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科研发展思路

学校科研发展思路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大学无论是从学校建设发展、经济实力、办学条件等综合实力来看,科技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托。同时浙大教师主动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承担起国民经济建设中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还有的所在国家、省的支持下,与地方协作建立了一批研究基地,这也是浙大的优势。只有迎接世界革命的挑战,浙大才能有生存的价值。要针对这一挑战,加强管理,稳定学术队伍。

一、科技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人类的历史上出现大学教育以来,大学的职能是传授知识、发展知识两个职能,具有两个方面:一是归纳条理,向学生传授;二是高级人才基地,对自然未知进行探索。

培育、维持一支高质量髙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学术环境,形成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好环境。没有科学研究,对发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也是不可思议的。

浙江大学无论是从学校建设发展、经济实力、办学条件等综合实力来看,科技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托。五六年前,浙江大学清产核资的总资产数为1亿,今年据统计有5亿,这个资产总数的来源主要靠科研经费来源,科研水平决定了学校资产的增长。科研和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两个中心,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服务的两个方面,这是基本认识。科研的成功经验在于抓住了学校工作的两个中心,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服务。

注:本文为1993年7月12日路甬祥在浙江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概要。

二、学校科研工作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校内校外都有一个公正的评价,浙大的近几年是历史上提高最快的时期,这也是各位系主任、所长以及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结果。

这几年,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战略方针,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走向了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同时浙大教师主动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承担起国民经济建设中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学校的理工科瞄准学科前沿和有重大理论背景的学术方向,长期以来坚持探索,有的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由于坚持了这一条,浙江大学的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的科研经费都有了极大的上升。其中连续几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三名,论文和论文引用也排在较前列。

坚持教育与科研结合,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方针,现在研究生已成为科研战线的有生力量。在学术骨干的带领下,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一支既有高瞻远瞩的学科带头人,又朝气蓬勃、有前途的流动的年轻研究队伍。学校研究生招生数现在已达每年900名,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属于第2位。研究生培养的经费主要也是来自科学研究。

学校上下已达成共识,逐步形成行之有效、较为符合科研发展规律的校内科研管理体制。系、所分开,系管教育,二级学科建所,建立所长负责制,成立以学术核心为主要成员的所务系主要发挥规划、评估、聘任的职能,项目立项、执行、用人、成果转移等基本上由所长自主决定,给学校科研带来了新的活力。现在全校有90个研究所,近20个所的经费超过350万元,形成了一定规模,13—14个研究所经费超过了100万,有些所已形成所内硬环境和软环境,有所务秘书、机房、资料等公共设施,有的所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重要进步。在所(室)实运转基础上,还形成了合理的学科发展的梯队,上有学术带头人,中有理论骨干,下有青年教师,保证了学校每年1000多个项目的顺利完成。还有的所在国家、省的支持下,与地方协作建立了一批研究基地,这也是浙大的优势。

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探索产、学、研三结合道路与校办企业结合,通过科技转移、科技入股、联合办厂等多种形式,形成上有科研梯队,下有企业网点辐射的网络体系,有的已见成效,这是我们出路的所在。

通过改革,在校内逐步建立了有利于调动科研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凝聚力,有利于所(室)实运转的校、系、所支撑体系。学校成立了法律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外贸公司、杭嘉湖公司、科技开发总公司等;设备处部分转入企业运行,为科研改善物资服务;还改革了研究生招生体制,允许招收委培生;开放了科研校产流动编制。但是机制还不完善,发展有待平衡,今后要自觉地推广经验。

三、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面对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形势非常严峻,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前沿学科,对全球经济,对环境、资源有很大影响。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遗传基因工程

②信息科学技术:电子、生物、信电;

③新材料: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

④能源领域:煤、石油利用转为核能、氢能、太阳能、生物能的利用,氢能为突破方向;

⑤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问题;

⑥空间技术领域:特种材料生成;

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

上述科技革命领域是今后竞争的核心内容。

国家在经济比较拮据的情况下,较高强度地投入“863计划”,浙大作为高层次的大学,要提高研究水平,在挑战面前要介入,要参与。否则将来连承接低水平项目也很困难,没有技术的优势,企业也不会委托你。今后科研的格局是科技开发由企业自行开发,大学从公司手里拿不到开发经费,这就是市场经济决定的。现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全,机制未转变,乡镇企业没有人才。但随着社会进步,企业组织开发产品,用高薪吸引优秀科技人才,这个规律不可阻挡。只有迎接世界革命的挑战,浙大才能有生存的价值。

市场经济挑战给了我们机遇,带来了生产要素流动,对科学研究的要求高了,要求有竞争能力的方案、成果,这样才能争取到经费。市场经济的资源不是平均分配的,科研要主动认识这一点,要找市场大、产业背景好的产品成果作为支撑,事业就能事半功倍。

市场经济的发展,迫使地方政府、企业厂家重视科技,因此学校横向项目有了发展,这个趋势还会维持一段时间。然而反过来,在市场竞争中地方政府、企业厂家会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吸引人才和技术,使得高校留不住骨干,甚至影响一些尚未成熟成型的成果的继续研制。要针对这一挑战,加强管理,稳定学术队伍。以经济政策、组织手段和规范管理,来保住科技人才和骨干以及在读的研究生。用各种形式发挥综合优势,完成高水平高目标的科研任务。

市场经济的挑战使科研体系面向世界,面向社会,竞争是全球范围的,因而只能以开放对开放,建立更完善的信息系统,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协作,科研工作要集中优势兵力抓创新方面,外围采用“拿来主义”,利用别人已经有的理论认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这是观念的转变和调整。

关于采取的对策,我这里也谈几点:

一是从客观上讲,科研课题要紧紧扣住国民经济发展,扣住学术发展主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前沿领域去突破;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减低研制成本上做文章。面向主战场,抓住主流,而不是单纯从资料中找课题,不找冷门,不钻牛角尖。把科技开发、基础研究、创新研究作为中心工作,搞好近期、中期和长期的部署。

二是要着力在科研工作中狠抓梯队和基地的建设,这是我们的根本。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校内分配制度很容易走上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局面,要警惕这种倾向。

三是既然决定了学校的国际竞争地位和高层次地位,必须加强国际国内合作。现在我校比起其他如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单位要差,只有少量的合作。因此,要研究战略,积极大胆地开拓领域,使学校的科研走到世界科技的前沿。

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学校仅有信息人才的优势。在场地资金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学校今后要自觉地在世界、国内、省内组织起产业的优化组合,把学校优势与社会需求优势、劳动力优势组合起来,提高竞争水平,提高生产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五是学校还要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的社会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所(室)学术带头人的应有权利。还有信息服务体系,情报检索服务要扩展到动态服务,服务于科研项目,以日本、美国等国的信息为主。除了服务于科研人员外,还应向中、小企业服务。这个体系很重要,比校园中速网改建高速网更为紧迫,请科研处、图书馆、管理系等结合起来办好这项工作。进一步发挥杭嘉湖公司和技术开发总公司的作用,把科技需求信息反馈给系、所。

六是加强科技人才支撑服务,包括优秀学术人才的吸引、流动人员编制、研究生等问题,在所内、校内提倡跨学科合作,帮助学校在学科交叉、资金、信息、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现在的形势引起了社会上价值观念的变化,党委与行政要做好队伍建设的思想工作。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要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进行按效益分配、按劳分配,给予一定的待遇。

形势是好的,学校是有大幅度的进步的。但是下半年、明年的形势是严峻的。我们除了抓各部委的项目、攻关项目、“863项目”等,还要把目光转向经济发达地区、转向国家投入大的基础产业、转向中国与国际上合作的大项目领域,从大的热点中去找,充分与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