潮。另外,中间穿插的后援团交叉换位环节更是激起了嘉宾为留住自己的支持者而努力去辩论的欲望,这种辩论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嘉宾融入到气氛中,在激辩中不断产生新的看点。

在辩论赛中,主持人孙国庆就像是网络论坛的版主,他集合了两组不同观点的专家在论坛中对峙,两边的观众就是大众网民,选择自己同意的一方“顶”,不同意的一方则“拍砖”。在双方的激辩中,观众还可以随时与专家进行互动,直接向专家“拍砖”并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种互动既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也让专家们在发言时更加谨慎,讲究论据,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出现。

3.在嘉宾选择方面,背景多样化,并且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即兴辩论氛围

每位嘉宾都有不同的工作和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媒体人、社会学者、心理学者、律师及与话题直接相关的研究者。这些嘉宾有的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有的是某方面的专家。专业领域的嘉宾针对话题的发言更具说服力,但是总有持不同观点的嘉宾从各个角度去驳斥,颠覆性的观点在交锋中产生。多次邀请到的嘉宾俞柏鸿就具有显著的特点,他本身作为一个媒体人看问题会有比较开阔的视野,观点相当犀利,加之他稍带浙江口音的普通话,使得他在每期节目中的激情辩论都充满看点,很能调动气氛。嘉宾黄荣楠则非常理智,作为一名律师,他总是从法律的角度理智地进行分析,而且思维特别敏捷,语言组织能力也非常强。

嘉宾分正反两方,每一方组成人员都来自不同的职业,使得每一方都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组合,在辩论时能够引用大量的知识和观点来支持自己的看法,而且以一种激烈的、对抗的形式展现。这就使得现代社会中每天都生活于压力之中的观众回到家观看节目时在思想上能得到一种发泄,为自己支持的一方加油喝彩,也可以对反对的一方不停“拍砖”,体会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同时观众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

4.娱乐化元素的运用

在日播版《大声说》中,每期都以夸张搞笑的幽默剧表演开场,由此引出话题,这样使得节目的现场气氛更加轻松。加之主持人孙国庆亦庄亦谐的主持风格,使节目变得更加灵活生动,不至于因辩论激战导致硝烟四起。日播版中为了配合节目的需要和发挥主持人自身特长,孙国庆会在节目结束时自弹吉他献唱一首,也增加了节目的娱乐化色彩。

【注释】

[1]Horace Newcomb,Encyclopedia of TV,Routledge,1997,p.236.

[2]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孙宝国:《电视谈话节目形态简论》,《北方传媒研究》2006年第2期。

[4]雷建军:《电视谈话节目与脱口秀辨析》,《电视研究》2004年第5期。

[5]曾俊:《TALK SHOW在中国——难以让人喜爱的中国谈话节目》,引自中国播音主持网,http://www.byzc.com/zhuanye/YanJiuChuangZuo/2315.html。

[6]郭镇之:《中国电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6页。

[7]同上。

[8]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1989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267页。

[9]郭晋晖:《文化研究个案一种:“脱口秀”在我国——试评近年兴起的电视谈话节目》,文化研究官网,http://www.culstudies.com/plus/view.php?aid=121。

[10]郝朴宁:《话语空间——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

[11]《东方卫视当家花旦陈蓉因〈幸福魔方〉而改变》,新浪网,http://ent.sina.com.cn/v/m/2010 02 06/14082870095.shtml。

[12]谢茵:《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成都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3]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14]引自《对话》栏目官网,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duihua。

[15]引自搜视网,http://jq.tvsou.com/introhtml/1/1_124.htm。

[16]曾斌:《电视谈话节目乱象评析》,《新闻记者》2006年第3期。

[17]黄力之:《人文关怀与人的终极价值》,《学习时报》,引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 08/16/content_9371686.htm。

[18]马戎戎:《TV2.0时代的谈话节目》,《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总第420期。

[19]李和平、钟兰辉:《浅析“谈话场”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价值》,《今传媒》2012年第2期。

[20]《资料:CBS脱口秀〈大卫·莱特曼深夜秀〉简介》,新浪网,http://ent.sina.com.cn/v/2008 09 16/01272169931.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