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种文化视域下的文化政策取向

两种文化视域下的文化政策取向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纳入到两种文化视域下的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应该立足于整个生态经济区的规划,维护生态的和谐发展,同时,兼顾文化建设的特殊性。作为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的关键环节,生态文化教育是传承文化理念与矫正现实行为的重要工具。这决定了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的政策取向,必须充分考虑到具体的生态文化教育实践。
两种文化视域下的文化政策取向_两种文化史论与文化建设实践

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因为文化与经济具有各自的特点属性,在整个社会构成的大背景下,文化是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如今,将文化建设纳入到整个经济区的建设规划中来,显然有助于缓解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现实困境,可以避免之前出现的经济区建设之后文化补偿的缺憾,从而有助于实现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是一种群体性的公共事业,需要来自社会群体的主体自觉。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正是人们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自觉自发的文化价值选择。

目前,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一方面,需要来自生态文化理论建设和具体文化实践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这是一个文化发展过程的自生长过程。另一方面,在鄱阳湖生态文化自生长的过程中,亦需要为此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导向,从而帮助这种新型的社会文化形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果说,鄱阳湖生态文化还是一个怀胎待产的婴儿,那么为此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文化政策导向,则是促其顺利诞生的助产士,十分必要。

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制定了《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及创意)发展规划(2009—2015)》等系列文件。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尚没有针对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政策体系。所以,鄱阳湖生态文化的外部环境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

其中,尤为注意的,是鄱阳湖生态文化的生态内涵。所谓的生态,不仅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生态,更是文化层面上的生态和谐。当下的文化生态,最令人瞩目的是两种文化问题。纳入到两种文化视域下的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应该立足于整个生态经济区的规划,维护生态的和谐发展,同时,兼顾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具体来说,在将生态文化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文化艺术发展的独特属性,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将生态文化中两种文化协调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一、生态文化教育政策取向

生态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缓慢的共同熏陶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所以,在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文化教育的方式进行。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十分有必要纳入到具体的文化教育体系中去,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及文化自律等核心理念,从而将生态文化理念向纵深拓展。

首先,在普及科学文化的基础上,培育人们对传统人文文化的认同,肯定已有的传统人文文化的生态属性。近年来,科学文化的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这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但是,之前的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人文文化的教育亟待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们的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文化。就此而言,中华民族并不缺人文文化教育的传统资源。“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博大精深的生态智慧,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众生平等思想”[6]。由于这些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之中,所以传统人文文化可以作为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锲入口。

其次,在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深化人们的文化身份,深入挖掘传统人文文化的生态意义。虽然现代生态文化理念是一个全球性的话语,但是,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必须立足于鄱阳湖的文化语境,方可在自身具体的文化实践的过程中,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当务之急是在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传统人文文化的生态意义,深化人们的文化身份。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万物同生、佛家的无我之境等和谐思想,在生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

再次,在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倡导生态文化的和谐精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的和谐共存,就教育而言,关键是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过程中,一方面,科学文化中诸如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逻辑实证的科学方式等,应该继续得到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人文文化中诸如主客一体化的生存状态和无功利性的体悟方式等,亦应得到对等的教育地位。生态文化的和谐精神,毫无疑问,文化的和谐共存首当其冲。具体来说,在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切实扭转重理轻文的教育设置与文化政策,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才是生态文化教育最终归宿。

最后,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是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取向亦要纳入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重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切实培育人们的生态文化理念。这些理念的核心,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和谐共存、文化的多元共享等诸多方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区别于其他经济区建设的要义所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至关重要。生态的和谐共存理念是鄱阳湖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逐渐渗透到人们的价值取向中去,从而成为具体的经济实践中文化自觉与行为自律的准则。文化的多元共存理念,更需要在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因为,一方面,个人的文化构成,是人们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话语背景,会无意识地左右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共存,是生态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现实语境。诸如上述的生态文化理念,均需要在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与人们已有的文化观念互融共存在一起,方可在具体的经济行为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作为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的关键环节,生态文化教育是传承文化理念与矫正现实行为的重要工具。这决定了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的政策取向,必须充分考虑到具体的生态文化教育实践。其政策取向,应该在充分挖掘传统人文文化的生态意义的基础上,培育人们对传统人文文化的认同,深化人们的文化身份,深刻领悟生态文化的和谐精髓,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生态文化教育中,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切实培育人们的生态文化核心理念,从而有效地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局。

二、生态文化产业政策取向

鄱阳湖生态文化的产业化方向,是服务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所以,生态文化产业政策,也是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策取向。两种文化视域下的鄱阳湖生态文化产业政策取向,要求尊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多元化文化存在,避免科学文化的霸权地位对其他文化生存空间的挤压。同时,生态文化的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然发展方向,需要相应的政策鼓励,从而实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另外,产业化的政策取向,必然以文化消费对象为中心,才有可能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鄱阳湖生态文化产业政策,必须坚持消费对象的大众化取向,才有可能将生态文化的理念横向扩展,为整个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发挥积极而又广泛的影响。

首先,鄱阳湖生态文化产业政策的多元化取向,是指尊重文化的多样化存在,维护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形态所形成的和谐文化生态,从而避免出现某种文化出现支配地位而导致整个文化生态失衡的局面。具体来说,两种文化视域下的鄱阳湖生态文化的产业政策的多元化取向,要求在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就文化追求而言,应该在充分利用科学文化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实证分析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注意到人文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人性关怀。

就文化存在形态而言,鄱阳湖生态文化产业政策的多元化取向,应该切实监视科学文化可能出现的“异化”存在,确保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人文方向。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张扬科学文化的现实功利性,从而破坏了整个文化生态的和谐存在。

就文化的互融共存而言,鄱阳湖生态文化产业政策的多元化取向,不应仅仅是多元文化形态的孤立存在,而应是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整体化存在。科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偏重务实求真的现实利益,而人文文化的价值取向重在精神向善的长远慰藉。这就决定了,在鄱阳湖生态文化产业政策的多元化取向的过程中,科学文化的手段性作用与人文文化的方向性把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次,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应该兼顾到,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是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定位。这就导致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产业化方向的必然选择,同时,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没有产业化的生态文化实践,在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财政方面的全额支持,显然不利于生态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但是,迈向产业化发展的生态文化,如果初期完全市场化,得不到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很难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因为生态文化建设的周期较长、收益较慢,前期的资金回报率显然低于其他非文化产业。

当然,财政全额支持的生态文化建设,也十分必要,但不是全部。在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划分出财政全额扶持的部分和产业化方向的部分。而且大部分生态文化类型,在鄱阳湖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最终必须走向产业化,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至少应该能支撑自身的运转,方能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不可否认,产业化方面的生态文化类型在孕育与发展的前期阶段,则急需要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其中包括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文化创新优惠政策等多方面。可见,作为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的一部分,产业化政策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到两种文化视域下的产业政策,应该在鼓励科学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张扬人类的人文操守,方可不失生态文化建设之本色。否则,与一般文化产业等同,相关的文化政策则很难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产生促进作用。极有可能出现一些诸如下述不利于文化生态和谐与平衡的情况: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人文式微,生态文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非生态化,甚或文化产业完全质变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工业生产等等。所以,两种文化视域下的生态文化产业政策,应该把握好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和谐发展的生态取向。

最后,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应该坚持大众化取向。鄱阳湖生态文化,不能满足于金字塔底下的精英建构,也不能停留在某个理论形态方面的内部流转,而应该是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这种务实的文化建设取向,要求得到相关的文化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两种文化视域下的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的大众化取向,应该考虑大众文化需求的广泛性与迫切性。而且,这种大众文化绝不是当下快餐性的消费文化,它应该能够很好地传播生态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平衡发展,应该能兼顾到精英文化的人文意义。所以,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的大众化取向,不是文化情调的低俗化,而是大众的科学文化与高雅的人文文化的生态平衡。没有大众化的生态文化政策,最后有可能导致整个生态文化的倡导滑向纯粹古典式人文主义的浪漫追求。

三、生态文化艺术政策取向

鄱阳湖生态文化的艺术成就,是其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鄱阳湖生态文化,又是鄱阳湖经济区规划的关键构成。这导致在艺术的超越精神与经济的现实利益追求之间,将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尖锐矛盾。这种矛盾本质上,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互对峙的两种文化问题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延伸。所以,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应该有兼顾到文化艺术特殊性的取向,在引导审美创造力与改进集体生活方式之间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具体来说,在生态文化艺术发展的产业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艺术的无现实功利性特点;在生态文化的具体实践中,要突出生态文化艺术的生态意义;在生态文化艺术品的评价与展示的过程中,应秉持两种文化互融共存的价值取向。

所谓艺术的无现实功利性,是指艺术创作的发生发展、艺术作品的评价分析及艺术的社会效益等,不能以是否能满足人们的现实功利性需要为标准。因为,文化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是典型的审美无功利性过程。鄱阳湖生态文化艺术政策,应该重点辐射到文化艺术的创作与扶持、产品的评价与奖励等方面。而政策的扶持与奖励,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文化艺术的无现实功利性特征。从而有效地避免出现诸如以下不利于艺术发展的情况:过度对号入座的量化指标,将鲜活多样的文化艺术行为僵化为功利实用的商品经济交换;过度宣讲艺术鼓励的金钱数量,淹没了生态文化艺术的超越现实功利性的追求;等等。这就要求鄱阳湖生态文化艺术政策,无论是出于奖励还是扶持的良好出发点,都应该坚持艺术创作与评价的无现实功利性之原则,切实顾及到文化艺术不同于现实社会行为的重要特点。

当然,既然是鄱阳湖生态文化艺术政策,就要求在尊重文化艺术的无现实功利性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应该重点突出鄱阳湖生态的现实意义。这种生态意义既要包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又要突出人类发展的生态平衡。所谓生态,从其生态学方面的意义理解,应该是所有生命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人类社会的动态平衡,来自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和谐共存。而生态文化的生态意义,应该集中体现在文化种类的多元共存、文化形式的共同发展、文化样式的不拘一格等多方面的宽容与协作。

鄱阳湖生态文化的生态意义,更是综合文化生态的具体化实践。纵向上,鄱阳湖生态文化应该具有穿越古今文化生态的勇气与气魄;横向上,亦应该有跨越地域与种族等空间局限的文化视野。所以,鄱阳湖生态文化艺术政策,不能局限在某种文化艺术型态的主导地位,而应该遵循文化艺术创作与实践的多样化生态平衡。因为鄱阳湖生态文化艺术政策,要从整体与长远发展的高度,力争将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导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生态平衡,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和谐良性发展。

作为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自觉自发地诞生的新型文化形态,鄱阳湖生态文化应该在具体的艺术政策方面,要有针对性地疏导服务于观念现实的价值取向。当今人类现实社会生活最大的价值取向问题,集中在科学文化的主导地位与人文文化边缘化存在之现实,这正是人类社会生活多方面失衡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具体的文化艺术评价体系中,就有必要通过秉持两种文化互融共存的价值取向,将生态文化艺术建设的价值指针,放置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和谐共存的天平两端,时刻警示着人类的文化艺术价值取向不可偏颇。具体来说,鄱阳湖生态文化艺术政策应该着力于文化艺术的主观性倾向的取舍,尤其是两种文化视域下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就是在文化艺术评价与赏析的过程中,倡导科学文化的务实精神与人文文化的超越性关怀的和谐共存,不可偏废。

总之,两种文化视域下的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应该立足于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语境,集中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现实危机。这就要求,鄱阳湖生态文化政策,要从生态文化教育方面传承先进的生态文化理念,从生态文化产业化方面坚持务实的生态文化战略,从生态文化艺术方面遵循生态文化的艺术发展方向。首先,鄱阳湖生态文化教育政策,应该在挖掘传统人文文化生态属性的基础上,培育文化认同并深化文化身份,抓住生态文化的和谐精髓,重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化并拓展人们的生态文化理念。其次,鄱阳湖生态文化产业政策,要坚持打造多元化的产业文化生态,保持产业化的文化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化的生态文化需求。最后,鄱阳湖生态文化艺术政策,要在充分尊重艺术无现实功利性特点的基础上,突出鄱阳湖生态的现实意义,重点引导两种文化和谐生态的价值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