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推进的策略

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推进的策略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根据Peter先生提出的八要素框架,可对我国电影媒体的无障碍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由于无障碍电影在我国当前还主要针对视障者群体,因此仅以影像描述方案为例,如表54所示:表54 针对视障者的电影无障碍推进策略分析由于影像描述是对既有影视内容的二次加工,它要求在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加入需要描述的内容,因此它的参与者不仅包括源电影的生产者,还包括影像描述内容加工者,比如:志愿者组织、公司、高校、政府机构等。

第四节 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推进的策略

在访谈中一个王姓被访者告诉笔者:

实际上我个人不喜欢在推行无障碍建设中被特殊对待,就拿电影来说,我希望的模式是在所有电影的生产环节都应该配备隐藏式的口述影像,而不是通过盲人组织或者影像出版单位再挑选一些节目进行二次加工。实际上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推行这种模式了,国外有一些电影院安装可以播放无障碍电影的设备,盲人需要时,只需要通过座位上的按键,将口述影像打开,带上耳机就可以听,还不打扰别人的观看,完全与明眼人一样,可以在正常的电影院里跟大家一起看电影。不要经过特殊处理,一特殊对待,其实不公平和歧视就产生了。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能够变成搞任何建设、生产任何产品、计划任何项目都能在设计阶段自然而然地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这时候才能真正说残障者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诚然,王姓被访者提到的情况在国外确实存在,但就整个电影行业来说,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生产规则,对我国电影业提出这样的要求显然不切实际,但他的想法确实给我国电影媒体的无障碍建设提供了一个思路:即是否能够挑选一些影院改建成配有无障碍电影播放设备的影院,定期播放一定数量的无障碍电影,让视听障碍者能够到真正的电影院里观赏电影。另外,在无障碍电影生产方面,能否确立一种制度从而保障充足的资金,培训合格的口述影像描述者,让无障碍电影生产从小作坊式的零散生产变为有规模、有质量的常规性生产,这才是我国当前无障碍电影的发展方向。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以及制定完善合理的制度保障。

国际电讯联盟(ITU)的Peter Olaf Looms指出,在媒体无障碍建设推进的进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案至关重要,他给出了一个八要素的解决方案,在无障碍项目启动之前要对这八个要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更为细致的实施方案。

这八个要素为:(1)目标群体(Target Groups),即确定和了解媒体无障碍的服务对象;(2)参与无障碍建设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3)媒体无障碍的实现方法(Access Options);(4)推进方案(Proposed Approach);(5)工作流程和可用资源(Work Flow s Resources);(6)成本核算(Costs);(7)运营模式(Business Models);(8)激励和监督方法(Incentives Sanctions)。[21]

根据Peter先生提出的八要素框架,可对我国电影媒体的无障碍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由于无障碍电影在我国当前还主要针对视障者群体,因此仅以影像描述方案为例,如表5‐4所示:

表5‐4 针对视障者的电影无障碍推进策略分析

img99

由于影像描述是对既有影视内容的二次加工,它要求在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加入需要描述的内容,因此它的参与者不仅包括源电影的生产者(版权拥有者),还包括影像描述内容加工者,比如:志愿者组织、公司、高校、政府机构等。其他的参与者还包括无障碍电影的传播渠道(分发和销售机构)、播放平台(电影院、电视台、图书馆、高校、残联、社区等)以及无障碍电影制作的标准制定部门和无障碍电影事业推进的管理部门等。

成本开支主要包括购买源电影的版权,影像描述加工制作所产生的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场地费等,硬件设备费包括播放和接收无障碍电影的费用(主要指播放配有隐藏式影像描述的电影,需要配备的特殊设备)。就购买版权费用来看,国外许多国家都有立法规定凡是用于无障碍传播的影像制品应无偿地提供给制作部门使用。在我国,对于印刷品制作成专门针对视障者的有声读物或者盲文读物有相关的免费试用版权的规定,但由于无障碍电影刚刚出现,这方面的立法界限还不很明确。

资金来源与运营模式相关联。如果资金来自于政府拨款,运营模式则为社会福利模式,即无障碍电影作为国家为视障者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方式存在。这种模式能够获得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但对于一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有较强依赖,当一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尚未能涉及信息权益时,这一模式很难实行。如果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社会资助,比如企业或个人捐款、基金会资助,无障碍电影的运营模式则为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树立无障碍电影公共利益服务的目标,但资金的可持续性和充足性会成为主要问题,完全的独立性也很难实现。如果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市场,即主要依赖无障碍电影的出售、贴片广告等方式获得资金及盈利的话,无障碍电影的运营模式则为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受到市场大小及购买力的限制,资金较难保障,但依赖市场规律可以充分重视受众的需求,激发节目形式及内容的活力。最后一种是由资金来源多元形成的混合型的运营模式。混合模式比较灵活,不受制于某个资金源,也可保证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但多头来源会引发多头利益分配及合作的问题,对合理的管理机制要求较高。根据我国当前的实践状况看,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社会福利模式,即无障碍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完全依赖于国家拨款。从世界范围来看,无障碍电影的运营模式也比较多样,但以社会福利模式和公共服务模式为主,纯粹依赖市场的运营模式,从单个节目上看有成功的案例,但从整体上来看,尚不能很好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推进方案主要指应该为电影无障碍事业的发展制定一个合理的推进日程表、推进的步骤以及确立每一步的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在我国当前无障碍电影的推进进程中可用的资源主要包括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比如民政部门、影视管理部门、教育文化部门以及各地残联和视障者联合会;社会机构包括各种基金会、民间公益组织等;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的相关部门、国际残疾人组织或视障者组织等。从我国当前的实践状况看,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尽可能地利用各方资源(无论是资金资助、人员培训还是技术提供),积极推进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的发展。

激励及监督是指以外部力量约束推进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的发展,这些外部力量包括立法、行政管理、监督惩罚措施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这部分内容在下一章还会涉及并详述。

除了通过对上述八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无障碍电影事业的推进策略外,仅针对目前我国无障碍电影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

一、提高无障碍电影的覆盖面,惠及更多的视听障碍者

电影的普及在今天的中国已十分广泛。据原广电总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十一五”时期,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共组建农村电影数字院线240条,数字电影放映队4.1万多支,拥有数字放映设备4.2万多套。2010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超过800万场,覆盖了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确定的“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基本实现。[22]无障碍电影的覆盖范围与之相比可谓相差甚远。前文已提及,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盲人和2000多万的聋哑人,但看过无障碍电影的人少之又少。加上东西部的差距、城乡发展的差距,因出行困难,很多视障群体还被排除在电影院之外。因此,如何提高无障碍电影的覆盖面是一个重要问题。推行送无障碍电影下乡、开展无障碍电影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无疑是一个可行方式。做为发展无障碍电影的排头兵,目前上海地区已基本实现了无缝化覆盖。上海徐家汇社区是全市第一家“无障碍电影”服务社区,社区通过制作成无障碍电影的DVD,在公共图书馆向残疾人提供免费借阅服务,数十万聋盲者受众因此受益。为解决片源问题,上海慈善基金会组织演员、导演志愿服务队,尝试利用公益渠道获取电影版权,专门制作成碟片,使无障碍电影进社区、进机构、进家庭。上海市还计划今后三年内,陆续在全市范围内设置100个无障碍电影放映点,培训100名无障碍电影放映志愿者,以帮助更多的聋人和盲人听电影、看电影。广东省无障碍电影的放映活动于2011年也实现了全省覆盖。就全国而言,2009年以来,无障碍电影进社区、进农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全国已有数十万盲人观赏到了无障碍电影。可见,开展无障碍电影下乡、进社区的活动在扩大覆盖面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建立无障碍电影专门院线,提供配套技术服务

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固然是一个问题,无障碍电影的展播同样值得关注。目前绝大多数省份的无障碍电影放映地点,都选择在当地残联。由残联提供固定场所,凡有无障碍电影放映活动,就通知聋盲人前来观看。如杭州的无障碍电影放映基地就设在江干区残联,虽然残联积极改进设备配备,但和正规的电影院相比,无论是声音效果还是观影环境都存在很大差距。深圳市则将无障碍电影的播映放在深圳图书馆5楼报告厅,并起名叫“视障公益影院”。“视障公益影院”每月举行一场“讲电影”活动,可这个影院也不是正规的电影院,设备及视听体验都无法和正式院线媲美。在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无障碍电影院出现在上海。2012年6月27日,上海首家无障碍电影院在国泰电影院正式揭牌,当天200名视障人士走进国泰电影院,免费欣赏了最新上映的韩国电影《雅典娜:无间谍局》。国泰电影院的“无障碍电影”专场固定在每月第四周免费放映。放映采用“直播”的形式,由上海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播音员和部分资深电影讲解员等12名志愿者担纲电影讲解服务。但也有媒体的记者发现,这个无障碍电影院的配套不足,虽然名为“无障碍电影院”,但国泰影院内的硬件设施却和普通影院大致相仿,并没有为视障人士专设的无障碍通道、盲道引导等设施,视障人士如何走进影院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23]2012年10月,成都也建成了一个无障碍电影院,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宏济新路市民中心。与上海的无障碍影院相比,这个多功能无障碍电影院是专用的,总共有32个座位,前后4排,同时还提供数个轮椅位。影院的无障碍设施相对完善,盲道、坡道、扶手一应俱全。[24]虽然就无障碍电影的普及面而言,看无障碍版的电影DVD比到影院观影更加方便,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也更低,但两者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残障人士通过进影院观影,不但能够获得电影带来的视听体验,而且还能够产生一种“平等感”、“融入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一种“集体氛围”。正如一位盲人朋友所言:“我们有一种被平等对待的感觉,因为有口述影像,我们得以无障碍地看电影,甚至能参与国际电影节。而且在戏院看最新的电影让我有更强的社会投入感,能够与朋友分享,能够参与讨论城中热话,那种感觉很好。”[25]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无障碍专用影院和配套设施,让视听残障人士能够享受与常人看电影一样的标准和待遇。

无障碍影院也需要技术设施的配套。联合国《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指出:“各国应着手发展和运用一些特别技术安排,使残疾人可以无障碍地观赏文学、电影和戏剧等。”在欧洲,有些电影院有专门的设备供聋人使用。如使用智能手机可以接收到不同语言和字幕。在电影院,也有专门的助听设备可供使用,提高视听效果,在西班牙的某些剧院就有这样的设备。因此在欧洲某些剧院看电影可以不关手机,如果你是聋人,手机将成为满足你看电影的好帮手。[26]在日本也有类似的辅助技术,盲人在“看”电影时,只要他们戴上专用耳机,就能听到有关景物、色彩、容貌、服装、表情、动作等的解说,从而了解作品的内涵,真正听懂作品。[27]目前我国影院还没有这类技术设备,所播放的电影也没有给聋盲者受众提供特殊的无障碍频道。

三、推进无障碍电影网站的建设,提供在线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看电影成为一种风潮。在视听障碍人群中也是如此,随着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上网,喜欢上网。聋人群体对网络的使用较高,很多盲人也借助读屏软件或智能手机上网。因此,推进无障碍电影的网站建设,提供无障碍电影的在线服务是扩大无障碍电影惠及面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无障碍电影的发展还处在线下阶段,线上服务还处在探索之中,而不少人却有这方面的需求。杭州双目失明的盲人观众蒋国吉2011年8月在杭州图书馆看了无障碍电影《叶问》后说:“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电影,希望以后在网上也能下载无障碍电影。”[28]在他看来,网上下载电影虽然不如影院看的感觉好,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点击观看。可惜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无障碍电影网站,甚至没有相关的网站提供这样的服务。上海市残联拟开设专门的网站,收取低廉的收听费用,让盲人、聋人与健全人一样欣赏电影。尽管目前盲人上网还存在各种困难,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视障者对网络的使用和依赖一定会增加。实际上,已有聋人尝试建立了聋人网上影院,比如“无声影院”(http://site.douban.com/131105/)。“无声影院”是一个上海的独立项目,由随手执梦创建者之一的苏少波先生(Dylan)创立,旨在通过无声影院让更多人了解的聋人文化。“无声影院”在其公告栏写道:“无声影院关注聋人电影,分享梦想。我们鼓励更多朋友分享世界各地的聋人电影、原创短片、资讯及访谈录。通过不同形式扶持中国聋人电影原创团队发展计划,在此得到推广展示,让更多人看到。”在无声影院的网站上,还发布了很多聋人电影的资讯,在点点网(http://deaffilm.diandian.com/),每周都有更新的聋人电影供大家分享。无声影院还创办了自己的官方微博(http://weibo.com/u/2512717272)、影迷会QQ群(60591062)等。虽然“无声影院”网站并非由官方创办,但依赖社会力量以及互联网平台也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在互联网上发展和推动无障碍电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四、探索政府购买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运作方式

无障碍电影在欧美及我国港台地区,都是一项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中国大陆也是如此。但由于政治及社会体制的不同,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也有着较大的不同。中国大陆的模式基本上是“政府包办”,政府是这类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的主导者。各地的残疾人联合会作为官方组织,承担了无障碍电影的制播工作。国家广电总局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参与了无障碍电影的生产与推广工作。而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民间公益组织是实施和推动无障碍电影的主体。台湾的“中华民国口述影像协会”以及香港的“香港盲人辅导会”都是推动无障碍影像的重要参与主体。表现在资金来源上,政府拨款并非唯一的主导渠道,他们制作与生产无障碍电影的资金较为多样。在台湾,因为有公共电视,“口述影像协会”也会与它们合作,或接受公共电视委托,制作连续剧、卡通口述影像服务。此外,他们也接受许多社会组织的赞助。在香港,特区政府拨款、企业赞助以及志愿者的义工劳动是支撑无障碍电影事业的“三角”。2009年3月,香港盲人辅导会讯息无障碍中心与影音使团合办了全港首支“视障人士电影导赏”义工队。2011年和2012年,香港盲人辅导会相继获得赛马会创意香港基金及香港公益金的赞助,大力推动“香港电影口述影像发展计划”。相较之下,我国大陆无障碍电影主要依靠政府拨款,除了少数国有出版单位,如上海音像电影出版社,很少有社会资本涉足这一领域。这种过于单一的运营模式,并不利于无障碍电影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一种政府、社会和市场有机合作的运行机制十分必要。我国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通过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加快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单位为骨干、以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是无障碍电影生产和运行的改革目标。

首先要保证政府有投入。无障碍电影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目前各地区的情况来看,政府投入的力度还是不够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不足。上海无障碍电影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出版基金的立项资助,但能够获得国家层面基金立项资助的只是个别,大多数地方并无专项资金投入。资金不足使政府无力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也无力购买电影版权,更无法保证无障碍电影制作的精良。目前参与无障碍电影的建设的大多数是“志愿者”,他们不拿分文地工作完全是出于对残疾人的关爱,没有任何报酬。但这种模式能否可持续发展值得怀疑。如在杭州,要找到称职的、专业的无障碍电影解说员就十分困难。由于不支付劳动报酬,无障碍电影的质量事实上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政府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保证政府投入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性,就是投入的钱能够真正产生社会效益,而不是浪费或者成为政绩工程。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或面子工程,这在其他领域已有明证。因此,如何避免无障碍电影事业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而不是面子工程呢?笔者认为需要引入社会力量的监督以及市场机制的制约。将“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引入到无障碍电影的运作中来。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其主要方式是“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将由自身承担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定期按照市场标准相互建立提供服务产品的合约,由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履约情况来支付服务费用。[29]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和生产可以交给社会组织去做,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采购即可。这可以在各利益主体和参与主体中划分责权,进行有效激励,避免浪费和沦为面子工程。香港和台湾其实都是这种模式,政府不直接参与电影的生产,但是掌握了采购权和评判权,这样社会组织要获得政府的采购,必须在质量和推广上下功夫,真正做好了服务,才能拿到政府或慈善团体的补贴。

第三,可以引入一些市场机制,尝试市场化的运作,以抵销制作的成本或弥补投入的不足。不像国外或我国港台地区,我国大陆的聋盲者群体是一个庞大的人群,无障碍电影如果发展得好,并非没有市场价值。比如制作专门的无障碍版的DVD碟片既可以卖给有需要的聋盲者受众,也可以出售给一些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杭州一位盲协主席就告诉笔者,曾经有盲人将上传至网络的无障碍电影刻盘出售,他为此不想上传新的电影资料。但这也说明,无障碍电影如果制作得好,人们是愿意付费享受的,就好比其他生活必需品必须付费购买一样。当然,价格如何确定可以再研究,但是否完全要坚持目前的“免费模式”是有待商量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人们愿意付费的东西一定要比免费赠送的东西更有价值,反之,免费的东西总难尽如人意。[30]上海拟建无障碍电影的收费网站,依点击下载收取低廉费用的模式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此外,老人及有车一族也是无障碍电影的潜在受众,这也是无障碍电影实现市场化的有利因素。在国外,确实有不少专供汽车驾驶者收听的电影。他们可以一边驾车,一边听电影。凡是语言对白多、以人物情感刻画见长的电影都能制作成这种带有讲解、旁白的无障碍电影。这种电影的受众越广泛,越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这一切需要尝试,需要创新。一旦无障碍电影生产的纯公益模式被打破,变成产业化或者半产业化模式,就会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进来。目前要对电影制作公司或DVD音像出版公司强制要求他们在生产电影及其碟片制品同时制作一个无障碍版可能不够现实。但一旦制作无障碍电影有利可图,这个利不论是来自市场还是来自国家补贴,无障碍电影的生产和传播就将进入良性循环,而最终受益的必定是广大的视听障碍者群体。

【注释】

[1]此章部分内容已作为独立论文发表。参见:潘祥辉,李东晓:《绘声绘色:中国无障碍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浙江学刊》2013年第3期。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潘祥辉副教授参与了部分内容的写作,浙江传媒学院2009级新闻学本科生高幸子同学对此部分内容的资料搜集亦有贡献,在此表示感谢。

[2]曾广昌:《无障碍电影在发展》,《电影评介》2012年第9期,第26-27页。

[3]刘琨亚:《来,听一场电影》,《深圳晚报》2009年9月5日,第B02版。

[4]赵雅丽:《言语世界中的流动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论建构》,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5]Aline Remael.”Sampling subtitling for the deaf and the hard‐fo‐hearing in Europe.”in Jorge Díaz

[6]Aline Remael.”Sampling subtitling for the deaf and the hard‐fo‐hearing in Europe.”in Jorge Díaz Cintas,Pilar Orero and A line Remael(eds).Media for A ll—Subtitling for the Deaf,Audio Descrip tion and Sign Language.Amsterdam and New York:Rodopi,2007.pp.23-51.

[7]澳洲影院推出新技术为残疾人顾客提供便利,2013年6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7/19/c_12348452.htm

[8]影片资料由台湾公共电视台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9]刘欢:《香港发展口述影像服务帮助视障人士欣赏电影》,2012年03月27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2-03/27/c_111709728.htm

[10]黄一庆:《〈高考1977〉制成中国第一部“无障碍版电影”》,《世界电影之窗》2009第5期。

[11]方翔:《"中国无障碍电影"捐赠活动银川举行》,2012年6月1日,东方网,http://sh.eastday.com/m/20120601/u1a6595770.html

[12]资料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41481.htm

[13]《用心“看”电影——记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的盲人电影院》,2013年5月24日,http://www.globallinksinitiative.com/inspire/?p=720

[14]徐金波:《武汉盲人电影院增至9家》,http://news.cntv.cn/20110526/100479.shtml

[15]《南京首家“盲人电影放映室”成立》,http://js.people.com.cn/html/2011/11/19/48460.html

[16]王瑜:《“无障碍电影”:推动公益事业惠及残障人士》,《全国新书目》2011年05期,第40-41页。

[17]曾广昌:《无障碍电影在发展》,《电影评介》2012年第9期,第26-27页。

[18]关于印发《国产电影片字幕管理规定》的通知,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7/09/08/20070908140236320075.html

[19]赵雅丽:《从影像到言辞之路:研究方法与研究架构》,见赵雅丽著:《言语世界的流动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论建构》,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97页。

[20]赵雅丽:《口述影像:一个翻译与再现观点的对话》,《新闻学研究》第70期(2002),第97-134页。

[21]Peter Olaf Loom s(2012).Barrier‐f reemedia‐M aking a dif ference.第一届浙江大学无障碍传播研究工作坊演讲,2012年12月9日。浙江杭州。

[22]新华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http://news.163.com/11/0924/17/7EO0EH J200014JB5.htm l,2011‐09‐24 17:25:30

[23]朱文娟、李阳培:《沪上许多无障碍设施总是“差口气”》,《青年报》2012年9月13日,A06版。

[24]常雄飞:《无障碍影院开映成都盲人欣喜“看”电影》,《四川日报》10月31日,第13版。

[25]伍丽微:《口述影像助盲人共赏电影无障碍》,《文汇报》2011年9月13日。

[26]Peter Olaf Looms(2012).Barrier‐freemedia‐Making a difference.第一届浙江大学无障碍传播研究工作坊演讲,2012年12月9日。浙江杭州。

[27]吕学静:《日本:“障碍者”无障碍》,《社会保障》2012年第6期,第54-54页。

[28]张丽、肖珍毓、金洁:《杭州盲人能“看”电影啦》,《浙江日报》2011年8月18日。

[29]齐海丽:《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综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0]例如电影种类多样,有故事性强的强调对白的电影,也有动作或画面为主、对白较少的影片。在面对那些画面感强或动作多于语言的片子时,制作的难度更大。制作人员每次需要将影片反复观看,反复推敲,用精准又简明的语言将场景描述出来。如此一来,大多数制作人会选择那些故事性较强的影片,这易于完成,也易于观众理解。但这就造成了大多数残障人士只能看为他们制作好的影片,而无法自我去选择他们喜爱看的电影。目前的免费模式的确存在这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