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的类别

新闻的类别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新闻的类别研究新闻分类,是为了认识不同类型新闻的特点。软新闻一般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通过对新闻概念的介绍,厘清对新闻众说纷纭的界定,同时通过对新闻要素、特点、类别的简要分析,对“新闻是什么”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六节 新闻的类别

研究新闻分类,是为了认识不同类型新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新闻进行不同的分类。综合新闻各种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我国,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文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综合性的日报往往据此把报社分为政法部、经济部、科教文部、社会部、体育部等,报纸也依此对版面进行划分。

在十年漫长的“文革”运动中,报纸上的社会新闻绝迹。“文革”之后,“在报纸选题面迅速扩大的时候,最先突破的是社会新闻”。[30]1979年,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上海一辆26路无轨电车翻车26个乘客受伤》,这条消息后来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条社会新闻。在20世纪90年代媒体市场化的浪潮中,社会新闻始终不仅是晚报和都市报,而且是各类大报吸引受众的选题的“富矿”。

经济新闻是我国报纸上跨越30年的热门选题。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的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使得经济报道有了更大的选题空间。不仅如此,在综合类报纸无法容纳几何级数膨胀的经济信息的情况下,专业经济类的报纸相继诞生。

1979年10月1日,61岁的《人民日报》副总编安岗创办的《市场报》一上市,立即在全国各地被抢购一空;在北京,西单的一个销售点1小时就卖了1万份,全天卖出9万份;在合肥,购买者挤垮了邮局柜台。

1981年,第一份综合经济报纸《经济参考报》问世。随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日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隶属新华社)和《证券时报》(隶属人民日报社)相继创刊。

2000年,被称为新生代经济报纸的《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同时诞生;2004年,上海文广传媒集团联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跨地区、跨媒体打造的《第一财经日报》创刊。经济领域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动向、新问题都成为最热门的报道选题。

二、根据新闻的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把新闻分为三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报纸也据此划分不同的版面。比如上海的《解放日报》,每天出16个版,新闻占到6个版,除去第1版为要闻版外,其余5个版中,国际新闻2版,全国新闻1版,本地新闻2版。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的版面安排,可以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方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三、根据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按照时间可以把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突发性新闻主要是对出乎人们预料、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发性的灾难(地震、火灾、车祸、空难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变化的时局等,这种类型的事件往往是新闻报道的主角。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例如:天气逐渐热起来,物价逐渐上涨,青少年的身高逐渐增加,等等。

突发性新闻有明确的发生时间,要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而延缓性新闻却一般没有明确的时间,往往只能以“最近”、“近来”、“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表述。

在我国,重大的突发性灾难长期以来属于报道的禁区。灾难和灾害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灾难的报道,可以减少灾难或预防灾难的发生。突发性灾难也几乎具备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新近性、影响力、显要性和接近性等。但是在我国长达几十年的以鼓励、鼓劲和树榜样为主要宣传手法的宣传报道模式中,灾难性事件的报道长期被排斥在新闻选题之外。灾难事件所具有的警示、教育和监督的社会功能被遮蔽。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对灾难的报道历来有两种方式:第一,实行新闻封锁,装聋作哑;第二,隐去或淡化灾难中人的苦难,隐去造成灾害的人为的错误和体制上的弊端,只留下“英雄交响曲”和“领导一线救灾”,只留下“党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3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闻界对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禁区的突破虽然步履维艰,但是,对突发性灾难的报道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新闻界取得了不断的突破和成果。2003年对孙志刚事件的报道和对“非典”的报道,是我国重大突发灾难事件报道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中央因“非典”信息被故意屏蔽或歪曲,造成人民生命的重大损失而对主管高官进行了问责处理,最终使得重大的灾难性信息公布走向制度化。在2008年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我国媒体对重大灾难报道的及时、公开和全方位透明得到了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四、根据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分类

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新闻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32]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决策依据和环境判断。硬新闻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以说信息瞬息万变。比如在期货市场、证券交易所、奥运会现场等,各家通讯社、新闻媒介为争先发表重大新闻,不惜成本,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身心。软新闻一般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但软新闻要注重写作的技巧,需要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凸显情趣,这种写作方法即为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

虽然不同的人或群体对新闻有不同的需求,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人类必须在硬新闻获得满足以后才会需要软新闻,传播硬新闻是新闻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并非所有的媒介都以报道硬新闻为主。一般来说,严肃的高级报纸以刊登硬新闻为主,大众通俗化报纸刊登的软新闻相对较多。

在“什么是新闻”这一章,我们通过对新闻的成分辨析,认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通过对信息概念的探讨,了解新闻的本质是信息。通过对新闻概念的介绍,厘清对新闻众说纷纭的界定,同时通过对新闻要素、特点、类别的简要分析,对“新闻是什么”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学者介绍

img4

王中,(1914—1994),山东高密人,笔名张德功。曾在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读书,抗战爆发后,加入中共东北军工委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和兵运工作。1940年转移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历任《大众月刊》、《大众日报》、新华社山东总分社、《新民主报》等编委、编辑部主任、总编等职。1949年南下上海,任上海市军管会新闻室军代表、秘书股长,接管上海的新闻出版机构,创办华东新闻学院,任教务长。后曾历任复旦大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复旦大学副教务长,政治理论教学委员会主任兼教授,新闻系系主任、教授等。1981年和1984年,先后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博士生导师,并任上海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离休后,享受副市长级待遇和国务院特殊津贴。1985年离休后仍担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主要学术著作

《新闻学原理大纲》为我国新闻学走上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轨道建立了里程碑式的功绩。20世纪80年代的《论新闻》、《论传播工具》、《论宣传》、《论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谈谈新闻学的科学研究》等论文,更显示出思辨和学理色彩。对《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的研究也颇有深度。

主要观点

关于报纸应该怎么办,他提出,一是提倡要根据报纸的特点进行宣传,反对报纸办得和内部文件差不多;二是提倡通过新闻和说理来指导工作,反对直接地简单地讲“必须如此”,“应当如此”;三是提倡宣传要面对读者,反对只是面对少数干部;四是提倡多做调查,分析社会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反对消极等待上级指示;五是提倡报纸应有一些对读者有用,但不是直接从事政治宣传的内容,反对机械式、绝对化、一切非政治性不可的倾向;六是提倡报纸上不光刊登政治材料,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关心经济、文化生活的各种需要。

改革开放后,王中作出了新的学术贡献,如对于“新闻”概念再认识的观点,对于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等问题的论断,等等。关于新闻的定义,王中认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变动为新闻之母,变动出新闻。过去的定义忽略了‘变动’的因素。”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新闻的成分?

2.为什么说新闻是一种语言陈述?

3.新闻的定义主要有哪几种观点?

4.尝试分析一则报道中的新闻要素。

5.如何理解新闻的特点和类别?

案例分析

河南航空一客机在伊春失事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连夜赶赴事故现场

综合新华社哈尔滨8月25日电(记者刘景洋)8月24日晚,河南航空有限公司(原鲲鹏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黑龙江省伊春市降落时发生事故。截至25日凌晨两点,已安全抢救51人。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立即率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连夜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救、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据介绍,事故发生时间约为24日21时35分,飞机是在降落接近跑道时断成两截后坠毁。这架飞机的航班号为VD8387。

现查明当时机上共有96人,其中乘客91人,机组人员5人。

截至25日零时,飞机明火已经基本扑灭。搜救工作正在进行。由于部分乘客是在出事时被甩出机舱,生还希望较小。

据伊春市委宣传部介绍,截至目前,飞机失事已确认有43人遇难。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0-08-25

8·24坠机事故调查将会持续比较长时间

新华网黑龙江伊春8月28日电(记者孙英威、邹大鹏、刘景洋)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在伊春市表示,因为所有涉及的专业都要进行调查,“8·24”飞机坠机事故调查将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李健说:“事故调查涉及飞机各个方面,包括飞机的制造商、运营商、运行人、飞行、维修、空管、机务、机场八个方面。我们的调查结果一定要慎重,要经得起时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李健表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事故善后的有关标准进行商定。同时,有些伤员经历72小时之后,身体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所以救治工作仍然是一个重点。

目前,伊春“8·24”飞机坠机事故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截至27日,坠机事故的54名伤者中,已有45名转至哈尔滨等地接受救治。有30名遇难者的家属抵达伊春并完成DNA采样,其余遇难者家属的DNA采样工作预计将于28日完成。同时,事故调查各项工作也将全面启动。

——新华网,2010-08-28

伊春空难调查被指权力混乱 公安机关与行政错位

赵霄洛

谁赦免了重大飞行事故罪?

黑龙江伊春“8·24”坠机事故发生后,8月28日,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伊春召开。据报道,调查组成员来自国家安监局、监察部、民航局、全国总工会、公安部、国资委、黑龙江省政府等多个部门。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和专家组。

此次会议通报了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认定事故的性质,查清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的处理意见,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预防事故的整改措施和针对性措施建议。审定事故调查技术组、管理组报告,审议并通过事故调查报告。这一报道告诉公众,伊春空难的事故调查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根据相关规定,此类调查应当在120天之内完成。我们等待着最后的结论。

值得关注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重大飞行事故罪谁来立案侦查。《刑法》第131条规定,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飞机坠毁或者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重大飞行事故罪。设立这一罪名就是为了惩罚那些重大飞行事故的肇事者,以维护我国的航空运输的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确保国家和私人财产不受损失。同时,我国《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等级标准》规定,死亡人数在40人及其以上者和航空器失踪为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伊春空难机毁人亡,目前,罹难者已达42人。尽管事故原因和责任尚在调查,但是,伊春空难已经构成重大飞行事故罪的客观要件,或者说,伊春空难的相关责任人已经涉嫌重大飞行事故罪。因此,司法机关理应介入对涉嫌重大飞行事故罪进行立案侦查。

从报道上看,国务院组织的事故调查组已经有公安机关参与。根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程序》和《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规定》,事故调查组的公安机关仅负责调查劫机、炸机、非法干扰和故意破坏航空器的犯罪活动,并不涉及重大飞行事故罪。

那么,重大飞行事故罪应当由谁来立案侦查呢?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因此,有理由认为,公安机关应当是重大飞行事故罪的侦查机关。重大飞行事故罪作为一种刑事犯罪应当由公安机关独立进行侦查,这是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权力。国务院组织的空难事故调查是一种行政行为,不应当成为公安机关展开重大飞行事故罪侦查的前置条件。甚至也可以说,涉及劫机、非法干扰和故意破坏航空器等犯罪活动,也不应当由国务院组织的调查组调查,而应当由公安机关独立侦查。行政的归行政,司法的归司法。两者权力不能混淆和错位。

公安机关很特殊,既有行政执法权,也有司法侦查权。公安机关在行使司法权的时候,不应当与行使行政权混同和错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司法的公正性。

公安机关对重大飞行事故罪的侦查不应当等待事故调查报告公布之后才展开,而应当与事故调查组同时进行并独立展开;公安机关不应当以事故调查报告为判断有罪与否的唯一依据,在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对事故报告依法作出自己的认定。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安机关对重大飞行事故罪的独立、自主的侦查,也是对空难事故调查这种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和制衡。

2004年的“包头空难”是一起责任事故。罹难者家属曾经数次向公安机关举报东方航空公司有关事故责任人涉嫌犯有重大飞行事故罪,并请求立案侦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但是,分安机关却迟迟未予立案。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我们依然未见到相关涉案人员被追究刑事制裁的报道。

从1982年以来,我国共发生重大飞行事故20起,共1423人罹难。其中,无疑有一些属于重大责任事故。但是,公安机关从没有对哪一起空难展开过重大飞行事故罪的立案侦查,也没有哪个责任人被追究了重大飞行事故罪。而在美国、意大利、俄罗斯、中国台湾等,都有对航空人员因空难而展开侦查,并以过失杀人罪、渎职罪等罪名被判刑。再对比一下我国发生的矿难、海难或者隧道塌方等重大责任事故,几乎都有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唯独空难是一个例外。这不得不让我们发问:是谁“赦免”了这些航空公司的事故责任人?重大飞行事故罪难道是个摆设?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9-02

分析伊春空难报道,回答:

1.此类报道怎样体现新闻的特点与基本要素?

2.灾难性新闻报道怎样表述才能做到清晰、准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推出“世界数字图书馆”

本报巴黎4月22日电(记者姚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日在其位于巴黎的总部举行仪式,正式推出“世界数字图书馆”。从即日起,全世界所有网民均可通过网址www.wdl.org进入该“图书馆”,获取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料,了解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精神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世界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完全免费,互联网用户可以尽情查阅图书、档案、录音、图片等资料。比如在图书馆的珍藏品中,人们能够欣赏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的甲骨文和石碑资料,埃及提供的早期阿拉伯科学读本资料,巴西提供的拉丁美洲老照片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土耳其书法作品图片等。

在当天举行的启动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通信与信息事务的助理总干事阿卜杜勒·瓦希德·坎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已经跨越了国界,因此需要采取新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其成员共同分享人类文化成果,因此决定推出“世界数字图书馆”。

年近80岁的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比林顿也出现在仪式现场,他感慨地说,这个数字图书馆凝聚了各方3年多的努力工作,汇集了人类文化的瑰宝,它能够通过先进技术,激发年轻人对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学习热情。

比林顿介绍说,这一计划得到了巴西、德国、法国和中国等国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其合作伙伴达30余个。新建成的“世界数字图书馆”设有英文、阿拉伯文、中文、西班牙文、法文、葡萄牙文及俄文的搜索引擎,收录的内容由各参与伙伴的图书馆提供。

中国国家图书馆国际交流处处长严向东对记者说,中国国家图书馆积极参与了“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并提供了20件精美藏品,希望以此向全世界人民介绍中国的古老文化。

——《光明日报》,2009-04-23

请分析这则新闻的基本要素、类别及其写作特点。

【注释】

[1]刘建明:《新闻学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2][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5页。

[3]刘建明:《新闻学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2~53页。

[4]邵志择:《新闻学概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5][美]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0页。

[6][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

[7]转引自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0页。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9]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10]转引自李元授:《新闻传播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11]参见戴元光:《传播学通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9页。

[12]徐宝璜:《新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19年版,第7页。

[13]李大钊:《在北大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词》(1922年2月12日),《新闻战线》1980年第2期第14页。

[14]邵飘萍:《新闻学总论》,北京:北京京报馆1924年版,第80页。

[15]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943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88页。

[16]胡乔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1946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工作文件汇编》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24页。

[17]范长江:《记者工作随想》(1961年),《新闻战线》1979年第1期,第16页。

[18]《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缩印本第1483页。

[19]王中:《论新闻》,《新闻大学》1985年第1期,第14页。

[20]甘惜分:《新闻理论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0页。

[21]宁树藩:《论新闻的特性》,《新闻大学》1984年第2期,第1页。

[22]转引自王益民:《系统理论新闻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43页。

[23]郝雨、王艳玲:《新闻学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2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25]方延明:《理论新闻学学科体系论纲》,《现代传播》2007年第5期,第35页。

[26]丛春华:《新闻学概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27]杨保军:《事实·真相·真实对新闻真实论中三个关键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新闻记者》2008年第6期,第61~65页。

[28]吴元栋:《也谈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新闻记者》2009年第6期,第23页。

[29]项德全:《新闻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30]张征:《新闻报道三十年的发展演变趋势》,《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10期,第6页。

[31]张征:《新闻报道三十年的发展演变趋势》,《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10期,第8页。

[3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