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佛四智证有如来藏

依佛四智证有如来藏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有八识,则必有如来藏真如,否则不能成就大圆镜智。一切亲证之人皆知如来藏之真实,非仅是一种思想而已。故知凡是主张“如来藏思想非佛说”之人,皆是未悟之人,未亲证如来藏,不知身中如来藏何在故。若凡夫众生无第八识如来藏,则应佛无第八无垢识——真如;既无第八识真如,应佛无大圆镜智,大圆镜智依真如而有故。即此如来藏,方能修至佛地,成为佛之第八无垢识真如。

第十一章 依佛四智证有如来藏——真如

佛子皆知佛有四智,谓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及大圆镜智,此四智总名法界智、法界体性智。

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于初地或七住位明心便得,然仅是下品转识成智耳。七地入八地时中品转,成佛时上品转,方具足圆满。成佛时亦同时顿得成所作智及大圆镜智。

妙观察智由第六识成就,平等性智由意根——第七末那识——成就,成所作智由佛地前五识成就,大圆镜智由佛地第八无垢识——真如——成就。第八无垢识真如,于成佛前名为如来藏;如来藏名总括凡夫位及三乘有学位之阿赖耶识及三乘无学位之异熟识,成佛改名真如,皆同一第八识,于不同修证境界而有不同名称。

此四智之成就,名为转识成智。然非将识转化消除而变成智慧,乃是消除识心对三界诸法之执藏及错误分别,成就真实智慧。识转化清净而生智慧,识乃其本体,智慧是清净识之作用,非离识体有其作用,故佛云:“识智不相离,和合我常说。”

既有四智,则必有八识。若有八识,则必有如来藏真如,否则不能成就大圆镜智。前六识及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识心,佛子皆知,不必赘言。第七识即是意根;意根非是大脑,大脑乃五根之枢纽,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胜义根之集合体。

意根末那识触此五胜义根之五尘境,便警觉如来藏,使意识之种子现行而有意识,故能分别或觉知。意识因末那作用而由如来藏出生,受末那指挥而作思惟、分别及观照等心行。故意识不作主,思惟、分别及观照之后,得到结论,再由意根末那识作主。以上之理,利智佛子方能知之,钝根菩萨及二乘人则不能知。

大乘宗门之悟,常有错悟;或以能知能见能闻能觉之心为如来藏,或以无语言思惟之灵觉心为如来藏,或以定中能知能观之心为如来藏……名称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其实皆不离觉知,皆同一意识。

譬如祖师悟后开示道:“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学人便道一切境中之见闻觉知心为真心如来藏。然《维摩诘经》等明明开示:“法离见闻觉知。”“不观是菩提。”“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深密解脱经》云:“第一义谛离诸觉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其他诸解脱经亦皆如是开示。

然证悟祖师所说亦无错失,此中密意不便明说。为此一祖师开示中,已将真如佛性密意和盘道出,然前后四句与诸解脱经相反,似非悟者;而此祖师明明已受印证,受传祖衣佛钵,似与常理不符。是故宗门之证悟有深有浅,真正明心及眼见佛性二关具足者方能真知,非一般标榜“开悟即成究竟佛、即身成佛”之错悟者所能知。此类人对于真如佛性之体用性相不能明解,祖师谓之“笼统真如,颟顸佛性”是也,此非真实证悟。

定中能观能知之心乃前六识,处处作主之心乃末那识,皆非如来藏。此七识能生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已如前示;然有大圆镜智非由此七识所生,故知于此见闻觉知心及处处作主之心外,必另有真如存在(成佛前名为如来藏),不应因自身未能证得,便藉《大乘经》出现较晚为由,否定如来藏思想。

一切亲证之人皆知如来藏之真实,非仅是一种思想而已。故知凡是主张“如来藏思想非佛说”之人,皆是未悟之人,未亲证如来藏,不知身中如来藏何在故。

若凡夫众生无第八识如来藏,则应佛无第八无垢识——真如;既无第八识真如,应佛无大圆镜智,大圆镜智依真如而有故。若云“真如是成佛方有,成佛前无真如之前身——如来藏”,则应佛地真如是本无今有。既非本有,即是因修而得;若是因修而得,非本来自在,则是众缘所成,将来应坏。

亦不应言“真如是将见闻觉知心,经由修定转成定中能知能观之心,再修成真如”,若然,则应真如是由六转识修行转变而成,则应成佛后唯有末那识与真如,无前六识。若无前六识,应佛无成所作智及妙观察智。若言真如由末那修成,为难亦然。

由是证知:见闻觉知之六转识及作主之末那识外,别有离见闻觉知之如来藏同时存在。即此如来藏,方能修至佛地,成为佛之第八无垢识真如。此心于三贤十圣及凡夫地不名真如,名为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不论已悟未悟,它都是本来就与见闻觉知心同在,本来就与定中能知能观之心同在,非将知觉之心修行转变而成,由是证有如来藏,真实不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