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社会治理的进展及推进策略

我国社会治理的进展及推进策略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三中全会开始,民生和社会治理能力这两个方面同时成为社会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以前我们说社会建设就是民生的问题,三中全会之后加上了社会治理。我们简单讨论一下山东省最近这五六年对社会治理的探索经验。第三个,现在山东省也面临着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社会运行成本也很高。我简单说一说目前至少在山东省各级党政部门甚至社会组织部门都存在一些社会治理的误区,我们给它概括了几个方面。

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院 李善峰

关于社会治理体系中央抓得很紧,顶层设计理论也清楚,技术探索也很热心,也有很多的经验。我今天根据调研的一些情况在理论上稍微探讨一下。

我主要的观点是我们还是应该坚决避免深层的设计模糊,理论框架很清楚,但是具体的条文很模糊。比如说法治怎么保障,公众怎么参与,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如何操作。结合调研情况谈一下理论的模糊探索供大家批判。

首先中央提出来社会治理体系,我本人认为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有一些学者笼统讨论社会治理体系抽象的概括其实是有问题的。它两个层次,一个是政府的领导方面,在我国是必须就各种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建设和治理中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作出制度安排。在我国到不了全国人大的层次,但是政府最后一个落脚点必须依据法律来做,这个法律显然是人大的事情。第二个层次就是国家规范社会运行的各种政策法规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资源支持体系,这是个时间层面的操作,我认为这个对我们的探索更加关键。

刚才说了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的一些表述,这都是推着我们走的,我们的社会实践、社会结构、社会稳定、社会运行的高成本都是跟这些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研究所作了大量的研究,验证了这些情况。

从三中全会开始,民生和社会治理能力这两个方面同时成为社会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以前我们说社会建设就是民生的问题,三中全会之后加上了社会治理。

我们认为现代社会理论有这么几个理论基础。第一个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仍然在这里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有些人淡化政府的作用,这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第二是立法先行、依法共同治理。第三是社会需求响应机制,真正的灵活就在公众和社会组织本身。第四是资源使用效率机制。有些社会治理会见效,但是成本太高了,比如说维护社会稳定。再一个就是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如何达成一个共同的平衡机制。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政府的有效权限,放权和分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最关键的因素。

三中全会特别讨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观点,一个是它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再一个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三中全会还提出另外一个根本性的因素,通过社会组织的发力,社会结构的优化来化解社会管理的高成本,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原则。在我国很长时间之内关于社会治理,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法治保障是刚刚加上去。我们发现有很多领导认为加上社会法治保障对社会治理来说不太方便,他们认为增加了成本、增加了难度,我们认为加上法治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法治的规则上正确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消除社会冲突。公众参与最根本的目的是确保自身和社会的弱势群体利益,而且整个参与过程当中包含了利益博弈,需要法律支持,增加了对法律法规的需求。一般的社会发展来说,对于法律的需求是全社会共同的要求,但是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和公民个人。

我们简单讨论一下山东省最近这五六年对社会治理的探索经验。山东省最近这几年做了这么几个核心的工作,也在很多媒体上发表了论文。一个是创新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这几年山东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确实在手段上更加灵活,更加有了弹性的社会稳定的运行机制,而不是一种信访的、政法委强力执行的。青岛在设施上应该讲做得非常好,你会感觉到一些具体的措施。我们认为理财小组真是中国现代民主制度的萌芽,没有人会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政治理念投票,但是会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去投票,这是最有可能性的事情。我们也观察过很多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的选举现场,我认为这个利益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问题是社区服务管理机制,青岛市、潍坊市参与社区的管理,增加透明度、社区中心等,都有一些非常好的机制。第三个,现在山东省也面临着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社会运行成本也很高。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几年山东没出大事社会成本就降下来了,山东的社会成本太高了。这几年在社会维稳方面已经好了很多,矛盾缓和了不少,公众参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个方面就是在政府的服务质量、能力、效率、效益方面,应该说做了一些在基层萌芽性的、大方向的探索。在保障民生机制方面政府没有走弯路,山东省这几年购买服务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各位也知道我们省政府的主要领导是个市场学派,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他坚决抗议政府全部揽下来,他认为所有政府管理的事务一定是低效率的,交给第三方一定是高效率的,在基层也做了一些很好的试验。

山东省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还有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由农村社区转化为城市社区的运行逻辑,大家都在高速城市化。我们概括了这么几个,一个就是城中村的改造。第二就是集体资产的改制,没有改制这个探索肯定是不行的。第三个就是村改居。第四个是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前三个做好了第四个才能运行,如果一开始就进行社会治理创新是行不通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山东省也有些经验,多村一社区、联合居住、农民上楼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根据我们的调查,凡是符合农民意愿的,在山东省产业发展比较充分的地方,集中居住、上楼居住都是可行的。有很多人说农民住在小院里是一种田园风光的,但是他们在农村没有马桶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什么都没有,哪有什么田园风光?我们概括了一些好的案例,不好的案例我们也发现了很多。

我简单说一说目前至少在山东省各级党政部门甚至社会组织部门都存在一些社会治理的误区,我们给它概括了几个方面。第一个,很多单位认为社会治理就是扩张政府的权力,甚至有些单位仍然这么认为。而且我们也相信,一直到今天,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部门的合理分工甚至还没有破题。我们政府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在法律上可能说得有点清楚,但是在实践上,即便在省政府都可能是模糊的。第二是片面理解社会秩序问题,认为社会秩序就是社会治安,稳定压倒一切。第三认为所谓基层的麻烦、矛盾、农民上访闹事就是利益问题,而忽略了背后更重要的可能是农民平等的权利问题,参与权、知情权等等最起码的人权问题。否则经济发展了,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矛盾。我们不只是基层官员,都认为政策应该优先于法律,我们的社会治理如果探索的话完全可以把法律先放在一边,我们先探索,忽略了哪怕在基层建立起一个合理制度的框架。所以我们基层的框架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一开始就会跑偏了。同时说明了我们的法治建设,甚至我们在法规这个层次上都是严重落后于社会实践的。

抽象谈一谈我们如何推进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顶层设计和基层结合起来,基层不能跑偏了,上层不能模糊化、抽象化,必须有可操作性,必须放在一个具体的法治框架当中进行。这里面有四个大的制约因素:第一个就是市场。第二就是政府机构。第三是社会结构转型,这是看不见的手,可能大家感觉不出来,实际这个比政府比市场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举个例子,你的孩子大学毕业了,在20年之前他可以找一个非常好的工作,20年之前一个个体户就可以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现在呢?这就是社会结构的变化。第四就是全球化的影响。我们社会治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一些发达国家在实践当中合理的、科学的原则,我们不能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

不管是在顶层还是在基层,现代社会治理结构在组织框架上是三方面,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组织,第三就是社会组织。在一个村庄也仍然需要按照这个构架来进行,党支部做大了也不行,村委会做大了也不行。政府的职能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服务的导向,维护社会安全,广泛动员社会积极参与,调节社会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实现全体公民公平公正地分享社会建设的成果,这是个原则。大家想一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有哪些法律性的条文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呢?企业组织的职能,政府太强大了,但是我们的企业组织也有问题。有些人认为政府不行,我们要依靠企业,企业靠得住吗?第三个我们要依靠社会组织,现在已经出了一个准政府部门了,也得花财政的钱,我们的社会组织靠得住吗?我们的社会学会靠得住吗?我们的法学会靠得住吗?这就不好说。要靠具体制度框架的落实。我们的居委会靠得住吗?我们的村委会靠得住吗?这都是选举出来的,所以说一开始我们的基础就不太牢靠。

国际经验非常明白,第一条就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力度。公共领域越来越复杂,社会领域问题越来越多,政府就需要宏观调控,就需要借助社会管理,而且用社会资源和财政的比重越来越多。我们不管怎么精简,财政的支出是必需的,山东省政府体制改革减少审批权,我们认为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好像减得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可能在哪些方面更应该加强这种审批。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多样化趋势非常明显,我国的政府是个好政府,他购买服务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公共服务领域如何引入市场的机制,把市场某一部分原则放进来,这就可以探索,而且山东省的主要领导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我们也做了很多实证的调研。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构成,政府主体、社会主体、公众如何参与、社会如何运转,都缺乏严格的法律条款的规范。在法治化、规范化方面,我们认为立法先行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也很重要,山东省做了这么多探索,各个地方都花了不少钱,我们到很多地方投入这么多,很多是没有效果的。西方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一个是政府社会管理和自治的结合,再一个社会管理的本质,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公共服务的职责越来越强。

结合山东省的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优先推进的原则和策略。第一是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等等,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有法律的支持。第二是加快社会基本体制改革,把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到制度上和工作中。第三是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相关的法律,特别是社会组织立法还是非常大的空白。第四是维护群众的权益机制,这方面必须通过治理来进行。我们跟山东省财政厅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我们钱花出去了,包括我们的养老、服务、公费医疗效果是不好的。更重要的是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财税体制不改革,确实严重影响了社会治理正常的运行。当务之急是公共支出体制改革,要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然后是公共安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文化建设。

我们也调研过山东省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体系,我们感觉到目前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各个领域立法的整合程度较低,与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还有距离,需要对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清理、整合和完善,它的依据和标准就是公平正义。还有一些社会管理领域只有法规、条例、规划纲要甚至政策方案,亟须上升到国家法律层级。我们发现山东省目前不同利益的政策、法规条文都存在着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公费医疗、农村医疗、合作卫生医疗体制、公共卫生体制,那些条文都是指定部门利益最大化的。

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的结构都严重阻碍了社会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新法律的出台,大家在主观认识上没有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都认为自己是受保护的个体。所以,我们认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任何简单化的、短期化的都是完全错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