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受众媒体素养教育的培育

受众媒体素养教育的培育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受众媒体素养教育的培育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在这种状况下,加强受众传媒素养教育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媒介是媒介素养能力的延伸和提高,目的是增强受众让大众传媒为自己服务的能力。

第二节 受众媒体素养教育的培育

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调研数据比例具体见表13-1。

表13-1 受众不同媒介接触状况(可多选)

img5

数据来自课题组调研的问卷分析

从表13-1可以看出,报纸杂志及电视还为将过半数的受众所使用,但广播的娱乐性功能已逐渐被网络强大的娱乐功能所覆盖。在目前,可以说新兴媒体以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给受众开创了无限宽广的信息共享空间,但从调查来看,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受众观念的突破和对外来文化的适应。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思想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信息接受过程中会无形的加入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而个人立场与情感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失真。那么受众要学会通过不断增加的、日益多样化的资源渠道来选择、理解和整理思想和信息,这就需要一种至关重要的素养——传媒素养。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传媒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受众的立场、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受众只有在多样化传媒环境下具有很高的传媒素养,才能充分认识并合理利用传媒的优势,才能实现传播者和受众的“双赢”。

媒体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传统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传媒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传媒素养教育涵盖的层面很广,涉及心理学、传播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结合受众的实际,受众传媒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重视传媒素养教育的宣传

从调查数据来看,受众接触和使用各种媒介资源的机会和时间呈现出逐步增高的态势,并且利用传媒所进行的信息消费也在不断增高。在这种状况下,加强受众传媒素养教育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宣传,我们应该让受众明白人类获得的生活经验来自直接获得和间接获得两个方面,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大众传媒间接获知的。所以人们必须具备对间接获得的基本信息的判断、分析、理解能力。否则传媒信息不仅没用,有时甚至会妨碍人们对事实的正确判断。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传媒素养教育来完成,所以除为受众使用和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奠定物质基础之外,政府应该努力发展传媒素养教育,建议中学课程中开设相关媒介素养课程,教授媒介认知常识。特别是边远地区要降低媒介的接触和使用对人们文化程度的门槛要求,努力提高受众的传媒素养教育水平,使他们对传媒信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开展媒介的基础素养教育

1.了解媒介基础知识。比如帮助受众认识信息是什么,传播是什么,认识不同门类媒介的特性和用途,以及媒介组织及其生产、传播的功能与规律等;比如了解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区别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的制作流程;再如获得科学的媒介观念和传播观念,获得媒介与传播学的常识,等等。受众的媒介基础素养教育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改善受众的知识结构,增强受众的媒介认知能力与实际传播技能的认识和掌握。

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大众传媒的各种功能都有正负两个方面,会产生正负两种作用。如虚假信息的传播、错误方针的宣传会危害社会,色情暴力内容会毒害青少年。有的传播对有些人有积极作用,对另部分人有消极作用。因此使受众理解有关传媒技术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问题,并使其学会利用媒介收集、整理和评价各种来源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如认识和区别新闻、纪录片、媒介故事和现实之间的差异等。我们要积极引导受众主动接触媒介、改进并管理自己的媒介接触,鼓励他们阅读书报杂志,学会向媒体反馈,利用媒介资源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并能将媒体发展为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工具和手段,以提高受众使用媒体及其信息的广度、深度和效率,从而提高受众的媒体素养。

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媒介是媒介素养能力的延伸和提高,目的是增强受众让大众传媒为自己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导受众学习使用不同媒介的基本技能技巧,并使其能有效创造、制作媒介信息或专门作品。比如如何上网、收发邮件、发帖子,如何熟练地使用各种媒介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进行信息和思想的交流等。

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引导公众根据需要选择传媒,并以一种负责的态度使用媒介技术、信息和软件,利用媒介系统,使公众形成一种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的态度,以此提高受众学习的效率,并促进其创造力,使其在提高传媒素养的创造性活动中支持自己的终身学习、合作、个人追求创新能力。

5.引导公众欣赏传媒产品。传媒本身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媒介是意识的载体,意识不可避免地带有国家、阶级和阶层的烙印,而媒介又属于上层建筑,代表着各个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所以,媒介产物不可避免地都含有意识形态或透露某种价值观,比如宣扬某种生活方式或价值理念,并传递性别、种族、职业、年龄等各个层面的文化内涵。传媒在政治及社会层面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在公众掌握了视觉文化知识、学会了从符号角度理解形象后,需要引导他们对传媒产品作美学的欣赏和社会学的评析,使他们能正确选择、解释、分析传媒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传媒教育在提升受众传媒素养方面的理想情况是,受众对传媒的使用将成为发展他们的一种动力,而不会因传媒的使用沦为大众媒介或信息的奴隶。

6.指导公众正确理解和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培养公众具有健康的传媒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传媒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使他们能够主动的选择和接触传媒,解读、甄别和判断传媒信息。我们只有引导公众合理地利用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他们才能够更加从容地去驾驭各种传媒信息,并且透过信息表层,深入到信息内容内部各层面对信息深层次内涵做出正确而有用的取舍。受众只有在心智上穿透媒体所建构的迷障,才能不被传媒所左右,才能拥有个人自主能力去分析选择传媒的信息内容,进而通过理性思维与对话去影响、督促媒体改善其传播内容,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

三、开展媒介的基础素养教育的意义

针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主要是因为受众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并非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指导教育,不同地域、不同的民族的人对传媒教育的接受、理解不尽相同。作为成人受众他们对传媒素养教育或接受或拒绝。即使他们参加了传媒素养教育,他们对大众传播的各种内容在选择、判断时,一般也只接受那些与自己信念相符或相近的信息。从现实来看,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受众的观点,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来提高受众的传媒素养,因为开展媒介的基础素养教育的对传媒的舆论引导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舆论导向正确,维护社会稳定。我国的受众是很好的接受者,却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我国的大多数受众都不具备基本的传媒素养,更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如果受众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不对媒体传递的信息进行诘问、思考,不搞清楚真实的状况,往往会引起受众自身心理的过度恐慌,甚至蔓延开来,引起更大范围的恐慌。而当普通受众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了解到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分辨出信息的本质并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时,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受众由盲目的消费者成为成熟、理智的消费者时,我们就不用担心人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社会里无所适从,甚至隐藏某些不安定因素。因为当受众拥有了高水平的传媒素养能力,就可以积极地定夺自己接近传媒信息的方式,以及良好地控制传媒信息对自己所产生的效果。同时媒介素养教育也可以促使政府各级官员都能正确地对待媒介的舆论监督,积极支持舆论监督,使舆论监督真正有助于改进工作和推动社会进步,从而对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普通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意味着对媒介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这将会使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主动应对人们媒介素养普遍提高这一显著变化,促进媒介系统致力于提高信息生产的质量,不断推陈出新,让新闻事业向更高的层次不断迈进。同时,当人们不再对媒体心怀神秘感,甚至可以主动参与到信息传播活动中时,新闻事业媒介自然要不断地有所调整和发展,媒介间的竞争也会向着有利于受众的方面发展,在这种竞争中媒介的水平会有整体的提高,整个社会的媒介生态系统就会重新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