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新闻评论的类别和划分

经济新闻评论的类别和划分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经济新闻评论的类别和划分一、《焦点访谈》栏目的火爆及思考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经济类媒介迅猛发展。另外一种以评论的传播载体为标准的划分有:报刊经济新闻评论、杂志经济新闻评论、广播经济新闻评论、电视经济新闻评论、网络经济新闻评论。《日本经济新闻》以经济信息权威性著称,日晚刊发行总量高达464万份。

第三节 经济新闻评论的类别和划分

一、《焦点访谈》栏目的火爆及思考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经济类媒介迅猛发展。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经济频道、经济栏目如雨后春笋,涌现出《经济半小时》、《证券无限周刊》等品牌栏目。中央电视台以财经报道为主要内容的第二套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其访谈类栏目《对话》,因为定位于高端访谈,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就我国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展开讨论,视野开阔,观点交锋,成为央视经济新闻评论栏目中的经典之作。

开播于1994年的央视一套《焦点访谈》栏目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并带来我国电视评论节目的火爆局面。其社会意义如下:

第一,是利益表达与社会情绪疏导。在阶层分化重组过程中,社会成员利益意识的自觉,必然导致其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愿望增强,从理论上说,这种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可以增加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个人的责任感,但由于我国政治制度改革滞后,没有提供相应的表达空间,《焦点访谈》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个人表达平台的缺失,提供政治参与和表达机制。在《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庞杂广博的评说话题中,“反腐败”和“减轻农民负担”始终是频率最高、分量最重的两个话题。显然,这两个语词联系着转型期政府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普通百姓所关注的政治话题。对同一话题的共同兴趣为电视媒介弥合二者之间的断裂提供了可能,但不同的利益基础、动机又使这种弥合只能止于表层,在为普通百姓找回现实利益、满足他们的利益表达和宣泄需要的同时,完成了转型期社会由情绪的宣泄到制度的建立的过渡。

第二,是监督和制衡地方政府与其他职能部门。中央政府面对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某些忽视国法和政策,偷漏税、乱收费等行为,为了维护中央利益、重塑国家威严,不仅要依赖过去的行政手段,而且更需要运用媒体手段“杀一儆百”。从这个意义上说,《焦点访谈》是中央政府在新的历史阶段所创造的新型治理手段,而远非独立的新闻监督。民主政府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然而我国的制衡机制非常薄弱且不规范,传媒尤其是新闻评论类节目在事实上构成了一种制衡力量。

第三,是重建宣传中心的权威。在电视传媒的企业化转型过程中,作为营利机构,收视率被奉为第一准则,商业因素的过分侵入,损害了中央台的权威性,焦点类新闻评论节目通过发出其他传媒机构不能发出的声音来重树权威。当前社会文化的多元格局,工业化又造成社会分化及社会主体之间的疏离,当发生重大事件需要鼓动群力群策参与时,由谁、在哪、如何去发动?从这个意义上看,《焦点访谈》节目真正的意义在于重构一个权威的意见平台,以便设置社会议题,确立社会的聚焦点。

焦点类新闻节目在初期的确能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包括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疏导民众情绪、重塑国家威严等。但模式的形成意味着程式化的固定,使舆论监督呈现模式化、琐碎化,虽在多种权力机构和话语力量之间游刃有余,但却渐渐丧失了从前的社会民主建构力量和预期的意识形态宣传效果,其栏目的转型和改革势在必然。

二、经济新闻评论的划分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不仅需要新闻,更需要对新闻的解读,需要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世界中寻求观点,寻找解释,印证思想,指导行为。新闻评论正是解读新闻的重要形式。新闻评论作为媒介的意见传播活动,其社会功能由指挥、教导、监督、转向社会沟通、协调、阐释。新的时代,新闻评论的传播生态发生了变化:由政治话语独霸转向经济话语为主、知识大众化的语境,人们对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经济信息越来越关注,经济新闻评论成为一种时代需求。经济新闻评论是新闻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就经济领域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是非,臧否评价的议论文体,具有引导经济舆论,指导经济工作,深化经济报道,解惑释疑的作用。

1.新闻评论的分类

从不同的目的和体裁出发,新闻报道一般可分为消息、简讯、通讯、新闻特写、报告文学等一样;新闻评论按其评论的内容、表达方式、媒介性质等不同标准,新闻评论也可以划分为各种类型。

(1)按新闻评论的内容划分

新闻评论根据评论对象的范畴和领域可划分为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科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国际评论和社会问题评论等。

(2)按新闻评论的表达方式划分

新闻评论主要划分为: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编者按(编后)、专栏评论等。

(3)按新闻评论的媒介性质划分

新闻评论可以划分为:报纸、杂志平面媒体评论、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媒体评论等。

2.经济新闻评论的分类

经济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按其内容划分的一个分支,根据新闻评论作者身份以及郑重程度可以再划分为:经济社论、经济评论员文章、专栏经济评论、经济述评、经济短评、经济随笔等。

另外一种以评论的传播载体为标准的划分有:报刊经济新闻评论、杂志经济新闻评论、广播经济新闻评论、电视经济新闻评论、网络经济新闻评论。

3.经济媒体的划分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类报纸的发展史表明,引领报业的最终是经济类报纸。英国《金融时报》的主要特色是报道金融财经、工商业消息和与经济相关的国内外政治动向。它追求订户的权威性,几乎全世界所有大企业都订阅了《金融时报》。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量达29万份。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是一份典型的时事新闻与财经新闻并举、以财经新闻见长的大报,期发量174万份,为全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整个华尔街及美国企业界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法律、政治、教育、医学界巨头,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花45分钟阅读《华尔街日报》。《日本经济新闻》以经济信息权威性著称,日晚刊发行总量高达464万份。

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从报业市场发育程度看,有成熟市场和新兴的潜在市场。根据经济媒体的发展阶段和不同定位,可以把我国的经济类媒体分为综合类经济媒体、专业类经济媒体、证券类经济媒体、新型财经类经济媒体、信息类经济媒体。

(1)综合类经济媒体

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市场报》为代表,多数于20世纪80年代由政府部门创办,属于传统的经济类媒体。

(2)专业类经济媒体

多为具有一定学术性的大众媒体,如《经济学消息报》,从关注、介绍经济研究成果著称,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更关注经济实务,比如关注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

(3)证券类经济媒体

以三大证券报为代表,《中国证券报》(1993年1月创刊)、《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创刊)、《证券时报》(1993年11月创刊)以及《证券市场周刊》(1992年3月创刊),均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产生而产生,与资本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集中关注资本市场的信息及动态变化。

(4)新型财经类经济媒体

这类媒体诞生多有深刻的资本运营背景,大多创办于2000年以后,其为经济类媒体的“新生代”。在新闻处理上,注重故事、背景、观点三要素,尤其注重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及最终落脚点,注重对于新闻事件的独家判断和深入剖析。其目标读者是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的参与者、操作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其运作方式高度专业化、市场化,借鉴国际通行模式,以报纸为产品,以利润为目标。如《财经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杂志等。

(5)信息类经济媒体

这类报刊以传播大容量的商品信息为主,一般为四开周刊,每期至少五六十个版。其典型代表为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的《申江购物导报》等。

在中国,经济类报纸的竞争格局远未形成,在人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类报纸尚未出现。中国经济正行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与此相适应,中国需要经济类大报的快速成长,与中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地位相匹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