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凡二十四章

凡二十四章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诗歌本身是属于教化、政治的一种手段。在章节安排上,放在《为政》一章实际上是有深意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张家成:为政者要有德性,“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吸引着大家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绕着他,民心所归。

董 平:“道之以德”比“齐之以刑”更有效。

潘立勇:“道之以政,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董 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这三个字是概括性的观点,体现了一种情感本身的中正和平。

潘立勇:以前解释为《诗经》的内容本身无邪,朱熹解释为读诗者应该无邪。

董 平:我觉得两者都可,但就孔子的意思而言,我个人理解应该就《诗经》本身来讲,而不是读者的个人心态。

潘立勇:思考是没有错的。

董 平:《诗经》是歌,不是思考。诗本身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教化。

罗卫东:诗和统治者的教化需要彼此打通,比如通过《诗经》理解德。

周又红:“思无邪”是什么?指的是诚,诚是善,就是止于至善,就是中庸,中庸就是和谐;诚——《诗经》本身的韵律,包括诗人考察社会现象的时候,出于对社会的矫枉过正,所以思无邪,以比较客观的角度去进行内心的思想的阐释。

林家骊:今天看起来《诗经》是文学作品,但是先秦的时候,《诗经》不是文学作品,而跟为政有很密切的联系。

周生春:《诗经》是“道之以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张家成:《诗经》里面体现当时的民风民情。

李明友:不是现在说教式的。

张家成:孔子把这句话放在这里有这样的意图,即把《诗经》里面描述的状态作为为政以德的标准。

董 平:但是《诗经》里面也有很多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刺和批评的。

关长龙:为政要了解民情,《诗经》是体现民情:风是乐府采风而得的各地民情;雅是士大夫的性情表达,没有邪念;颂是宗教祭祀,对鬼神神灵真诚的表达。

董 平:国家有使节之间的往来,往往引用诗来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表达自己的某种意愿。所以孔夫子讲,“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所以诗歌本身是属于教化、政治的一种手段。在章节安排上,放在《为政》一章实际上是有深意的。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7)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2·9)

董 平:2·9中标点有毛病,应该是“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另外,这里的“愚”是什么?

周生春:大智若愚

关长龙:2·9中的“不违”跟2·5中的“无违”,都是孝的一种延伸。

董 平:我们从2·9中可以看出孔子观人的方法,孔子跟颜回对话中,这个“如愚”应该是颜回“如愚”,然后孔子说“退而省其私”,这个也是颜回“省其私”,“亦足以发”也是颜回自己,“回也不愚”是孔子对他的评价,从这里面可以看到孔子是如何观人,其细致的程度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周生春:2·10中就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金 敏:“退而省其私”不一定是颜回,也可能是孔子。

关长龙:应该是颜回“退”,孔子“省其私”。

董 平:从字面上来看,“退而省”是连贯的动作,假如“退”是颜回,“省其私”也应该是颜回;另一方面,孔子观察到颜回如愚,但后来在颜回的行动和对话当中,孔子发现颜回不愚。如果孔子“省其私”,孔子自己当然本身是明的,不是愚的,跟前面“回也不愚”怎么连呢?

关长龙:颜回回去以后看看自己日常的行为?

董 平:我认为全部理解为颜回也是可以。

关长龙:如果是颜回“省其私”,那个“省”就是反省,“一日三省吾身”。

张家成:作为儒家的好学生要一定反省自己。

关长龙:我反省你能不能看出来?

董 平:作为一个老师能否体察入微?

黄绍筠:从孔子的角度讲,颜回表面上没有意见,但是反过来想想,很多意见实际上能够启发他自己进一步思考。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子曰:“君子不器。”(2·12)

董 平:做事没有责任心就是“君子不器”的一种表现。

关长龙:“器”就是螺丝钉、砖头等之类。

束景南:朱熹解释,“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周生春: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不为成器”,一个人可以成为很多“器”。

束景南:这就涉及“道”和“器”的关系。

张家成:不能光是才,要德才兼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张家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定程度上与“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一样。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5)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16)

李明友:“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范氏解释“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

董 平:一般意义上,“攻击”的“攻”和“专攻”的“攻”意思不一样,孔子是不主张攻击的,如果从专治的意思上来理解“攻”,那么攻异端之学,对你是有害的。

关长龙:范氏的理解是专治,程子的理解就是攻击。

董 平:个人态度来讲,我更愿意把“攻”理解为“攻击”的“攻”。异端的观念,是孔子以后才产生的,到孟子那个时候才比较清晰。

周生春:作“攻击”的话,“斯害”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是排斥;另外一种是这样做不对,孔子胸怀是否宽大?“异端”指非圣人之道。

关长龙:如果作“专治”,说明孔子之道不足以吸引人,你这个道不是最好的,一学别人的东西,比你好就跑了,我觉得不能这样理解。

周生春:那个时候还没有杨、墨,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解释,孔子是否允许异端存在。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2·18)

李明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子张想做官,孔子讲了这么一句话这个跟做官有什么关系?

关长龙:“禄在其中。”

周生春:为官之道,少说话,不要做错事。

孔令宏:“多闻阙疑”,你不懂的东西你不要装懂。

董 平:对于子张干禄,“多闻阙疑”可以看作是孔子对子张的教化,恐怕不能一般理解为少说话。“言寡尤,行寡悔”,这个才是真正的关键。你不能一句话说出去错误百出,一个行为做出去以后马上又后悔了,这个表明不是“多闻阙疑”的态度,也不是“多见阙怠”的态度。真正理想的状态是“言寡尤、行寡悔”,不是少说话,如果寡尤这个前提下多多益善,你说得好,表明你真正有实力。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到,孔子这句话里面没有单独讲言,而是言和行始终在一起讲,这个值得注意。

孔令宏:程子解释“尤”为“罪自外至者也”,害怕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出现,所以要谨慎说话,要尽量少说话。

关长龙:“慎言其余”的“其余”指你知道的东西,你也要谨慎讲,你不知道的东西,更加不要乱讲了。“多闻阙疑”是对“阙疑”而言的,你怀疑的要多闻,没有见着的要尽量多见,你还是不知道,还是糊涂的,那就要慎言慎行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2·19)

董 平:我们现在是“举直错诸枉”还是“举枉错诸直”?

李明友:都有。

董 平:以什么为标准?以直为标准,民就服;以枉为标准,民就不服。什么叫做“直”,什么叫做“枉”?

金 敏:这个“直”和“枉”很多是道德上的标准,法律上面是以证据来说话的,所以合法不一定合理,合法性和合理性是两回事。这里讲的是合理性的问题,法律上是合法性的问题。

蔡 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能定吗?同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1)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22)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23)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2·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