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构成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构成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具备广博的文学知识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这一点对报业、出版业、电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这些行业的编辑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就无法创作出准确、生动、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第二节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构成

人才,在一个产业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才素质的高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接受信息能力的大小等,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产业更是如此,文化即人化,可见,人在文化中的地位,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日本最大的私营媒体联合大企业集团——富士产经通信集团,它拥有大约1.2万名雇员,其中包括4000优秀的博士后、博士、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等,正是由于以上出色人才的汇聚,才使其年收入1万亿日元,相当于100亿美元。可见,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人才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一、协调合理的知识

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承担着多重角色,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指的是各种学科知识在人的头脑中的组织方式,包括这些学科知识的配置比例、内部联系和协同关系。文化产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就是指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人员所掌握知识的组合构架情况。

当代社会正处于新学科、新知识剧增的状态,对每一个人来说,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要想真正成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的全才其实很难,也不现实,文化产业的人才也不例外。但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大产业,它横跨经济、文化、管理,同时还涉及文学、美学、历史等其他人文学科。仍以报业为例,报纸是一本“百科全书”,很难说有哪一类知识是报纸不涉及的,编这样的“全书”,如果编辑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就会显得很被动。所以,文化产业工作人员就要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使自己知识结构能够适应其角色特点的要求。

文化产业人才的工作是一种制造文化产品的工作,这与其他物质产品的制造者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为社会制造精神产品,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愉悦和享受,进而记载和传播文化,这一点决定了文化产业的人才应该具备文化基础知识和其他知识,否则就无法经营文化产业。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包括的门类很多,如出版业、广告业、报业、展览业、旅游业、电台、电视台等,这些行业要求他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其他知识是文化产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文化产业人才应该通过整合以上知识内容,建立自己完整的知识结构。

(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主要是指文、史、哲知识。对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具备广博的文学知识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这一点对报业、出版业、电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这些行业的编辑如果不能熟练的掌握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就无法创作出准确、生动、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发生的事情必有其历史的根源,因此,在文化产业的经营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化的历史渊源并对其相关的情况进行比较,把史料价值与当今的社会价值结合起来,进行文化产品的策划、生产。例如,通过对文化遗址的开发,进而形成旅游胜地以及生产出相关旅游产品等,都要求其经营人员学会以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哲学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只有对其精髓深入领会,才能在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事物运动过程中认清本质、把握规律,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文化产业的发展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在媒体产业中,编辑在策划与组织新闻报道、处理新闻稿件时,都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逐步深化报道,力争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才能使自己的新闻产品赢得更多的读者

(二)专业知识

文化产业人才的专业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文化产业人才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所应具备的经济与管理基本知识;另一部分还需具备所从事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在新闻单位,编辑是媒介产品与新闻报道活动的设计师,媒介竞争的日趋加剧,对媒介产品及新闻传播的要求不断提高,编辑要做好产品策划以及报道策划工作,就要深刻地了解且把握新闻传播规律,要进行专业性的研究。另外,编辑还从事各项微观业务工作,其中包括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编排版面等也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这些具体业务都在发生变革,旧的观念和规则不断被打破,新的理念和方式逐渐确立,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传播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才能适应这种变化,生产出优秀的报纸产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可见,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十分熟悉自己领域的历史与现状,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对相关专业问题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才能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存在进行全面的、准确的、富有深度的分析,才能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精神产品。

(三)其他知识

其他知识是指除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这种知识不限于一两个领域或专业,而是无所不及的。当然,任何人事实上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和学科的知识,文化产业的人才要具备其他知识,其实是相对于别的产业而言的一种知识范畴。换句话说,从文化产业的人才知识配置来说,他掌握知识的覆盖面应该比一般产业经营者要广泛,他所拥有的知识信息量比一般产业经营者要大,在他具备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其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来帮助自己更好的从事文化产业经营。比如,广告业的从业人员,除了拥有广告方面的专业知识之外,在与客户沟通中,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市场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文化产业人才知识结构中,对其他知识的要求应该因人而异、因岗而异。例如,在报社,对那些处于中高层的编辑来说,他们在策划与组织报道过程中,就需要懂得决策学、管理学的知识。如果一个负责证券报道的编辑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文、史、哲等基础知识很丰富,对地理、音乐、书画也有较大的兴趣和比较深入的了解,却对经济学、证券、财经知之不多,这种知识构成对于这位编辑所从事的业务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他掌握的第一层知识文、史、哲,作为基础知识虽然很必要,但他掌握的第二层知识地理、音乐、书画知识与本职工作联系不大。他的本职工作最需要的一些学科知识,如经济、财金、证券却不具备。可见,文化产业人才的其他知识的需求实际上是应该有侧重点的,他所具备的学科知识与其工作需要的相关度越大,其知识结构才越合理。此外,其他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还要求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协同关系,也就是强调知识结构整体功能的发挥程度。假如一位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掌握的其他知识不少,知识结构也比较合理,但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都处于分割状态,他也不善于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那么,其他知识对于他实际工作的帮助就会减弱。

二、全面完备的信息

信息能力指的是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化产业人才在经营过程中,要时时刻刻追逐外界的最新信息,由于其数量多,涉及面广,就要求文化产业经营者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辨别真伪,然后再对其进行加工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信息库。惟其如此,才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包括事实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社会生活信息等,这类信息是经营文化产业时要关注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在生产时的加工对象。例如,新闻产品越来越大众化,更多的关注普通人、平凡人的生活琐事;还有以流行为其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产品,可以短时间内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群体影响力,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随时要捕捉的信息。

(二)行业信息

因为文化产业涵盖了教育、科技、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旅游、广告、形象设计、公关策划、电台、电视台、娱乐场所、展览、信息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里有许多行业,不同行业在具体经营和操作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点。拿报纸和杂志来说,二者都属于纸质媒体,但是,在经营过程中,报纸周期很短,偏重于信息传递,杂志由于周期长,偏重于思想教诲。所以,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知道同行的想法和行为,对文化产品的策划、设计、生产、销售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浪费,不至于生产出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另外,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进行文化产品的策划、设计、开发、营销等一系列行为,进行这些活动,一定要以自身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为依据。因为文化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管理水平、人际关系等,都对自身的经营活动有制约作用。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内部变化,才能有效地开发和配置文化资源。

总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获取信息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社会活动能力和对客观世界变动的洞察力,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修养与性格,善于与人相处,做社会活动家,广交朋友。同时,又要时刻当细心人,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比如,在报社,要求编辑必须学会善于处理和利用各方面的信息,既要从读者反馈中把握传播效果,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办报工作,还要从各类媒介的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以及从互联网上收集各方面资料。只有做好了以上工作,才能做好策划和组织报道的工作。

(三)政策信息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但是,系统的文化产业政策却还有待时日。由于我国各大文化行业仍然处于不同行政部门的监管之下,即使是同为传媒产业的纸质传媒、影音传媒、网络传媒和广告产业等,都是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监管。因此,相应的产业政策都与这些特定产业的监管部门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文化产业政策在2001年和2002年初出现了非常重大的调整和修订,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传媒产业(纸质传媒、影音传媒、网络传媒)、广告产业、艺术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其核心思想都是为了逐步兑现我国在入世时的相关承诺条款。因此,经营文化产业或投资该行业,一定要了解相关政策的变化,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经营。

三、复合多样的能力

文化产业的经营必须具备创新性。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除需要文化艺术内涵,做工精致之外,主要的竞争力集中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所以,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外,还必须要具备复合多样的能力,主要是指艺术创造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以及科技运用能力。

(一)艺术创造能力

艺术创造能力是指文化产业的经营者要突破传统思维、进行创新经营的能力。

创造学理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不断以新颖的方式和多维角度的思维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来自于创造的欲望和激情,它包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索过程的发散性,解决问题的新颖性,思维结构的综合性等几个过程。每一种文化产品,从其策划、设计、生产到销售,都是创造性的劳动。

以云南中甸县更名为例,在2001年12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做出将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决定,随即引起国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也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欣然前往。为何一个身处崇山峻岭的普通小县,竟然因更名就能驰名中外呢?因为这次更名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创造性的和成功的文化阐释活动。

中甸县属于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的结合部,可谓“一眼看三省”的地方,也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自北向南而流的“三江并流”腹地,这里植被完整丰富,动物品种繁多。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根据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藏区资料,写成小说《失去的地平线》并出版,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甫遏,人们对战火记忆犹新,小说中那种和平、宁静、适度远离尘世的地方,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向往,进而引发人们的追寻。1937年,好莱坞花巨资买下该小说的版权,之后耗资200万美元,历时两年,将小说搬上银幕,于是,香格里拉成为一种美谈,也就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词汇。从此之后,世界各地的探险家、旅行家、科学家、教士及宗教学家等人士,开始在中国的西藏地区寻觅香格里拉的踪迹。1997年9月14日,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滇、川、藏、青毗邻地区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上,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为主进行的课题研究论证的基础上郑重宣布,全世界人民苦苦寻觅了半个世纪的人间仙境原型——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接着,中外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

自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后,从而掀起了迪庆地区,甚至周边地区发展的新阶段。但是,迪庆州政府并没有停留在县域的更名上,也不是紧紧局限于香格里拉文化的阐释上,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造,打造文化旅游产品,迅速完成了香格里拉自然和历史“资源化”的任务,使其文化“活化”和“产业化”。可见,创造能力的培养对于经营文化产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文化产业领域里,行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的创造性的竞争。

(二)文字写作能力

文字写作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由于文化产业与别的产业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即把文化资源作为经营对象。因此,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用文字来阐释、表达、传播产品的内涵。比如电影、电视剧本的创作,报业、杂志社、出版社以及策划业等,没有一个不是需要文字来表达思想的,而且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才能取胜于别人。

在报社,新闻稿件很讲求时效性,因为时效性是报纸的生命。这就要求编辑、记者的工作要争分夺秒,记者捕捉、采写到新闻后,要以“倚马可待”的写作速度迅速地完成稿件,然后要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编辑的手中。而编辑每天在接到记者、通讯员、群众来信等大量的稿件中进行选择、处理,然后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加工、修改,之后还要完成制作标题、配发言论等任务。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纵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编辑、记者都是长于撰文的“大手笔”,有丰厚的著述留传于世。如今,许多报纸的编辑、记者人员都是“多面手”,无论是哪种文体,都是轻车熟路,无论是报社的哪一个工作环节,他们都干得非常出色。

对于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写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日的勤学苦练,要注意阅读优秀的文章和名著,注意当代写作文体的发展变化,多加揣摩和借鉴,并勇于创新。

(三)科技运用能力

科技运用能力指的是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使用现代通讯工具、语言工具和交通工具的能力。文化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向现代化迈进。比如在出版业,早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我国的报社大部分已经运用计算机采编系统,采用了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数码相机、卫星传稿也广泛采用。编辑以计算机为代笔工具,彻底摒弃了过去的工作习惯。国际互联网成为编辑获取信息的最新工具,新一代电子书籍、电子报纸、电子词典已经问世。这一切都说明,现代化的技术操作能力将是每一位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必备的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文化产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开放,需要运用国际联网获取资料,需要与国外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和合作,甚至要到国外去经营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文化产业经营人员掌握现代语言工具,能够使用外语。此外,文化产业从业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他们与社会各方面的交往和沟通越来越多。比如,在报社,编辑、记者应该掌握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技术,能够驾驶汽车等。

总之,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从事文化产业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其从业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并且把这些知识和技术与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去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