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凡二十七章

凡二十七章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仅如此,夫子从宰予昼寝这件小事得出宰予是本质败坏的判断,王充认为这是言过其实,觉得孔子是小题大做。第二种是朱熹的解释,是门人之在鲁者。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5·1)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5·2)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5·3)

董 平:瑚琏是美器。

李明友: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欤。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5·4)

罗卫东:“仁而不佞”,这个“而”是一般的连词还是转折的口气?

董 平:语法上,“而”在这里就是一般的连词,这个“佞”的意思,一般解释为口才。夫子也讲过,雍口才并不是很好,口齿不清,学问还是好的。孔子讲“焉用佞”,哪里用得着佞?“御人以口给,履憎于人”,恰好解释为什么不佞反而更好,如果你口才很好,跟人家当面随随便便什么都说了,这样反而受到人们的讨厌,所以“不知其仁,焉用佞”?尽管我不一定知道,雍是不是仁,但是仁本身哪里用得上佞?

周生春:这个“其”是泛指。

董 平:“仁”和“佞”是没有关系的。

关长龙:亲仁不一定要有口才。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5·5)

关长龙:很谦虚,我还没有信心当官。

董 平:另外一个地方,孔子讲,“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些要串起来讲才能明白。

李明友:后面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周生春:老师让学生去当官。

董 平:现在我的能力还是不足。

李明友:这个学生这样讲,孔子高兴。

罗卫东:孔子也有经常这样交流,试探学生,是不是真心。面试就是这样。

关长龙:“满招损,谦受益。”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5·6)

董 平:“无所取材”是不是不会恰当地判断?

张家成:不知到底干什么合适。

董 平:“‘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这简单的五个字,很有意思。

罗卫东:千锤百炼,微言大义。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7)

董 平:这里可以看到孔夫子对仁非常重视。“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子路这点能力,孔夫子非常肯定,但是“不知其仁”,表明仁和干事的才能在孔子看来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孔子把仁看得更重更高。

束景南:子路是治兵能力强,但不是仁;求可使之为宰也,不知仁;赤可使与宾客言也,也不知仁。

董 平:可以看出仁和才的关系。

关长龙:德才兼备的问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5·8)

董 平:孔子非常谦虚。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5·9)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5·10)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5·11)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5·12)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5·1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5·14)

董 平:关于“宰予昼寝”,我先谈一下王充的观点,王充在《问孔篇》里面对宰予昼寝这段话提出批评,认为圣人讲话也很随便,王充的批评还是值得考虑的。宰予昼寝,白天睡觉是不好的,充其量这是过失,是小过,小过不是一个人本质的体现,而朽木,粪土之墙,完全是本质腐朽的东西,这个不是小过。不仅如此,夫子从宰予昼寝这件小事得出宰予是本质败坏的判断,王充认为这是言过其实,觉得孔子是小题大做。

罗卫东:对宰予的了解,是一贯如此,或者老是说话不听。比如时政课,三分之二学生都在睡觉,那不是昼寝吗?

关长龙:我看过一个文章,认为昼寝是房事,引用很多中医学经典,证明医学上认为这是禁忌,后来文学作品里面昼寝指代房事,找了很多材料,也很有说服力。宰予违反禁忌,违背天地自然之道,连禁忌都不在乎,所以这是很大的问题。

罗卫东:昼寝的话,古代白天不睡觉不可能,特别是营养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中国人白天肯定要睡觉的。如果一般的昼寝,孔子也不足以如此小题大做。

张家成:孔子评价学生,讲不仁好像只有对宰予,不仁是骂人的话,说明宰予这个学生确实是道德败坏的人。

周生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关于宰予,确实有不利的记载,在《论语》里面记载这样一段话,也对宰予极其不利。

董 平:孔子不会乱讲的,关于仁的东西孔子是很看重的。

李明友:5·12中“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还有5·14“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有一个解释,这里的“文”不一定指文献。

董 平:“文”就是文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学的途径。

关长龙:陈植锷在《北宋文化史述论》里专门对“文”作了一个考证,基本上解释为文献的意思。

董 平:文献不限于文学,文献也是从“文”这个意思过来的。这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学的方法和途径,为学本身就是装饰自己,为学不仅要学文,也要学理,这些东西使我们能够进入到文理当中去。

李明友:朱熹对文章的解释是,“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

董 平:“威仪”就是礼仪上的威仪,文辞不包含在里面。

关长龙:“文章”包括语言文字和行为表现。

束景南:“质”是内在的品质好,“文”是外在的表现好,就是文质彬彬这个意思。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5·15)

董 平:这里尽管是孔子对子产的评价,但是也有一般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很清晰地表明孔子对君子的理解,有这些方面的内容。

关长龙:这里注释有一个小问题,“其养民也惠”,这个“惠”,我们印象当中《论语》里面大部分地方解释为仁慈。

董 平:恭、宽、信、敏、惠。孔子对子产有一个清楚的评价,对管仲也有一个清楚的评价,尽管后人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对管仲的评价。这里表明孔子的确是以大道,而不是以某种狭隘的方面来看待各个国家的政治

关长龙:子产是不是比孔子还早一点?

束景南:历史上把子产看作革新派,把孔子看作保守派。

关长龙:一个人如果有一善的考虑,孔子就会赞扬。

罗卫东:孔子在为他自己寻求子产方面的东西,他在找他自己对子产成功经验的理解,无论是革新还是其他,反正子产成功,有这四个方面,全讲到孔子自己的事情上面去,这是对政治哲学的归纳。

董 平:“行己也恭,事上也敬,养民也惠,使民也义”,这个应该是孔子所肯定的。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5·16)

李明友:“善”后面应该有一个逗号,“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如果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个意义就有点不一样了。

关长龙:《名贤集》里面这句话就是“善与人交”。

罗卫东:这里不一定贬义,交往过程当中,“善”实际上是妥当和正当。

董 平:“善与人交”,按照孔子的看法,交往应该有选择性,不能见人就都可以成为朋友,都要交,所以晏平仲善与人交,这件事情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普遍的颂扬。但是“久而敬之”就有内涵了,跟人的交往,时间久了以后大家都对他敬,有褒扬的意思。

关长龙:从语法上补足,“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以善与人交,人久而敬之。“善”是道德上的概念,不是擅长的意思。

金 敏:我觉得善与人交,里面是有内涵的,所以久而敬之。

关长龙:用善意与人交往,或许是另外一种解释。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5·17)

关长龙:和前面乐理呼应。

李明友:孔子对臧文仲是批评的。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5·18)

关长龙:令尹,相当于楚国的宰相。

李明友:令尹子文三上三下。上上下下他都没有什么喜怒,交接班交接好,但孔子认为这个还不能算仁。

周生春:“犹吾大夫崔子也”,就像我们国家的大夫崔抒一样,不能待了。

关长龙:不知道当时大夫是否相当于我们现在厅局级干部。

束景南: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个地方国君像我们的臣子,后悔了,不肯干了。

董 平:不愿意同流合污,夫子讲“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乱邦不能居,所以走。这个“清”是道德的操守,保持自我的道德操守。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5·19)

李明友:对季文子的评价,“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

周生春:一而再、再而三,考虑太多了,太犹豫了。

董 平:过分的犹豫失去君子之勇——应该有一个度。

李明友:我们现在讲三思而后行是好的。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5·20)

董 平:“愚不可及”,完全跟我们今天讲的意思不一样,在孔子这里,这个“愚”是很高的境界。

周生春: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董 平:“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知可及,“知”还是可以达到,但是“愚”是达不到的。

金 敏:庄子评墨子在《天下篇》里面也是这样评的,“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

李明友:这个“愚”是装糊涂。

董 平:内容很丰富,但也不排除特定情况下装糊涂的可能。

李明友:这好像不是儒家应有的风格。

关长龙:还是有的,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周生春:明哲保身。

董 平:儒家有这层意思,但是和老子、庄子的意思不同。孔子讲的是君子守死善道,所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都是有前提的。君子首先是守死善道,因为危邦、乱邦当中不可能贯彻道德理想,不可能贯彻君子之道,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和谐的政治秩序的出现,既然如此,不能实现我的文明理想,不能实现我的大道,我怎么可居呢?这种地方,这种情况之下,我宁可居九夷,宁可乘桴浮于海,带着我的理想,带着我的大道一起死去,无论何时何地,表达对于真理、最高价值的执著之心,这点跟道家是不一样的。尽管孟子后来也讲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穷和达只是条件的不同,都是善的表现,也仍然表达主体的社会关系,整个社会伦理的主体关系,这点和老庄是不一样的。

关长龙:5·1中“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就是孔子的境界,顺道而行。

周又红: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1)

董 平:这里好像是孔子在表扬他的弟子。“吾党之小子”,怎么理解?是跟他周游列国时的弟子们?

周三一:“吾党”指他们家乡的,五百家是一个党。

周生春:这个“党”是乡党,“君子不党”。

关长龙:表扬这些弟子都很出色。

董 平:“斐然成章”说明有成就,“不知所以裁之”,是孔子弟子“不知所以裁之”,也表明一种自豪。

周生春:这句话开头讲,“子在陈”,不在家乡,然后说“归与,归与”,回去吧。

关长龙:孔子弟子后来到各国去做官,这里“吾党”是在陈地做官的弟子。他要去巡查一样,视察的时候,一看几个弟子在陈地弄得很好,就说那我们就回去吧,这里治得很好。“在鲁”是鲁国做官的弟子。

周三一:“在鲁”是朱熹解释的。

董 平:我觉得这里还是朱熹解释更好。“不知所以裁之”,裁,割正也,“斐然成章”,但是不一定中规中矩。

束景南:“狂简”,所以要裁。

李明友:“狂简”,朱熹解释为“为志大而略于事也”。

董 平:“不知所以裁之”,首先指弟子们自己不知道如何来裁之,夫子回去就是要裁之他们。

周生春:“吾党之小子”现在有三种解释。关长龙从字面上解释也可以,问题是陈地有没有这些小子们,这是第一种解释。第二种是朱熹的解释,是门人之在鲁者。第三种解释为乡党,在外面,家乡这批人(不一定是他的弟子)已经成才了,孔子回去以后,受到非常高的待遇,所以他想回去以后,实际上是想对这些人加以裁之,不一定是他的弟子。吾党之小子,家乡的这些年轻人。

关长龙:有一本书《原始儒家考述》,里面把孔子弟子在各地做官的情况讲得很清楚,我的观点就从那里演化出来。

周生春:我们可以看一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面也讲得很清楚。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5·22)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5·23)

董 平:比较一下5·22中的伯夷、叔齐,因为也是清高的人。5·23讲微生高这个人,孔子不认可他,他举的例子是,有人向微生高借醋,他自己家里没有醋,就向邻居借然后转给要的人,孔子说这个行为还不是一个高直的行为。

明 旭:家里没有醋,但是他去讨,讨了再送给别人,他是讨别人的情,借花献佛,孔子批评的是这个。

董 平:没有就是没有,没有必要向邻居讨来给你。

束景南:这是一个比喻,讲处理事情的一种态度,就好像家里没有醋向别人借来给你一样,看来是直的,实际上是不直的。

明 旭:《左传》里面有专门讲到微生高,他有两个兄弟,一个兄弟很富,但是他不住那个房子,专门搬出来住一个破的房子,还有向别人乞讨东西,然后把乞讨东西分给其他人。

李明友:微生高虽然不直但是很热心,虽然自己没有,把人家东西借来给别人。

金 敏:问题是直和不直。

明 旭:微生高名声很高,他用他的名声去乞,再把乞来的东西分散给别人,然后名声越来越高,像一个中介机构一样。孔子是批评他这种做法。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5·24)

董 平:5·24涉及左丘明,是哪里的左丘明?是不是作《左传》的?历史学界有很多的讨论;“巧言、令色、足恭”是引以为耻的,也是孔子不屑一顾的。

束景南:“足恭”怎么理解?

董 平:过分的谦卑,把自己摆得太低了,那就是伪了。

关长龙:其实孔子也讲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是不能过于去巧饰。

董 平:巧言令色这种东西,过头了就不行,“巧言”应该是直言之过,“令色”可能是正色之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5)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5·26)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5·27)

李明友:与朋友共勉。

张家成:儒学是显学,孔子交往的都是贵族,诸侯请他的。

关长龙:“少者怀之”的“怀”,很多理解为怀念之类,我觉得这里应该理解为关心。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问题,“安之”是一个语法结构,“信之”是一个语法结构,“怀之”是一个语法结构,怀念好像有点虚伪的感觉。

周三一:对后辈的关怀。

董 平:现在还有关怀,这个就是“少者怀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