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的住宅福利现状

高校教师的住宅福利现状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个案访谈中,研究者以亲身的体验感受到高校教师群体的住宅福利现状大致体现出以下主题。访谈对象一致认为自身的住宅福利需要提升且意义深远。绝大多数访谈对象在阶层认同上将自己归入中层行列,较之住宅福利满意程度,访谈对象一致认为职业收入过低。访谈对象对住宅价格趋势和住宅福利提升途径的看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
高校教师的住宅福利现状_城市中产阶层的住宅福利与阶层认同

前文在研究方法中突出说明了个案访谈对于本研究的意义。在个案访谈中,研究者以亲身的体验感受到高校教师群体的住宅福利现状大致体现出以下主题。

(1)访谈对象一致认为自身的住宅福利需要提升且意义深远。虽然要求上不如无家可归者那样紧迫,但现实的居住情况也使得一部分访谈对象感到明显的不满意。

“虽然还没到无家可归的地步,但与周围的同学、朋友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个案1,男,39岁)

“现在住得还行,但家里来人的话就很不方便了,以后小孩慢慢长大了也需要自己的房间,房子还是太小了。读书人最好还是有个书房,现在家里的书都堆得乱七八糟的,找起来也很不方便。”(个案2,女,35岁)

“说出来有点让人笑话,我研究生毕业后留校,由单身到现在的三口之家,在单间配套(25m2)的房子里已经住了好多年了,现在孩子都快上小学了,终于等到了学校建好的大一点的房子,但过去的日子还真的是不好过,回家后连备课的地儿都没有。”(个案3,男,42岁)

“现在跟父母住,反正还没结婚,希望结婚时学校能有房子。结婚后跟父母住一起也不是特别方便。”(个案4,女,27岁)

(2)绝大多数访谈对象在阶层认同上将自己归入中层行列,较之住宅福利满意程度,访谈对象一致认为职业收入过低。

“应该算中产阶层吧,虽然收入低,但至少还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再说这个城市总体消费不算太高,要是不用自己买房的话,生活还是不至于太困难。”(个案4,女,27岁)

“物价都上涨了,工资却一直没有涨,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工资比民工还低。”(个案5,男,33岁)

“我把工资条拿给父母看,他们都不相信念了那么多书,也当了大学老师,怎么钱那么少呢?”(个案6,女,33岁)

“中小学老师的待遇都提高了,只有我们的几乎没有变过,其他高校的好像福利待遇都比我们好很多。”(个案7,女,36岁)

(3)访谈对象在住宅产权自主性要求上并不强烈,认为住宅最主要的用途还是用来居住。

“房子嘛,住得舒心就好,自己收拾得干净点,弄得温馨点就行了,当然,要是是我自己的房子就更好了,是个人财产啊。”(个案4,女,27岁)

“就跟人只能穿一套衣服,睡一张床一样,现在住得好就好。”(个案8,男,45岁)

“学校住得还是比外面方便一些,跑来跑去太费事了。”(个案4,女,27岁)

“希望房子住一段时间后就能自由交易,现在住的时候住得好,将来不在这里工作了也能卖掉就最好了,要是不能卖,用来出租也是可以的。”(个案6,女,33岁)

“我在这个单位已经工作20多年了,什么房子都住过,集体宿舍,学校的公房,就是租金几十块钱一个月的那种房子,当时只有教授才能住的,后来赶上学校搬迁校区,在新校区集资建房,我们花了600多块一平方米集了现在住的房子,10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反正现在够住,也没有走的打算,所以产权也没那么重要,但话说回来,要是有钱的话,当时真应该在外面买套商品房,那会儿多便宜啊,现在买不起了。”(个案9,男,49岁)

“当然希望可以自由交易啊,但房价太高了,如果自己住的话,有没有产权我无所谓,要我选择的话,我希望学校能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场运作房,现在住着,过个十年八年的,可以像房改房那样自由买卖最好了,但以后的事谁也说不清,不是说现在国家政策不让建市场运作房了吗?”(个案10,女,42岁)

(4)访谈对象的居住理想比较中庸和现实,现有基础上的合理化提高是大多数访谈对象对住宅福利提升的设想。

“要那么大房子干嘛,很难打扫的。”(个案11,女,35岁)

“房子关键是户型、采光通风要好,好住才是硬道理。”(个案5,男,33岁)

“别说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别墅我还真不愿意住,太单了,没人气,感觉不安全。我最喜欢的还是复式楼,有天台或入户花园,晒晒太阳,弄弄花草,房子就要这样的。”(个案5,男,33岁)

“真搞不懂,这个城市也不缺地啊,每个楼盘都是一梯四户或者更多。说实在的,北京上海房价高是高,但人家的户型设计,空间利用都比较人性化。一句话,在这里,有钱也难买到好东西。其实我要求真的不高,100m2的房子,一梯两户,南北通风,绿化好一点,周围环境好一点,交通便利一点就行了。但在这还真的难找。找个好房子比找老婆还难。”(个案5,男,33岁)

(5)访谈对象个体对现有住宅政策感知度并不高,一部分访谈对象甚至认为国家住宅政策对于自身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直接影响。

“知道经济适用房政策,不过我们好像没有资格申请。”(个案11,女,35岁)

“住房公积金额度太低了,有些城市每个月都有好几千块,我们才几百,别说其他地方了,就在我们这里,公务员的公积金都比我们要高太多了。”(个案8,男,45岁)

“现在的保障房、廉租房搞得倒是挺火热的,怕就怕腐败,开奔驰宝马申请经济适用房的不是有报道吗?在广州还是什么地方来着,反正国家政策有的时候想法是好的,但一层一层下来,就变样了。”(个案8,男,45岁)

“国家政策有的时候也朝令夕改啊,一朝天子一朝臣,地方官员要抓政绩,中产阶层的住宅福利政策难出成绩啊,有这个政策当然好啊,不是现在没有嘛。”(个案3,男,42岁)

“地区政策和城市经济实力很重要,土地价格高,房价高,但人家收入也高啊,提高住宅福利换个房子就是了。我们呢,没什么钱,房子也不便宜,地方政府要是能灵活处理就好了,有些单位不是囤了那么多地吗?就是想卖个好价钱,要是把这些地拿来解决职工住宅问题不就结了。”(个案3,男,42岁)

(6)访谈对象对住宅价格趋势和住宅福利提升途径的看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

“三年之内,房价肯定要跳水的,前几年股市都火成那样了,现在不也是跌成这样?跟你说,你别不信,那些自己在外面买了房子的肯定都说会涨,要跌了人家心里会好受啊,要不就是卖房子的,催着你买啊。我呢,别说现在没钱买房子,就是有钱,我也不买房子,一会热一会冷的,省得遭那个罪。”(个案5,男,33岁)

“房子不是一直在涨吗,新闻说这里跌了那里跌了,你没去买怎么知道?反正等你要买的时候你总是买不起的。像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哪有余钱去买房呢,压力太大了,要涨就涨咯,反正现在有钱人多的是,钱放在银行贬值,还不如买套房子保值。”(个案11,女,35岁)

“房价涨也好跌也好,跟我们关系都不大,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事,房子的问题学校总会帮我解决吧,工资都那么低了,就不能在住房福利上好一点?听说你们学校的住房福利是最好的,是不是啊?”(个案12,女,37岁)

“怎样提高住宅福利,最有效的还是靠自己,多赚点钱,要不就搞点科研,把职称评上去,到时集学校的房子也能排在前面,面积也能大一点。”(个案3,男,42岁)

“还是靠学校吧,这点收入哪能在外面买房,父母那边指望不上。国家政策?国家会对我们这样的人推出住房优惠政策?应该还顾不上吧。只能指望学校有好办法。”(个案6,女,33岁)

“要说最有效,找个有房的人嫁了,开个玩笑,你这些途径都是办法,但不都得等吗?”(个案4,女,27岁)

个案访谈资料内容的倾向性表明,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被中产”之后他们逐步将自己内化成社会结构层级的中产阶层,所以在问及阶层归属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层,“被中产”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已经逐渐接受这种阶层位置。在另一个方面,无论是住宅面积大小还是住宅产权等方面,作为核心中产阶层的高校教师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体现出“中庸”“中间”等居住理想和生活态度。

将样本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之中。在191个样本中,男性样本87个,女性样本104个,性别比例为45.5%和54.5%。鉴于高校教师的性别分布生态,这样的比例是可以接受的(见表5-1)。

表5-1 样本性别分布

根据年龄阶段来分,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到45岁教师以及45岁以上教师的比例为47.1%、39.8%和13.1%。这样的年龄分布与整个高校教师群体有一定的偏差,但从G市高校的建校情况以及G市的城市经济特征来看,西部地区的高校在大学扩招之后吸纳了大量的年轻就业群体。而且就高校在职在岗教师而言,这样的年龄分布与各个承担教学任务的二级学院的年龄分布大体保持了一致(见表5-2)。

表5-2 样本年龄分布

学历和职称是高校教师群体的突出表征。不同学历层次的分布体现了G市高校教师的总体学历特征,具有硕士学位的高校教师占据着53.4%的高百分比,多出其他三个学历层次的总和。具体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比例分别为:3.7%、26.7%、53.4%和16.2%(见表5-3)。在这一点上,西部地区的高校相比东部发达地区高校而言,在吸引高学历人才方面并不具有优势。这也体现了高学历人才的梯次就业城市选择差异,当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次证明了G市特定的区域经济特征。职称是高校教师内部最为重要的职业垂直流动生态,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职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征,在前面的研究目的中也将此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希望能够发现职称等级与住宅福利满意程度之间的关联。从样本分部情况来看,助教、讲师、副高、正高之间的比例为18.3%、48.7%、23%和9.9%。这样的分布情况较好地反映了高校教师的职称等级状态。因为从有关高校在教师岗位设置与聘任的文件中,这四个层级的比例控制标准大体是2∶4∶3∶1(见表5-4)。这种关于职称和年龄的分布也与全国的情形大致符合,教育部2010年12月30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按年龄统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7.1%;按职称统计,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占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1.5%。调查抽样的代表性得到了三角验证。

表5-3 样本学历分布

表5-4 样本职称分布

家庭人数与家庭收入是测量住宅福利满意度和住宅福利消费的指标。高校教师的家庭结构体现了城市居民家庭结构的集中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和核心家庭是城市家庭结构的主要特征,高校教师群体也突出体现了这一点。三口之家的比例占到了55%,远远超过了单身的7.3%。结婚未有孩子或者空巢家庭的比例与4人及以上的主干家庭的比例基本持平,分别为19.9%、17.8%(见表5-5)。在家庭收入方面,家庭年收入在5万到10万的样本为51.8%,占到一半以上。加上5万以下的群体,也就是说家庭年收入在10万以下的高校教师占到92.7%,年收入10万以上的家庭的比例为7.3%(见表5-6)。

表5-5 样本家庭结构分布

表5-6 样本家庭收入分布

从调查数据来看,高校教师租房尤其是外租住房的比例比较小,为8.4%,绝大部分的高校教师的居住情况与工作的高校直接相关。29.3%的教师租住学校住房,29.8%的教师居住于学校集资房中,还有13.6%的教师居住于与学校资产运作有直接关联的市场运作房之中。无论是高校直接提供的低租金的过渡房还是以高校名义推出的集资房或市场运作房,这三种居住形式总和占到了72.8%,相比于居住于完全商品意义上18.8%的住房比例,单纯从频次上就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居住生态仍是以职业为轴心的(见表5-7)。

表5-7 样本现有居住形式分布

租住学校住房的高校教师在住宅租金方面的支出也体现了现阶段G市高校教师居住形式的福利性特征。82.2%的教师的住宅租金支出在每月600元以下,仅有4.1%的教师住宅租金支出在每月800元以上。从购买现有居住住宅的价格来看,购买时价在4000元/m的样本仅占3.3%,96.7%的样本购买现有住房的价格都远远低于同期的商品房的市场价格,这一点也可以作为高校教师从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更直接的住宅福利的依据。在居住于自有住房的样本中,在住宅购买时的融资途径方面显示,家庭积蓄仍然是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单位直接提供住房补贴的现象很少,只有7.9%的样本显示享受了单位直接提供的现金形式的住房补贴。虽然G市高校教师业目前均已纳入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之中,但是用公积金购买现有住房的比例只占27.7%。这里可能有这样两点原因:一是许多教师在当前的居住住房支出在全面开展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之前,因而没有直接运用这一融资途径;二是因为G市高校教师公积金缴存额度偏低,公积金储蓄账户中的金额不足以成为购房时首选的融资途径。这一点也许可以从后面统计对公积金运用及缴存满意度中得到印证。相比于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的比例就更小,仅有7.3%的样本在购房时申请商业贷款。作为高校教师,在接受亲友援助作为购房资金来源这一选项中占到总体的15.7%,而且从与样本个人基本情况的关联来看,年龄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短的样本选择亲友援助的几率越大。

当前住宅居住的时间显示,居住时间在1年以下和10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1%和17.3%。绝大部分的样本居住时间在1~10年这个区间之中,占到了71.7%。这一点与样本的年龄相呼应,在进入高校从教十年这个区间内,居住的稳定性与职业选择的稳定性大体一致。高校教师职业流动性不是太大,住宅福利状况不是促成其职业流动的首选要件。当前的住宅福利水平无论好坏,是与整个高校教师这一职业选择绑定在一起的,住宅福利只是选择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之后的重要保健因素,所谓水涨船高抑或水落石出都是与从事的职业相关。

从当前住宅面积大小的数据来看,居住于60m2以下的样本与60m2到90m2的样本比例大致相当,分别为23%和22%,二者的总和为45%,40.8%的样本居住于90m2到120m2的住房之中,居住于120m2只有14.1%(见表5-8)。从户型结构来看,单间配套的比例为11.5%,居住于两居室和三室一厅的比例为20.4%和20.9%,大部分住房的户型结构为三室两厅及以上,比例为47.1%(见表5-9)。其实在户型结构上高校教师选择的自由度非常小,户型结构受住宅面积制约,而住宅面积就高校教师这一群体而言,又是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的评价机制直接关联的,再一次突出了高校教师群体住宅福利的特殊性。当前居住区位的数据显示,高校教师的居住围绕其职业活动场所分布,也就是说工作高校坐落在哪,一般会选择就近居住,近84.3%的样本认为其居住区位是在城市次中心或者城市近郊,远远高于居住于城市近郊的3.7%的样本,也高于居住于城市中心区的12%的样本。

表5-8 样本当前住宅面积大小分布

表5-9 样本当前户型结构分布

住宅产权是衡量住宅产品属性的直接标杆,住宅商品化进程就是让住宅成为完全产权的住宅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通过价格支付购买产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体现等价交换的商品价值。数据显示,57.1%的样本拥有的是没有完全住宅产权的住房,占总数的一半以上。34%的样本拥有一套完全产权的住宅,8.9%的样本有两套及以上完全产权的住宅(见表5-10)。这样,对于产权的真实状况将与高校教师对于住宅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于住宅属性的看法形成呼应:有无产权影响其住宅福利水平,也将影响他们对住宅福利本质的界定,进而影响他们对于住宅福利水平提升的预期。

表5-10 样本拥有完全产权住宅数目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