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报告

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报告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报告_让阳光更加灿烂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报告吴迅雷[1]一、研究背景办好优质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过程是凝聚全体师生员工人心的过程。

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报告_让阳光更加灿烂

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报告

吴迅雷[1]

一、研究背景

办好优质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人们渴望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实现文化转型,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是,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由此,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学校等的关注焦点。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对目前学校进行全面诊断的基础上架构“学校优质化工程”,在广东中山、宁夏银川等地区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学校优质化工程”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由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推进的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也是打造优质化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其显性标识在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其内涵标识在于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提升。它涉及学校发展规划,包括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课程设置方案、课堂教学诊断等。同时,它作为一种手段,抑或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基于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整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系统工程,“学校优质化工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www.guayunfan.com)

二、优质化项目的校本理解

办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加以支撑的,但是,一流的学校并不在于它有一流的校园校舍设施设备,而在于它有一流的管理与师资。学校要注重硬件的建设,更要重视以教师素质为核心的学校软实力的提升。“优质化工程”立足于不断提高教育行政人员自身指导学校发展的能力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又积极引进外部的智力支持,把优质项目的推进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这是“优质化工程”推行极具智慧的举措。

要想办好一所优质学校,就要研究优质教育的特征,总结优质学校的经验。我们以为,优质学校是通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学校成为师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优质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全面、和谐、自由、充分与持续的发展。它是让师生更添智慧、让员工更加和谐、让校园更加充满美感与朝气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学校。优质学校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一种能力、机制和精神。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时间不长,学校有自身的办学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生生源复杂;学校德育、教学、科研条线管理干部上任均不满三年,管理经验不足。要想实现学校长远、优质发展,迫切需要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目标、高效课堂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2008年12月,由教育局牵头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签订了为期三年的优质化项目工程协议书。我校被列为区优质化项目学校,这是学校开拓进取、优质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学校要充分利用优质化工程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质化工程的指导、服务、评价、保障功能,围绕优质化工程项目的规划分步实施,把“优质化工程”与培养教师、培育学生、发展学校连在一起,深度挖掘学校自身的自主发展优势,使优质化工程的实施与推进达到最高效与最优化

三、优质化项目的校本行动

(一)项目推进策略

我校作为项目学校之一,以优质化项目工程的推进为契机,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教育规划课题《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作为学校新三年发展的“龙头”课题,提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精化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将学校建成一所具有英语特色的,在市、区享有知名度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分解细化,确定了项目推进重点,认真贯彻落实。我们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旨在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行之有效地推进我们阳光外国语学校项目实施的校本行动策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品牌,实现学校优质化发展。

1.科学规划先行

在优质化项目专家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明晰校情、找准起点、确定目标、理性地制定我校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规划》剖析了学校的办学优势与面临的困难,分解细化发展目标,确立了“学校德育与文化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与办学特色”、“队伍建设与校本研修”这四大板块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

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过程是凝聚全体师生员工人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的目标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它为大家确定了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为全体师生员工形成“价值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过程也是学校特色创建的过程。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点与学校的特色出发,科学地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发展规划编制的过程也是学校以文化引领教职员工发展的过程。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规划,对学校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办学目标、校训校风与文化传统等作了明文的表述,这些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等逐步积淀在学校教职员工的心灵深处,最终成为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精神追求,慢慢地转变为他们的实际行动。

2.特色课程跟进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二期课改”的方向和要求。我校始终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基础求知服务,为学生能力发展需要服务,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整体设计与把握三类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我们把“培养基础扎实、英语见长、健康向上、富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阳光学子”为课程培养目标,努力培养“诚信、活泼、笃学、向善、有志、睿智、慎思”的阳光学子形象,积极构建为学生终身发展、和谐发展服务的阳光特色课程体系。

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坚持循序渐进,德育与课程相融合。在主体设计上,顺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在课程实施中,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两纲教育为指导,拓宽学科领域,渗透两纲教育,从学科的特性出发,突出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努力挖掘人文精神和学科教育资源。通过“点、面、场”全面渗透学科德育,同时通过课外活动增强课程活力。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学生开辟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的教育资源整合,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

3.课堂改革深入

在优质化工程的引领与推动下,2009年4月,我校申报的课题《“优质化”项目学校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策略研究》被立为区重点课题。推进以“阳光课堂”为轴心的教学改革。细化、精化教育教学流程管理,推进“阳光课堂”计划。

“阳光课堂”致力于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每一教学环节都力求高效,最大程度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目标,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同时,阳光课堂是温馨的课堂。我们积极创建以“关爱”为核心主题的“温馨教室”。让教室每一面墙都充满着温馨,让每一个同学都享受着同伴的关爱,让温馨教室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关注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课堂呈现出参与积极、对话多元、思维深刻的喜人场景,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阳光课堂也是民主的课堂。阳光课堂致力于推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创设多路导航,给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自由;创设激励评价机制,给学生成果表达的自由,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阳光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我们倡导开放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公开化。随时公开常态下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接受同行、领导、专家的上门指导。

4.制度建设保障

创建优质学校,首先要建立优质学校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是学校走向优质的基本保证。在优质化管理的乐章中,制度管理是一曲必不可少的前奏。我们按照优质学校的管理要求,在理清、整合学校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探寻校本管理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我们建立了教学研究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评制度等。我校自建立了科学化、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后,不但盘活了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同时还细化了岗位职责,做到了有章可循。严格而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动力,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借助这一制度管理系统,畅通了管理,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向心力

(二)项目实施重点

1.凝聚办学理念,制定行动方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治校方略首要的是有先进和科学的办学理念,而先进和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学校在办学理念上也应该与时俱进,赋予其更多的现实内涵。鉴于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及学校长远发展的思考,学校领导班子与全体教职员工在充分分析学校办学优势和面临困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校训“世界的未来在我们手中(The World’s Future Is In Our Hands)”、校风“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学校追求“阳光下,抒写人生精彩的一页!”,全校师生共同凝炼提出了“学会学习 主动参与 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优质化项目的三年行动方案。

“学会学习 主动参与 促进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学会学习”是一种能力与过程,强调的是学生个体;“主动参与”是一种方法与途径,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指向。阳光教育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力,积极为学生创造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推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以此践行我们的校训与校风。

《行动方案》展望三年,明确学校的各项改革措施,集中致力于“学校发展核心制度建设”,致力于高效、温馨、民主、开放的“阳光课堂”的构建,致力于校本特色课程完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致力于为学生的一生成功发展奠定基础,尽心提供实现我校育人目标的教育条件,为激发师生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确立了校本研修示范、课程教学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施战略和具体措施,力求走出学校目前所处的发展瓶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分解子课题,加强流程管理

为了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与整体推进,我们确立了“优质化项目学校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策略研究”、“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三个子课题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题的研究目标分解细化,确定了项目推进重点,认真贯彻落实。我们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旨在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行之有效地推进我们阳光外国语学校项目实施的校本行动策略。

我校于2009年4月,积极申报了《“优质化项目”学校优化教学流程管理的策略研究》,并被立为“区重点课题”。通过关注“三阶段”、优化“五环节”(关注“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三个阶段,优化“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学业评价”五个教学环节),在项目专家组的全程指导下,强化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广度、深度、有效度,真正做到教学流程管理的最优化。

3.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特色

为了保障课程的实施,我们建立课程开发中心,主要任务是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拓展型与探究型课程的校本开发研究、运用指导,编制《阳光外国语学校课程指南》等,以开放式、互动式学习平台为核心,构建一个媒体多元、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可以满足学生各种发展需求的开放资源库。我校以“阳光”作为关键词,赤橙黄绿蓝靛紫七彩课程,涉及文学、英语、数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以及综合实践这七大学习领域。通过七彩课程系列的设计,拓展学校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活动的落实。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与时俱进的学习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实施同年级学生“走班制”,重在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目前,学校的剪纸课程、英语拓展课程、体育课程已初具规模,即将投入到校本教材的编辑印刷之中。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初步形成现代的、多元的、开放的学校七彩课程体系。学校“阳光下,快乐成长”的课程方案获得区课程方案评比二等奖,并被编入《奉贤区学校课程方案精编》一书。

4.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堂改革

“课堂教学诊断”是研究有效教学方法的有力途径。三年来,优质化专家组对我校的教学常规、课题研究等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并深入课堂,通过“师生情绪问卷调查”、专家进班级随堂听课、推行“同课异构”的教研范式、参与教研等多元形式对我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科学诊断,就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在优质化专家的引领下,我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位教师在市、区级学科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2010年5月,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远郊师资队伍提升质量工程(试点区)奉贤区学校优质化工程项目中期总结会”。与会的专家领导对我校5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展示课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10月中旬,青年教师孟庆楠代表上海市参加由江苏张家港常青藤中学承办的全国名校长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2011年5月,在我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由齐贤学校、头桥中学共同参与的“专业引领 聚焦课堂”的“同课异构”联动教研展示活动。多层面、多渠道地聚焦课堂教学研讨,促进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行为的改变,引领教师不断地把课改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行为之中,提升了学科教师的教学实力和课堂教学的质效。

5.健全管理制度,优化师资建设

优质化工程实施以来,我们重视教师团队建设,建设研究型教师群体,着力打造一支优质教师队伍。我们开展了“闪耀阳光——双十佳优秀教师”评比活动、“阳光外国语学校星级教师”评选活动。我们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的“阳光督导团”队伍,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以及教学行为的指导。

在课题实施过程,我们对日常教学制度进行了新的规划,初步形成了规范的教学机制,主要收到了两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引起了学校对建立良性、科学的教学制度的重视。项目初始,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教师反思和教学研讨活动,但是都相对零散,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加上缺乏监管力度,因而效果不佳。通过制定学校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和校本教学研修制度(简称“两个制度”),学校的行政领导都意识到,教学反思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而校本教学研修是学校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性教学氛围的一条有效途径。二是借助“两个制度”的制定,建立起了一整套相应的教学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教学制度。

四、后续研究与思考

“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整体规划与实施”的主要经验是凝聚办学理念、形成发展策略、构建整体规划、落实具体行动。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成一所具有英语特色的,在市、区享有知名度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表现了学校自我意识的觉醒。创建目标的逐步实现,是学校追求不断发展的自觉要求,也是不断规划和具体落实学校办学行为的发展过程。学校的“优质化工程”即将结束,在后优质化工程时期,我们学校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优质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将以下几点认识权当后续研究与思考吧:

1.优质是长期的过程

优质学校的创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办学的各个要素上取得配合与支持。创建优质学校,需要努力积淀学校文化,需要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形成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特色与学科特色。这些都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与坚守。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学校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优质学校的创建必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与特色。为了使学校持续优质,我们要积累已有的办学成绩和经验,不懈努力,追求卓越,打造和发展学校的品牌。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学科特色课程,已经有了阳光课堂的教学模式,要十分珍惜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创造育人环境的特色,稳固优质的管理体系,藉以增强成功信念,增长从业才华,把握办学规律,带领师生续写阳光教育新篇章。

2.队伍是优质的保障

优质学校的创建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探索教研活动的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再造教师学习文化。

正如顾泠沅教授所说的“教师是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好的教师特有的回应学习与工作环境的行动方式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进程”,课程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

我们要继续完善学校自培体系建设,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时空和资源保证,从而打造一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思想、有作为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教研文化建设,构建“研究共同体”,以教师最大化的发展达成学生最大化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力多面、开拓创新的阳光教师团队。

3.创新是优质的动力

学校要持续优质发展,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学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求生存、谋发展、铸辉煌的必由之路。在优质化项目推进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重新审视了学校的优质发展之路,引发了我们对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创新乃是现代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正确认识优质化项目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来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愿景,为我们培养具有道德的、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建设更为优质的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型伟:《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3.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4.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5.赵中建:《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言宏、杨一青:《探索名校经营之道》。

7.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8.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9.马云鹏、邬志辉、谢翌、李朝辉:《优质学校的理解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0.崔允淳:《校本课程开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6期。

12.[波]达林,范国睿译:《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13.马云鹏、谢翌:《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