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金融预警制度

新加坡金融预警制度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加坡是世界上重要的离岸金融市场之一。新加坡银行业风险评级共分5级,第1级为最好,第5级为最差。根据评级结果和银行对新加坡金融业的影响程度,新加坡金管局会对银行作监管级别分类,以合理分配监管资源。新加坡的非现场检查信息主要来自统计和市场信息、内外部审计报告、现场检查报告、风险评级及其他监管者。新加坡金管局的银行现场检查,主要侧重于对各项业务风险控制环节的检查。

二、新加坡金融预警制度

新加坡是世界上重要的离岸金融市场之一。长期以来对银行业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建立了一个具有合理的监管组织架构,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规范的现场、非现场监督和健全的外部审计制度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从而使新加坡在迈向世界金融中心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新加坡因此成为少数几个经受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国家之一,并且至今未出现一例银行倒闭的情况。

(一)严格的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是银行业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屏障。市场准入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的设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00年以前一直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2%,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2000年9月19日核心资本充足率调低至8%,资本充足率仍然要求12%,资本标准远高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新加坡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为保证外国银行机构的稳健经营,新加坡金管局原则上允许世界排名前500名的银行到新加坡设立机构,对要求在新加坡设立机构的银行,除资本金和排名符合要求外,金管局还要全面调查该银行的资信、股东情况、银行的战略和服务、风险管理等情况,并同该银行的母国监管部门取得联系。另外,也会同该银行已设立分支机构的其他国家监管部门取得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将禁止该银行在新加坡设立机构。如国际商业银行(BCCI)20世纪70年代连续三次向新加坡金管局提出设立机构的申请,由于该银行结构复杂,属地不清,经营资信不好,三次都被金管局拒之门外。1991年该银行倒闭清算,损失100亿美元以上。严格的市场准入审查标准及程序,对保证新加坡银行业的稳定贡献巨大,至今还未出现银行破产清算。

(二)系统的风险评级体系

新加坡金管局对商业银行的非现场监管中,借鉴美联储的“骆驼评级法”,开发出一套风险评级系统,建立了新加坡银行业风险评级体系,并于2001年3月首次对新加坡的所有银行进行了评级。本地银行为CAMELOTS,外资银行为PLATOS,其中C(Capital Adequacy)表示资本充足率,A(Asset Quality &Credit Risk)表示资产质量和信贷风险,M(Management)表示管理水平,E(Earnings)表示盈利,L(Liquidity Risk)表示流动性风险,O(Operational &Other Risk)表示操作风险,T(Technology Risk)表示技术风险,S(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表示市场风险敏感度,P(Parental Support)表示母行支持。在具体评级时,要对以上各项内容逐项评级,然后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进行加权汇总,最后得出评级结果,作出风险评价。新加坡银行业风险评级共分5级,第1级为最好,第5级为最差。对银行的评级根据非现场数据每半年重审一次,现场检查则对涉及的评级项目进行重审。根据评级结果和银行对新加坡金融业的影响程度,新加坡金管局会对银行作监管级别分类,以合理分配监管资源。

(三)紧密结合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

新加坡目前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人员是合二为一的。主要原因是检查人员既掌握非现场的情况又掌握现场情况,有利于准确分析银行风险,提高监管质量。新加坡的非现场检查信息主要来自统计和市场信息、内外部审计报告、现场检查报告、风险评级及其他监管者。现场检查计划的制定要查阅被查行的外部审计报告、历史资料及非现场分析,最后确定检查范围。现场检查的频率一般是两年左右,每次检查的时间会在一个月以上。检查前1~2周用于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并征求被查银行的意见,检查人员可能会根据项目需要,从其他小组或处抽调人员。新加坡金管局的银行现场检查,主要侧重于对各项业务风险控制环节的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