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生产资料也是私有的,但财产所有权是低于政治权力的,商人即使富有其社会地位也是极其卑微的。并且,这种资本主义的所有权制度绝不是单方面的宣布,而是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认可和国家政权的保护。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取代封建社会制度,正像奴隶社会制度取代原始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取代奴隶社会制度一样,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过程,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因此,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又一巨大进步。

(一)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主要表现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

现代科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诞生的。从产业革命开始到现在,资本主义已出现过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也由此出现过三次飞跃。

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基本完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与使用。这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正因这样,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电力和电动机的发明与使用。这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电气设备工业、导体绝缘材料工业等的产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真正跨入了工业时代。电力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两倍多,其中钢铁产量增加了55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5倍。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第二次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核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这次科技革命不仅带动了一系列新兴高技术产业群,而且使传统产业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不仅推动了“用机器操纵机器”即生产的自动化,而且使科学、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总之,新技术革命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使生产力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了3倍以上。在1975—199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日本达到了4.1%,美国为2.7%,加拿大为3.6%。在1991—200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美国达到了3.1%,德国为2.2%,加拿大为2.5%。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第三次飞跃。

(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的原因

建立在封建社会废墟上的资本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出比以往任何时代的总和还要多得多的生产力?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优于以往的各种生产关系,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力比以往任何经济时代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大。

第一,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提供了财产的安全,从而形成了财富的激励,实现了财富的巨额积累。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生产资料也是私有的,但财产所有权是低于政治权力的,商人即使富有其社会地位也是极其卑微的。因而在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生产关系,从封建社会派生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开始就建立起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权制度。并且,这种资本主义的所有权制度绝不是单方面的宣布,而是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认可和国家政权的保护。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提供了人们财产的安全。而一旦人们的个人财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就能形成一种资本主义的财富激励机制,即通过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来实现资本的不断增殖。对剩余价值追逐的动力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财富也在资本家一端积累,产生了巨型资本家。

第二,自由的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提供了创新的土壤,也有利于生产技术的大规模运用。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最初形式大都是个人所有的企业,这种个体企业由于受资本积累的限制无法适应大规模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合伙制企业的过渡之后,股份制企业便应运而生了。股份制作为一种企业制度主要具有以下优点:①股份制扩大了企业的规模。股份公司具有变个人资本为社会资本、变分散资本为集中资本、变小资本为大资本、变闲置或消费性资金为生产性资本、以较少的资本支配较多的资本的功能,股份公司一般比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大得多,而且具有资本稳定、责任有限的特点。②股份制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造就了一个职业的企业家阶层,并通过企业家而把“管理”这个崭新的要素组合进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由于企业家的收入是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就像熊彼特所说的那样,企业家的使命就是不断地去发现潜在的利润,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而把它们变成现实的利润。③股份制造就了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发达的资本市场不仅是股份制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可以为企业的大规模投资解决资金问题,为创新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总之,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且使不得不进行熊彼特式创新的企业掀起了资本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产业革命与重大的技术创新,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使劳动成为“自由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以榨取剩余价值和不断增大自己的财富。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劳动制度。“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赖以旋转的轴心。”[2]尽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也是一种剥削制度,但同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相比,剥削方式已有很大不同。奴隶制度下的奴隶主与奴隶、封建制度下的领主农奴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公开的、赤裸裸的,奴隶主和领主对劳动者采取了人身占有、半占有或人身依附的形式,用野蛮的高压政策统治劳动者,实行超经济的剥削;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下的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则是在商品交换下的“自由、平等”关系,劳动者虽受控于资本,但与资本家之间是“自愿交易”的关系,没有超经济的强制。因此,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奴隶对奴隶主、农奴对领主是一种人身依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是一种生产关系的依附,而不是一种人身的依附。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区别,才有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劳动”。没有直接人身依附的“自由劳动”与有直接人身依附的强迫劳动相比当然是一种进步,这是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创造出高于以往一切时代的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经济全球化导致了销售、资本、劳动力等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大拓展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尽管“经济全球化”这一术语的使用时间并不长,但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过程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曾从“世界普遍交往”观出发,最早发现和考察了经济全球化问题。马克思指出:“只有对外贸易,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抽象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在价值上,或者说,建立在包含在产品中的作为社会劳动的劳动的发展上。但是,这一点只有在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因此,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3]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发展对外贸易,建立全球统一市场,使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又是它的结果。“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4]因此,资产阶级拼命地奔走于全球各地,他们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为他们的过剩资本寻找出路,为大量的商品寻找市场,使资本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全球化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贸易的全球化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资本的全球化。尽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国际化,资本无论在何地、何时、以什么方式、与谁和为谁投资,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但是,经济全球化相对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代封闭的、分割的自然经济来说,由于极大地提高了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经济全球化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舞台,大大地拓展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使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在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促使其社会生产力不断释放出来。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资本主义也不例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快速发展都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相应的变革,资本主义将因其生产关系的不适应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甚至出现危机。资本主义当然不甘心于自己的灭亡,因此也不得不对其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进行调节,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的自我调节最主要的表现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改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从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基本上是遵循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即一切经济行为由市场调节,经济发展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操纵。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和缺陷。这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不能保证全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自动地调节社会分配和再分配的贫富两极分化。于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断陷入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之中,经济危机也就不可避免,1929—1933年间的经济危机则是这种市场机制失败的彻底暴露。所以,要想继续维持统治,资本主义国家就再也不能放任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必须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经济计划甚至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之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日益发展起来。同时,为了避免劳资矛盾,工人的工资由单一的雇主决定转变为由雇主、工会和政府三方面共同决定。并且,社会福利制度也建立起来。通过社会保险、社会补贴和社会救济来构建社会保障,通过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来组成社会服务。实践证明,通过这些调整,扩大了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程度,大大缓解了劳资矛盾,改善了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此外,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的动力还来自于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在意识形态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中世纪,贪婪被视为万恶之首,商人是绝对不可能取悦于上帝的,而资本主义社会则视贪婪为美德,商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里也就成了最能取悦于上帝的人。当这种意识形态被社会普遍接受之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个人消费最大化的行为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范式。在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以民权取代君权,以分权取代集权,以立宪、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国家制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创新”[5]。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以法治代替了人治,以政策的连贯性和制定相关的法律等来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虽把人类社会生产力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自身不可能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大大发展了生产力,使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使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就形成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冲突的总根源,正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作为这一基本矛盾在其他各方面的各种矛盾冲突,在推动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表现出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主要表现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这种社会化大生产是从过去分散的小生产转化而来的。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化大生产是随着资本的出现,由资本把分散的生产资料和分散的劳动者集中起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又包括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是指许多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共同完成生产过程、共同完成劳作的过程,因而简单协作已开始了社会化生产。但简单协作主要是把分散劳动简单地相加在一起,其中没有明显的分工,它创造的新生产力也有限,所以简单协作又只是社会大生产的起点。工场手工业实行的是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由于工场手工业创造了企业内部的分工,所以加强和扩大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但因为它仍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限制,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总的来说还比较低下,因而它仍属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阶段。二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也就是机器大工业阶段,它是指产业革命后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的阶段。机器的使用使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为:机器的广泛使用使劳动过程发生重大变化,这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6];机器使劳动分工更加细密,协作规模空前扩大;机器大生产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进步又不断把机器生产提高到新的水平。三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生产的垄断化和生产的国际化两个阶段。生产的垄断化阶段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生产的社会化也开始向垄断化发展的阶段。其特点主要有:出现了生产高度集中的垄断大企业;垄断大企业中出现的生产是流水线作业;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分工与专业化更加细密,相互依赖程度更高。生产国际化阶段是指生产社会化中的“社会”扩展到资本主义国际社会的阶段。其特点主要有:出现了规模更大的跨国公司,形成了国际分工和国际生产专业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迅速发展。

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这就是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产品的社会化。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是指生产资料从单个劳动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机器大工业刚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机械化和自动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生产过程的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过程的社会化表现为许多工人分工协作、共同劳动,由此才能完成一件产品的制作;从不同部门的相互联系来说,生产过程的社会化表现为最终产品是由一系列部门的企业连续加工的结果,任何部门都离不开别的部门。例如,一辆汽车由几万个零部件构成,由分散的、成千上万家企业分工协作生产,每个企业只生产汽车的一部分。产品的社会化是指产品不是或主要不是满足直接生产者自己需要,而是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离开其他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立即影响其他环节的变化。

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本来,一切社会的生产都要求将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给社会分工下的各部门。在分散的小生产条件下,这种要求只在分散的小范围内实现即可,违背这种要求所造成的损害也只会落在部分生产者身上。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这种比例要求在一国范围内,甚至超出国界的国际范围内加以实现。因为生产规模巨大和生产过程本身社会化,以及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十分紧密和错综复杂,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于各部门规律的要求如不能实现,或者说生产部门间的比例关系一旦被破坏,就会造成巨大浪费,社会再生产就会紊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表明: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仅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不行的,这个分配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才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产阶级的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调整。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社会生产成果也是归资本家占有,因此社会生产主要由资本家控制,资本家作出相应决策的依据是私人所得利益的多少,而不是社会利益的增加,因而资产阶级国家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克服私有制基础上市场调节的弊端,无法避免各部门比例关系的经常破坏。总之,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不能自我克服的,它始终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

为了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让我们先来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要求和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是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具体来说,资本主义生产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不断扩大的内在动力。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的直接生产动力和最高目标是尽可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无论是延长工人的工作日和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也是无限的。二是资本主义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不断扩大的外在压力。竞争是商品经济中必然存在的现象,作为发达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社会,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乃至国家之间都广泛开展竞争,而要在激烈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和占据有利地位,资本主义企业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各资本主义企业都要进行积累,不断扩大再生产。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也促进资本主义生产不断扩大。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扩大的要求受到限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扩大的要求要受到资本主义本身的限制。这种限制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本追求自身增殖的限制。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资本自身的增殖,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从而导致全社会总的平均利润率下降。本来是追求剩余价值的行动却造成了利润率下降的结果,这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之一。尽管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有许多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压低工人的工资、加速资本的周转、发展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从海外获得高额利润等等,但这些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利润率的下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7]二是市场实现条件的限制。市场实现条件的限制主要表现为生产服从于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限制了一些商品价值的实现和社会消费力对市场实现条件的限制。从前者来说,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追求利润的生产目的,导致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特别严重,在许多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容量展开激烈的竞争,使生产的盲目扩大更加严重,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遭受严重破坏,一些部门的产品销售不出去,它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实现不了,再生产过程遭受严重阻碍,另外一些部门受到牵连也会遭受同样的状况。从后者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只有被消费者买走,其价值才能得到实现。相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来说,其社会购买力却是有限的。这种购买力在广大劳动群众那里却由于资本主义剥削和对抗性的分配关系而受到限制,在一些资本家那里又受到追求资本积累的欲望的限制。由于这些限制,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力常常会落后于社会生产力,使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及其包含的剩余价值不能全部或顺利实现,从而形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深刻矛盾。

再次,资本主义市场上存在三种过剩。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从同一个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出发,却造成了生产无限扩大要求与市场上全部商品价值难以全部实现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中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普遍“过剩”。商品过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直接结果,这种过剩是相对而非绝对过剩。资本过剩是指货币形式的资本过剩,由于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导致新投入的资本不能得到预期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不愿继续加大投资使得资本相对过剩。劳动力过剩是指在资本积累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则增加的情况下,劳动力商品显得相对过剩。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三种“商品过剩”相互促进、相互加剧,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第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要求相互联系的各个生产部门、企业、车间之间互相密切配合。生产社会化的这种客观要求在一个企业内部是能够实现的,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全体工人都必须服从资本家的支配。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各个企业属于不同的资本家所有,谁也管不了谁,所以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尽管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国家的宏观控制有所加强,但并不能消除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普遍竞争产生对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的外部压力,以及生产本身自我扩张的要求,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但同时,为了追逐最大利润,资本家又拼命剥削工人,束缚广大劳动群众购买力的增长。这样,一方面是生产的增长,另一方面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相对萎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裂痕有时相当大,因而资本主义的相对生产过剩有时会比较严重。第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复杂的阶级关系,而最基本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经济关系决定阶级关系,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丧失了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资本主义私有制违背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也决定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使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无产阶级以革命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以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其他各种矛盾和问题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除上面已提到的基本矛盾及主要表现外,还存在着其他很多矛盾和问题,这里仅简单地列举一二。

一是贫穷与富裕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建立了新的收入分配制度,设立最低贫困线和限制过高收入,保障了劳动者的最低收入,但并没有消除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比如,在美国,1973—1995年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但是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20世纪80年代,《幸福》杂志所选的500家大企业的一般首席执行官的工资由一般车间生产工人的35倍增长到157倍。而进入21世纪,美国大公司主管的平均收入,是整个美国经济中普通全职工人平均工资的367倍。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低收入者对自身前途、政府乃至国家都失去了信心,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贫穷与富裕的矛盾,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又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是失业问题依然突出。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和社会服务制度已比较健全,但失业现象并没有由此消失。据经合组织的统计,2012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为7.8%,加拿大的失业率为7.1%,日本的失业率为4.2%;而法国、希腊和意大利的失业率却超过了10%,分别达到10.6%、26.8%和11.2%。

三是浪费、犯罪、种族矛盾等经济社会问题仍然严重。首先,在资本主义富国内部,全社会都陷入布热津斯基所描绘的“丰饶中的纵欲无度”之中,道德颓唐,精神空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横行,导致过度消费和社会财富的大量浪费。其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犯罪率降低,反而是犯罪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在号称最文明的美国,枪杀案有增无减。再次,吸毒、卖淫等腐朽的社会现象依然如故,种族矛盾、排外主义依然严重。

总之,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上述经济社会问题不仅依然严重,更为严重的是,其中许多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事关发展和未来的问题,至今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这正如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所说:“美国所有的人都知道需要更多的储蓄,然而就减少消费一事美国却无法有所作为。欧洲知道不让就业上升是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的,但是,它又不能放弃反对通货膨胀的幽灵,也不愿解除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以重新启动经济引擎。日本知道它目前的经济是不成功的,也知道日本的人均居住面积非常特殊地比任何一个富裕的社会都少,但它却不能从注重改善住房入手,改革日本经济,使之成为由国内市场导向的经济。所有这些世界主要大国都理性地知道它们需要的某些事情却不能理性地行动。”[8]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5页。

[2] 李南屏、马伯钧等:《什么是资本主义 怎样对待资本主义》,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78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

[5] 李南屏、马伯钧等:《什么是资本主义 怎样对待资本主义》,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6]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43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9页。

[8] 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