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

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者,有尚未证得如来藏者之著作,其思想亦导向此一错误之观点。则唯识如来藏深妙正法将变成世间佛学学问,从此无人能亲证如来藏,不信有如来藏故,是故必须写作此书。此书之写作辨正,以不引证大乘唯识如来藏系经典为原则,纯依正理证有如来藏。然欲亲证如来藏,须具多劫修集之善根福德庄严及信力慧力庄严。分别作用乃因知之现象继续不断而来。

第一章 依妄心之间断证有如来藏

写作此书之缘起有三:

一者,不信佛之佛学研究者及外道信仰之佛学研究者,每多主张如来藏思想非佛说,并以大乘经典出现之年代远近而判定大乘经典非佛说,藉以毁坏佛法之根本与奥妙,;若不加以辨正,大乘宗门正法将提早灭绝失传。

二者,某些未见道之修行者亦附和此说,更派遣门下弟子前往国外,从否定如来藏思想之佛学教授受业。返国之后,变本加厉,自挖墙脚,自坏大乘教法,故须写作此书予以辨正,庶免大乘宗门正法之根本,为彼等无智之人所毁坏。

三者,有尚未证得如来藏者之著作,其思想亦导向此一错误之观点。有许多修行人受其著作影响,乃极力推崇声闻法及缘觉法,每谓缘起性空方是究竟,唯识观之如来藏思想非究竟。此等斩丧佛法根本之恶劣影响,极为广大深远,若不及早导正,大乘宗门正法之根本,不久必灭。则唯识如来藏深妙正法将变成世间佛学学问,从此无人能亲证如来藏,不信有如来藏故,是故必须写作此书。

此书之写作辨正,以不引证大乘唯识如来藏系经典为原则,纯依正理证有如来藏。若有引述经文,则以《阿含》诸经及大乘般若空经典为主。不引述大乘唯识如来藏系诸经,以彼等不信大乘唯识如来藏系诸经故,以彼等主张如来藏系等唯识经典非佛所说故。

然欲亲证如来藏,须具多劫修集之善根福德庄严及信力慧力庄严。若未具备此三璎珞庄严,虽因善知识缘而亲证,必不能自行整理思惟,不能发起见地,往往因假名善知识之聪明伶俐言语之否定而退转。一旦退转,便否定真实如来藏,弃金取铜——以妄心为真心。邪见成就邪见业,否定正法时,犹以为是护持正法,地狱业成就。

以此三缘,乃先造《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法》短文,以应《正法眼藏——护法集》出版后诸方老宿之邀辩。复于社团法人台北市佛教正觉教团成立大会上,以《佛子之省思》短文一篇,作为书面致词。随后将此二文并刊为小册,广赠诸方。

然此小册仅能警觉诸方,犹未能说服诸方信受如来藏思想,乃写作此书,条分缕析,期能导正邪见,令彼弃舍谤法之地狱业,幡然改正,护持真正之大乘宗门正法——如来藏思想——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等唯识正观。则佛教根本正法得以久住世间,末法佛子亦得以之对抗邪说,远离破坏正法等地狱业。是为本书著作之缘起。

一切有情皆有见闻觉知之心,此心即是唯识学所说之六转识——眼识及耳鼻舌身意识。此六识运作之时,须前识种子灭,后识种子继之而起,不断生灭,方能有用。譬如电影,必须前一格画片过去,后一格画片继之而起,不断移换,方能起电影之作用。

六转识所成之见闻觉知心亦复如是,必须前一剎那心种子过去,下一剎那心种子紧接其位而显现,不断地转换变易,方能成就见闻觉知之分别功能。若停住于其中之一剎那心,即成入定,无所觉知,名为未到地定过暗。若定中仍有觉知,即表示意识心未停住,其种子仍在剎那剎那转移变易中,故能有知。

是故定中能知之心乃是变易生灭心,故名转识。有知即有分别,非无分别;有觉有观即有分别,非无分别。分别作用乃因知之现象继续不断而来。能知之心绵延不断,即显示意识种子前后转易,相续不断,故名转识。

坐禅进入无见闻觉知状态,乃是未到地定过暗,不能发起初禅地五支功德,更不能见道,乃是意识境界。设使修得非想非非想定,远离初禅及欲界觉观而名无觉无观(无寻无伺)三昧,依旧不离无色界之微细寻伺境界,弥勒菩萨说此皆是“意识身相应地”。不离意识境界入出之法。

能作主之心则是意根——末那识。众生恒审思量,处处作主,时时作主。饿了决定吃饭,饭吃腻了决定吃面。身体痒时决定用手去抓,睡饱了决定起床,进入定中住烦了决定出定……凡此种种皆因能知之六转识觉观以后,了知饿、腻、痒、烦等等,而由意根末那识决定要吃饭或出定。

末那识既能知意识之分别结果而作决定,亦必有知。然此知,众生不知不解。末那识既有知,则必如见闻觉知等六识心,同因前后识种子之剎那剎那转移变易而知,故处处作主之心——意根末那识——亦是生灭变易之心。此识与前六识和合运作,似如一心。故见闻觉知心,不论定中定外皆能作主,若无善知识开示,便不能了知何者为末那。

能见是眼识,能闻是耳识,能嗅是鼻识,能尝是舌识,知触是身识,能知色、声、香、味、触之微细别相之心是意识,于此见闻觉知六尘诸法中,能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乃是末那识——《阿含》四部中说为意根。此七识合称七转识。一切有情于定中定外能知能觉、处处作主之心皆由此七转识来;七转识之能知能觉能作主等作用,皆由如来藏蕴藏之七识种子不断现前而有。七转识非能自己存在——不自在,依如来藏而有,故定中定外能知能觉、了了常知之心皆是虚妄心,有间断故,非自在故。

六转识于无想定及过暗之未到地定间断,七转识于灭尽定间断。此诸妄心既断,其作用消失,无有知觉心行,因何后来又能现起而出定?是知必有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之心,于应出定时,便现六识种子,流注不断,故起见闻觉知而出定。(然灭尽定中末那识仅断受、想,触、作意、思心所仍在。无想定及无见闻觉知之未到地定境界,六识皆断,末那识之五遍行心所全皆未断)

若无如来藏,众生于眠熟、无想定、昏迷时,见闻觉知心间断,因何能因外缘之色声香味触或内心忽起妄想妄念而醒觉或出定?见闻觉知之六转识断已,无有觉知者,应不能因外缘内念而醒觉或出定。

不应言见闻觉知忽由虚空而生;虚空是常,永不变易,常无变易则无作用,无作用则不能生有情之见闻觉知心。虚空若有变易有作用,而能生有情之见闻觉知心,则虚空应老、应死、应坏。然虚空永远不老、不死、不坏,不变易故、无作用故、非有情故,是人施设之名故。

古今中外佛门中、外道中,皆存在“胜论外道”之思想,彼等错执:“虚空有一胜性能量,为一切有情共有之本体,周遍十方。一切有情由虚空之胜性能量而生,随处善恶,受诸苦乐。将来或因造恶而下地狱,或因行善而回归虚空能量本体,合而为一。自我便因此消失,名为无我、空、不变易、常。众生虽有种种,然本体是一,故有情妄心于眠熟、入定、昏迷时虽有间断,因虚空之胜性能量故,亦能苏醒而忆识此生诸事诸业。”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虚空能量之“我”,若常若遍,充塞虚空,则应彼能量胜性住在虚空,则应不随身受诸苦乐。既常既遍,应无变易,无变易则无作用,应不随身造善恶业,应无动转,如玻璃瓶中充满清水故。

又,一切有情若由同一虚空本体而生者,其本体同故,一人造善恶业时,应一切人、天、狗、鱼、鸟等同作相同之善恶业。

若有情之本体系同一虚空之能量,应唯有一类有情,不应有四生三有无量种类之有情。亦应一人受报时,一切人同时受苦乐报;应一人成佛时,一切人同时成佛;应一人起邪思时,一切人同起邪思;应一人见道时,一切人同时见道。

亦不应言“虚空分成多份,其能量由众多有情分得,故有情能各各造业受报”。虚空能量若能分割,则虚空应有变易,有增减;则虚空应忽有忽无,忽多忽少;则虚空应有边际。然虚空中实无能量,亦不可分割,无边无际。

虚空中星球之引力,地水火风之能量,星团成、住、坏、空之巨大能量,实由无量数有情如来藏中蕴含之共业能力所形成,非由虚空所成,虚空是非情故,虚空无实体故,乃人所安立名词而已。

若言“本体是虚空,无形无色故,互能相杂相入,故各自有其遍满虚空之本体,各皆周遍十方,不须有各别独立而各住身中之如来藏”,则诸有情各皆遍满虚空之本体相杂相入,应合为一,不应言各异。

若言各异而皆遍满虚空、充塞宇宙,则任一有情作业或受果时,应名为一切本体同作同受,所有有情之本体处所皆同一处,无差别故。则一有情犯罪受死者,一切有情应同时受死。

若谓作受各有所属,非干他人,理亦不然。业果及身,与遍满虚空之一切本体相合相入,应是一切遍满虚空之本体所作;则作业者即是一切人,一切人即是作业者,故应同时生、同时死、同时作业、同时受报。则一人解脱时,应一切人同皆解脱。

又,虚空无知,无有胜用,亦无能量,虚空是纯无为,不能生一切作用。因人施设,名虚空无为,非实有法。虚空是常,永不变易,前后无异,故不能生有情身心。虚空若能生有情身心,则是有为,有为法必有变易,则虚空应非常,将来必坏。

又,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本体既在虚空,则有情五蕴应无作为、无作用。若遍满虚空之能量本体在汝身中,应非遍满十方虚空;亦应唯汝能有作为,其余有情皆同死尸。若言:“我睡时虚空能量本体遍满十方虚空,醒时在我身中。”则虚空能量本体是有来去,有来去者是变易法,是有为法,则虚空能量本体应有生灭、增减,将来应坏,应是无常。亦应十方有情唯有一人醒,余人皆不能醒,虚空能量在汝身中故,虚空本体不可分割故。

若言“有情生命之本体非遍满十方虚空,非充塞宇宙一切空间”,则应一一有情皆各自有其“唯我独尊”之如来藏,各各住于身中随业受报。故能知能觉之妄心因入定熟眠而间断时,各各皆能遇缘对境,或因有漏法种现行而出定苏醒。出定苏醒后,各能忆识其所修学造作诸业及其眷属。故由能知能觉妄心之间断,能证有一离见闻觉知之如来藏,各住一一有情身中,能知能觉之心断已,不能自起故。

复有信仰外道之佛学研究者,欲藉研究佛学而改进其教义。然因不能证得如来藏故,不信有如来藏,乃思欲推翻如来藏思想,使佛说深奥微妙之如来藏妙法失传,便散布“如来藏思想非佛说”之歪理,若能成功,则以后无人愿修学如来藏一切种智妙法,佛教便渐趋浅化。则外道教义经过吸收佛法道理,予以改进后,其教义便可与浅化后之佛教并驾齐驱、相提并论。

殊不知如来藏思想若灭,则不唯佛教三乘法灭,所有诸多宗教之思想亦灭,乃至世间一切法亦皆归于幻灭;世出世间一切法皆依如来藏而有故。

然如来藏真实存在故,即使此思想被否定而消灭,有情各自本有之如来藏,仍将继续存在,继续运作。以一切有情各自本有之如来藏永不坏灭故,未来仍将有佛继续出现于世,能于未来世中一念相应时,证得如来藏。

外道执着有一大自在天,其体如虚空,遍一切处,常而不变,能生一切有情世间诸物。一切世间由此一因而有,名一因论。

彼执非理。若此遍一切处犹如虚空之大自在天能生世间及一切有情,则彼大自在天是能生之法。能生之法必有变易,有变易则非常非遍,非常非遍即非真实,则此大自在天乃是有为有生灭者,将来不免变异老死。

又,此外道之大自在天,其体既常,应不变易。若不变易则不能对其信徒有诸示现,若有示现则有变易,则是非常非遍,将来应坏、应有老死。

又,外道之大自在天,其体既常、遍,而又具诸功能,则应于一时间、遍一切处顿生一切法,不应于七天之久才能创造世间及诸草木有情。亦不应只造平面世界,应造圆形之地球世间,亦应遍十方虚空同时造一切世间及诸有情。

若体常、遍,应不待欲待缘,即能顿生一切法。若须待彼大自在天欲造世间之“欲”现起,方造世间,或待他缘方起“欲”,而造世间及诸有情者,则彼大自在天乃相对及待缘而生,则非全能,乃是因缘所生法,则违彼等主张之一因论。

又,大自在天体若常遍,其欲及缘亦应一切时一切处顿起,彼大自在天之因是常而不断,遍一切处常有常在故。然欲及缘非能一切时一切处顿起,以此可知近代某类教派之立义同于胜论外道,唯以大自在天神之名而区别。以此可知彼神乃人所创造,故彼等经中所立宗旨矛盾百出。

复有外国来的某一女人,自称无上师,以声论外道之法,冠以佛教名词,曰“观音法门”。此女早期犹未脱却佛门袈裟之时,我已斥其为外道,然有许多佛子不信,反责我为“诽谤僧宝”。无智佛子随其修学声论外道法者多有其人,迷于出家表相,不知警觉。待其脱却袈裟,方有少数佛子警觉而离开,但仍有许多不明究里之人随从。

此女及其信徒,皆欲向声中求取解脱真常,殊不知身心内外一切声,皆因缘所生。若离如来藏及其所现内外相分,便无一切声。一切声皆由如来藏及其内相分为因,配合外相分及五胜义根为缘所生,非是中道。然如来藏虽生一切声,却不在声中。于内外身心一切声中欲觅真心而悟者,唯有驴年到来,方可得悟。故其所谓明心见性之法,不离境界入出之法,不离意识觉知境界,皆属境界分段之外道法。此声论外道所证之法,乃是生灭变易之法,亦同前破,不另赘述。

综此即知外道所奉之常、遍、自在之神,乃人所创造;声论外道所谓不灭之本体,乃五蕴及因、缘而有,皆非真实常。或堕空无之想象,或堕因缘所生能知能觉心中。然有情于定中或定外之知觉心,是妄非真,于眠熟、昏迷、无想定、灭尽定、死亡时,皆必间断;然后时又复能起,则必有能起之因,此因即是如来藏也。

若执觉知心是真,不许另有如来藏执持知觉心之等流种,则应今日知觉心眠熟断已,明日不再有知觉心现起。若能再现,即成无因而现。身如段肉,不能复生知觉心故。若不许有如来藏持知觉心等流种,而知觉心能因色身而于明日自起,则应色身健康而寿尽死亡之人,死已复能醒觉,不应眠熟而亡。故知色身不能自生知觉心,唯有不曾间断、常住身中而无知觉之如来藏,执持昨日前世之知觉心等流种,方能于今日今生再现知觉心。

知觉心及定中能知之心,既唯一日一生,不能持种往至明日来世,若复不许有如来藏持知觉心之等流种,则应世间断见论者立义成就。然断见论者立义实不成就。所以者何?若人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者,若有情无持种心由过去世来至今生者,应一切有情生而同类、同种、同身、同性、同报、同一容貌……而实见世间有情正依二报各各不同,故知于觉知心外必有另一能持种心,由过去世持种来至此生,由昨日持种来至今日。此能持种之非见闻觉知心即是如来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