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凡二十八章

凡二十八章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6·8)李明友:有点天命论的味道。金 敏:和6·14相对,“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6·1)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2)

罗卫东:像树立道德典范一样,在学生当中树立精神典范。

关长龙:追求乐道。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6·3)

李明友:这里有经济和分配的问题。“与之釜”、“与之庾”、“与之粟五秉”,这些都是单位:釜,六斗四升;庾,十六斗;秉,十六斛。君子周急不继富。

关长龙:冉子给子华(公西赤)的粟比孔子答应还要多,与之粟五秉,孔子说,本身原先很有钱的,现在还给他锦上添花。

李明友:君子应该周急不继富,公西赤原本就已经富了。

束景南:冉子是为子华母亲要的,不是为子华自己。

关长龙:后面提到原思,也是孔子给他粟,他说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说把粮食送给乡党、邻居,不是你自己用,而是送给别人。

周三一:所以说应该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6·4)

董 平:“虽欲勿用”是比喻的讲法,“犁牛之子骍且角”,即便祭祀的时候没有用到它,但是山川之神还是不会舍弃他的。讲仲弓很有大才,有德,才能还是应该有用的。

束景南:犁牛是杂色的牛,是不符合祭祀用的,但它生的牛是“骍且角”,正是最适合祭祀用的。像这样一个贤人,自当见用于世也。

周生春:子曰:雍也可使南面,有人君之度也。

关长龙:你出身虽然不好,但是你自己好就行了,别人最终会认可的。犁牛,虽然不好的牛,但是生了一个好的牛,你也很好,神会关注你。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6·5)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6·6)

李明友:由(子路)、赐(子贡)、求(冉有),这几个学生孔子都认为从政可以各当一面。

董 平:“于从政乎何有?”不能说独当一面。

关长龙:从政乎?当然没有问题了。

董 平:有两种理解:一种就是从政乎何有,谈不上可以从政;还有一种理解就是从政,小菜一碟。

周三一:人各有其长,各有其短。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6·7)

关长龙:汶在齐南鲁北的边境上,这是古代一个礼,如果君召臣,第一召,你不能马上去,马上去,说明你不谦虚;第二召,要谦让一下,我没有资格去见您;第三召才能去,如果再谦虚,不过三,好像是儒家的礼,一定要再请一下。

董 平:他不愿意去,我不当官,你不要来找,你如果再来找,我就到齐国去了。

周生春:季氏是鲁国的大夫。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8)

李明友:有点天命论的味道。

关长龙:一般认为伯牛得麻风病

董 平:伯牛以德行称,亚于颜、闵,结果怎么得这样的病,这个病肯定是令人讨厌的病,“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是一个感叹的话,在万般无奈之下发出的感慨,这么好的一个人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9)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10)

李明友:“中道”什么意思?

周生春:就是半途而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1)

董 平:儒,学者之称。

束景南:不是以天下之心为心,就是小人。君子是有道德的,小人不一定。

周又红:明理的人就是大人。学者的学,有学治理之学,有学小人之学,有学技能之学。大学不光学操作技能,尤其要学道,要学理。

董 平:不是以仁义礼智作为自己追求的东西叫做小人儒。

周又红:只看眼前操作性质、技能方法,没有进入到学养,没有到治理,做不了大人。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6·12)

李明友:“行不由径”是什么意思?

关长龙:不走斜径,要走大路。

周生春:不走后门。

周三一:不走歪门邪道。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6·13)

李明友:不是我想掩护,是马不愿意进也。

关长龙:这是借口,实际上是愿意掩护。

周生春:谦虚。

董 平:“免”就是没有。

关长龙:长得漂亮,但是没有才能或者没有口才就麻烦了。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6·15)

关长龙:这个“道”是指方法。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16)

董 平:孟子后来讲,“仁,人心也;义,人路。”“唯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关长龙:“文”可以理解为文明、文化,文质彬彬,光是质朴的那种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文明,一种礼乐。但是如果光有礼乐,没有质朴的一面那就太浮华了。

董 平:“文”是跟礼仪联系在一起的,是文明、礼仪;“质”是本色的东西,也包含道德;“彬彬”是茂盛的意思,相得益彰。这成为一个君子的标准,内在的道德要有仁,外表也要合乎礼仪。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6·17)

李明友:程子解释为“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尔”。

关长龙:我的理解,因为正直才能生存下去;但是如果不正直也能生存下去,那么是幸而免。

束景南:好人和坏人,比如好人颜渊反而早死了,坏人反而能够长寿,幸而免。

金 敏:不是幸而免,反而直的人是难免。

周又红:世上的人很多栽在侥幸上,其实他不直。

关长龙:从道德的角度,正直才能生存,不正直很难容于世。

束景南:直的人有好结果。

董 平:这个问题,释迦摩尼弟子也给释迦摩尼提出过,一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现实当中不是这样,为什么有些人多行善事反而得不到好报,多行恶事反而得到荣华富贵?

关长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18)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19)

束景南:孔子对材,因材施教。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0)

周三一:“先难”就是先付出。

李明友:“敬鬼神而远之”,不是说尊敬鬼神,就离开他远远的,“远之”要和“慎终追远”联系起来。敬鬼神才能慎终追远,敬而远之不是疏远。

关长龙:但是和孔子的很多思想合不了节拍。孔子很重祭,“祭神如神在”。

董 平:“如”应该理解成“真”,“如在”就是“好像是真的在”,不是一般假的在。

束景南:你看不到鬼神,但是要当做真的在那里。

张家成:一个是“敬”,一个是“务民”,把神放在那儿,还是说教,放在人文的立场上,在与不在,孔子尽量避而不谈,我觉得“敬而远之”还是疏远的意思。

周三一:不要追求极端。敬鬼神,并且追远,追本而溯源。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1)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6·22)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3)

李明友:“觚”是酒器。

关长龙:酒器不像酒器,还是叫酒器。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4)

周三一:既要救人,又要自保。

束景南:表明宰我不太相信孔子的思想。

董 平:他不理解仁是什么意思,仁是内在的东西,不是外在的。宰我就是看作外在的东西,那里有仁,井里你去不去,你不是一天到晚求仁吗,有仁,你去不去?

关长龙:“不可罔也”,不能让他有一种失落感。

董 平:“罔”可能还是欺骗的意思。

周生春:“罔”可能就是愚弄。

李明友:但是孔子的回答,没有解开这个问题,井里有仁这个问题不现实。在我看来,宰我很有思想。

周三一:自己去救,但是自己不要掉下去。

李明友:怀疑孔子的仁学的现实性,就是不可行,就好像人掉到井里去,你怎么救,你在上面不能救,但如果你去下面救,两人都完蛋,所以没有一个统治者愿意执行。这也是对仁学的怀疑态度。

周生春:所以孺子不可教也。

李明友:所以孔子对他很生气。

关长龙:他说怎么会这样,君子当然要去,但是不会掉到那里去的。你可以欺骗君子,但是君子既不会上当,也不会犯糊涂。

子曰:“君子博学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6·25)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6·26)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7)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28)

李明友:子见南子,子路很不高兴。

董 平:子路怀疑孔子是不是做了什么不良的事情。

罗卫东:人家都避之不及。

张家成:孔子说好德如好色者,但并没有说好色是错。

李明友:问题是孔子为什么去见,南子名声不好,为什么还要去见?

束景南:很可能是去劝那个南子。

董 平: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史记》也是这么记载的。另外,作为道德境界来讲,“仁”是最高道德,“圣”是对仁表达的最高的境界,内圣外王。

李明友:郭店楚简出土的《五行篇》不是仁义礼智信,而是仁义礼智圣,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仁行于内谓之德,不形于内谓之行,行是外在的表现,仁义礼智圣分为内行和外行。

张家成:仁是圣的必要条件。

董 平:仁只是一种内在道德状态,圣是道德的充分的表达。

李明友:要实现仁,为仁由己,完全是自己的觉悟,要实现圣,要有地位和外在的功德。

周生春:圣也具备仁,圣一定会有外在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很难做到的,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圣是更完备的,更全面的。

董 平:圣是对仁的运用的最高境界。

束景南:这里讲的仁已经包含圣。

张家成:颜渊和尧舜一样,但颜渊没有机会。

关长龙:颜渊是仁,尧舜是勇,不能说圣。

李明友:如果要达到圣,就要有外在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