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加强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大学在金融等学科研究中的项目合作,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横向合作研究,促进和提高科研的整体实力与整体水平。这是首次以学校名义独立申报获得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学校科研工作的一大突破。第四是明确学科带头人,组成学科学术梯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学科学术梯队。第七是学科建设初见成效。周肇光教授还悉心指导并支持其他教师的科研活动,发挥了一位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上海金融学

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科教兴市”发展战略,正确把握和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脉搏,为高校的科技创新拓展了广阔空间。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制约着教育水准的高低,并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科教兴市”对教育体制和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依托科技创新,才能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才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方式,并最终形成有独自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上海金融学院是在原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升格为本科的一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经济金融人才的高等学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密切结合学校特点,注重发挥科研的牵引和促进作用,使学校培养目标不断清晰,更加具有行业特色、地方特点和应用特性。学校的发展无论是专科教育,还是本科教育,都离不开科研的有力支持。

一、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学校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科研意识逐步增强

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学校党委充分认识科研对我校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科研工作,在学校划转上海市教委管理后不久,决定把“高教室”升格为科研处,并将学报编辑部从科研处分设出去,筹备建立了“金融研究中心”,制订多项规范科研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充实科研管理干部队伍,明确学校工作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十一五”规划中,又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目标。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并重的科研体制,充分发挥自主性个体研究和学习型团队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学术梯队的助研、帮带、优化、互动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大学在金融等学科研究中的项目合作,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横向合作研究,促进和提高科研的整体实力与整体水平。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体制和长效激励机制。

(二)科研成果数量增加,水平明显提高

2001—2002年,学校教职工共发表论文193篇,撰写或参与编写专著教材59部,完成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省部级学术团体科研课题2项、校级课题16项。2003年,学校教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资助课题1项、市教委课题4项、市计委和市教委联合课题1项、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1项、学校课题20项。

2004年升本以来,学校取得的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2004—2006年,共发表论文953篇,撰写或编写专著教材142部,完成厅局级以上的科研项目58项。尤其是2005年,学校储敏伟教授申报的教育经济与管理课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再配置研究”,被批准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这是首次以学校名义独立申报获得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学校科研工作的一大突破。

(三)科研管理逐步规范

学校党委十分重视科研的规范化管理。1997年以来,学校先后制订并实施了“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校内科研项目资助经费使用办法”、“专题讲座管理规定”、“关于对中标校外科研项目配套资助的规定”。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使学校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调动了广大教工的科研积极性。升本后,学校对原有的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制订了“上海金融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上海金融学院科研行为道德规范(试行)”、“上海金融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上海金融学院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范围的规定(试行)”等9个科研管理制度和办法。

(四)良好的学术氛围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学校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邀请金融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本校学术骨干,就金融教育和金融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最新的学术观点。学校层面的有现代经济管理讲坛、明德讲堂等。各部门也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设各类讲座。学校每学期为学生开设15~20次专题讲座,近三年来共开设讲座111次,听讲学生达万余人次;讲座的内容涉及学生感兴趣的、有益学生全面发展的广泛领域,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五)学科建设开始起步

在专科学校时期,我校没有学科的概念,学校的科研工作侧重于课程和专业建设。学校升本以后,把学科建设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

首先是全体教工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

其次是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初步制定了学科与专业建设五年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与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目前正在逐步落实。

第三是面向全国积极引进人才,把引进人才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自1999年以来,学校已从全国各地引进教授10名、海内外博士4名。

第四是明确学科带头人,组成学科学术梯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学科学术梯队。比如,金融学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7名,海内外博士4名。

第五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我们都要选派部分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有关学校和部门进行学术交流,参与学术研讨会,承办学术研讨会。比如2003年6月,我们举办了金融人才开发战略高级研讨会,上海市所有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部领导都出席了会议,引起较大反响。

第六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制订了系列学术专著和系列本科教材编写计划以及相应的资助办法。

第七是学科建设初见成效。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和系列教材,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承担了国家和上海市的科研课题,在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中,为经济金融部门提供了大量咨询服务。

第八是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许多科研积极分子,其中周肇光教授的成绩尤其突出。周肇光教授除了做好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以外,把全部时间,包括周末、节假日,都投入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中。他到金融实务部门搞调查,针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周肇光教授还悉心指导并支持其他教师的科研活动,发挥了一位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二、我校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一)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还未能确立

由于学校原来是专科学校,“以教学为主”的办学思想根深蒂固,渗透至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长期以来从学校领导到广大教师都认为:教学是第一位的,科研必须服从于教学。表现在我校的科研活动与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学科的概念。例如,在布置科研工作时,很少从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出发;已有的一些科研成果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不大;对科研成果重数量,不重质量;在平时工作中,教学是硬指标、硬任务,科研不作专项安排和检查。由此形成的我校科研水平与加强学科建设所需要的强大科研力量形成巨大差距。

(二)部分教工对科研和学科建设与教学的关系认识不清

部分教工对科研和学科建设推动教学的作用认识不足,他们不搞课题研究,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不出教学事故;认为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甚至认为搞科研会冲击教学。因此,不仅个人的教学、科研水平难以适应需要,而且学科和课程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科研经费不足

长期以来,学校科研经费支出较少,并且一直没有单独列入学校预算。虽然学校这几年科研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投入经费的绝对数不多。学校每年从国家主管部门和社会学术团体获得科研资助的经费也不多。

(四)学科布局还不是很合理

由于学校是从专科学校独立升为本科学校的,所以目前只有经济、管理等少数学科门类,学科门类少,各学科之间缺乏相互支撑。

三、今后我校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及措施

(一)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十五”时期的后三年,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是以“升本”为契机、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建章立制为基础保证,规范和加强科研管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总体目标是:形成人人重视科研、积极从事科研活动的良好风气,建立健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五个”转变,即,从不重视科研转变到重视科研,从教学科研“两张皮”转变到“以研促教”、教学和科研并重,从在一般刊物上发表文章转变到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文章,从争取一般课题转变到争取省部级以上课题,从热衷于出版一般性教材转变到出版系列专著和系列教材,使学校的学科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科研在教学中的牵引和助推作用。

(二)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08年,分两个阶段构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金融学和保险学为核心学科(专业),其他诸学科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学科架构和专业布局。在金融学和保险学学科中,全力形成“全、精、新”的学科特色,以凸显和强化核心学科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学、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重点学科,以加强对核心学科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为重点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良好的学科环境;适当发展英语、艺术设计等人文社会科学,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创造条件筹建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理工类学科,为培养新兴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经过5年努力,建设好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5个校级重点学科,为在金融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率先设置点积极创造条件。

(三)推进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高校的教学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根本手段,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而科研对教学有重要的牵引和助推作用,是发挥学校功能、实现学校价值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而学科建设是本科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要摆脱专科办学模式,以本科教育对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确立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在我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2)进一步完善我校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学校近年来制订了不少科研管理规章,但这些管理规章的内容还不全面,有些规定可操作性不是很强,一些规则与学校其他方面的规定还有不协调的地方。因此,要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还要起草新的管理规章,制订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和重大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从而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规章体系,以指导、规范科研活动,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3)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建立完整的学术梯队。从学科布局的需要出发,面向海内外积极引进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采取有力措施,培养青年人,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而稳定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队伍。

(4)建立一支以教授为核心、学术梯队层次分明的、相对稳定而精干的科研攻关队伍。要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就需要首先确定学校的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由学科带头人组织课题攻关小组,以课题带队伍,围绕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支撑学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5)落实科研经费、加大科研资助力度。学校计划建立科研基金,加大对科研的资助力度,启动系列教材、专著的资助工程。科研基金的总量要逐年增加,实行专款专用,以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6)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为鼓励教师拓宽研究领域、服务经济发展,学校计划将教师争取到教委、行业,特别是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要求课题攻关小组在日常研究工作中,善于捕捉有价值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社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超前研究,以期取得成果,为申报上海市级乃至国家级科研项目作好充分准备。必要时,可通过合作、协作等方式争取科研项目。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委托研究项目,以扩大学校声誉。

(7)依托金融行业,贴近金融实务。在促进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中,学校要继续加强与金融行业的传统联系,使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更加贴近金融实务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让教师和学生到金融业务部门实习、锻炼。鼓励教师与业务部门一起,开展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研究,争取打出学校金融学科的品牌。

(8)继续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将每年召开一次高水准的学术研讨会。要求各系部结合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经常组织专题研讨会,规范教研室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学术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团体,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各种学术社团。对教师参加校外科研活动提供各种便利。

(9)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把科研工作纳入考核内容。科研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每位教职工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要逐步完善管理办法,把科研工作完成的好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与人事干部聘用、职称聘任、福利分配挂钩,以更好地调动全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