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扶贫新闻的扩张与民族新闻的发展

扶贫新闻的扩张与民族新闻的发展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扶贫新闻时下是我国各级新闻媒介报道的热点。各级新闻单位广泛参与。扶贫新闻对民族新闻的推动。由于扶贫新闻与民族新闻具有重合性,前面所论述的扶贫新闻的扩张,实际上就是民族新闻的扩张,就是民族新闻的新发展。举凡扶贫新闻选题上的拓展,地位上的提高,新闻单位参与的广泛度,新闻佳作的不断涌现,都可视之为与之重合的民族新闻的发展。除此之外,扶贫新闻的扩张还对民族新闻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的进步使新闻之树枝丫精壮,果实累累,其种类之繁多,不可胜数。本文专就扶贫新闻和民族新闻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新闻界的耆宿新星。

扶贫新闻时下是我国各级新闻媒介报道的热点。民族新闻以报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为己任,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族政策不断完善、落实所产生并勃发怒放的新闻种类。本文所谈的民族新闻,外延上扩及少数民族的新闻事业,诸如少数民族新闻人才、队伍素质等。

扶贫新闻扩张的因由。扶贫新闻与扶贫工作是紧密相连的,谈及扶贫新闻,免不了要说一说扶贫工作的一些重大决策。1994年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扶贫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从当年起,用七年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此前,扶贫工作已开展了多年,但是,作为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要从1994年算起。1996年9月,李鹏总理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庄重承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中央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出台,其中有一条就是省(区)际间的对口帮扶决定。这个时期,扶贫由一般工作上升到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成为全国的大事,而以报道扶贫题材为己任的扶贫新闻也就理所当然得以全方位地扩张发展。

扶贫新闻选题上的拓展。以往的扶贫新闻,多以动态的工作报道为主,进入攻坚阶段以来,扶贫新闻在选题上范围就更为宽泛。由于扶贫攻坚是全党、全民、全社会参与,因而就为扶贫新闻在选题上提供了无限的丰富性。仅从《广西日报》、《右江日报》、《河池日报》、《南宁日报》等报纸的有关报道来看,有军队扶贫的新闻,有贫困地区扶贫先进集体的典型报道,有异地安置的新闻,有广东对口帮扶广西的新闻,有扶贫工作队先进典型的报道,有青年志愿者文化、医疗扶贫的报道,有扶贫新招——干部与贫困户结对扶贫的新闻,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贫困户(村)的新闻等。

扶贫新闻地位的提高。以在贫困地区探宝的李正海这个典型为发端,区内各报(台)相继推出了田阳县人武部、田东祥周镇党支书麻克利、天等县立屯、扶贫状元莫文珍、巴马武装部“扶贫英雄黄柳谋”等扶贫典型报道,这些典型见诸报端,一方面加大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则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注意,把他们树为榜样,通过政府行为组织报告团巡回做报告。自治区党委、政府、广西军区、广州军区分别做出了向这些先进个人和集体学习的《决定》。有了各报(台)对以上典型的重点报道,才促成了《决定》的做出。《决定》作为一种决策,用以指导工作,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升华。

扶贫新闻被当作重头戏安排在显著版面,甚至开设专栏加以报道造势。扶贫任务十分艰巨的百色地区,其《右江日报》近年来开设了“在扶贫攻坚中”、“目标已定,全力攻坚”等栏目,对扶贫攻坚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该报头版每个月采用的重点稿,扶贫新闻约占五分之一。作为全区大报的《广西日报》,多次组织连续报道或系列报道,为扶贫攻坚鼓劲加油。“西部也能致富发财”这组报道,以一种新的视角,反映了贫困地区多年来扶贫攻坚的新成就,不仅在区内产生很大反响,还得到了中宣部的赞扬。

各级新闻单位广泛参与。今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了新的典型——《“扶贫司令”彭楚政》,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1997年夏,《工人日报》推出了关于广西扶贫攻坚的连续报道,无论是报道分量,还是报道形式,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报纸分工来说,《工人日报》这一举动,是个突破,无疑在读者心目中加重扶贫的分量。

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对扶贫新闻更是情有独钟。仅对百色地区的扶贫工作,近期就播发了《命运大迁徙》、《芒果大户黄正学致富不忘众乡亲》、《扶贫状元——黄久汉》等。各级新闻单位的广泛参与,最终导致了扶贫新闻的扩张。

扶贫新闻佳作频出。在各新闻媒体的关注和精心孕育下,大量扶贫新闻成了新闻报道的精品。前文论及的那些典型报道,便是此类作品的一部分。我们不妨再看看地市级报纸扶贫新闻中的佳作,《石头靠不住 易地找门路》,这是《右江日报》获得1993年度广西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石头再坚也有缝——平果太平乡茶密村采访记》也是一篇出自《右江日报》,并荣获《广西日报》“全社会都来扶贫攻坚”征文二等奖的佳作,像这样的扶贫新闻佳作,各地市报都有不少。

再分析一下1997年度广西新闻奖的评奖结果,扶贫新闻获得一等奖的有《五万干部认了五十万个“穷亲”》、“全社会都来扶贫攻坚”(系列报道),约占一等奖总数的九分之一,获得二等奖的扶贫新闻在比例上也位居前列。

佳作的涌现表明了扶贫新闻质量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就是扶贫新闻的扩张,因为,没有质量上的提高就不成其为扩张。

扶贫新闻与民族新闻的重合关系。目前全国扶贫攻坚的战场大部分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即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从地域上看,扶贫新闻其实就是民族地区的新闻,两者之间具有重合性,既可冠以扶贫新闻,又可称为民族新闻。从贫困人口的构成来看,全国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贫困人口,因此,对于这部分人口的脱贫报道,当然就是民族新闻了。

扶贫新闻对民族新闻的推动。由于扶贫新闻与民族新闻具有重合性,前面所论述的扶贫新闻的扩张,实际上就是民族新闻的扩张,就是民族新闻的新发展。举凡扶贫新闻选题上的拓展,地位上的提高,新闻单位参与的广泛度,新闻佳作的不断涌现,都可视之为与之重合的民族新闻的发展。

除此之外,扶贫新闻的扩张还对民族新闻(如前交待,泛指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其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民族新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内,民族新闻在质量上实现了飞跃,报纸的办报质量得以提高。《右江日报》、《河池日报》等民族地区的报纸都曾在近期获得全区优秀报刊的称号。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民族新闻获得省(区)级新闻奖、全国地市报新闻奖,等等,这是20世纪80年代所不曾有过的现象。

民族新闻由从前较窄的层面扩大了其兼容性,其报道对象、内容、形式更趋丰富多样,既有群体形象报道,有新鲜的工作方式的报道,又有引导群众进行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的报道(如右江河谷芒果基地建设的报道),等等,地市报纸版面告别了板报式的幼稚,走向了相对的成熟。

民族新闻人才锻炼成长,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由于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报道,许多新闻工作者在火热的生活中擦亮了新闻眼,在越来越多的锻炼机会中受到磨砺,掌握了出新的本领,所写的新闻作品立意、角度、形式都颇具功力,受人嘉许。前文所引《石头再坚也有缝》一文的作者,就是一个刚30出头的壮族记者。这类成长型的少数民族记者,在民族地区各报(台)为数不少。

原载《新闻潮》1998年第10期,2000年获广西新闻奖三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