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说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说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的概括,主要见诸两篇文稿:1913年3月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列宁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文中说,“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列宁“三个来源”所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理论的关系问题。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点。

第二节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说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的概括,主要见诸两篇文稿:1913年3月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列宁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文中说,“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另一篇是1914年11月列宁为俄国《格拉纳特百科词典》写的关于《卡尔·马克思》的词条中重申,“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

一、列宁三个来源学说的内涵

列宁“三个来源”所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理论的关系问题。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继续”、“当然继承者”和“天才完成者”的关系。具体地说:第一,马克思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用黑格尔体系的成果丰富了哲学”,“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并且把它贯彻到底,即把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第二,马克思“严密地论证并彻底地发展”了斯密和李嘉图确立的劳动价值论,并“继续了他们的事业”。第三,“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未能解决的问题,即为消灭资本主义和除旧立新“找到了真正的出路”。

我们在学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的阐述时,一方面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同时也是教育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避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而要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时,可以跳出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的评述,学习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对待人类先进思想的科学态度,批判地吸收马克思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当前世界提出的种种问题作出科学的答复。实际上,对于“三个来源说”与其他来源说的关系的分析,应该综合列宁在其他文章中对马克思主义来源的论述,如果只是孤立地去分析理解“三个来源”,则不是“三个来源”本身具有“片面性”,而是我们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列宁是将“三个来源”层层推演出来,并将三个来源有机统一起来的。

第一,列宁不仅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理论来源,而且不止一次地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只有在全人类发展所创造的文化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共产主义就是所有这些文化的总结和结论。“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并且指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马克思都用批判的态度审查过,任何一点都没有忽略过去。因此他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站在人类和世界文明的高度,指出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第二,世界文明和人类知识是逐渐由不成熟到成熟,同时剔除糟粕的历史进程。因此,如果列宁不在世界文明史中找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来源,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要大打折扣,毕竟文化是一个中性词且具有相对意义。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把所有的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一切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因此,列宁从世界文明和人类知识划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大方面,而这三个方面,是当时欧洲整个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试论马克思主义来源的三种类型的最高成就,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最伟大代表的学说的直接继续”。因此,全面的论述中又有具体的举证,增加了其观点的说服力。

第三,列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中各选择一个典型,说马克思主义是“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为什么选这三个国家呢?我们看看恩格斯在《伦敦来信》和《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进展》中的说法就知道了。恩格斯在这两本著作中重点讲了“欧洲三个文明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情况。他说,英国是“政治经济学的故乡”,从欧文到宪章派,英国人是“通过实践”达到共产主义学说的。大革命后法国是一个“最讲究政治的国家”,从巴贝夫到圣西门、傅立叶,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这个学说的。德国是一个“哲学民族”,德国人是“通过哲学”,通过从康德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早年的恩格斯,就是这样论述他们的学说直接继承了英、法、德三国的优秀思想成果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列宁在这典型体现一般的论述中并没有把三个典型说成专属各自国家的产物。特意指出它们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据此说明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人类世界文明发展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在《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是分层次有系统地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来源的,而且在其他文章中,他多次从不同层面谈到了这个问题。

二、国内沿用“三分法”的原因

国内沿用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恩格斯《反杜林论》中三篇的题目名称,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二是列宁在1913年为《启蒙》杂志所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实质上,列宁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出于一种对群众的普及宣传教育,主要目的是便于群众的接受和掌握。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有多次阐述,“它完整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绝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因此,列宁是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和分析的。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把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体系的综合。马克思主义三分法使人们从不同学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同时便于宣传马克思主义。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点。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来就不止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学、伦理学、人类学、美学等十几个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体现在以上十几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中。王贵明教授认为,这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三分法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方式,用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学科的各种观点掩盖了马克思主义最富有生命力的显著特点,即它是以人类的时间的具有历史规定性的感性具体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尤其是它具有的方法论的本质。张云阁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但这块“整钢”多年来一直是被我们“分块打造”的。在学科归属上,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别归属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一级学科,因此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多年来我们培养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作为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却极度匮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逄锦聚认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并不是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与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不能拘泥于分门别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内容丰富的宏伟理论大厦,我们要进一步在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学科中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可见,我们既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又要进行整体性研究,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深入地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三、列宁三个来源的特点

列宁的三个来源说,首先就是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来源问题,也就是解决马克思主义最主要部分的历史渊源问题。所以,“三个来源说”的最重要特征和性质就是,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我们把这一关系概括为“主体对应关系”。首先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体部分的确定,然后才有对这三个主体部分的渊源关系的确定,才有“三个来源说”的形成。“但是,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体系不止是三个组成部分”,同样,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也不仅仅是三个。我们今天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三个组成部分。因为马克思主义在研究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问题中需要多门科学为之服务,只能说这三个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组成。因此相对应的,“三个来源说”提出了主体对应关系的来源,但并不排斥其他非主体对应关系的来源。恩格斯本人就在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中,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如为了今后革命斗争需要长期孜孜以求研究的无产阶级军事学理论,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其他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接触到的人文和艺术等方面的理论,同样也是如此。它们都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有着内在一致性和联系性,但同时也与三个组成部分有着形式上区别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之外的这些非主体性的理论,必然有自己独特的来源,这就构成了非主体对应关系的来源。同样,列宁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但并非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结构有一个特殊的概括。在“马克思主义”条目下,列宁的二级概括包括“马克思的学说”(主要是哲学世界观)、“马克思的经济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这四个部分。这一划分已经与三个组成部分的划分有所不同。其中《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所显示的逻辑指证意义是,它既表明二级层次的概括可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以外的其他内容;同时也表明,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主要内容具有可变性,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改变的。所以,列宁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都只有相对意义。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普及性的论述,只能就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内容的来源进行阐述,而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部体系及其来源的全部关系进行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体系及其与人类文明成果的关系,在列宁的其他论述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但是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到,列宁“三个来源”的提出,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实际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表述的。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的方法中,列宁堪称我们的典范,他分层次多方面的论述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既看到了世界文明大道上的马克思主义,又看到了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

四、“实践”观点对传统理论的超越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时,我们仍然倾向于继承列宁对于来源的学说,但将三部分分开来说只是为了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并无拆解马克思思想之意。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来源,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放到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场合中去追根溯源。考察哪些思想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体系之间存在着批判继承的关系,并且还要从历史发展、时代问题以及体系内部矛盾的展开等方面阐明它们之所以被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的必然性。这种方法是从人类思想发展史的整体来考察马克思主义的来源的,是用一种概括式的手笔。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的宏观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主要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早在1843年马克思就指出,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延续,而不是现实。因此,必须使哲学成为现实。要求对哲学的否定是正当的,但是,“不能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反过来,也不要以为,“不消灭哲学,就能够使哲学成为现实”。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践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形态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绘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论述就没有任何价值,“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

恩格斯又对哲学的存在条件、阶级性质和历史命运作了进一步的深刻论述。其主要观点是:第一,全部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第二,哲学的内容本质上仅仅是那些和中小市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的过程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第三,如果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那么为此我们所需要的就不是哲学,而是关于世界和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由此产生的也不是哲学,而是实证科学。既然哲学本身已不再需要,那么任何体系,甚至哲学的自然体系也就不再需要了。第四,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法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一样。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它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的科学中,而应当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因此,哲学在这里被“扬弃”了。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第五,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第六,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能够留下来的只有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第七,由于自然研究家还能靠形而上学的残渣过日子,这就使得哲学还能苟延残喘。当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本身都接受了辩证法的时候,一切哲学的废物都会成为多余的东西,从而在实证科学中消失掉。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只要哲学还仍然是哲学,它就还够不上科学,它终将被实证科学——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所取代。德国古典哲学已经开始被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所取代了。因此,马克思主义和古典哲学不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是前者扬弃和取代后者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首先,政治经济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质。如果我们仍然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的话,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属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或“资本的政治经济学”、“财产的政治经济学”;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属于“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或“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其次,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只有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才是科学的。它不是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过渡的发展阶段,而是看作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因此,只有在阶级斗争处于潜伏状态或者只是在个别的现象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它还能够是科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再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破产和庸俗化是必然的。一方面,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一开始就包含着庸俗成分,到李嘉图时代,已经达到了它的不可逾越的界限;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发展,敲响了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丧钟。从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了。最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理论的主要对象,《资本论》的副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曾经说过,“我的价值、货币和资本的理论,就其要点来说是斯密—李嘉图学说的必然的发展”。但这里所说的“发展”,绝不是一般的继承关系,马克思也绝不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相反,马克思系统地批判了他们的混乱思想、致命缺点和严重错误。实际上,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古典哲学一样,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三)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致认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作为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在他们那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世界历史不过是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而事实上,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这些体系的创始人在许多方面是革命的,但是他们的信徒总是组成一些反动的宗派。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描绘来看,和空想社会主义确有相似之处。但是,前者是以一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合乎规律的设想,后者对正义的诉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则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更何况,这种诉求和憧憬早在古代人那里就已经产生了。因此,把空想社会主义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直接继续”,把马克思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继承者”,是完全不恰当的。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客观说来是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成熟的结果。尚未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是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这种社会主义只有在无产阶级进入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前在理论上代表无产阶级。而当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时,其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参与了无产阶级进入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才科学地总结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在人类历史上完成了空前的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正是由于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不再被置于思想和原则之上,而是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不再是理性发展的结果,而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性质;社会主义也不再是个别天才人物的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并高度评价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的这些方面,恩格斯在晚年写道:“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尺度。以往一切社会形势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桶里去了;到现在为止,世界所遵循的知识,过去的一切只值得鄙视和怜悯。知识阳光现在才照射进来,理性的王国才开始出现。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争议、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无疑是一种变革和革命思想最充分、最明确的表现,这种思想不仅改变欧洲全貌,而且是改变欧洲的精神的种种事件的先兆。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思想被直接传承下来,并通过共产主义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发挥作用。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历史科学。人类只能不断地、一步一步地认识自然和人类自己组成的社会。这个论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也应当作为历史科学来对待,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的。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资产阶级用最无情的手段榨取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的时代,他们的愤怒代表了工人阶级强烈的要求,这只能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中去理解,在实践中去发展。有些论断不论过时或错误都应予以放弃。他们都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人,是实践中的人。假若你看到了马克思有错误就否定他,那只能说明你的思想里早就被一尊神、或一尊偶像所占据,你只能依赖它而生活,那就离马克思太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