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关新闻教育的对话和思考

有关新闻教育的对话和思考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新闻教育的对话和思考美国的新闻学教育可谓“百花齐放”,从专业方向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教材出版,各所学院的做法不一。传播学在20世纪后半期兴起后,新闻学和传播学教育逐步融汇,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传播学教育的院系风格差异。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我们看到的却是对传统新闻学教育的坚守。

有关新闻教育的对话和思考

美国的新闻学教育可谓“百花齐放”,从专业方向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方法到教材出版,各所学院的做法不一。传播学在20世纪后半期兴起后,新闻学和传播学教育逐步融汇,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传播学教育的院系风格差异。有的传播学院下设新闻系,有的新闻学院下设广告系或其他传播学专业,也有新闻学与传播学并列专业目录的。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我们看到的却是对传统新闻学教育的坚守。发生在哥大新闻学院的改革,并不是向新闻学之外领域的开拓,仍然是以培养新闻人才为宗旨和核心的一种教育思路和课程体系的变革,是在传统的新闻教育框架之上添加了有助于新闻人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新的教学内容,并且以跨院系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一目标。

在越来越多的新闻传播学院借助传播学的大伞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今天,哥大新闻学院的做法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克拉特尔副院长的回答是:“我们这个学院就是关于新闻学的,没有公关、广告、政府传播等,这些和新闻学有很大的不同。我对美国的大部分新闻学本科教育感到担心,因为它们太概括了,学生接受了一种很广的教育,却不深入。他们不会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他还举密苏里新闻学院为例说:“它有广告、公关、公司传播、摄影,各种媒体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个坏主意。我认为本科生应该学习历史经济、社会学、数学科学,而不是广告,不仅因为它太实际了,而且因为本科生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够多。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怎么做广告的话,如果将来要想成为一名广博的记者,这是一个很坏的基础,要成为一名执行广告商(Executive Advertiser)也是同样的。在研究生层次上,可以学这些。本科生应该接受良好的、坚实的文科教育,上各种人文和科学方面的课程。这样能让他们成为更加有才智的人。知道地理、语言、数学、国际关系、历史、艺术这些知识是重要的,如果45岁了再学数学就太困难了。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学这些,在大学的时候不学,你似乎就永远学不了了。因此我认为在本科中教授广告和公关是不合适的。学生毕业了,但仍然停留在没有毕业的水平,他们所知道的就是怎么做广告。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比如说,最近中国民众对日本政府有很多示威游行,如果不了解历史,尤其是东亚历史,就没有办法理解两国的关系,不能了解现在的新闻事件。如果你不了解中国和韩国,甚至日本和韩国的关系,你就不会了解为什么这些关系是如此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学历史,而不是广告。”

我们还注意到,在哥大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学位项目1998年9月正式招收学生, 2004年5月才培养出第一个毕业生。它与该院历史悠久的新闻学硕士生项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前者培养记者,而后者培养学者,这倒是符合美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惯例”。但是,与美国其他很多新闻传播学院不同的是,哥大新闻学院的博士学位项目采用了一种“联合体”式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这个项目不只是新闻学院的。总共四个学院参与到其中,它们是哥大新闻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和文理研究院。这四个学院一起开设博士项目的课程,但博士生的录取和学籍管理由新闻学院来负责。

博士项目共设四个方向:新闻和公共生活(Journalism and Public Life)、媒体的社会影响(Social Impact of Media)、传播的经济学和调控管理(Economics and Regulation of Communication)、信息和技术制度(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s)。博士生的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院主持的传播学研讨会、大众传媒社会影响的高级课程;商学院主持的商业经济学、信息、传播和媒体管理课程;文理研究院主持的政治学、大众媒体描述的美国和全球政治;工程学院主持的电子工程、传播学中的电信和技术系统等。每个学生要修完其中5门核心课程,外加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其他选修课程。

新闻学院目前有28名博士学生。每年从大约100多名申请人中仅仅挑选出4~5名,他们要在校学习5~6年。学院表示,由于没有足够的钱来支持这个项目,还不能给博士生提供与哥大其他学院提供的相等金额的经济资助。现在学院正在考虑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支持这个项目。另外,博士生必须学会怎么教课,但教学实践要在本科课堂上完成,而新闻学院没有本科课程,所以博士生不得不到学院以外的一些地方去练习,这也是一个难处。

显然,一向注重培养新闻实践能力的哥大新闻学院在培养学术理论研究人才的博士生教育方面显得力量不足,虽然该院在该项目开设以后已经引进三位学术研究型的教授,但相比兄弟院系的新闻传播博士项目,还是差距不小。

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该院采用跨学科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思路和教学组织方式。这个思路不仅体现在博士项目上,而且在新的硕士学位项目以及双硕士学位项目方面也是一脉相承的。新的硕士学位项目前文中已经介绍,双硕士学位项目则是与相关的其他学院合作开设的,共有五种双学位专业:新闻学和法学、新闻学和工商管理、新闻学和国际关系、新闻学和地球与环境科学、新闻学和宗教学。这些项目的研究生在两所学院各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参加毕业考试,最终能获得两个硕士学位。今年在哥大新闻学院读完新闻学硕士的一位中国学生告诉我们,她参加的项目就是新闻学和工商管理,因为她的新闻学方向就是经济新闻,所以在第一年读新闻学学位期间已经修了很多商学院的课程,这些课程在读第二个学位时就可以免修了,所以再有一年时间,她就能获得MBA证书。这种“多快好省”的双硕士学位项目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相比较,我们国内的许多新闻学院虽然也在综合性大学中,但对于借助其他学院的学科优势,进行横向联合,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开发却少有作为,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哥大新闻学院另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办学思路是积极寻求与媒体的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前面谈到的师资特点本身就是借用媒体人力资源的一种表现,此外,该院承担了杂志方向新闻教育的乔治·德拉科特(George T. Delacorte)中心也是一个典型例子。乔治·德拉科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戴尔出版公司的创办者。1984年他捐资为新闻学院创办了杂志新闻中心,提供了若干杂志新闻的德拉科特教职。该中心不仅提供杂志新闻学方面的课程,还关注硕士项目,运行德拉科特杂志实验室,每年为学生、业界和公众开设系列演讲、座谈会等活动,并在学生和专业杂志作家、编辑、出版人之间组织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为新闻学生提供学术和专业目标的建议,并为那些在业界工作但是寻求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技术专长的人士提供工作室。

创办于1961年的学术期刊《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是美国资深的新闻学出版物。乔治·德拉科特中心与这家杂志形成了互动关系。这家杂志是双月刊,由专业人员编辑,而这些编辑也同时是新闻学院的教授。这家杂志还向新闻学院杰出的学生提供一个一年的工作职位和奖学金。

克拉特尔教授介绍说:“学院与新闻媒体合作,最通常的方式是它们给学院一些钱,来支付奖学金,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有些也在学生毕业后聘请他们。有些会发表学生的作品,但仅仅是在作品足够好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这种合同,规定他们必须发表学生的作品,他们有权利选择。《纽约时报》的新闻服务部(NY Times News Service)同我们有一个合同:他们一周可以最多用10条我们的学生写的报道。如果他们愿意,他们有权选用10个。发表学生的作品是最通常的一种合作方式。很明显,这对学生有好处,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上。他们还会有稿费,虽然不是很多,但更重要的是名声。全国人都可以读到他们的文章,他们就在全国范围展示了自己。”他还强调说:“我们不直接从政府拿钱,我们接受公司的资金,但是不接受联邦政府的钱。学生可以向政府借钱。我们相信新闻应该是独立于政府的,我们学院不接受政府的钱,我们希望保持独立。但学生毕业后还款很慢,也许花25年的时间。”

哥大新闻学院对学生的管理也有一个很特别的做法:学生与院长的早餐聚会(Breakfast with the Deans),每个月举办一次,具体时间会在学院的网站上提前公布。这个活动已经开展5年了,形式很随便,大家在教室里见面,学院提供咖啡和食物,任何学生想参加都可以过来,不需要事先登记。在这个早餐上,学生会询问一些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有些时候也会同院长发生争论。克拉特尔副院长说:“我们不知道学生将问什么样的问题,这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同学院的管理层对话。因为不这样的话,没有多少学生会到我的办公室,他们会去教授们的办公室。在这个餐会上,我们可以谈论学院准备做什么,学生会询问预算以及聘请新教授,购买新的设备,如计算机、照相机等等这类事情。但这是很随意的,边吃边随便聊天。”哥大新闻学院对学生的重视和尊重由此可见一斑。

在哥大新闻学院访问,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学院对自己的历史和荣誉的自豪感以及极度的自信,乃至自负。学院的楼道里除了挂着历任院长的大幅照片,还挂有包括普利策奖在内的由新闻学院主持评选的各类奖项的介绍展榜。因为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一流名校,纽约是世界媒体之都,新闻学院的诸多毕业生获得过普利策奖,在美国新闻界的特殊声誉和人脉,哥大新闻学院有理由认为自己占据了比任何新闻学院都更优越的地位,具备在新闻教育领域“领头羊”的资格。

我们和克拉特尔副院长有一段有趣的对话。我们请他把自己的学院和密苏里新闻学院做个比较,他说:“密苏里大学处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镇上。如果你喜欢大城市,密苏里就不是你喜欢的地方了。它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但是处在小镇上,离其他大城市都很远。坦率地说,如果你想学新闻,你应该在大城市或附近学习,因为大部分新闻发生在那里。不一定在纽约,其他的一些城市也可以,例如芝加哥的西北大学,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旧金山的伯克利,华盛顿地区的美国大学、乔治城(Georgetown)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这些大城市有很多新闻发生。在任何大城市,你能看到各种不同的人群,各种不同的人生活在那里,这样就很有趣。如果你去密苏里的哥伦比亚,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就不很有趣,没有新闻发生。他们确实有一个很好的学院。学院发行很好的报纸,还有自己的电视台。但是他们没有真正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后来我们到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时,也把同样的问题提给了院长迪安·米尔斯(Dean Mills)教授。这位院长则这样评价哥大新闻学院新设的硕士学位项目:“从概念上讲,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硕士项目的一个弱点是它只有10个月的时间,太短了,不能让学生充分发展,也不会有机会去探索学习新闻以外的学科,因此新项目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另外,哥伦比亚的学费太贵了,两年的学费是惊人的。我希望他们能成功。”

与密苏里新闻学院及美国其他一些新闻学院的硕士生教育相比,哥大新闻学院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活动相对少得多。克拉特尔介绍说:“我想最终我们会在海外做一些项目。我们还没有什么切实的计划。首先是和BBC的合作。BBC要开办自己的新闻学院。他们希望有我们的帮助。我们也接到来自中国的6~7家大学的邀请,但是我们还没有考虑好怎么做。我们知道不少美国大学很快就设立一些项目,但是我们很谨慎。我们做决定很慢。我们也许会在南非开设一家。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使得你们处在一个全球经济中,有很多好的外国大学、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了,但是非洲还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的钱很少,大学也不够好,新闻很糟糕,因此我们想找到一个能发挥最大影响力的地方、最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老实说,如果我们学院不到中国去,其他的美国大学会去,事实上,他们已经去了。你们有资源和联系方式,成千名教授都想到中国去教书,但是很少人想到南非去。这就是我们感兴趣的地方。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是一所很小的学院,我们不能把学生送到海外学习。我们不能交换学生,因为我们没有本科课程,而且我们的学制是一年的。如果我们的学生去中国呆一年,他们就会错过这里整个一年的学习了。让我们的一些教授去海外讲学有可能性,但是让国际上的教授来这里教书是很困难的。”

哥大新闻学院的教育改革目前刚刚起步,这次改革吸引了美国新闻教育界乃至全世界新闻教育界的目光。一方面,哥大新闻学院所拥有的资源和地位为这场改革提供了基础和便利,另一方面,它的传统和自负是否也会对改革有所妨碍?但无论结果如何,促成这场改革的动因是值得所有新闻学院重视的。新闻教育的确到了需要反省自己与现实需要的差距、反省培养目标与实现这种目标的教育模式是否相适宜的时候了。

(蔡雯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周欣枫为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4~5月考察并撰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