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出版服务许可证出借

互联网出版服务许可证出借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12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9]。
数字出版产业环境综述_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一)国际环境

2013年,全球新闻出版业继续经历着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并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趋势。

1.互联网企业对传媒业渗透加深

过去一年里,国际传媒业在传统领域进一步衰落,媒介生态环境渐趋数字化、网络化。

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曾一度从2013年1月1日起,停止纸质版发行,只出版网络版[1],现虽然印刷版得以回归,却依靠降低成本和与电子版绑定订阅的方式勉强维系;8月,有着136年历史、曾经揭露“水门事件”、“棱镜门”事件的美国三大报之一《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个人以2.5亿美元收购[2];11月,《福布斯》报价4亿美元,寻求出售[3]; 2013年谷歌广告收入超过美国报纸和杂志的广告收入之和[4]……与此同时,亚马逊书店、苹果、谷歌等国际互联网巨头则进一步加紧对内容产业的渗透,逐步打造起数字终端加内容、上下游通吃的产业生态链。工业化时代的纸媒体与模拟技术正在被信息时代的数字技术全面取代,互联网企业对传媒业渗透逐渐加深。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位置正在发生互换,传统的大众传媒生态环境正在被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媒介生态所重构。

2.数字出版去中介化趋势渐显

去中介化是国际数字出版发展的一大趋势,2013年,亚马逊书店前100本畅销图书中,25%只有电子版[5],而没有实体纸质书,这意味着“Kindle出版平台”提供的自助出版服务,已经成为出版产业的新兴业态。该平台推出的按需出版方式,可以让作者按照计划发表作品,而在传统出版行业,通常在书稿完成后要拖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出版。吸引作者的还有高额的版税——通过该平台出版电子书的作者,可以获得70%的版税,而传统出版商一般只为电子书支付17.5%的版税。此外,作者还能保留出版纸质版的权利。

在英国,类似的趋势也已经显现。英国独立作家联盟主管奥兰·罗斯说:“我们正处于变革的中央。我们将在全世界范围内看到越来越多的畅销图书都是由作者通过发售电子版出版的。”在英国亚马逊网站,排名前100位的畅销书中,也有将近10本只有电子版。

去中介化的另外一个表现,是作为销售商的电商售书平台,正在将过去由“作者—出版商—发行渠道—读者”的四环节产业链,减至“作者—发行平台—读者”三个环节。而在未来,让传统出版抱怨不断的亚马逊,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去中介化趋势,只有“作者和读者”两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其他连接这两个群体的机构都面临挑战。《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J. K.罗琳已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Pottermore (www.pottermore.com)[6] ,书迷已不再需要亚马逊平台,而直接与作者建立联系,而作者也将直接掌握其图书购买者的一手数据,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创作,“作者—读者”两维模式出现。然而在新的数字出版产销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出版商和平台发行商,因其专业的制作水平、人气集聚能力、精准的营销服务,还将会长期存在,但其作为出版一个必要环节的地位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冲击。

3.媒介与电商融合发展

媒介电商化是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在西方,传统杂志的产品属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男人装》手机杂志通过点击页面上的品牌链接,可以链接到地图,准确告诉读者其实体店位置[7]。赫斯特公司的《Marie Claire》 APP上推出“瞬间购物”项目,通过“时尚入门”,用户可以直接进入电商平台,进行购物。一些时尚杂志还会为用户打出专属品牌。《Lucky》杂志与全球知名快速时尚品牌Net-A-Porter旗下的Outnet. com合作推出专门的电子商务项目,且仅为杂志的订户提供专属服务——每隔四周的一个周五推出一场特价活动,产品只限订阅《Lucky》杂志电子信的订户购买,且每次只提供一小时的购物时间。主打专属性和稀缺性的产品营销方式,带动了电子期刊的销售。如果用户通过付费阅读带来超过付费的收益,付费将不再成为阻碍。

此外,产品媒体化、媒体产品化将成为未来趋势,产品与媒体正在走向融合。

4.数字化加剧垄断形成

在互联网行业往往是有着绝对优势的企业生存下来,一家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显著地超过其他企业。全球只有四个国家拥有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全球移动终端越来越趋向由苹果与安卓两大终端平台垄断。此外,互联网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性,容易产生“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近两年,国际出版集团在业务布局上频频通过收购并购,实现业务布局。如世界第一大教育出版集团培生通过频频收购在线教育公司、技术公司等与其教育出版业务相关的企业,实现了这一领域无人撼动的垄断地位。

(二)国内环境

1.多项政策相继出台,推进产业全面升级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步伐,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和各项举措。

政府管理部门对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引导方向更为明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2013年6月公布首批传统新闻出版单位转型示范名单后,于当年12月,在重庆召开了“全国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示范现场工作会”,对转型示范单位如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进一步指示和要求。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8],从行业标准制定、技术装备升级、人才队伍建设、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为传统新闻出版单位进一步深入开展转型升级再次提出了要求、目标和方向。该意见表明管理部门联合财政等多方政府力量强力助推产业升级的决心,也体现了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经济总体发展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平台建设是数字出版产业内容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夯实自身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2013年12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加强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9]。该《意见》明确了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和管理的八大保障措施:一是确保正确政治导向,二是强化内容质量管理,三是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四是统一数字内容标准,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六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七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八是倡导行业自律自管。《意见》的提出,为数字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数字出版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消费的需求量日趋增大,依靠消费带动投资的经济战略已进入加速状态。2013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10]提出,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意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市场化运行。同时,将引导企业立足内需市场,鼓励多元发展,加快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鼓励业务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提升信息产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水平,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企业融资环境的切实改善、电信服务的改进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的加强、信息消费统计监测和试点示范的开展,数字出版产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为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国家不仅进行政策引导,而且在资金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2013年,中央财政拨付下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增长41. 18%[11]。这一专项资金在坚持扶优扶强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适当倾斜。在继续实施一般项目的基础上,扩大重大项目实施范围,新增文化金融扶持计划、重点新闻网站软硬件技术平台建设等4个重大项目,为解决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瓶颈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

2.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互联网经济环境渐趋成熟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据《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12]显示,预测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2.1万亿元人民币,预计约占GDP比重的3.77%,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尤其是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资金流入的热点;文化企业并购、整合趋于频繁,加剧产业资金流动;众筹融资等新模式的出现,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带动下,我国互联网经济环境也日趋成熟,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

随着大数据、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基于其交易成本低、高回报率、操作快捷方便的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也已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及各大传统金融企业争相发展的方向。2013年6月,国内首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宝正式上线,在仅9个月的时间里,余额宝资金规模就达到5413亿元,为客户累计实现收益75亿元,用户量突破8100万[13]。随后,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百度的“百赚”、京东的“小金库”、腾讯微信的“理财通”、电信的“添益宝”、广发银行的“钱袋子”和华夏银行的“活期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培养了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理财和交易的习惯,为互联网支付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移动支付市场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各大公司为争夺移动支付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14],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965.1亿元。综合此前数据,2013年前三季度,移动支付市场累计交易规模已近5000亿元。其中,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高速扩张,占整体市场比重超过92%,仅支付宝就占据了逾六成的份额,处于绝对优势。目前,腾讯微信支付在积极探索扫码支付、APP内支付和公众号支付等模式,并加速线下布局,力图扩大其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市场和移动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为数字出版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支付环境,将会为用户在数字出版领域进行消费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推动数字出版付费机制的形成,为产值的不断攀升再添助力。

3.数字阅读率总体上升,推动全民阅读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终端的阅读和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随着3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持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碎片化阅读的日益普遍,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高流量手机应用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阅读方式已由上网设备向手机终端快速大量转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45.1%,30—39周岁人群占29.1%,40—49周岁人群占18.4%,5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7.4%。可见,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的92.6%是18—49周岁人群。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总体来讲,数字化阅读整体人数呈不断增长趋势,极大地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