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校管理改革

学校管理改革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管理者必须增强改革意识,积极投身管理改革实践,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表率。学校管理“横向化”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最大限度地缩短学校最高决策层与教学一线的距离,加强管理层与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直接沟通与交流。

学校管理改革

二、学校管理改革

(一)学校管理改革的意义

学校育人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周期长,因此要求工作秩序力求稳定,建立常规。但是,学校育人工作又要面向未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未来社会服务,因之又要打破常规,进行改革。常规管理是改革的基础,改革又是常规管理的发展。只有不断进行管理改革,才能在管理上做到“动静结合”,使学校的发展充满活力。学校管理者必须增强改革意识,积极投身管理改革实践,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表率。进入21世纪,学校管理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

1.人文化趋势 人文管理主张把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用人文的方式和机制进行管理,并追求管理的人文目的。凸显人在人与文、人与物这两种关系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教师又是知识群体,更应当强调人文管理。

2.柔性化趋势 学校属于知识型的机构,真正的管理是从管理人的积极性开始的。刚性管理是管行为,柔性管理则能管到思想,由思想再去影响行为。在学校管理中,要逐步通过柔性管理激励、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积极性,让教师在自我良好发展的同时推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横向”化趋势 管理学界正在发生一场“横向革命”。构成横向化的基本形式,一是出现以“集中决策、分散经营”为特点的事业部制,最高管理机构只掌握人事、决策、财务控制和监督等大权,并利用利润等指标对全部负起责任的事业部进行控制;二是借助信息网络,直接了解一线工作单元的情况,以便及时实行有效调控。学校管理“横向化”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最大限度地缩短学校最高决策层与教学一线的距离,加强管理层与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直接沟通与交流。

4.能本化趋势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外观往往是能力。学校管理更应以能力为本位,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量。要建立“实效性”组织,使组织注重实效,增强活力。要使“能者有其岗”、“能者有其位”、“能者有其利”,并通过培训、锻炼、教育等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发教师的潜能,用“能本管理”激活生产力。

5.民主化趋势 学校管理要注重健全行政领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参与管理的制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具科学性,管理制度和方法更具实效性。变侧重于权力管理为侧重于权威管理。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明白这方面的道理,他们总是十分重视人格和智慧的力量,力求为人表率。

6.市场化趋势 市场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稳定性走向流动性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工作单位不再是终身制,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二是从均衡化走向非均衡化。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竞争氛围的形成,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制,允许低职高聘、高职低聘,造成创新压力和分配上的落差。三是以“顾客”的利益为中心。随着教育“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上级“越俎代庖”有可能使学校丧失自主管理的能力。改革的走向是学校管理的“婆婆”越来越少,学校管理层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关心学生和家长的反应。这种走向必然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危机感,有助于促进学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二)学校管理改革中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教育改革中往往会碰到领导和群众的想法不一致的情况,这会对改革产生一定的阻力,需要加强沟通,以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参与。作为学校领导,在改革过程中既要看到阻力是不可避免的,勇于坚持改革方向,同时又要考虑教职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做好工作,争取群众中大多数人的支持。

2.长远与当前的关系 教育具有长期性,教育的效果必须在一定的周期之后才能够显现出来,这就要求在进行学校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过程中,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有长远目标,使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又要有近期打算,使每个人都明白当前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从学校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改革方式。

3.经验与科学的关系 在学校管理改革中,经验和科学理论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改革的实践为学校管理改革提供了丰富经验。经验是要借鉴的,但是经验的东西如果不提高到现代科学的高度加以检验而决定取舍,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因此,学校管理者既要重视经验,更要重视科学,将两者有机结合是对管理者的极大考验。

相关链接

为什么人人抵制改革

1.缺乏所有权 如果人们认为改革来自他们的组织外部或部门外部,或者改革似乎是强加给他们的,那么个体不会接受改革。

2.缺乏好处 如果教师感到新方案不会使得事情对学生或他们自己更简单或者更好,他们可能抵制改革。

3.增加负担 改革常常意味着更多的工作,增加的负担。教师憎恨借改革之名的外来者,这些人对他们的工作环境缺乏了解。

4.缺乏行政支持 除非官方负责人对改革表示真正支持,人们不会接受改革。

5.孤独 很少有人想独自改革。集体组织的行动和合作对成功实施新方案常常是必要的。

6.不安全 当改革威胁到他们的安全和工作时,人们抵制改革。

7.标准前后矛盾 新方案的任务及前提假定必须与组织内的人员所持的标准及期待前后一贯。

8.混乱 如果认为改革产生混乱或引起骚动,改革可能遭到反对。

9.不同的知识 如果我们认为那些支持改革的人比我们拥有更多的信息,我们会认为这些人拥有过分的权力,所以抵制他们的计划。

10.突然的全盘改革 人们倾向于抵制大的或没有预料到的改革,特别是需要完全变革方向“向后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