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力资本理论探索

人力资本理论探索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由舒尔茨首先提出的。早期,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应用于微观经济学,即认为个人的教育水平及工作经验对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可见实现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而一个地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的重构与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如果各地区都根据本地人力资本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投资,最终会形成各自的产业优势,进而形成产业的区际分工。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探索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由舒尔茨首先提出的。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它可以表现为个人所具有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主要有:第一,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第二,在职培训,包括由公司组织的旧式学徒制;第三,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第四,不是由公司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第五,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第六,干中学。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是指通过以上途径而使得人力资本的含量增加,知识、技能的提高,健康状况的改善等。

早期,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应用于微观经济学,即认为个人的教育水平及工作经验对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随后它也被用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当中,如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根据美、英、西北欧9国1950—1962年的统计数据估计,教育、医疗卫生、知识的增进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余值增长率的60%以上。1970年,麦迪逊(1997)研究了1950—1965年22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考虑了劳动者素质、劳动者年龄构成的基础上,发现“有效的”劳动供给(包括3个方面的因素:就业增长、劳动者素质的变化、劳动者年龄构成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35%。1972年,纳德里(Nadiri)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力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了发展经济,曾采用2种不同的资本投资战略:一种是物质资本优先投资战略,如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和亚洲的巴基斯坦;另一种是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如菲律宾、斯里兰卡、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根据发展经济学家埃德曼(1980)的计算,在1960—1978年间,实行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4.68%,而实行物质资本优先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的增长率为3.86%。按照我国学者刘迎秋的计算,在1953—1991年间,同等数量的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与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相比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为17.7∶2.42。可见实现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舒尔茨(1961)通过教育投资收益率的估算方法,得出由教育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占美国1957年总国民收入增量的33%;丹尼森(1962)通过教育量简化系数法,得出1929—1985年教育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率为13.7%。这些典型的实证分析,极大地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普遍应用。

此后,卢卡斯(1988)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正是他的内生增长模型激发了人们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热情。近10年来涌现出的大量跨国或跨区域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不仅检验了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同时也试图解释各国经济增长差异的源泉,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人力资本。根据大量“巴罗”式的增长回归分析提供的证据,入学率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人均GDP每年增长1到3个百分点。而国民教育年限增加1年,也将使得经济增长提速1个百分点。

然而,无论是内生增长理论,还是宏观回归分析,包括国内现有的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他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人力资本的总量水平上,而较少考虑各层次、各产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事实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不等于对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学习进行无差别的投资。尤其是对于政府而言,在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配置时,更需要了解投资何种产业或者何种产业投资组合能够创造最大的价值。而一个地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的重构与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

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

地区产业体系,通常以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生产要素构成和市场需求结构为基础,但并非完全如此。如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改变生产需要;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改变市场需求结构。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人力资本是影响区际分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各地区都根据本地人力资本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投资,最终会形成各自的产业优势,进而形成产业的区际分工。很显然,这种区际分工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对生态经济社会总资源的重新配置,把各种具有特别功能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从不可持续运行的产业领域向着有市场需求、能可持续运行的产业领域不断转移,从而大大提高其“五流”财富的可持续形成率和增加其财富的可持续形成量。

(一)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推动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

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的状况可以通过影响供给、需求等因素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调整。

1.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通过影响供给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

首先,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通过影响劳动力素质影响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人力资本的总量和结构影响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从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总体水平。人力资本总量水平越高,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所占比重越大,劳动力技能水平越高,该地区就更加倾向于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使该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好,反之亦然。

其次,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不断推动技术进步,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的生产技术结构的进步与变动都会引起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尼尔森(1960)和菲尔普斯(1966)的研究表明,新技术扩散的范围和速度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具有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存量越大,质量越高,技术扩散的范围就越广,扩散的速度就越快。科学技术要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本条件。因此,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实质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存量和配置,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就是要增大人力资本存量,提升人力资本结构,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

第三,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影响物质资本的投资方向,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可持续性调整。投资是产业结构形成和变动的直接原因。格瑞里彻斯(1970)、明塞(1984)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互补弹性要大于普通劳动力与物质资本的互补弹性。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会引起对人力资本需求的更快增长。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都已表明,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它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进物质资本投资的效率。因此,物质资本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投资行为,会引导他们将资金投向人力资本丰裕的产业,人力资本的产业间配置和转换进而影响了物质资本在产业间的配置和转换。这样,一地区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的状况,直接影响了产业结构的演进。如果一地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的力度,从而推动人力资本流动,就会带动物质资本的流动,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调整。

2.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通过需求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

需求变化分为总量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以及新旧产业部门的更替。从总量的角度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使需求总量的增长,需求总量的变化又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结构角度考虑,一般地讲,消费结构从生存型为主向享受型、发展型为主转变,日常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育、医疗保健、培训、服务、娱乐等消费也趋于增加。在产品供求结构的连续变动中,产业结构也更加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

3.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通过制度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可持续调整

一定的人力资本储备,可以弥补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在资金、技术、物质资本,乃至市场制度供给方面的不足。产业结构演进取向要求冲破原有的制度结构,探寻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的新的制度结构。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提高了整体国民的素质,这有助于提高再造新制度的认知水平。

(二)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能够增进人力资本积累

1.相关产业的发展增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在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中,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教育培训产业、医疗保健医药产业也会得到长足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会增进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

2.通过“干中学”增进人力资本积累

在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过程中,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知识密集度越来越高,因此,劳动者知识和技能水平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干中学”增进了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

归根结底,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因素和永久动力。反之,产业结构升级又促进了人力资本的提升。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图4-1所示。

img19

图4-1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