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各级领导都要关心支持参与后勤改革

学校各级领导都要关心支持参与后勤改革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会议传达了中央有关领导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讲话,使我们进一步领会了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学校整个管理改革发展较快。去年在司法部的教学评估中,提到我院后勤滞后的情况。这不是后勤一方面能解决的问题,甚至不是学校能彻底解决的问题,造成“硬件”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

学校各级领导都要关心支持参与后勤改革(5)

高校后勤改革,最早是从1979年同济大学食堂实行半企业化管理改革开始的,近二十年来。高校后勤在经费定额承包责任制,生活后勤部门实行企业管理办法等方面作了不懈的探索,其中80年代中期提出了后勤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化,指明了后勤改革的方向,但鉴于高校后勤要实行社会化,需要一整套的社会套配机制,因此,它的发展仅限于高校自身能解决的很小一部分方面的尝试。从整体上讲,高校后勤要向社会化过渡还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最近,国家教委在浙江大学试点逐步推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教委提出的时间表是,在2005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浙江大学的后勤工作真正达到社会化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十年或更长时间内,高校还要继续承担后勤一块繁重的工作。这对学校后勤工作者来说,做好后勤工作仍然是任重道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开好后勤工作会议

复校18年以来,我院曾多次对后勤改革进行过研讨,但像今天这样召开大规模的后勤工作会议尚属首次。因此,学校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召开,后勤部门也作了十分认真的准备工作。在本次会议筹备期间,院长办公会议两次听取后勤部门的汇报,对会议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其间院领导学习了上海市委后勤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大家感到,后勤工作十分重要,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要通过这次后勤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后勤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后勤在高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理解高校后勤工作应该是为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提供物质、设备保障和广泛的生活服务。因此,它是学校正常运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要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后勤作为保障,如果后勤保障跟不上,教学科研很难正常进行。如教室的灯不亮,话筒不响,教师怎么正常上课?问题还不仅局限于此,由于后勤保障上出一些事情,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讲,有时会出现副食品调价的情况,这是国家的政策,学校局限于经费原因不可能补贴,当然食堂的菜、饭供应也要作相应调整,按理说这是学校在执行国家政策。但学校会听到很多反映,而矛头则指向后勤,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不稳定。因此,后勤这方面的每一件事情,如果站在学校的高度来看,都十分重要,不可掉以轻心。今天,我们开这个会,讨论后勤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高度认识后勤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后勤改革,才能把学校后勤工作办得更好。

2.要通过这次后勤工作会议,起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搞好后勤改革的作用。

本次会议传达了中央有关领导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讲话,使我们进一步领会了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又对我院的后勤改革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动员,向大家通报了我院后勤工作的情况和学校财政的情况,使大家了解了校情。因此,这个会议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起到了上下齐心,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共同搞好后勤改革的作用。

二、认清形势,加快步伐,努力推进我院后勤改革工作

1.复校以来,我院后勤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院大约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食堂、车队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以后又推行了经费包干,资产有偿使用等改革措施,但总体上主要是在“承包”和“责任制”上做文章,在上海高校中我们大概是走在中游水平。在司法部院校中,我们算是走在前头了。虽然,这些改革仅可归纳在“半企业化管理”范围内,但这些改革都产生了较明显的效果,扩大了服务范围,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提高了经济效益。记得我刚来华政的时候,学校只有三个食堂,层次也比较低,现在我们有七个餐厅,其中有些餐厅也达到了社会上中档水平。以前,我也经常听到用车难等反映,现在,几乎没有人反映此类问题。至于用水、供电、维修等方面的反映也越来越少。上述所提到的改革成效,主要是总务后勤这一块,它仅是学校后勤工作中部分的物资保障、管理和生活服务。如果把整个后勤都归纳在内,那么我们还应看到我院在建设教工宿舍、学生宿舍、教学楼及学生运动场,开办校办产业,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2.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后勤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不进行改革将难以为继。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坚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也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自1992年以来,我院实施了系统的管理改革措施。以人事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三定”工作,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铁饭碗”,提出了新的分配制度,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在实施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学校又出台并实施教学改革,通过近年来的教改和教学评估,使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专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此外,为适应招生、就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我院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招生、就业等改革方案,使我院成为上海市第一批自主招生院校。总之,近几年来,我院的各项改革,促进了法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学校整个管理改革发展较快。对方方面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后勤仍保持原有的体制,就会越来越不适应整个学校发展的步伐和要求,甚至会出现滞后的情况。去年在司法部的教学评估中,提到我院后勤滞后的情况。当然,这个提法不够全面,我认为,我院后勤滞后更多的是“硬件”的“滞后”。这不是后勤一方面能解决的问题,甚至不是学校能彻底解决的问题,造成“硬件”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但是,我们讲后勤工作和改革的“不适应”与滞后,根本原因是经费不足引起的“硬件”不到位,不等于说现在后勤体制上以及后勤服务方面不存在问题,后勤工作与学校的管理、教学、改革和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也是相当突出。因此,后勤方面,不进行改革,就难以适应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大家知道,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勤体制,是计划经济模式下建立起来的,按计划经济的原则,后勤以福利形式承担师生的吃、住、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计划经济的供给“保障”和“福利”已被打破,如后勤仍以传统的机制来管理后勤工作,后勤管理的供求关系矛盾将与日俱增,这些矛盾主要反映在,一是国家对学校经费拨款增长比例远远落后于物价上涨指数,甚至于出现经费拨款负增长的情况。比如1996年水电费涨幅比例为25%、电话月租费涨幅达50%,远远高于拨款经济的增长比例;二是,司法部拨款几乎不考虑学校要承担的地方出台的经济支出,地方的补贴也是微乎其微,我院就负担了地方出台政策支出达980万元,占整个学校总支出40%;三是,国家对有关能源实行额度制和双重价格,而学校仍以计划价格核算,无形中补贴了不少费用;四是,师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受有关政策的限制,无法实行高标准服务的回报、使不少后勤服务工作处于两难之中;五是,在不少师生思想,仍停留在学校后勤就应实行“福利”和“无偿保障”的认识水平上,致使很多措施举步艰难。如分房,多年来,学校为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尽了很大的努力,但仍不能满足要求,每次分房都会出现一些困难户,而学校上次分房试行了要付少量的参建费,不少同志就有看法。如果下一步实行分房商品化、货币化,这些同志认识上没有提高,推行分房改革会有阻力。

总之,学校后勤和生活服务上存在的一系列的矛盾,都与现行的后勤体制、机制有关,仍然采取大包大揽的后勤体制来处理这些矛盾,学校根本没有这个财力。学校的后勤工作就难以为继。

3.要通过后勤改革,以推行校内准市场化,并逐步向社会化过渡的新体制和机制来克服和摆脱困境。

目前要克服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摆脱学校的困难。唯一出路是实行后勤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中共中央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已明确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后勤的社会化。所谓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其本质就是要实行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并把校内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实行等价交换,彻底改变学校包揽一切的“待遇”福利型和“保障”的无偿制度。然而,由于要真正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需要整个社会制度与此相适应的一系配套措施,就高校提出后勤服务社会化以来,不少后勤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探索,就目前的社会条件而言,尚未到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要求。虽然实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不等于说后勤改革可以缓行,而相反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后勤实行社会化的改革打下基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不断改革逐步向后勤社会化过渡。按照后勤社会化的要求,后勤改革的涉及面很广,内容十分丰富。但针对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要考虑走好加强成本核算这步棋,逐步走由直接成本核算到完全成本核算,最后达到社会市场成本核算的发展道路,以体现后勤服务的价值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

4.在整个后勤工作和实施后勤改革中,始终要坚持贯彻以育人为中心。

高校的各项工作离不开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后勤工作和后勤改革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制定和推行改革措施中,始终要把育人作为根本目标,如果各项改革离开了育人这个中心,那么这个改革措施就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为此,我们在推行后勤改革中要充分注意贯彻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

三、学校各级领导都要支持、关心、参与后勤改革

后勤改革要有所突破,有所推进,只靠后勤部门自身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以及全院师生员工的关心和参与。全院教职员工既是后勤改革的动力,又是后勤改革利益调整所涉及的对象,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后勤改革中利益调整所涉及的关系。

1.全院教职工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后勤改革中利益调整关系。

后勤改革涉及每一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而对这种利益调整,是支持还是反对,主要还是认识问题。以前学校的后勤保障几乎是无偿的福利待遇,而后勤的改革趋势将要逐步缩小无偿的部分,这次会议下发的一些文件也把这方面的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少改革措施的推行,个人利益将面临调整。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学校的部分保障和福利将按经济规律办事,逐步向社会化发展,因此,在办学过程中会进一步强调成本,要进行成本核算,一些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保障”和“待遇”将会向成本靠拢。所以,无偿的使用学校资产现象不会长时间地维持下去。这一简单的道理,应该说大家都理解,但是要接受恐怕要经历一段“痛苦”。这就需要转变观念,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率先转变观念,要站在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高度,正确对待后勤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在此,我先打个招呼,在办公用房调整,水、电、电话等总额包干中,各级领导都要支持和配合,不要把这些举措看成是后勤一方面的事情,其实,各级领导都承担着学校后勤的延续工作,在实施具体举措中,你们承担着后勤工作的一部分,要把它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精神。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学校各项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发展。

在学校的工作中,主体是教学科研,因为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和出科研成果,因此,衡量一所学校搞得好不好,主要还是看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学校一切工作是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入,即以育人为目标进行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学校各部门的工作缺一不可,党政、后勤以及有关管理部门都要支持教学科研部门。教学、科研部门也配合党政、后勤以及管理部门做好各项工作,这样学校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就会协调一致的发展。因此,各部门在对待后勤中,要树立一盘棋精神,多给予支持,多给予配合,并要积极地参与,切实使后勤改革起到实效。

3.全院教职员工要理解后勤工作的困难。

后勤工作容易引起人们的议论,在具体工作中大家不太理解后勤的苦衷。其实大家应该看到后勤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是经费严重不足。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使后勤处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之下。二是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地方的人要求后勤实行全方位服务,使后勤要为“众口难调”而为难。三是后勤在处理利益分配上,经常受到“一碗水端不平”、“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嫌。四是后勤处在矛盾的最前沿,最容易受到批评,往往听到“做好是应该的”呼声。总之,后勤工作难度很大,要满足很多要求,有时候客观条件又不可能,这样会听到一些不公正的“说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后勤是代学校受过。大家都知道,一年365天,后勤部门每天都有人上班,后勤部门领导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而且是越险恶的天气,他们越难得到休息。所以,后勤工作十分辛苦,大家要多给予理解。在此,我代表院党政领导,对长期工作在后勤战线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4.后勤干部和职工要不断为深化后勤改革树立奉献精神,任劳任怨做好后勤工作。

要求各级领导支持、关心、参与后勤工作,要求全体师生理解后勤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后勤改革,使后勤工作更上一层楼。因此,作为后勤部门要做到:一是要不断深化后勤改革。现在后勤的所有困难,单靠学校增加投入,是不现实的;要靠减少人们的各方需求,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靠通过深化改革,挖掘潜力提高效益,来化解后勤的矛盾。后勤在改革方面要花大力气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今天,已经下发的一些改革方案,在执行中会反映出各种意见和矛盾。但是,既然是通过学校讨论决策出台的,学校领导会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贯彻这些措施,各部门也要自觉执行这些措施。二是摆正位置,树立服务思想。要全心全意地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比如本次会议提到的后勤服务承诺制,体现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是既要任劳又要任怨。学校的教代会、学代会等会议上,一提意见,往往比较集中在后勤。作为学校主要领导,我看有的并不见得是后勤工作产生出来的问题。但是作为后勤部门要学会听意见,不管合理不合理。要注意自我消化和理解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把这些意见作为促进后勤工作的动力。四是后勤部门要树立廉明公正的作风。后勤部门掌握着一部分学校资源的分配和处置权力,而师生对这样利益又相当敏感。因此,后勤在今后的改革和工作中,要考虑加大一部分工作的透明度。各种规章制度,各种运行规则,尽量使大家了解、公布于众。加强监督和自律,减少不安定因素。

总之,我们支持、关心、参与后勤改革,就是要通过深化后勤改革,加强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思想,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1)本文系1987年9月2日在华政中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并作为《政法教育》丛书“育人集”的代序。

(2)原文刊载于《政法高教研究》1990年第2期。

(3)原文刊载于《法学》1992年第11期。

(4)原文刊载于《华政报》1994年10月23日。

(5)本文系1997年5月在华政后勤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