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利分配政策

股利分配政策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实现企业短期、长期发展战略的需求,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利分配政策的关键是确定支付股利与留用利润的比例,即股利支付比率。此外,企业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是以投资的未来收益为前提的,由于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股东不一定了解企业投资的未来收益水平,也会影响股东对企业的信心。固定股利政策表现为每股股利支付额固定的形式。

一、股利分配政策概述

股利分配政策,是指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的方针和对策。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管理要求不同,其股利分配政策也不相同。

企业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实现企业短期、长期发展战略的需求,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发放股利传递着许多信息,股利发放的多少、是否稳定、是否增长等,是投资者推测目标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优劣的主要依据。因此,股利分配政策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成功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和企业的股价。

股利分配在公司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股利的发放,既关系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通常较高的股利,一方面可使投资者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实现投资者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还会促进公司股价上涨和公司价值的上升,从而使投资者除了获得股利收入外,还获得一定数额的资本利得。然而,过高的股利使大量的资金流出公司,使留存收益数额大幅度减少,导致公司在一定范围内的资金链紧张;在公司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需要数额较大的融资,增加了公司的融资成本,过高的债务融资,还会增加公司资本成本的负担,降低公司的未来收益,进而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过低的股利可以给公司留存很多的资金,降低未来的融资成本;但是,过低的股利与投资者的愿望相背离,投资者没有实现预期的股利收益,很可能会将资本撤离公司,导致公司股价下降,损害公司形象,不利于公司发展。因而对公司管理层而言,如何均衡股利发放与企业未来发展的关系,并使公司股票价格稳中有升,是企业管理层奋斗的目标。

二、股利分配政策的类型

股利分配政策的关键是确定支付股利与留用利润的比例,即股利支付比率。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常用的股利政策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当企业未来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企业设定的最佳资本结构,确定未来投资所需的权益资金,先最大限度地使用留用利润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然后将剩余部分作为股利发放给投资者的政策。在剩余股利政策下,企业优先满足投资的需要,投资后有剩余的利润,就发放给投资者,如果没有剩余的利润,就不发放给投资者。

例题【9-2】

2017年WXR公司执行剩余股利政策,其目标资本结构是资产负债率等于60%,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计算:

(1) 如果2017年的税后利润为1 000 000元,在没有增发新股的情况下,企业最大的投资支出是多少?

(2) 如果企业下一年拟投资2 000 000元,企业将支付的股利是多少?

解:

(1) 企业最大的投资支出=1 000 000 ÷(1-60%)=2 500 000(元)

(2) 企业将支付的股利=100-200×(1-60%)=20(万元)

剩余股利政策成立的基础是,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如果企业再投资的收益率高于投资者在同样风险下其他投资的收益率,他们宁愿把利润保留下来用于企业再投资,而不是用于支付股利。如企业有投资收益率达12%的再投资机会,而股东取得股息后再投资的收益率只有10%,则股东愿意选择把利润保留于企业。股东取得股息再投资后10%的收益率,就是企业利润留存的成本。如果投资者能够找到其他投资机会,使投资收益大于企业利用保留利润再投资的收益,则投资者更喜欢发放现金股利。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于盈利的留存或发放股利毫无偏好,关键是企业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必须大于零。

剩余股利政策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再投资权益资金的需要,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并能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它的缺点是忽略了不同股东对资本利得与股利的偏好,损害了那些偏好现金股利的股东利益,从而有可能影响股东对企业的信心。此外,企业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是以投资的未来收益为前提的,由于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股东不一定了解企业投资的未来收益水平,也会影响股东对企业的信心。

(二)固定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政策表现为每股股利支付额固定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不论经济情况如何,也不论企业经营好坏,不降低股利的发放额,将企业每年的每股股利支付额,稳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保持不变,只有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盈利确已增加,而且未来的盈利足以支付更多的股利时,企业才会提高每股股利支付额。

固定股利政策的实行比较广泛。如果企业的盈利下降,而股利并未减少,那么,投资者会认为企业未来的经济情况会有好转。因此,一般的投资者都比较喜欢投资于固定股利政策的企业。而固定股利政策则有助于消除投资者心中的不确定感,对于那些期望每期有固定数额收入的投资者,则更喜欢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因此,许多企业都在努力促使其股利的稳定性。固定股利政策的缺点主要在于,股利的支付与盈利相脱节,当盈利较低时,仍要支付固定股利,这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股利政策适用于盈利稳定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将每年盈利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实行这一政策的企业认为,只有维持固定股利支付率,才能使股利与公司盈利紧密结合,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则,这样才算真正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股东。这一政策的问题在于,如果企业的盈利各年间波动不定,则其股利也随之波动。由于股利随盈利而波动,会影响股东对企业未来经营的信心,不利于企业股票市场价格的稳定与上涨,因此大多数企业并不采用这一股利政策。

(四)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介于固定股利与固定股利支付率之间的一种股利政策。其特征是企业一般每年都支付较低的固定股利,当盈利增长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付额外股利。即当企业盈余较低或现金投资较多时,可维护较低的固定股利,而当企业盈利有较大幅度增加时,则加付额外股利。这种政策既能保证股利的稳定性,使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又能做到股利和盈利有较好的配合,使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股利政策适用于盈利与现金流量波动不够稳定的企业,因而也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

二、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

在理论上,对股利是否影响企业价值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仍然是要进行股利分配的。当然,企业分配股利并不是无所限制的,总是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主要有法律因素、企业因素、股东意愿及其他因素:

(一)法律因素

为了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有关法规对企业的股利分配有如下限制:

1.资本保全限制

资本保全限制规定,企业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如我国法律规定:各种资本公积金准备不能转增股本,已实现的资本公积金只能转增股本,不能分派现金股利;盈余公积金主要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股本,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

2.资本积累限制

企业积累限制规定,企业必须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和基数,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企业当年出现亏损时,一般不得给投资者分配利润。

3.偿债能力限制

偿债能力限制是指企业按时足额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如果企业已经无力偿付到期债务或因支付股利将使其失去偿还能力,则企业不能支付现金股利。

(二)企业因素

企业资金的灵活周转,是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短期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便成为对股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其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应以一定的资产流动性为前提。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好,说明其变现能力越强,股利支付能力也就越强。高速成长的营利性企业,其资产可能缺乏流动性,因为他们的大部分资金投资在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了,这类企业的当期利润虽然多,但资产变现能力差,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就会削弱。

2.投资机会

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而往往少发放现金股利,将大部分利润留存下来进行再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保留大量利润的结果必然是大量资金闲置,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所以,处于成长中的企业,因一般具有较多的良好投资机会而多采取低股利政策,许多处于经营收缩期的企业,则因缺少良好的投资机会而多采取高股利政策。

3.筹资能力

如果企业规模大、经营好、利润丰厚,其筹资能力一般很强,那么在决定股利支付数额时,有较大选择余地。但对那些规模小、新创办、风险大的企业,其筹资能力有限,这类企业应尽量减少现金股利支付,而将利润更多地留存在企业,作为内部筹资。

4.盈利的稳定性

企业的现金股利来源于税后利润。盈利相对稳定的企业,有可能支付较高股利,而盈利不稳定的企业,一般采用低股利政策。这是因为,对于盈利不稳定的企业,低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利下降而造成的股利无法支付、企业形象受损、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利用于再投资,以提高企业的权益资本比重,减少财务风险。

5.资本成本

留用利润(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同发行新股或举借债务相比,不但筹资成本较低,而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企业如果一方面大量发放股利,而另一方面又以支付高额资本成本为代价筹集其他资本,那么,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无论如何都是不恰当的,甚至有损于股东利益。因而从资本成本考虑,如果企业扩大规模,需要增加权益资本时,不妨采取低股利政策。

(三)股东意愿

股东在避税、规避风险、稳定收入和股权稀释等方面的意愿,也会对企业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毫无疑问,企业的股利政策不可能使每个股东的财富都最大化,企业制定股利政策的目的在于,对绝大多数股东的财富产生有利影响。

1.避税考虑

企业的股利政策不得不受到股东的所得税税负影响。在我国,由于现金股利收入的税率是20%,而股票交易尚未征收资本利得税,因此,低股利支付政策,可以给股东带来更多的资本利得收入,达到避税目的。

2.规避风险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一部分投资者看来,股利的风险小于资本利得的风险,当期股利的支付解除了投资者心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往往会要求企业支付较多的股利,从而减少股东投资的风险。

3.稳定收入

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很大比例的富有股东,这些股东多半不会依赖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维持生活,他们对定期支付现金股利的要求不会显得十分迫切。相反,如果一个企业的绝大部分股东属于低收入阶层以及养老基金等机构的投资者,他们需要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来维持生活或用于发放养老金等,因此,这部分股东特别关注现金股利,尤其是稳定的现金股利。

4.股权稀释

企业必须认识到高股利支付率会导致现有股东股权和盈利的稀释,如果企业支付大量的现金股利,然后再发行新的普通股以融通所需资金,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就有可能被稀释。另外,随着新普通股的发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将增加,最终将导致普通股的每股盈利和每股市价的下降,对现有股东产生不利影响。

(四)其他因素

影响股利政策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不属于法规规范的债务合同约束、政府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以及因通货膨胀带来的企业对重置实物资产的特殊考虑等。

1.债务合同约束

企业的债务合同特别是长期债务合同,往往有限制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的条款,这使得企业只能采用低股利政策。

2.政府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

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储蓄银行、信托基金、保险企业和其他一些机构。机构投资者对投资股票种类的选择,往往与股利特别是稳定股利的支付有关。如果某种股票连续几年不支付股利或所支付的股利金额起伏较大,则该股票一般不能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对象。因此,如果某一企业想更多地吸引机构投资者,则应采用较高而且稳定的股利政策。

3.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购买水平会下降,会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重置固定资产。这时较多的留存收益就会被当作弥补固定资产折旧购买力水平下降的资金来源,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股利政策往往偏紧。

三、股利种类

企业通常以多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支付形式一般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广泛采用一部分现金股利和一部分股票股利的做法。

(一)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指企业以现金的方式向股东支付股利,也称为红利。现金股利是企业最常见的、也是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企业支付现金股利,除了要有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因此,企业在支付现金前,必须做好财务上的安排,以便有充足的现金支付股利。因为,企业一旦向股东宣告发放股利,就对股东承担了支付的责任,必须如期履约,否则,不仅会丧失企业信誉,而且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指把应分给股东的股利以额外增发股票的形式来发放。以股票作为股利,一般都是按在册股东持有股份的一定比例来发放,对于不满一股的股利仍采用现金发放。股票股利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约现金支出,因而常被现金短缺的企业所采用。

发放股票股利时,在企业账面上,只需在减少未分配利润项目金额的同时,增加股本和资本公积金等项目金额。显然,发放股票股利是一种增资行为,需经股东大会同意,并按法定程序办理增资手续。但发放股票股利与其他增资行为不同的是,它不增加股东财富,企业的财产价值和股东的股权结构也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股东权益内部各项目的金额。

例题【9-3】

某公司对外发行普通股2 000 000股,面值为1元。2017年,在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东权益情况如表9-2所示。

表9-2 在发放股票股利前的股东权益情况 元

假定该公司宣布发放10%的股票股利,即发放200 000股普通股股票。如该股票当时的市价为10元,发放股票股利以市价计算。

则:

未分配利润划出的资金为:10×2 000 000×10%=2 000 000(元)

普通股股本增加为:1×2 000 000×10%=200 000(元)

资本公积金增加为:2 000 000-200 000=1 800 000(元)

在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东权益情况如表9-3所示。

表9-3 在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东权益情况 元

通过计算可知,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企业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发生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之间的再分配。

注意:上例中以市价计算股票股利价格的做法,是很多西方国家所通行的;我国股票股利价格是以股票面值计算的。

发放股票股利后,如果盈利总额不变,会由于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引起每股盈余和每股市价的下降,但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仍保持不变。

例题【9-4】

某公司对外发行普通股1 000万股,面值为1元。2017年年终分配利润前的有关资料如表9-4所示。

表9-4 2017年年终分配利润前的有关资料 万元

该公司决定:本年按规定比例15%提取盈余公积金,发放股票股利10%,并且按发放股票股利的股数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1元。

要求:

假设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成正比,计算利润分配后的盈余公积金、股本余额、股票股利、资本公积金余额、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余额和预计的普通股每股市价。

解:

由于本年可供分配的利润2 000+4 000=6 000(万)>0,可按本年税后利润计提盈余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800+4 000×15%=800 +600=1 400(万元)

股本余额=1 000×(1+10%)=1 100(万元)

股票股利=20×1 000×10%=2 000(万元)

资本公积金余额=200+(20-1)×1 000 ×10%=2 100(万元)

现金股利=1 000×(1+10%)×0.1=110(万元)

未分配利润余额=2 000 +(4 000-600-2 000-110)=3 290(万元)

利润分配后所有者权益合计=3 290 +2 100 +1 400 +1 100=7 890(万元)

利润分配前每股净资产=8 000÷1 000=8(元)

利润分配后每股净资产=7 890÷1 100=7.17(元)

利润分配后预计的普通股每股市价=20×7.17÷8=17.93(元)

四、股利支付程序

企业通常在年度末计算出当期盈利之后,才决定向股东发放股利。但是,在资本市场中,股票可以自由交换,公司的股东也经常变换。那么,哪些人应该领取股利、在什么时间领取,对此,公司必须事先确定与股利支付相关的时间界限。这个时间界限包括以下几种:

(一) 股利宣告日

股利一般是按每年度或每半年进行分配。一般来说,分配股利首先要由公司董事会向公众发布分红预案,在发布分红预案的同时或之后,公司董事会将公告召开公司股东大会的日期。股利宣告日是指董事会将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分红方案(或发放股利情况)予以公告的日期。在公告中将宣布每股股利、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发放日等事项。

(二) 股权登记日

股权登记日是指有权领取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只有在股权登记日前在公司股东名册上有名的股东,才有权分享当期股利,在股权登记日以后列入名单的股东无权领取股利。

(三) 除息日

除息日是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相互分离的日期。在除息日前,股利权从属于股票,持有股票者即享有领取股利的权利;从除息日开始,股利权与股票相分离,新购入股票的人不能享有股利。除息日的确定是按证券市场交割方式决定的。因为股票买卖的交接、过户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美国,当股票交割方式采用例行日交割时,股票在成交后的第五个营业日才办理交割,即在股票登记日的四个营业日以前购入股票的新股东,才有资格领取股利。在我国,由于采用次日交割方式,则除息日与登记日差一个工作日。

(四) 股利发放日

股利发放日(股利支付日)是企业根据股东会的决议方案,在约定的日期给股东发放股利。因此,股利发放日就是向股东发放股利的日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