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教育过程的品味和思考

对教育过程的品味和思考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中是军人的儿子,而且父亲的级别很高,挺大岁数才有了这个儿子。考入中学,我是李中的班主任。通过这件事,我又重新分析和认识了李中:他本质上并无大错,学习也没有完全放弃,写一笔工工整整的好字,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也给予尽可能的配合。随后我叫出路超,教给他:“李中今天表现就算不错,主动提出来向你道歉,你也要表现出你的宽容和大度。”鉴于李中的一贯表现,学校决定给他开除校籍留校察看处分。

在某心理咨询中心,初三学生李中、他的妈妈还有我,三个人面对心理咨询师,我抢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俩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您先猜测一下,谁是母亲?谁是老师?”咨询师分别上下打量着,然后十分肯定地指着我说:“您是母亲!”一瞬间,我从李中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个孩子心灵的震颤。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顽劣的李中转变了,进步了,长大了。当今天,近30岁的李中自豪地告诉我他“中共党员、大本学历、刑警队探长”等身份时,我不禁又想起了当初在心理咨询机构我被错当成母亲的那一幕。

李中是军人的儿子,而且父亲的级别很高,挺大岁数才有了这个儿子。母亲也曾经是军人,与父亲年龄差距大一些,生李中时也30多岁了。在当时来说,他家生活条件的优越是不言而喻的。母亲有着太多的呵护甚至是溺爱,父亲有着军人式的严厉但过问孩子并不多,再加上当时他家居住地所处城乡交界处,周围环境很差,他从小接触的就是一些不学习、打架斗殴的孩子,所以染上了一身的恶习。

考入中学,我是李中的班主任。通过家访,我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家庭环境不错,父母文化层次较高,孩子本身智商不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但教育、影响等诸多因素使得他行为习惯极差,一般学生所犯的不努力学习、违反纪律等错误在他身上是家常便饭,而尤为突出的是他的蛮横、无理、霸道和目中无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杀了你”、“剁了你”、“要你小命”等等狂言。一次地理课上他不做笔记,老师仅仅是看了他一眼,他立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吼了一嗓子:“看什么看?找死哪!”他父亲被老师请到学校来,正好被他从教室窗户上看见,他极为不满,当即对着他父亲的背影说:“他不想活了,回去我宰了他!”对于李中,老师们都不爱理他,同学们都不敢惹他,而我每天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与他“战斗”—一面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一面摸索着“治本”的办法。

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我看到了李中的外强中干。

一天上课时,教室房顶上掉下了一块厚厚的墙皮,正好落在李中的座位旁边,他大惊失色,瞬间跳出了一米多远,表现出十分的恐惧。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感到有多么异常,很自然地分别拿起笤帚、簸箕清扫地上的灰渣,准备继续上课,但他却心有余悸,说什么也不肯坐到原座位上。见此情景,我开玩笑说:“李中,我以为你多厉害呢,闹半天就这胆量啊!”没想到他随口答道:“您不知道,其实我胆儿特小。”通过这件事,我又重新分析和认识了李中:他本质上并无大错,学习也没有完全放弃,写一笔工工整整的好字,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也给予尽可能的配合。对于他的蛮横,无论老师、同学还是家长都采取了谦让、宽容甚至是迁就的态度,无形中纵容了他,使他有恃无恐。但是,我知道他其实把霸气都用在嘴巴上了,内心并无多大的能量,说白了就是“外强中干”。就此,我下决心碰碰这“硬”。机会很快来了,一天自习课上,有的同学随便说话,而这时候的李中正在写作业,他嫌教室里乱,嫌别人影响他了,火气立即撞上了脑门,而且丝毫不加克制,到教室门后抓起一把小笤帚头儿,随着一嗓子“别他妈说了!”,向正在说话的路超扔了过去。虽然由于躲闪得快没被伤着,但路超找到了我。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再容忍他这种霸道。可是当我找他谈话时,他仍旧理直气壮地冲我嚷着:“谁让他老说话的,活该!”我让他坐下来,首先亮明我的观点:自习课应该安静学习,说话确实不对,你想制止,本意是好的。但是我又话锋一转,问道:应该用什么办法制止这种随便说话的现象?你上课随便说话的概率并不比别的同学低,可是又有谁用这样野蛮的方法对待你了?你维持课堂秩序应该说是在做好事,用暴力手段伤害同学却把好事变成了坏事。经过一番掰开了揉碎了的分析、劝说,他总算承认自己有错了,于是我进而提出了一个让他始料不及的要求:给路超赔礼道歉。这下他可不干了,居然大言不惭地说:“我从小长这么大就没给人道过歉!”面对他的无理坚持,我也拿定主意—绝不让步!

“你错没错?”—我问。

“错了!”—他答。

“既然承认错了,就应该用行动来表示。”

“不行!我丢不起那人!”

“一个男子汉,敢做不敢当才真正丢人!”

“那让他也拿笤帚打我一下,就算扯平了。”

“你以为别人也像你一样,那么野蛮,那么不文明呀?”

他还是死扛着,不肯迈出对他来说太艰难的一步。

僵持了几分钟,我起身往外走,并告诉他:“好,我现在就去教室,告诉同学们,李中已经承认错误了,就是没有男子汉的勇气来认错。”还没等我说完,他就十分着急地嚷开了:“您别!我给他道歉还不行,但我就对路超一个人说,我不去教室!”我心中窃喜: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我假装顺水推舟:“行,这一次就给你留面子,我把路超找来,你就在办公室给他赔礼道歉,但以后再这么蛮横无理,我可就没这么宽容了啊!”随后我叫出路超,教给他:“李中今天表现就算不错,主动提出来向你道歉,你也要表现出你的宽容和大度。”李中在对路超说完“今天我拿笤帚扔你不对,对不起啊”这句话后,还不忘又补上一句“哼,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给人道歉”,以此来为自己找回一点颜面,但我也没让他这句话掉到地上,而是马上回敬了他一句:“不改改你的臭脾气,就怕今后光道歉都解决不了问题呢!”

和李中的这一次“较量”,使我更清晰地意识到他毕竟只是一个14岁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关键在于塑造的手法要对路,要找准他的穴位,对症下药。比如在学习方面,我摸清了他的脉络:首先他还没有放弃学习,其次家长肯花时间、花精力与学校配合,而且目标十分明确—一定要考上高中。于是我就接受他妈妈的请求,帮助他找家教,把课堂上的知识以开小灶的方式进行强化,数学、物理、英语等几门主科先后都请一线教师给他补课,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还不至于太差,能跟着班级正常的教学进度走。尽管上学、写作业、补课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占用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但是由于积习难改和交友不善,李中一天到晚依旧是惹事不断,旷课、打架、顶撞老师,直至有一天被派出所传讯,据他自己说是别人盗窃给他花了5元钱,事后他还吓得够呛。鉴于李中的一贯表现,学校决定给他开除校籍留校察看处分。当我从政教处取回处分表时,我的内心却产生了矛盾:一方面我真想狠狠处分他,恨不得开除了他我才省心呢!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怕他从此被推向反面,因破罐破摔而完全毁掉了这个孩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意再给他一次机会:处分表拿在我手里,先不让他填,告诉他是暂时替他保存,看他下一步的表现。让这个处分像一把尚方宝剑一样悬在他头上,起到一个督促他改过自新的作用,同时建议他家长带他去看一下心理医生,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气温在35度左右。中午下课后,李中由他妈妈骑车带着,我也骑车陪同,从学校所在地到心理咨询中心,大约40分钟才到,晒得满脸通红,热得汗流浃背。但是,当心理医生把我错指为李中的母亲时,不仅仅刺激了李中,同时也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事情的转机。果然,当李中从咨询室出来,他妈妈按时间付过钱后,他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老师,他说的还没您好呢,以后我就听您的!”紧接着转向他妈妈说,“让关老师上咱家休息去!”我正好下午没课了,也想借这机会趁热打铁,再教育教育他,于是就顺水推舟跟着到他家里。一进门,李中忙不迭地催促他妈妈:“快,给关老师做饭!冰箱里有虾吗?快拿出来!”然后,在家从不干活的他又是打水让我洗脸,又是收拾他的床让我躺下。吃饭间,我又苦口婆心地叮嘱了他一番,这时候的李中好像换了一个人,说什么都满口答应,还利用我休息的一会儿工夫,跑到外面的小摊儿上,花20元钱买了两件当时特别流行的、胸前印着图案的大白背心,一件是他自己的,一件送给我比他大一岁的儿子(有意思的是,他自己那件图案是黑色骷髅,而给我儿子的图案却是规范的几何图形)。就从这一天起,李中真的彻底转变了!

中考还剩两个月时,李中不但拼命在学,在补落下的知识漏洞居然还为自己的学习成绩着急上火了,成天盯着我反复问两句话:“您说我能考上高中吗?”“我上高中还有戏吗?”甚至急得直用脑袋撞墙。一方面由于他基本上没有放弃学习,另一方面加上他最后一阶段的突击,中考结束他还真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虽然不理想但毕竟也是他一番努力的成果,我和所有教过他的老师们都感到欣慰。

李中上高中以后,一个学期内两次跑到我家里来。第一次是满腹牢骚:“这是什么破学校啊!一点儿都不好,那些老师跟咱们育中没法比。”特别表达了对三年初中的怀念和对老师们的敬佩、感激之情—真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第二次来找我时,告诉我他现在的班级有多乱,同学们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十分得意地表白:“昨天男生差不多有一半都旷课了,我都没跟他们走,您看我现在够好的吧?”说老实话,李中的表现能到这份儿上,确实不容易。

终于,李中的高中读不下去了,不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而是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中的风气让他实在接受不了,因为他毕竟在风气正、治学严谨的育英中学度过了三年初中生活,他总是在与现在的学校作比较。当今天他走上人生的正轨,有了学习的欲望时,他对环境、对老师的要求与期望值也就相应提高了。

正巧人民警察学校招生,经过与父母协商,他决意退学重新参加考试,我利用业余时间为他突击补习高中政治,最终天遂人愿,李中考进了警校,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直至今日的“大学本科学历”、“探长”、“中共党员”。李中,这个昔日的顽劣少年,不仅仅长大成人了,而且从事的是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工作。他的这一转变过程,浸透着一位普通教师对一个所谓“差生”的拳拳真情。

通过对李中的教育过程的品味与反思,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只有用心血去浇灌那稚嫩的幼苗,才会获得幼苗长成大树后那种成功的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